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抵銷權的行使期限

抵銷權的行使期限

發布時間:2021-07-15 03:41:18

⑴ 能否行使法定抵銷權

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債務,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之履行,而使其債務與對方債務在對等額度內相互消滅。我國合同法設立抵銷制度主要是為了避免雙方當事人互為實際履行債務的麻煩,節省履行費用。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抵銷分為約定抵銷和法定抵銷。約定抵銷又稱合意抵銷,即雙方當事人約定,使自己所負的債務與對方之債務抵銷。法定抵銷則是指二人互負到期債務,且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其構成要件主要有:(1)須二人互負債務、互享債權。(2)須雙方所負債務種類相同。(3)須雙方債務均到履行期,但債務後到期的一方放棄其期限利益的,應允許其主張抵銷。(4)須雙方抵銷的債權、債務均是合法的,依法律規定或依債之性質不得抵銷的,不得主張抵銷。法定抵銷權是一種形成權,主張抵銷的行為是單方法律行為。我國法律規定,當事人主張法定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但抵銷不得附條件或附期限。

⑵ 執行中如何行使抵銷權

□盧克臻 在執行程序中,被執行人主張抵銷異議的,此爭議雖系實體權利的爭議,但由於與執行程序密切聯系,故應由執行法院處理,不必按照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的規定由其他法院審理。對此,理論界的認識基本一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強制執行法也有類似規定。但對該異議應由執行法院的執行機構還是審判機構處理以及通過何種程序處理,則存有很大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應當由執行法院的執行機構在執行程序中直接審查處理。理由:一是從性質上講,對被執行人抵銷異議的審查與對案外人異議的審查是同一類問題,都涉及到對另一法律關系是否成立及效力的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執行規定》)第七十條第一款明確規定:「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異議」;第七十一條第一款進一步規定:「對案外人提出的異議,執行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進行審查」。參照上述法律規定,在執行程序中對案外人異議可以直接審查處理,對被執行人的抵銷主張是否成立也應當可以直接審查處理。盡管目前法律界對《執行規定》中規定執行機構直接對案外人異議進行審查處理頗多非議,但在法律尚未對之作出相應修改前,執行實務中仍可依《執行規定》予以審查處理。二是民事執行不同於民事訴訟,要求執行工作在公正的同時應更強調效率為其價值追求目標。直接由執行機構在執行程序中裁決抵銷異議,可以避免另行啟動訴訟程序引起的時間上的拖延。因此,從提高執行效率的角度考慮,由執行機構直接就執行程序中被執行人主張抵銷之異議進行審查,可以避免被執行人借故拖延執行。尤其針對目前執行難、執行效率低的現狀,允許執行機構直接對被執行入主張抵銷之異議進行審查不失為提高執行效率的一個有力舉措。三是我國民事訴訟法已明確規定執行工作包括一定的解決與執行有關的實體和程序爭議的裁判活動。執行機關在執行中既有權進行程序審查,也有權進行實體審查。因為執行程序離不開裁判,從執行程序的啟動、對有關執行問題的爭議、重大事項的決定到執行程序的中止、終結,都需要執行中的裁判。執行程序中的裁判活動,是強制執行的組成部分,執行權具有司法權的性質。被執行人因主張抵銷而提起的異議可由下設於執行機構中的執行裁判庭負責審查處理。 另一種觀點認為,執行程序中被執行人主張抵銷之異議的前提是確認被執行人是否享有可以行駛抵銷權的債權。而這是不同於原執行依據的另一個債的法律關系,屬於一個新的訴。執行機構對此實體爭議無裁決權,該爭議應由審判機構通過訴訟程序解決。而且從審執分立的要求來看,執行程序中出現的實體爭議如不能完全脫離執行程序,勢必影響公正。再者,執行程序中缺乏相應的訴訟救濟程序加以保障,因而剝奪了被執行人的上訴權。執行程序中出現的程序性爭議,完全可以由執行機構負責審查,但實體權利的爭議則只能由審判庭審理解決,否則會導致審判與執行職能上的混亂。 筆者認為,上述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第一種觀點主張抵銷權爭議完全在執行程序中解決,突出了效率,但是忽視了抵銷權爭議和執行依據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關系是獨立的兩個法律關系,在執行程序中對另一獨立的法律關系作出最終的實體裁判,不符合審執分立的基本原則,也剝奪了當事人的訴權,不利於維護司法公正。第二種觀點從追求司法公正出發,沒有賦予執行機構一定的審查權。這樣凡是被執行人在執行程序中主張抵銷權的,由於執行機構無權審查,只能交由有關審判庭予以裁判,必然影響執行程序的正常進行,往往導致執行效率降低,不利於及時、充分地保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筆者認為,公正和效率的關系是我們制定法律時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在設計執行程序中的抵銷權制度時同樣也必須堅持這一原則。

