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搶奪有效期

搶奪有效期

發布時間:2021-07-14 15:48:51

A. 搶劫與搶奪罪

搶劫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所謂暴力,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的身體實行打擊或者強制。搶劫罪的暴力,是指對被害人的身體施以打擊或強制,藉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從而劫取他人財物的行為。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為人實施暴力、脅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滿14周歲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構成搶劫罪的主體。
搶奪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開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是中國刑法第五章侵犯財產罪中的一項罪名,是介於盜竊罪與搶劫罪之間的一種犯罪形態。搶奪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是構成搶奪罪的重要條件。此外搶奪的情節對定搶奪罪也具有影響。因此,搶奪公私財物數額不大,情節顯著輕微的,不構成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搶劫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第二百六十七條【搶奪罪;搶劫罪】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攜帶凶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B. 廣東省關於搶奪罪量刑標準的最新解釋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攜帶凶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量刑】搶奪公私財物價值1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的,搶奪價值2000元,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六個月,每增加犯罪數額33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犯罪數額不足2000元的,基準刑為拘役、管制、罰金。
有故意犯罪前科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有期徒刑一年為基數,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個月,有數額的每增加17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1)搶奪殘疾人、老年人、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的財物的;
(2)搶奪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等款物的;
(3)一年內搶奪三次以上的;
(4)利用行駛的機動車輛搶奪的。

C. 是搶奪還是搶劫

搶奪。
搶劫與搶奪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搶奪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二者的區別主要是:

1、客觀行為不相同。搶劫罪表現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強制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而搶奪罪表現為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財物,使他人來不及反抗;

2、客體不完全相同。搶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利,還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而搶奪罪則一般只侵犯了財產權利;

3、犯罪後果要求不同。搶劫罪對財物的數額沒有要求,而構成搶奪罪要求搶奪的財物數額較大。根據司法解釋,搶奪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

4、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搶劫罪是希望或准備以武力或類似性質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無法反抗的情況下取得財物,而搶奪罪是以突然取得財物的故意實施的,是希望通過趁被害人不備而取得財物,而不是希望通過武力威嚇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

一般情況下,搶劫罪與搶奪罪之間的區別是比較明顯的,通過以上四個方面就基本可以作出認定。但是,由於實際生活的復雜性,一些案件呈現出交織性,因此,需要結合實踐中的實際情況和特殊情形予以認定,並從中歸納出具有一般區分意義的、便於操作的標准。

1、行為人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能有效反抗的狀態實施奪取財物的行為。如趁火車、汽車開動時奪取他人的手錶、提包等財物;利用他人處於醉酒狀態,雖然想反抗但無力反抗或不能有效反抗而奪取其財物的行為。筆者認為,由於行為人僅僅利用了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能有效反抗的狀態實施奪財行為,並且所利用的狀態並非行為人造成,因而以搶奪罪論處符合法律規定。如果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能有效反抗的狀態是行為人造成的,則應以搶劫罪論處。

2、飛車搶奪行為,即行為人騎摩托車猛力奪取行人財物並迅速逃走的情形如何處理。一般認為,應根據搶奪罪與搶劫罪各自的特徵分別解決這類案件的定性:(1)如果行為人一下子就搶走了財物,或者未搶走財物就開車逃離,應以搶奪罪論處;(2)如果行為人搶的是一老人,在搶奪時,用力過猛造成老人倒地死亡或傷害,則應作為搶奪罪的從重情節在量刑上從重處罰;(3)如果行為人搶奪財物時被害人不撒手,行為人利用機動車輛行進的力量強行拖拽,而致被害人倒地死亡的,應認為是搶奪過程中遇反抗而轉化為直接以暴力作為手段取得財物,很明顯,應認定為搶劫罪。(4)採取飛車行搶的方式作案,但其主觀故意及客觀行為卻已超出了搶奪罪的范疇。比如,行為人駕駛車輛逼擠被害人或者將被害人逼至空曠區域,使其產生精神上的恐懼,不敢反抗,當場劫取財物的;或者駕駛機動車、非機動車輛,撞擊或強行逼倒被害人以排除其反抗,乘機奪取財物的;或者駕駛車輛強搶財物時,因被害人不放手而藉助高速行使的機動車產生的沖力,採取強拉硬拽方法使被害人不能抗拒或無力抗拒而劫取財物的,等等。在上述情形中,行為人的暴力行為不僅指向被害人的財物,還直接指向被害人人身,對其產生人身上和精神上的強制,使其不敢、不能或無法反抗,從而劫取被害人財物,不但嚴重侵害了公私財物所有權,還同時侵害被害人的人身權益,其行為完全符合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3、攜帶凶器搶奪的。根據司法解釋,「攜帶凶器搶奪的」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有學者在理解這里的凶器時認為,必須是具備「較易致人死傷的效能」,筆者不敢苟同。例如攜帶模擬手槍或者匕首,其不具有致人死傷的效能,但是其足以使人不敢反抗。因此,這里的凶器應該做較為寬泛的解釋。「攜帶」應該理解為為犯罪事先准備或者攜帶,以備使用。這里有以下幾個問題:

