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麻將牌被別人動過手腳,可以查出動過手腳多長時間嗎
只要你沒當時抓到,憑什麼說動過手腳, 十賭九輸,還是不要在碰了
『貳』 自動麻將桌怎麼升不起來呢,數字顯示-3呢
1、機頭的故障,仔細看一下四個篩子按鍵,是不是有一方有個紅燈在閃的是不是,哪一方再閃說明哪一方有故障 。
2、電機故障,會倒轉或者無力,更換即可。
3、電容損毀,需要更換。
4、機頭的張開閉合的光控(正方形的)損壞,更換即可。
拓展資料:
麻將機常見故障
1. 機器作牌速度偏慢超過80秒 故障原因:磁圈的位置不到位,轉盤膠條脫落,三角塊距離的調節,入牌器的調節,翻牌條的調節,隔磁板與轉盤的高低調節,機頭速度不正常,輸送槽有雜物,洗牌彈簧不好用,轉盤轉速超前於磁圈。
2. 鏈條桿子卡在推牌板後面 故障原因:四方推牌桿的來回靈活程度, 四方壓牌板上毛條是否脫落, 拉伸彈簧是否已脫落或壞了 微動開關不靈活
奧東麻將機故障代碼-3應該是機頭的故障:你仔細看一下四個篩子按鍵,是不是有一方有個紅燈在閃的是不是,哪一方再閃說明哪一方有故障 。有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
電機故障,會倒轉或者無力,更換即可。
電容損毀,需要更換。
機頭的張開閉合的光控(正方形的)損壞,更換即可。
記牌光控也叫看牌光控,損壞,更換即可。
電機的插頭接觸不還不能正常供電,導致機器報警故障—3 。
光控線接觸不好或者脫落,需要仔細檢查 。
主板損壞,更換即可。
拓展資料:
全自動麻將桌由日本率先發明、生產,它剛開始是由日本少量原裝進口到中國的,之後因為中國的市場龐大,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日本人就在中國開廠大批量生產,就這樣把麻將機帶到了中國。
全自動麻將機,顧名思義,就是要講究自動化,通常人們是用的一副麻將,一盤打好之後由打麻將的人自己洗好,砌好,再接著打。但是當人們使用麻將桌打麻將的時候則需要使用兩副特製的麻將牌,(特製的牌是有磁性的,依靠磁圈吸引。)然後當他們一盤打完之後呢,只需要操作一下,麻將機裡面預先砌好的麻將牌將通過機身裡面的推升牌機升到桌面,人們就可以繼續打下去了,既快速又省力,受到了很多愛好者的青睞。
『叄』 骰子游戲的起源
骰子是一種正多面體,一般是桌上游戲常用道具,而且骰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賭具之一。而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相傳,骰子的發明人是三國時代的文學家曹植,而在西方,五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時期就被發明出了它的最原始的樣子。印度也有其古老的骰子游戲叫Chaupar。
古埃及的骰子
考古學家曾在出土的古埃及墳墓的壁上,繪有以羊的後足跟製成的稱為astragal之賭具的賭戲.這種骨頭有四個面,並不對稱,每次投擲會落在四個面之一方。
中國的骰子
中國骰子應該在春秋之前就被發明了,山東青州戰國齊墓出土骰子,墓主的身份可能是齊國的顯貴甚至是齊王或王室成員。在該墓葬的2
號陪葬坑中,發現了骰子等博具。骰子為14
面體,上面刻有漢字中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六這樣二組縱橫排列的篆字。這也證明骰子不是曹植發明的,他最多隻是改進而已。
東晉的骰子
東晉時遺存的古磁中,曾見顆方寸大的骰子,與古埃及、羅馬和印度的古跡中所發掘的骰子,以及現代中國和印度的骰子,完全相同。
骰子發端於春秋時代的大博、小博,完成於晉、唐之間,自宋代以後,廣泛地運用於多種游戲,愈變愈巧,花樣疊出。
唐代的骰子