⑶ 抵銷權約定異議期限可以多久

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屬自然債權,其本質在於「不能通過訴訟程序強制債務履行」,並不專是不能通過其他方式實屬現,更不是債權債務關系不存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當事人只喪失勝訴權,債權人的實體債權仍然存在,只要雙方互享到期債權,且種類、品質相同的,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人就可以行使法定抵銷權,只需通知對方即可。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當事人只喪失勝訴權,不喪失起訴權和實體權利,債務人自願履行,債權人可以接受,法律對此是予以確認的。債務人不自願履行的,但雙方互負債務,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且符合法定抵銷權構成要件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法定抵銷權,無須徵得對方同意,更無須通過訴訟程序。對方如有異議,可在通知到達後合理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僅就抵銷權是否成立進行審查和裁判。
以上內容是我在大律師網那邊咨詢過後整理出來的解釋,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咨詢一下債權轉讓權中的抵消權始於什麼時候

你好
抵銷權的行使時間要求至少一方債務屆滿,且這一方為期限利益者、。

1、抵消人與被抵消人之間互負債務、互享債權。

2、抵消的債務必須是同種類的給付。

3、必須雙方債務均已屆清償期。

抵消具有相互清償的作用,應自雙方債務均已屆清償期,始得為抵消,債務未到清償期,債權人尚不能請求履行,因而不能以自己的債權用作抵消,否則等於強令債務人期前清償。

如果清償期限利益系為債務人而設時,原則上債務人得提前清償,此時債務人主張以自己的未屆清償期的債務與對方當事人已屆清償期的債務抵消,可認為其放棄期限利益,應允許抵消。

4、雙方適用抵消的債務是能抵消的債務。

⑸ 為什麼行使抵銷權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附條件

你先弄清楚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思。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雙方當事人在民事法律行為中設立一定的事由作為條件,以條件的成就與否(是否發生)作為決定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產生或解除根據的民事法律行為。作為一個規范概念,「條件」必須滿足的要求是:將來的、不確定的、可能的、合法的事實。
合同法對抵消做了明確的規定。如果附條件或者附期限,會使得抵消的效力處於一種不確定狀態,既有背於「通知自達到對方時生效」的立法本意,也不利於當事人行使抵消的權利。

⑹ 行使法定抵銷權會被認為破產前6個月的個別清償嗎

您好,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到破產程序終結前的期間內行使,不會被認定為個別清償。《破產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債權人對破產企業負有債務的,可以在破產清算前抵銷。」根據這一規定,債權人在破產宣告前對破產人負有債務的,無論是否已到清償期限,無論債務標的、給付種類是否相同,均可在破產清算前相互抵銷,這就是破產抵銷權。
需要注意的是,破產抵銷權應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到破產程序終結前的期間內行使;
有破產抵銷權的債權人應依破產程序申報債權;
破產債權人行使抵銷權後,超出抵銷額以外的債務仍然存在。

