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職業健康體檢檔案保存時間大於等於十年對嗎謝謝~~
根據《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原則上是永久保存。
但企業可以根據《檔案法》要求劃級別自行制定保存期限,建議10年以上。
⑵ 職業衛生檔案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依據GBZ188-2007《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摘要)
一、健康檔案
4.11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和管理檔案
健康監護檔案是健康監護全過程的客觀記錄資料,是系統地觀察勞動者健康狀況的變化,評價個體和群體健康損害的依據,其特徵是資料的完整性、連續性。
4.11.1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
(1)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2)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4)職業病診療等健康資料。
4.11.2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包括:
(1)職業健康監護委託書;
(2)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報告和評價報告;
(3)職業病報告卡;
(4)用人單位對職業病患者、患有職業禁忌症者和已出現職業相關健康損害勞動者的處理和安置記錄;
(5)用人單位在職業健康監護中提供的其他資料和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記錄整理的相關資料;
(6)衛生行政部門要求的其他資料。
4.11.3檔案管理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和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應有專人嚴格管理,並按規定妥善保存。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勞動者委託代理人、相關的衛生監督檢查人員有權查閱、復印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用人單位不得拒絕、或者提供虛假檔案材料。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
應當如實、無償提供,並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4.12.1勞動者個人基本信息資料
(1)個人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出生地、身份證號碼、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家庭住址、現工作單位、聯系電話等信息。
(2)職業史:包括起止時間、工作單位、車間(部門)、班組、工種、接觸職業病危害(危害因素的名稱,接觸兩種以上應具體逐一填寫)、接觸時間、防護措施等。
(3)個人生活史:包括吸煙史、飲酒史、女工月經與生育史。
(4)既往史:包括既往預防接種及傳染病史、葯物及其他過敏史、過去的健康狀況及患病史、是否做過手術及輸血史、患職業病及外傷史等。
(5)家族史:主要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狀況,是否患結核、肝炎等傳染病;是否患遺傳性疾病,如糖尿病、血友病等,死亡者的死因。
附:
1)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情況表(格式)
檔案編號:0017 姓名:***
序
號 體檢日期 承擔體檢醫療
衛生機構名稱 體 檢 項 目 體 檢 結 果 告知
情況 勞動者
簽 名 備 注
1 2003年6月 疾控中心
內科、外科、五官科、血常規、血脂、血糖、肝功能、二對半、B超、胸透、心電圖等 正常
已告知
2 2005年6月至7月 中醫院
內科、外科、五官科、血常規、血脂、血糖、肝功能、二對半、B超、胸透、心電圖等 高血壓病
已告知
3 2006年6月至8月 二院
內科、外科、五官科、血常規、血脂、血糖、肝功能、二對半、B超、胸透、心電圖等 輕度脂肪肝
已告知
2)健康體檢匯總表(格式)
"性
別" "出生
年月" 參加工作 "03體檢
編號" "03體檢
醫院" 03體檢結果 "05編號
(實)" "05體檢
醫院" 05體檢結果
男 195210 196811
男 195807 197903 0503 中醫院 基本正常
男 195912 197712
男 196909 198812
男 196405 198212 0504 中醫院 脂肪肝、肝囊腫、膽囊內膽固醇息肉、總膽固醇高、高血壓病
男 195511 197211 0505 中醫院 脂肪肝、小三陽、高血壓、血脂增高、復查肝功
男 196011 197906 0506 中醫院 內痔、甘油三酯,復查肝功
男 195708 197609 0507 中醫院 血脂增高
男 195405 197008 0508 中醫院 右耳鼓膜大穿孔、右腎小結晶、左腎小結石、血小板高、血脂增高
男 195402 197211 9055 一院 小三陽 0078 中醫院 脂肪肝、小三陽、甘油三酯高,復查腎功能
男 197205 199107 0509 中醫院 脂肪肝、血脂增高
男 196104 197906 0510 中醫院 脂肪肝、甘油三酯高、血糖高
男 196807 198412 0512 中醫院 輕度脂肪肝、脾腫大、 竇緩、甘油三酯高、血糖高
男 196603 198212 0513 中醫院 痔瘡、輕度脂肪肝、左腎小結石、 左心房大、高血壓病,復查肝功、血常規
女 195711 197609 0514 中醫院 小三陽
男 195603 197505 0515 中醫院 基本正常
男 196105 197906 0516 中醫院 高血壓病
男 195812 197805 0519 中醫院 輕度脂肪肝、血糖高、甘油三酯高
男 197907 200010 0517 中醫院 小三陽
3)職業病觀察人員表(格式略)
二、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目錄
1.范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定義
3.1職業健康監護
3.2職業病
3.3職業禁忌證
4.總則
4.1職業健康監護目的
4.2責任和義務
4.3工作程序
4.4職業健康監護資料的應用
4.5職業健康監護的目標疾病
4.6開展職業健康監護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則
4.7職業健康監護人群的界定原則
4.8職業健康監護的種類和周期
4.9職業健康監護方法和檢查指標的確定
4.10職業健康檢查結果的報告與評價
4.11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和管理檔案
4.12常規醫學檢查的內容
5.接觸有害化學因素作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
4.2.1用人單位的責任和義務
(1)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監護是用人單位的職責。用人單位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生產勞動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保證勞動者能夠得到與其所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相應的健康監護。