唐代的骰子已普遍用獸骨、角雕刻。程大昌《演繁錄》雲:「唐世則鏤骨為竅,朱墨雜塗,數以為彩。亦有出意為巧者,取相思紅子,納闐竅中,使其色明,顯而易見。」這就是唐人溫庭筠《南歌子》所說的「玲瓏彀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也無。」現行骰子的六面上「幺」、「四」是紅色,余皆為黑。為什麼?清代趙翼《陔余叢考》卷33考證唐明皇李隆基「賜緋」雲:今骰子於「四」上加紅,亦有所本。《言鯖》:唐時投瓊,惟「么」一點加紅,餘五子皆黑色。明皇與楊妃彩戰,將北,惟「四」可解。有一子旋轉未定,連叱之,果成「四」。上悅,顧高力士令賜緋,遂相沿至今雲。
日本的骰子
日本般子的形狀和點數與中國骰子無別,不同的只是「么」是紅的,「四」是黑的,骰子東渡日本應在唐玄宗賜緋之前。
阿拉伯人的骰子游戲
當阿拉伯人佔領古羅馬疆土時,他們便學用了古羅馬軍團士兵的「丟骨頭」(甩骰子)。他們稱自己較小,編有號碼的方塊叫
"azzahr"。中世紀與歐洲人交易期間,這個骰子游戲流傳地中海,並進而被法國人引用稱為"hasar"或者"hasard"。13及14世紀的英法戰爭,英國騎兵將此游戲傳入英國稱為"hazard"
- 意為趁機或者冒險("hazard a guess")。
英國骰子游戲
英國人逐漸稱最小的骰子結果為"crabs"。在與英國再一次的戰爭,法國士兵自英國囚犯中學得此變稱,但採用法文字"crabes"。18世紀初期,法國殖民者將此游戲帶入加拿大。當英國人將殖民的范圍往北擴大,部份說法語的加拿大人南移至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到了該世紀末,這個英語名稱Hazard的游戲失去了原有的英文名而變成"creps",當地語言Cajun的crabes拼法。
骰子在唐代前後,最終定型,已與今天的骰子一般無二了。打那以後,不知又相應地創造出多少游戲品種。骰子在傳統游戲中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至於一些人將它作為賭具,則是誤入歧途,頗不足取了。
『肆』 關於大富翁6的問題
不要解亂碼,把機器的默認語言設置為台灣繁體,重啟……
『伍』 時間求和問題
■讓我從相對論開始.國家法律只在一個國家內有效,但是物理定律無論是在英國,美國或者日本都是同樣的.它們在火星和仙女座星繫上也是相同的.不僅如此,不管你以任何速度運動定律都是一樣的.定律在子彈列車或者噴氣式飛機上正和對站立在某處的某人是一樣的.當然,甚至在地球上處於靜止的某人在事實上正以大約為每秒18.6英里(30公里)的速度繞太陽公轉.太陽又是以每秒幾百公里的速度繞著銀河系公轉,等等.然而,所有這種運動都不影響科學定律,它們對於一切觀測者都是相同的.
這個和系統速度的無關性是伽利略首次發現的.他發展了諸如炮彈或行星等物體的運動定律.然而,在人們想把這個觀測者速度無關性推廣到制約光運動定律時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人們在十八世紀發現光從光源到觀測者不是瞬息地傳播的,它以某種大約為每秒186000英里(300000公里)的速度旅行.但是,這個速度是相對於什麼而言的呢?似乎必須存在彌漫在整個空間和某種介質,光是通過這種介質來旅行的.這種介質被稱作以太.其思想是,光波以每秒186000英里的速度穿越以太旅行,這表明一位相對於以太靜止的觀測者會測量到大約每秒186000英里的光速,但是一位通過以太運動的觀測者會測量到更高或更低的速度.尤其是人們相信,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穿越以太時光速應當改變.然而,1887年麥克爾遜和莫雷進行的一次非常精細的實驗指出,光速總是一樣的.不管觀測者以任何速度運動,他總是測量到每秒186000英里的光速.