⑺ 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能否行使抵銷權

【分歧】第一種觀點:甲能夠行使抵銷權。因為,1、在理論上,超過訴訟時效債權的性質為自然債,對訴訟時效已屆滿的債權行使抵銷權完全不違背自然債的法律屬性。自然債的本質屬性在於債權人不能要求通過訴訟程序強制債務人履行,而不是不能通過其他方式實現,也不是不能向法院提起訴訟,更不是債權債務關系不存在。也就是說,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債權人只喪失勝訴權,不喪失起訴權和實體權利。在雙方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情況下,一方行使抵銷權無須徵得對方同意,更無須通過訴訟程序,只須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2、根據債的理論,債權本身包含請求權、受領權、抵銷權。自然債作為債權,當然包括上述權利。3、從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盡量減少債權人喪失權利的可能性出發,對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適用抵銷規則,實現了原債權人的利益,雖然導致原債務人利益的減少,但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借款人向銀行借款幾十萬、幾百萬,超過了兩年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說有權不還,這無論如何是違背民法精神,違背公平正義、誠實信用的。 第二種觀點:甲不能主張抵銷權。因為,1、以一個已經喪失勝訴權,得不到國家強制力保障的權利抵銷一個完全的、受國家強制力保障的權利不符合民法的平等原則。2、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債權,不得作為主動債權而主張抵銷,否則無異於強迫對方履行自然債務。除非債務人拋棄了時效利益,自願履行。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1、《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對自然債的定義是:自然債是超過訴訟時效的債。由於訴訟時效的屆滿,債權人不能要求通過訴訟程序強制債務人履行,但債務人自願履行可以得到法律的確認。已經履行的也不能因為超過訴訟時效而要求返還。在自然債中,由於債權人怠於行使權利,導致自然債的請求權僅具有程序法上的意義,在實體處理上不能得到法院的保護,喪失勝訴的可能。自然債的受領權作為一種消極權利,債權人不需作為,只需對債務人的自願履行表示接受即可,因此,不存在喪失受領權的問題。而債的抵銷權則是債權人單方積極作為,並具有為債務人創設義務的性質。由於自然債缺乏國家強制力的保障,其抵銷權當然不能獲得國家強制力的保護。因此,債權人有權提出抵銷,但抵銷權的效力在訴訟程序中是不能實現的。2、解決本題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區分主動債權與被動債權。抵銷,是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時,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之清償,而使其債務與對方的債務在對等額內相互消滅的制度。在抵銷中,提出抵銷的一方所享有的債權,稱為主動債權,被抵銷的債權,稱為被動債權。主動債權(即行使抵銷權一方的債權)超過訴訟時效的,其債權人不得主張抵銷。但被動債權(即行使抵銷權一方的對方的債權)超過訴訟時效的,可適用抵銷。具體在本題中,乙欠甲的10萬元已經過了訴訟時效,那麼甲的10萬元債權就不得作為主動債權而抵銷,但是,享有被動債權的乙則可以拋棄時效利益享有抵銷權。3、訴訟時效就是不讓權利睡覺的制度,是權利人於一定期限內不行使請求權即喪失了請求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制度。訴訟時效期間是權利人請求法院依法保護其權利的法定期限。這體現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與督促債權人及時行使債權同等重要的立法理念。因此,超過了訴訟時效的債權,除非債務人自願履行或同意履行,否則債權人不能強制債務人履行。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已不具備法律強制力,不能視為受法律保護之合法債權。因此也就不能適用法定抵銷制度。4、自然債的債權人主張抵銷權是強迫債務人放棄時效利益的行為。如果他主張抵銷,對對方是很不利的。試想,我的債權沒過訴訟時效,起訴是有可能獲得清償的,你的債權已經過了訴訟時效了,即使起訴也不會獲得法院的支持。那麼你怎麼可以提出主動抵銷我的債權呢?如果這也可以的話,對我是極其不利的。

⑻ 法定抵銷權具有溯及力是什麼意思,能不能舉例子,再說明法理基礎,謝謝

抵銷權的溯及力,所謂債務抵銷的溯及效力,是指債務抵銷使相互間債的關系溯及最初得為抵銷時,按照抵銷數額而消滅的法律效力。

通常抵銷權成立的時間與實際行使抵銷權的時間並不一致,權利人行使抵銷權能否溯及至抵銷權產生之時,我國未就此作出明確規定,以致司法實踐缺乏統一標准。

一、舉例如下:

甲裝修公司欠乙建材商場貸款5萬元,乙商場需付甲公司裝修費2萬元。現甲公司欠款已經到期,乙商場欠費已過訴訟時效,甲公司欲以裝修費充抵貸款。

解析:

此時,按照法定抵消權具有「溯及力」,則甲公司有權主張抵消。

甲對於乙享有的債權如果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取得了法定的抵消權,即訴訟時效經過後,他行使法定抵消權,溯及至享有抵消權那天。如果在期間內未取得抵消權,則不能作為主動債權抵消。

簡單來說,如果在甲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內,乙又享有了對甲的債權,即雙方互負債務。若是在甲債權的訴訟期間以外,才互負債務。則甲的債權不能作為主動債權主張抵銷。

如果甲對乙享有法定抵消權之前,乙欠甲的債務已過訴訟時效,那麼甲就永遠不享有抵消權。

二、法理基礎:

我國法律雖然未明確規定這一溯及效力,但學界通常認為我國法定抵銷應當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因為抵銷權制度的設立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簡化雙方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方便清償,簡化償還程序和降低償還成本,同時抵銷也具有擔保的功能,即債務人可以以自己的債權用於債的清償,即使對方缺乏相關履行能力,也能使自己的債權獲得滿足。

(8)抵銷權的行使期限擴展閱讀:

抵消權的行駛條件:

此條規定對法定抵銷權的行使條件、行使期限進行了闡述,關鍵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兩個人的互負的債務必須都是到期的才可成立抵銷權;

2,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

3,任何一方都可以主張;

4,此抵銷權為形成權,以通知方式,到達對方即生效。

網路--溯及力

閱讀全文

與抵銷權的行使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