(2)用人單位要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由專人負責管理,並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要確保醫學資料的機密和維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隱私權、保密權。
(3)用人單位應保證從事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能按時參加安排的職業健康檢查,勞動者接受健康檢查的時間應視為正常出勤。
(4)用人單位應安排即將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健康檢查,但應保證其就業機會的公正性。
(5)用人單位應根據企業文化理念和企業經營情況,鼓勵制訂比本規范更高的健康監護實施細則,以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特別是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2.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有獲得職業健康檢查的權力,並有權了解本人健康檢查結果。
(2)勞動者有權了解所從事的工作對他們的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危害。勞動者或其代表有權參與用人單位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和制訂健康監護實施細則的決策過程。勞動者代表和工會組織也應與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合作,為預防職業病、促進勞動者健康發揮應有的作用。
(3)勞動者應學習和了解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應掌握作業操作規程,正確使用、 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及時報告。
(4)勞動者應參加遵照本規范指導原則、由用人單位安排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在其實施過程中與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和用人單位合作。如果該健康檢查項目不是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的強制性進行
4.3工作程序
4.3.1用人單位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制訂本單位的職業健康監護工作計劃。
4.3.2用人單位應選擇並委託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具有職業健康檢查資質的機構對本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為了系統的開展職業健康監護,用人單位可選擇相對固定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負責本單位的職業健康監護工作。
4.3.3用人單位根據本規定的要求,制定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檢查年度計劃,於每年的11月底前向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提出下年度職業健康檢查申請,簽訂委託協議書,內容包括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接觸人數、健康檢查的人數、檢查項目和檢查時間、地點等。
同時應將年度職業健康檢查計劃報轄區的衛生監督機構備案。
4.3.4用人單位在委託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對本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的同時,應提供以下材料: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和接觸人數、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的濃度或強度資料;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及其他有關資料。
(5)勞動者有權對用人單位違反職業健康監護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投訴。
(6)勞動者若不同意職業健康檢查的結論,有權根據有關規定投訴。
⑶ 職業衛生管理實施檔案包括哪些內容
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
為提高用人單位(煤礦除外)的職業衛生管理水平,規范職業衛生檔案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7號)、《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9號)的要求,制定本規范。
一、 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是指用人單位在職業病危害防治和職業衛生管理活動中形成的,能夠准確、完整反映本單位職業衛生工作全過程的文字、圖紙、照片、報表、音像資料、電子文檔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實際對職業衛生檔案的樣表作適當調整,但主要內容不能刪減。涉及項目及人員較多的,可參照樣表予以補充。
三、職業衛生檔案中某項檔案材料較多或者與其他檔案交叉的,可在檔案中註明其保存地點。
四、用人單位應設立檔案室或指定專門的區域存放職業衛生檔案,並指定專門機構和專(兼)職人員負責管理。
五、用人單位應做好職業衛生檔案的歸檔工作,按年度或建設項目進行案卷歸檔,及時編號登記,入庫保管。
六、用人單位要嚴格職業衛生檔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現遺失。
七、職業衛生監管部門查閱或者復制職業衛生檔案材料時,用人單位必須如實提供。
八、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如實、無償提供,並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九、勞動者在申請職業病診斷、鑒定時,用人單位應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勞動者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資料。
十、本規范印發前用人單位已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的,應當按本規范要求進行完善,分類歸檔。
(3)職業衛生檔案保存期限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檔案;
(二)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三)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