這怎麼可能是真的呢?以不同速度運動的觀測者怎麼會都測量到同樣的速度呢?其答案是,如果我們通常的空間和時間的觀念是對的,則他們不可能.然而,愛因斯坦在1905年寫的一篇著名的論文中指出,如果觀測者拋棄普適時間的觀念,他們所有人就會測量到相同的光速.相反地,他們各自都有自己單獨的時間,這些時間由各自攜帶的鍾表來測量.如果他們相對運動得很慢,則由這些不同的鍾表的時間幾乎完全一致,但是如果這些鍾表進行高速運動,則它們測量的時間就會有重大差別.在比較地面上和商業航線上的鍾表時就實際上發現了這種效應,航線上的鍾表比靜止的鍾表走得稍微慢一些.然而,對於旅行速度,鍾錶速率的差別非常微小.你必須繞著地球飛四億次,你的壽命才會被延長一秒鍾,但是你的壽命卻被所有那些航線的糟糕餐飲縮短得更多.
人們具有自己單獨時間這一點,又何以使他們在以不同速度旅行時測量到同樣的光速呢?光脈沖的速度是它在兩個事件之間的距離除以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這里事件的意義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在空間中單獨的一點發生的某種事物.)以不同速度運動的人們在兩個事件之間的距離上看法不會相同.例如,如果我測量在高速公路上賓士的轎車,我會認為它僅僅移動了一公里,但對於在太陽上的某個人,由於當轎車在路上行走時地球移動了,所以他覺得轎車移動了1800公里.因為以不同速度運動的人測量到事件之間不同的距離,所以如果他們要在光速上相互一致,就必須了也測量不同的時間間隔.
愛因斯坦在1905年寫的論文中提出的原始的相對論是我們現在稱作狹義相對論的東西.它描述物體在空間和時間中如何運動.它顯示出,時間不是和空間相分離的自身存在的普適的量.正如上下左右和前後一樣,將來和過去不如說僅僅是在稱作時空的某種東西中的方向.你只能朝時間將來的方向前進,但是你能沿著和它夾一個小角度的方向前進.這就是為什麼時間能以不同的速率流逝.
狹義相對論把時間和空間合並到一起,但是空間和時間仍然是事件在其中發生的一個固定的背景.你能夠選擇通過時空運動的不同途徑,但是對於修正時空背景卻無能為力.然而,當愛因期坦於1915年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後這一切都改變了.他引進了一種革命性的觀念,即引力不僅僅是在一個固定的時空背景里作用的力.相反的,引力是由在時空中物質和能量引起的時空畸變.譬如炮彈和行星等物體要沿著直線穿越時空,但是由於時空是彎曲的捲曲的,而不是平坦的,所以它們的路徑就顯得被彎折了.地球要沿著一個圓圈繞太陽公轉.類似地,光要沿著直線旅行,但是太陽附近的時空曲率使得從遙遠恆得來的光線在通過太陽附近時被彎折.在通常情況下,人們不能在天空中看到幾乎和太陽同一方向的恆星.然而,在日食時,太陽的大部分光線被月亮遮擋了,人們就能觀測到從那些恆星來的光線.愛因斯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孕育了他的廣義相對論,那時的條件不適合於作科學觀測.但是戰爭一結束,一支英國的探險隊觀測了1919年的日食,並且證實了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時空不是平坦的,它被在其中的物質和能量所彎曲.
二十世紀初葉的兩種新理論完全改變了我們有關空間和時間以及實在本身的思維方式.在超過七十五年後的今天,我們仍在消化它們的含義,以及想把它們合並成能描述萬物的統一理論之中.這兩種理論便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是處理空間和時間,以及它們在大尺度上如何被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彎曲或捲曲的問題.另一方面,量子力學處理非常小尺度的問題.其中包括了所謂的不確定性原理.該原理說,人們永遠不可能同時准確地測量一顆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你對其中一個量能測量得越精密,則只能對另一個量測量得越不精密.永遠存在一種不確定性或幾率的因素,這就以一種根本的方式影響了物體在小尺度下的行為.愛因斯坦幾乎是單獨地創立了廣義相對論,他在發展量子力學中起過重要的作用.他對後者的態度可以總結在"上帝不玩弄骰子"這句短語之中.但是所有證據表明,上帝是一位老賭徒,他在每一種可能的場合擲骰子.