(1)少數民族基於風俗和習慣佩帶管制刀具,實施搶奪的。

(2)基於職業習慣而攜帶被劃分為凶器的器具實施搶奪行為的。

在認定「攜帶凶器搶奪」時,應當著重考慮攜帶凶器的原因和目的,如果並非是出於搶奪取財的目的而攜帶,則不能認定為搶劫。如果在搶奪過程中,故意將凶器顯露或者臨時使用凶器威脅,則應該認定為搶劫。

還有人對於這種轉化犯罪在認定時,必須以構成搶奪罪為前提。筆者認為,攜帶凶器搶奪的,並非要以構成搶奪罪為前提,即並非要以所得財物數額較大為前提。從立法上看,並未規定為「攜帶凶器犯搶奪罪的」,而是「攜帶凶器搶奪的」。其次,之所以規定為搶劫罪,是因為這種行為的嚴重性與搶劫罪相等,直接威脅到被害人的人身安全。

綜上所述,在區分搶劫罪與搶奪罪時,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1、主觀方面。如前所述,搶劫罪是希望或准備以武力或類似性質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無法反抗的情況下取得財物,而搶奪罪是以突然取得財物的故意實施的,是希望通過趁被害人不備而取得財物,而不是希望通過武力威嚇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

2、客觀方面。搶劫主要是使用暴力或者類似強力,使得被害人不能、不敢反抗而得到財物,而搶奪則主要是依靠「出其不意」、依靠一種速度使得被害人來不及反應或反抗而取得財物。

3、攜帶凶器進行搶奪的,也要從主觀和客觀方面統一起來認定。主觀上攜帶凶器是為了可以或者可能在行為過程中使用或者依靠,客觀上使用的仍然是搶奪行為。否則,就直接構成搶劫罪了。

D. 公司的掠奪手段

還是書面約定的薪酬才有效,至少你手上有這份合同吧。如果你有入職時的證據合同之前應該是從入職滿30日後的次日起給你雙倍工資。

具體賠償數額就是你實際領到前幾個月工資的月平均數,只要你自己注意記錄了,都應該有數,公司不得不認的,除非他們沒有給你發工資的紀律。

加班工資的計算一般是工資的150%,加班時間應累計,8小時算整天。不知你自己記錄的加班時間和次數,反正你用日工資=月工資/21.75為基數,即
日加班工資=150%*日工資=150%*月工資/21.75計算就可以。

E. 法律能不能這樣規定

法律是全國人大通過的,不是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還是以現行法律框架為基礎,在規定的法律范圍內做事,不要做出超出法律范圍的事。

F. 搶劫罪與搶奪罪的區別是什麼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搶奪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二者的區別主要是:

1、客觀行為不相同。搶劫罪表現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強制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而搶奪罪表現為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財物,使他人來不及反抗;

2、客體不完全相同。搶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利,還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而搶奪罪則一般只侵犯了財產權利;

3、犯罪後果要求不同。搶劫罪對財物的數額沒有要求,而構成搶奪罪要求搶奪的財物數額較大。根據司法解釋,搶奪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

4、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搶劫罪是希望或准備以武力或類似性質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無法反抗的情況下取得財物,而搶奪罪是以突然取得財物的故意實施的,是希望通過趁被害人不備而取得財物,而不是希望通過武力威嚇迫使被害人失去財物。