(四)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
(五)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
(六)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要求的其他資料文件。
⑷ 新職業病防治法規定檔案保存幾年,是那年實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01年10月2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本法未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保存職工職業病檔案的年限)。 職工檔案保存年限適用「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同時,職業病的賠償還適用國務院發布修正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新《工傷保險條例》相關規定: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條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八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傷認定申請表;(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六十二條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參加,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處欠繳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並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後,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註:賠償及工傷待遇對應本「條例」第30~37條相關規定】
⑸ 職業衛生檔案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分別是怎樣的
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制度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結合本公司的實際,對公司各單位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員工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簡稱「兩檔」,並由專人保管。
二、職業衛生檔案包括:
1、企、事業單位職業衛生記錄卡;
2、廠區各生產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平面示意圖、廠區各生產單位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平面示意圖;
3、廠區各生產單位工藝流程簡圖(用箭頭表示);
4、各生產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一覽表;
5、各生產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作業人員登記卡;
6、職業病危害、職業中毒記錄卡;
7、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匯總資料;
8、職業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級管理表;
9、職業中毒事故報告與處理記錄表等;
10、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范、標准、文件、監督文書清單及有關文本;
11、職業衛生管理方針、計劃、目標、方案、程序、指導書、管理制度;
12、職業衛生專(兼)職管理組織、職能及人員分工;
13、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管理檔案;
14、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技術檔案;
15、職業病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檔案;
16、職業衛生培訓教育匯總資料;
17、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有關資料。
三、員工個人健康檔案包括:
1、員工的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2、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職業禁忌證名單及處理情況;
4、職業病診斷、職業病病例登記表等員工個人健康資料;
5、職業健康監護委託書或合同;
6、職業性健康檢查工種及人員名單;
7、職業病人處理、安置情況匯總資料。
四、「兩檔」資料按檔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錄、統一編號、專冊登記;分永久、長期、短期三種期限及時進行歸檔。
五、「兩檔」資料應字跡清楚、圖表清晰、文字准確可靠,並管好和用好「兩檔」。
六、隨時、定期地根據公司人員的變動,及時調整和補充「兩檔」,各表卡每年10月前系統地調整一次。
七、「兩檔」檔案中各種資料按要求每三年復核一次;日常職業衛生工作須將測定結果、健康檢查結果、職業病管理情況隨時過錄,以備分析。
八、員工離開單位時,有權索取個人健康檔案資料並復檔案室應如實地、無償地提供,並在所提供的個人復印件上簽章。
九、職業病診斷,鑒定單位需提供有關「兩檔」資料時,檔案室應如實地提供。
十、檔案室對各部門移交來的職業衛生檔案,要認真進行質量檢查,歸檔的案卷要填寫移交目錄,雙方簽字,及時編號登記,入庫保管。
十一、檔案工作人員對檔案的收進、移出、銷毀、管理、借閱利用等情況要進行登記,檔案工作人員調離時,必須辦好交接手續。
十二、職業衛生檔案庫房要堅固、安全,做好防盜、防火、防蟲、防鼠、防高溫、防潮、通風等項工作,並有應急措施。職業衛生檔案庫要設專人管理,定期檢查清點,如發現檔案破損、變質時要及時修補復制。
十三、利用職業衛生檔案的人員應當愛護檔案,職業衛生檔案室嚴禁吸煙,嚴禁對職業衛生檔案拆卷、塗改、污損、轉借和擅自翻印。
十四、本規定解釋權歸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部。每年按公司流程對其合規性進行評估修訂。
十五、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檔案管理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職業衛生標准和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為了保護職工健康和維護公司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妥善保存,特製訂本制度。
1、 安健環部負責為每一位職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妥善保管。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