我將在這篇短文中闡述在這兩種理論背後的基本思想,並說明愛因斯坦為什麼這么不喜歡量子力學,我還將描述當人們試圖把這兩種理論合並時似乎要發生的顯著的事物.這些表明時間本身在大約一百五十億年前有一個開端,而且它在將來的某點會到達終結.然而,在另一種時間里,宇宙沒有邊界.它既不被創生,也不被消滅.它就是存在.
讓我從相對論開始.國家法律只在一個國家內有效,但是物理定律無論是在英國,美國或者日本都是同樣的.它們在火星和仙女座星繫上也是相同的.不僅如此,不管你以任何速度運動定律都是一樣的.定律在子彈列車或者噴氣式飛機上正和對站立在某處的某人是一樣的.當然,甚至在地球上處於靜止的某人在事實上正以大約為每秒18.6英里(30公里)的速度繞太陽公轉.太陽又是以每秒幾百公里的速度繞著銀河系公轉,等等.然而,所有這種運動都不影響科學定律,它們對於一切觀測者都是相同的.
這個和系統速度的無關性是伽利略首次發現的.他發展了諸如炮彈或行星等物體的運動定律.然而,在人們想把這個觀測者速度無關性推廣到制約光運動定律時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人們在十八世紀發現光從光源到觀測者不是瞬息地傳播的,它以某種大約為每秒186000英里(300000公里)的速度旅行.但是,這個速度是相對於什麼而言的呢?似乎必須存在彌漫在整個空間和某種介質,光是通過這種介質來旅行的.這種介質被稱作以太.其思想是,光波以每秒186000英里的速度穿越以太旅行,這表明一位相對於以太靜止的觀測者會測量到大約每秒186000英里的光速,但是一位通過以太運動的觀測者會測量到更高或更低的速度.尤其是人們相信,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穿越以太時光速應當改變.然而,1887年麥克爾遜和莫雷進行的一次非常精細的實驗指出,光速總是一樣的.不管觀測者以任何速度運動,他總是測量到每秒186000英里的光速.
這怎麼可能是真的呢?以不同速度運動的觀測者怎麼會都測量到同樣的速度呢?其答案是,如果我們通常的空間和時間的觀念是對的,則他們不可能.然而,愛因斯坦在1905年寫的一篇著名的論文中指出,如果觀測者拋棄普適時間的觀念,他們所有人就會測量到相同的光速.相反地,他們各自都有自己單獨的時間,這些時間由各自攜帶的鍾表來測量.如果他們相對運動得很慢,則由這些不同的鍾表的時間幾乎完全一致,但是如果這些鍾表進行高速運動,則它們測量的時間就會有重大差別.在比較地面上和商業航線上的鍾表時就實際上發現了這種效應,航線上的鍾表比靜止的鍾表走得稍微慢一些.然而,對於旅行速度,鍾錶速率的差別非常微小.你必須繞著地球飛四億次,你的壽命才會被延長一秒鍾,但是你的壽命卻被所有那些航線的糟糕餐飲縮短得更多.
人們具有自己單獨時間這一點,又何以使他們在以不同速度旅行時測量到同樣的光速呢?光脈沖的速度是它在兩個事件之間的距離除以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這里事件的意義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在空間中單獨的一點發生的某種事物.)以不同速度運動的人們在兩個事件之間的距離上看法不會相同.例如,如果我測量在高速公路上賓士的轎車,我會認為它僅僅移動了一公里,但對於在太陽上的某個人,由於當轎車在路上行走時地球移動了,所以他覺得轎車移動了1800公里.因為以不同速度運動的人測量到事件之間不同的距離,所以如果他們要在光速上相互一致,就必須了也測量不同的時間間隔.
愛因斯坦在1905年寫的論文中提出的原始的相對論是我們現在稱作狹義相對論的東西.它描述物體在空間和時間中如何運動.它顯示出,時間不是和空間相分離的自身存在的普適的量.正如上下左右和前後一樣,將來和過去不如說僅僅是在稱作時空的某種東西中的方向.你只能朝時間將來的方向前進,但是你能沿著和它夾一個小角度的方向前進.這就是為什麼時間能以不同的速率流逝.