5、量刑的力度不同。《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入戶搶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七)持槍搶劫的;(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第二百六十七條 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G. 這樣是搶劫罪還是搶奪罪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搶劫罪的顯著特徵是「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財物。一般地說,搶劫罪的使用暴力,脅迫手段,是使被害人受到強烈的襲擊,使之失去反抗能力,以任其搶走公私財物或被迫交出公私財物,犯罪嫌疑人具有危害被害人人身安全的故意。而搶奪罪的強力行為則沒有這種故意,而僅以奪取具公私財物為已而滿足。因而其行為的強力程度低於搶劫所使用的暴力。即使搶奪時,由於用力過猛,致使被害人受傷,因為沒有傷害的故意,也不能視為暴力而定搶劫罪。
有的犯罪嫌疑人在預謀時,作了搶奪與搶劫兩手准備,應以其採取的實際犯罪行為方式確定罪名。比如:2004年11月22日,犯罪嫌疑人郭新坡,武洪彪,張勇清夥同張永軍,預謀在位於安陽市中州路與清風街交叉口的中國工商銀行鐵西支行門前,對儲戶進行搶奪,搶劫。當日上午10時50分,當儲戶趙伏成,趙秀榮夫婦從銀行取錢出來,准備乘車離開時,郭新坡,武洪彪,張永軍沖上去搶奪,在搶奪未成的情況下公然實施搶劫,武洪彪持刀砍傷趙秀榮頭部,郭新坡,張永軍將裝有40萬元人民幣的提包搶走,後與在一旁接應的張勇清分乘兩輛摩托車逃走。經法醫鑒定,趙秀榮的傷情為輕傷。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郭新坡,武洪彪等人採取暴力手段搶劫他人財物,並致人輕傷,其行為已經構成搶劫罪。最後,中院判處郭新坡,武洪彪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判處張勇清,張永軍無期徒刑。另外,張勇清還被判處罰金22萬元。郭新坡,武洪彪被判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搶奪罪與搶劫罪都是公然取得他人財物的行為,主觀上都具有非法佔有目的,但這兩罪有顯著區別。搶劫罪侵犯的復雜客體,搶奪罪僅侵犯了公私財物的所有權。搶劫罪的構成沒有數額限制,搶奪罪則只有達到數額較大才能構成犯罪。搶劫罪的犯罪行為具有明顯的強制性,即採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使被害人不能,不敢或不知抗拒而公然劫取財物。搶奪罪的客觀行為不具有強制勝,只有公然奪取財物。

H. 犯什麼法被拘留十二日

分類
行政拘留
是指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最嚴厲制裁,屬於行政處罰的一種。治安拘留最高期限為15日(期滿即釋放,由公安機關決定,在行政拘留所執行;對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合並執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過20天。
刑事拘留
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採取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則依據《刑事訴訟法》審理,若審理後被無罪釋放,被逮捕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刑事拘留不是處罰或者制裁。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0條的規定,【拘留的條件】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⑴正在預備犯罪、實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⑵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⑶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⑷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⑸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⑹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⑺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的條件是:
1、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2、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後,由公安機關執行。
刑事拘留最長時限為 37天(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批准逮捕的時間可以延長到30日。檢察院必須在7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司法拘留
一種是指在民事、行政訴訟或法院執行過程中,對妨害訴訟活動(如:作偽證、沖擊法庭、妨害證人作證、隱匿轉移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阻礙法院工作人員執行公務、逃避執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屬於強制措施,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最高期限為十五日,由法院將被拘留人交公安機關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請復議,拘留期內,由法院決定提前解釋或期滿釋放。
司法拘留還有一種: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可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種懲罰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I. 故意搶奪,損毀他人眼鏡會如何

打架後多少時間內報案有效按照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第二十二條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6個月內沒有被公安機關發現的,不再處罰。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上述規定,治安處罰的追訴期限為6個月。因此,一般的打架斗毆超過6個月公安部門不再處理派出所辦案流程:1、調查。對報案、控告、舉報或者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主動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移送的違反治安管理案件,應當及時受理,並進行登記。受理報案、控告、舉報、投案後,認為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立即進行調查;認為不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投案人,並說明理由。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公安機關傳喚後應當及時詢問查證,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情況復雜,依照本法規定可能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詢問筆錄應當交被詢問人核對;對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其宣讀。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的,被詢問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更正。被詢問人確認筆錄無誤後,應當簽名或者蓋章,詢問的人民警察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公安機關對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可以進行檢查。檢查時,人民警察不得少於二人,並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開具的檢查證明文件。對確有必要立即進行檢查的,人民警察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當場檢查,但檢查公民住所應當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開具的檢查證明文件。2、決定。治安管理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應當製作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處罰決定書應當向被處罰人宣告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並當場交付被處罰人;無法當場向被處罰人宣告的,應當在二日內送達被處罰人。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應當及時通知被處罰人的家屬。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機關應當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3、執行。對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送達拘留所執行。受到罰款處罰的人應當自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特殊情況當場收繳罰款的,應當向被處罰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被處罰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6個月內沒有被公安機關發現的,不再處罰。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打架一般需要在六個月之內進行報案才有效。

J. 定金不退和搶奪有什麼卻別

1、定金不退和搶奪有天壤之別,前者是民事行為,或者屬於犯罪行為。
2、在簽訂合同前,商家要求客戶簽訂「定金」協議,並交付「定金」,這是雙刃劍。如果客戶違約,就不能退回定金;如果屬於商家違約應當退回雙倍定金。

閱讀全文

與搶奪有效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