(一)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二)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四)職業病診療等健康資料。
2、檔案管理人員必須維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隱私權、保密權。相關的衛生監督檢查人員、勞動者或其近親屬、勞動者委託代理人有權查閱、復印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其他人員不得私自查閱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3、勞動者離開單位時,本人有權索取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檔案管理人員應如實、無償提供,並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4、對已離職人員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在離職後三個月後進行封存,並保存10年以上,以備上級部門查閱。
5、檔案管理人員應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妥善保管,防蟲蛀、防霉、防丟失、防丟失,保證檔案安全。
6、所有檔案應有專櫃存放、加鎖,定期清理通風,防濕。
7、所有檔案不得隨意查閱、復印,不得置於公共場所。
8、其他依照公司檔案管理制度執行。
9、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執行。
⑹ 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是什麼
一、 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是指用人單位在職業病危害防治和職業衛生管理活動中形成的,能夠准確、完整反映本單位職業衛生工作全過程的文字、圖紙、照片、報表、音像資料、電子文檔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單位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檔案(見附件1);
(二)職業衛生管理檔案(見附件2);
(三)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見附件3);
(四)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見附件4);
(五)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見附件5);
(六)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見附件6);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要求的其他資料文件。
三、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實際對職業衛生檔案的樣表作適當調整,但主要內容不能刪減。涉及項目及人員較多的,可參照樣表予以補充。
四、職業衛生檔案中某項檔案材料較多或者與其他檔案交叉的,可在檔案中註明其保存地點。
五、用人單位應設立檔案室或指定專門的區域存放職業衛生檔案,並指定專門機構和專(兼)職人員負責管理。
六、用人單位應做好職業衛生檔案的歸檔工作,按年度或建設項目進行案卷歸檔,及時編號登記,入庫保管。
七、用人單位要嚴格職業衛生檔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現遺失。
八、職業衛生監管部門查閱或者復制職業衛生檔案材料時,用人單位必須如實提供。
九、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如實、無償提供,並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十、勞動者在申請職業病診斷、鑒定時,用人單位應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勞動者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資料。
十一、本規范印發前用人單位已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的,應當按本規范要求進行完善,分類歸檔。
十二、用人單位發生分立、合並、解散、破產等情形的,職業衛生檔案應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移交保管。
十三、各地區可以根據工作實際,對本規范的要求進行適當調整。
十四、職業衛生檔案管理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要求執行。
⑺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檔案應依法定期限是多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7號)、《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49號)的要求,為加強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保證職業衛生檔案完整、准確和有效利用,推進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的落實,我局研究制定了《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
⑻ 員工離職後,職業健康體檢報告需保存多久有無相關法律規定
職業健康報告一般保存兩年。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條 對從事接觸版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權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有效時間為一年。
⑼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用人單位在職工離開後 應該保存多長時間 在法律上有沒有明確的時間節點
員工職業危來害的職業健康檔源案,需保存至該員工離職後30年。
<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個人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按照有關規定妥善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下列內容:
(一)勞動者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況;
(二)勞動者職業史、既往病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三)歷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四)職業病診療資料;
(五)需要存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其他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