狹義相對論把時間和空間合並到一起,但是空間和時間仍然是事件在其中發生的一個固定的背景.你能夠選擇通過時空運動的不同途徑,但是對於修正時空背景卻無能為力.然而,當愛因期坦於1915年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後這一切都改變了.他引進了一種革命性的觀念,即引力不僅僅是在一個固定的時空背景里作用的力.相反的,引力是由在時空中物質和能量引起的時空畸變.譬如炮彈和行星等物體要沿著直線穿越時空,但是由於時空是彎曲的捲曲的,而不是平坦的,所以它們的路徑就顯得被彎折了.地球要沿著一個圓圈繞太陽公轉.類似地,光要沿著直線旅行,但是太陽附近的時空曲率使得從遙遠恆得來的光線在通過太陽附近時被彎折.在通常情況下,人們不能在天空中看到幾乎和太陽同一方向的恆星.然而,在日食時,太陽的大部分光線被月亮遮擋了,人們就能觀測到從那些恆星來的光線.愛因斯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孕育了他的廣義相對論,那時的條件不適合於作科學觀測.但是戰爭一結束,一支英國的探險隊觀測了1919年的日食,並且證實了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時空不是平坦的,它被在其中的物質和能量所彎曲.
直到1925年,在威納·海森堡指出光電效應使得精確測量一顆粒子的位置成為不可能後,它的含義才被充分意識到.為了看粒子的位置,你必須把光投射到上面.但是愛因斯坦指出,你不能使用非常少量的光,你至少要使用一個波包或量子.這具光的波包會擾動粒子並使它在某一方向以某一速度運動.你想把粒子的位置測量得越精確,你就要用越大能量的波包並且因此更厲害地擾動該粒子.不管你怎麼測量粒子,其位置上的不確定性乘上其速度上的不確定性總是大於某個最小量.
這個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顯示,人們不能精確地測量系統的態,所以就不能精確預言它將來的行為.人們所能做的一切是預言不同結果的概率.正是這種幾率或隨機因素使愛因斯坦大為困擾.他拒絕相信物理定律不應該對將來要發生的作出確定的,毫不含糊的預言.但是不管人們是否喜歡,所有證據表明,量子現象和不確定性原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發生於物理學的所有分支之中.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所謂的經典理論,也就是說,它不和不確定性原理相結合.所以人們必須尋求一種把廣義相對論和不確定性原理合並在一起的新理論.這種新理論和經典廣義相對論的差異在大多數情形下是非常微小的.正如早先提到的,這是因為量子效應預言的不確定性只是在非常小的尺度下,而廣義相對論處理時空的大尺度結構.然而,羅傑·彭羅斯和我證明的奇性定理顯示,時空在非常小的尺度下會變成高度彎曲的.不確定性原理的效應那時就會變得非常重要,而且似乎導致某種令人注目的結果.
愛因斯坦的關於量子力學和不確定性原理的問題的一部分是由下面的事實引起的,他習慣於系統具有確定歷史的概念.一顆粒子不是處於引處便是處於他處.它不可能一半處於此處另一半處於他處.類似的,諸如航天員登有月球的事件要麼發生了要麼沒有發生.這有點和你不能稍微死了或者稍微懷孕的事實相似.你要麼是要麼不是.但是,如果一個系統具有單獨確定的歷史,則不確定性原理就導致所有種類的二律背反,譬如講粒子同時在兩處或者航天員只有一半在月亮上.
美國物理學家裡查德·費因曼提出了一種優雅的方法,從而避免了這些如此困擾愛因斯坦的二律背反.費因曼由於1948年的光的量子理論的研究而舉世聞名.1965年他和另一位美國人朱里安·施溫格以及日本物理學家朝永振一郎共獲諾貝爾獎.但是,他和愛因斯坦一脈相承,是物理學家之物理學家.他討厭繁文縟禮.因為他覺得美國國家科學院花費大部分時間來決定其他科學家中何人應當選為院士,所以他就辭去院士位置.費因曼死於1988年,他由於對理論物理的多方面貢獻而英名長存.他的貢獻之一即是以他命名的圖,這幾乎是粒子物理中任何計算的基礎.但是他的對歷史求和的概論甚至是一個更重要的貢獻.其思想是,一個系統在時空中不止有一個單獨的歷史,不像人們在經典非量子理論中通常假定的那樣.相反的,它具有所有可能的歷史.例如,考慮在某一時刻處於A點的上顆粒子.正常情形下,人們會假定該粒子從A點沿著一根直線離開.然而,按照對歷史求和,它能沿著從A出發的任何路徑運動.它有點像你在一張吸水紙上滴一滴墨水所要發生的那樣.墨水粒子會沿著所有可能的路徑在吸水紙上彌散開來.甚至在你為了阻斷兩點之間的直線而把紙切開一個縫隙時,墨水也會繞過切口的角落.
