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新的農村土地承包法是哪年頒布的
農村第一輪土地承包從1983年前後開始到1997年止,承包期為15年。
第二輪土地承包從1997年開始,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不變。
在第一輪土地承包期到期之後,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也就是說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限為30年。這里指的是家庭土地承包經營的期限(集體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是一項長期不變的政策),不能理解為是承包制度30年不變。對承包期不足30年的,要延長到30年。
所謂「減人不減地」,這是我國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原則之一,對於農民來講,自然是有喜也有憂的。比如原來沒有分到土地的農民,想要靠家庭承包分地無疑更難。
拓展內容:
2002年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進一步明確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30年。
農村土地承包是指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承包地不得買賣。
Ⅱ 第一輪土地承包時間是什麼時候
我國農村土地從年到1998年開始第一輪土地承包。
據統計,我國耕地總面積約為20.24億畝。1982年底全國農村67%的基本核算單位實行了包干到戶,1984年以後一直穩定在99%以上,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耕地一直佔耕地總面積的97%左右。因此,我國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土地主要是耕地。
我國法律和國家有關政策對土地承包期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在我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之初,承包期一般都比較短。後來認識到,承包期限過短,難以調動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開發土地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導致短期行為和對土地的掠奪式經營。
這樣,國家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就失去了積極意義。因此,1984年,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土地承包期限應當適當延長。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
全國各地陸續將土地承包期確定為15年。但也有一些地方為了解決人地矛盾,頻繁調整土地,真正達到15年的很少。1993年,一些較早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地方,第一輪土地承包即將到期,為了及時指導,國家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後,再延長30年不變。
此後,隨著延包工作的陸續開展,國家有關政策曾多次對土地承包的期限問題做出規定。如,1993年指出,為了穩定土地承包關系,鼓勵農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產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後,再延長30年不變。
1997年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不變,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1986年通過並於1998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也明確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30年。
2017年10月18日,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直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後,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承包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以家庭承包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應當簽訂承包合同。
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承包期限等,由雙方協商確定。以招標、拍賣方式承包的,承包費通過公開競標、競價確定;以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承包費用由雙方議定。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願,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Ⅲ 第一輪土地承包期多長什麼時候開始
中國法律和國家有關政策對土地承包期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在中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之初,承包期一般都比較短。
後來認識到,承包期限過短,難以調動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開發土地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導致短期行為和對土地的掠奪式經營。
這樣,國家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就失去了積極意義。
因此,1984年,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土地承包期限應當適當延長。
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
根據這一精神,全國各地陸續將土地承包期確定為15年。
但也有一些地方為了解決人地矛盾,頻繁調整土地,真正達到15年的很少。
1993年,一些較早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地方,第一輪土地承包即將到期,為了及時指導,國家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後,再延長30年不變。
此後,隨著延包工作的陸續開展,國家有關政策曾多次對土地承包的期限問題做出規定。
如,1993年指出,為了穩定土地承包關系,鼓勵農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產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後,再延長30年不變。
1997年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不變,營造林地和「四荒」地等開發性生產的承包期可以更長。
1986年通過並於1998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也明確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
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30年。
(3)農田家庭承期限是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特點
1、流轉速度加快,漸具規模。
自1998年土地二輪承包以來,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速度呈逐年遞增之勢,流轉的土地面積不斷擴大,所涉農戶不斷增多。
至目前為止,流轉的土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比例少則5%,多則15%以上,平均比例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轉的農戶數約占總農戶數的26%。
2、流轉類型多樣,比例不均。
按照不同的標准,可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分為各種不同的類型。
一以流轉主體為標准,可分農戶與村委會之間的流轉和農戶與農戶之間的流轉。
其中以農戶與農戶之間的流轉為主,流轉面積約占總流轉面積的90%。
二以流轉對象為標准,可為責任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動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三荒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其中以責任田承包經營權流轉為主,約占總流轉面積的96%。
三以流轉方式為標准,可分為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投股或參與股份合作等其他方式流轉。
其中以轉包為主,約占總流轉面積的70%以上。轉包中又以外出打工或經商農戶,將土地轉包給親友或本村其他農戶居多。
此外,還有農戶將土地轉包給種植、養殖大戶以及集體向農戶反租轉包等形式。
四以流轉是否簽訂協議為標准,可分為協議流轉和無協議流轉。
其中協議流轉農戶略占優勢,占總流轉農戶數的65%左右。
協議流轉又分為書面協議流轉和口頭協議流轉,其中口頭協議流轉占協議流轉的絕大多數,簽訂書面協議流轉的農戶不足總流轉戶的10%。
五以流轉是否有償為標准,可分為有償流轉和無償流轉。
其中以無償流轉為主,約占總流轉戶的60%以上。
六以流轉是否履行報批准、備案或辦理土地使用權證書變更登記程序為標准,可分為批准流轉、備案流轉、登記流轉和自行流轉。
其中以自行流轉為主,占總流轉面積的95%。
3、流轉行為欠規范,缺少管理。
流轉行為嚴重不規范,表現為自行流轉多,報批准、報備案的少,申請變更登記的更少。
口頭協議多,書面協議少;約定不明的多,約定明確的少;書面協議內容不規范的多,規范的少等。
有些村存在連鎖流轉現象,接受流轉的農戶又將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其他農戶,形成鎖鏈式流轉。
鎮、村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普遍缺乏嚴格規范的管理。
4、部分耕地被非農業化,有極少量的非法流轉行為存在。
有的耕地被轉為非農用途,主要用於招商引資、工業園區、小城鎮等項目建設。
這些建設用地絕大多數履行了批准手續,也有一小部分沒有被批准。
相關鎮為了完成工業發展等任務,以鎮政府或用地單位名義,採取向農戶租賃的方式,將土地使用權流轉到自己名下,用於非農建設。
Ⅳ 農村土地承包期限是多久
土地承包法規定的三十年,是指家庭聯產承包形式的承包期限。對村集體版擁有的其他土地權如機動地和五荒地等,都可以縮短承包期。
承包合同要有全體村民或者村民代表2/3以上多數通過,然後,由村主任作為法定代表人簽字,並蓋村委會印章,方為合法有效。
村委會無權隨意作出承包的決議。(屬於五荒地,並承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除外)
當然,現實中,大多數都是由村委會決定的。但如果村民不認可,向法院起訴的,該承包合同會因缺少村民的同意而無效。
Ⅳ 農村土地二輪承包是哪年開始的,期限是
農村土地二輪承包一般是從1997年或者1998年開始,期限30年。
農村第一輪土地承包從專1983年前後開始到1997年止,承包期屬為15年。
第二輪土地承包從1997年開始,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不變。
2002年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進一步明確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30年。
中央提出「在第一輪承包到期的地方,都要無條件地延長30年不變。」第一輪承包是指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時算起,大部分地方第一輪承包時間為1980年,再延長30年,統一確定起始時間在1997年,這就是第二輪承包。
因此,新一輪土地承包期統一確定至2027年12月31日止。
Ⅵ 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承包期限又是多久
農村土地二輪承包一般是從1997年或者1998年開始,期限30年。
農村第一輪土地承包從1983年前後專開始到1997年止,承包期為15年。屬
第二輪土地承包從1997年開始,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不變。
2002年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進一步明確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30年。
中央提出「在第一輪承包到期的地方,都要無條件地延長30年不變。」第一輪承包是指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時算起,大部分地方第一輪承包時間為1980年,再延長30年,統一確定起始時間在1997年,這就是第二輪承包。
因此,新一輪土地承包期統一確定至2027年12月3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