粒子的每一個路徑或者歷史都有一個依賴其形狀的數與之相關.粒子從A走到B的概率可由將和所有從A到B粒子的路徑相關的數疊加起來而得到.對於大多數路徑,和鄰近路徑相關的數幾乎被相互抵消.這樣,它們對鑿子從A走到B的概率的貢獻很小.但是,直線路徑的數將和幾乎直線的路徑.這就是為什麼粒子在通過氣泡室時的軌跡看起來幾乎是筆直的.但是如果你把某種像是帶有一個縫隙的一堵牆的東西放在粒了的路途中,粒子的路徑就會彌散到縫隙之外.在通過縫隙的直線之外找到粒子的概率可以很高.
1973年我開始研究不確定性原理對於處在黑洞附近彎曲時空的粒子的效應.引人注目的是,我發現黑洞不是完全黑的.不確定性原理允許粒子和輻射以穩定的速率從黑洞漏出來.這個結果使我以及所有其他人都吃一驚,一般人都不相信它.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黑洞是空間的一個區域,如果人們以低於光速的速度不可能從這個區域逃逸.但是費因曼的對歷史求和說,粒子可以採取時空中的任何路徑.這樣,粒子就可能旅行得比光還快.粒子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作長距離運動的概率很低,但是它可以以超光速類剛好夠逃逸出黑洞的運動,然後再以慢於光速的速度運動.不確定性原理以這種方式允許粒子從過去被認為是終極牢獄的黑洞中逃逸出來.對於一顆太陽質量的黑洞,因為粒子必須超光速運動幾公里,所以它逃逸的概率非常低.但是可能存在在早期宇宙形成的小得多的黑洞.這些太初黑洞的尺度可以比原子核還小,而它們可以在十億噸的質量,也就是富士山那麼大的質量.它們能發射出像一座大型電廠那麼大的能量.如果我們能找到這樣小黑洞中的一個並能駕馭其能量該有多好!可惜的是,在宇宙四周似乎沒有很多這樣的黑洞.
黑洞輻射的預言是把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原理合並的第一個非平凡的結果.它顯示引力坍縮並不像過去以為的那樣是死亡的結局.黑洞中粒子的歷史不必在一個奇點處終結.相反的,它們可以從黑洞中逃逸出來,並且外面繼續它們的歷史.量子原理也許表明,人們還可以使歷史避免在時間中有一個開端,也就是在大爆炸處的創生的一點.
這是個更困難得多的問題.因為它牽涉到把量子原理不僅應用到給定的時空背景中的粒子路徑,而且應用到時間和空間的結構本身.人們需要做的是一種不僅對粒子的而且也對空間和時間的整個結構的歷史求和的方法.我們還不知道如何恰當地進行這種求和,但是我們知道它應具有的某些特徵.其中之一便是,如果人們處理在所謂的虛時間里,而不是在通常的實時間城的歷史,那麼求和就更容易些.虛時間是一具很難掌握的概念,它可能是我的書的讀者覺得最困難的東西.我還由於使用虛時間而受到哲學家們猛烈的批評.虛時間和實在的宇宙怎麼會相干呢?我以為這些哲學家沒有從歷史吸取教訓.人們曾經一度認為地球是平坦的以及太陽繞著地球轉動,然而從哥白尼和伽利略時代開始,我們就得調整適應這種觀念,即地球是圓形的而且它繞著太陽公轉.類似的,長期以來對於每位觀測者時間以相同速率流逝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從愛因斯坦時代開始,我們就得接受,對於不同的觀測者時間流逝的速率不同.此外,宇宙具有唯一的歷史似乎是顯然的,但是從發現量子力學起,我們就必須把宇宙考慮成具有任何可能的歷史.我要提出,虛時間的觀念也將是我們必須接受的某種東西.它和相信世界是圓的是同等程度的一個智慧的飛躍.在有教養的世界中平坦地球的信仰者已是鳳毛麟角.
你可以把通常的實的時間當成一根從左至右的水平線.左邊代表早先,右邊代表以後.但是你還可以考慮時間的另一個方向,也就是書頁的上方和下方.這就是時間的所謂的庶的方向,它和實時間夾直角.
引入虛時間的緣由是什麼呢?人們為什麼不只拘泥於我們理解的通常的實時間呢?正如早先所提到的,其原因是物質和能量要使時空向其自身彎曲.在實時間方向,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奇性.時空在這里到達盡頭.物理學方程在奇點處無法定義,這樣人們就不能預言會發生什麼.但是虛時間方向和實時間成直角.這表明它的行為和在空間中運動的三個方向相類似.宇宙中特質引起的時空曲率就使三個空間方向和這個虛的時間方向繞到後面再相遇到一起.它們會有任何可以叫做開端或者終結的點,正和地球的表面沒有開端或者終結一樣.
1983年詹姆·哈特爾和我提出,對於宇宙不能取在實時間中的歷史求和,相反的,它應當取在虛時間內的歷史的求和,而且這些歷史,正如地球的表面那樣,自身必須是閉合的.因為這些歷史不具有任何奇性或者任何開端或終結,在它們中發生的什麼可完全由物理定律所確定.這表明在虛時間中發生的東西可被計算出來.而如果你知道宇宙在虛時間里的歷史,你就能計算出它在實時間里如何行為.以這種方法,你可望得到一個完整的統一理論,它能預言宇宙中的一切.愛因斯坦把他的晚年獻身於尋求這樣的一種理論.因為他不相信量子力學,所以他沒有尋找到.他不準備承認宇宙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歷史,正如在對歷史求和中的那樣.對於宇宙我們仍然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對歷史求和,但是我們能夠相當肯定,它將牽涉到虛時間以及時空向自身閉合的思想.我認為,對於下一代的人而言,這些思想將會像世界是圓形的那麼自然.虛時間已經成為科學幻想的老生常談.但是它不僅是科學幻想或者數學技巧.它是某種使我們生活於其中的宇宙成形的某種東西.
[完]
『陸』 跑跑的骰子有效期是什麼時候 綠色福袋呢 還有金銀銅卡有效期呢
福袋半年內肯定不會過期 個人認為金銅卡不會到期 以後肯定還會出這樣的認為 這只是第一期如同猜拳一樣
『柒』 問的是未來三個月和前任的關系會怎樣。用的占星骰子
骰子來看不太好。你內心希望和對方的關系能起死回生 有重大突破 但實際卻很無力。 不過骰子的有效期不長 你可以過一段時間再投投看。
『捌』 骰子吹牛怎麼玩
雙方搖骰子,比較誰的點數大。
骰子北方的很多的地區又叫色子。中國傳統民間娛樂用來投擲的博具。早在戰國時期就有。通常作為桌上游戲的小道具,最常見的骰子是六面骰,它是一顆正立方體。
上面分別有一到六個孔(或數字),其相對兩面之數字和必為七。中國的骰子習慣在一點和四點漆上紅色。骰子是容易製作和取得的亂數產生器。
骰子是許多娛樂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比如打麻將、牌九等。這里說的骰子是指純粹以骰子定輸贏的賭博。一般用來賭大小。骰寶是由各閑家向莊家下注。
每次下注前,莊家先把三顆骰子放在有蓋的器皿內搖晃。當各閑家下注完畢,莊家便打開器皿並派彩。因為最常見的賭注是買骰子點數的大小,故也常被稱為買大小。
『玖』 跑跑的骰子有效期是什麼時候 綠色福袋呢 還有金銀銅卡有效期呢
骰子四月十一號之後就過期了,綠色福袋只要商城有賣,就一直不會過期,大富翁卡沒有期限的
『拾』 誰知道富甲天下5秘籍
寵物 游戲初期可以到寵物店買 長尾鸚(選它因為壽命長,幾率出現),寵物升一級之後學習 雜耍 這個技能~這樣寵物一放技能就可以得到3000+大洋了(爆錢速度超快)~ 由於寵物容易壽盡而終,建議之後升級全部加壽命。游戲後期則可以換個戰斗類型的寵物,例如 鳳凰 寵物名稱(初始技能) 體力 壽命 可學習技能 白鳥(福星、延生) 30 20 迷惑 神水 撕裂 青鳥(鐮鼬、悠閑) 30 20 捐獻 鼓勵 聖鳴 延生 蝙蝠俠(凝視) 15 10 利爪 怪獸 吸血 捐血 大岩蝠(怒吼) 15 10 吸血 體撞 追咬 蝙蝠(哀怨) 15 10 撕毀 吸血 捐血 茶犬(挖掘) 20 10 狂吠 甩尾 惡臭 紅茶犬(扒手) 20 10 體撞 狂吠 咬碎 哀憐 咖啡犬(甘露) 20 10 體撞 雜耍 怪獸 熊貓(悠閑、雜耍) 30 12 舔舐 怒吼 鼓勵 體撞 熊貓公主(捐獻、安慰) 30 12 封印 延生 舔舐 熊貓女王(威嚇、利爪) 30 12 鼓勵 貪吃 怒吼 哀怨 迷惑 雲陽(體撞、落石) 5 5 纏繞 哀怨 菜箭 鬼樹(挖掘、撕毀) 5 5 凝視 吸血 封印 姥姥(挖掘、體撞、落石) 5 5 封印 纏繞 菜箭 飛石 巫師蛙(神水) 30 12 靈療 迷惑 跳舞 福星 大青蛙(捐血、甘露) 30 12 福星 撕裂 舔舐 飛石 鼓勵 戰士蛙(菜箭、狂吠) 30 12 撕裂 飛撞 纏繞 撕裂 利爪 企鵝(包紮) 35 10 悠閑 雜耍 貪吃 企鵝爸爸(體撞) 35 10 貪吃 利爪 挖掘 飛石 企鵝媽媽(安慰) 35 10 復活 雜耍 採集 悠閑 和平鴿(飛石) 30 20 鼓勵 撕裂 祈禱 星光魷魚(扒手 、延生) 10 30 撕裂 死纏 舔舐 纏繞 怪獸 大章魚(安慰、惡臭) 10 30 死纏 纏繞 怒吼 凝視 撕毀 金屬水母(體撞) 30 10 隱身 撕裂 威嚇 神水 果凍水母(治療、怒吼) 30 10 吸血 體撞 追咬 迷惑 甘露 神水 毒刺水母(惡臭) 30 10 毒針 撕毀 隱身 甘露 狸貓(怪獸、惡臭) 35 10 鼓勵 咬碎 捐獻 火爆狸(吸血、利爪) 35 10 纏繞 封印 威嚇 狂吠 怪獸 冷靜狸(封印、扒手) 35 10 凝視 落實 安慰 咬碎 聖鳴 眼鏡蛇(甩尾) 15 20 毒針 凝視 貪吃 包紮 狀元蛇(纏繞) 15 20 凝視 威嚇 安慰 秀才蛇(咬碎) 15 20 毒針 貪吃 安慰 鼓勵 飛螳螂(追咬、落石) 28 25 封印 纏繞 撕毀 凝視 血螳螂(吸血、菜箭) 28 25 封印 撕裂 吐息 咬碎 蝴蝶(採集、包紮) 15 15 怒吼 跳舞 扒手 跳舞 鼓勵 巴特拉(菜箭、包紮) 15 15 貪吃 捐獻 神水 魔斯拉(包紮、貪吃) 15 15 吐息 撕毀 安慰 銀鉤螳螂(菜箭、封印、扒手) 28 25 怒吼 吐息 撕裂 鐮鼬 追咬 鸚鵡(採集) 10 10 撕裂 哀憐 扒手 金剛鸚鵡(挖掘) 10 10 威嚇 扒手 鐮鼬 長尾鸚(鼓勵) 10 10 迷惑 撕裂 雜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