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行天橋是如何發展的
城市中的人行天橋,是從6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開初,建造天橋單純為了解決交叉路口的交通問題。後來,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逐步擴大了人行天橋的功能,朝著豐富城市人民生活的方向發展,天橋的長度也不斷增加。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一些城市,由於天氣寒冷,不便在戶外步行,那裡建造的許多空中走道,貫穿在許多公共建築內部,形成迷宮幻境般的空中步行路。在適當的場所,運用寬大的階梯,把地面上的人流吸引到上層的空中步行道去,把空中的遊客流到下面的室外公共廣場。空中走道把原來被汽車交通分割了的城市關系重新聯系起來,把城市鬧市中心的擁擠人群散到第二層平面,使市中心的作用擴大和加深。德國1972年在杜塞爾多夫市「新展覽中心」,建造了橢圓形截面的封閉式空中走道,出入口設置有自動扶梯,空中走道的總長度為550米,與8個大廳的二樓連通,縱橫交錯,四面伸展,十分壯觀。
以往,在城市建設中,大都是先造建築物,而後修建人行天橋;現在,則在制定高層建築規劃時,將人行天橋一起考慮,統一設計,同步建設。上海市共和新路中華新路天橋,與新新百貨公司大樓同時規劃與設計,就比上海西藏路南京路天橋事後破牆進店設梯經濟得多。香港太古城,在建造50多幢大樓的同時,於大樓之間的二層用天橋連接起來,形成連綿不斷、星羅棋布的空中步行街。不管刮風下雨,大樓建築群的居民,不用走出樓,就可以走遍這些設在大樓鋪面和二樓的所有商場。還有一個小舞台,位於中心商場,供居民講演或表演,生活所需的日用品應有盡有,可稱為自給型城市的雛型。這項人行天橋與建築同步建設的工程,為城市建設作了一個好的開端。
現在,各地修建人行天橋時,更加重視景觀設計,向美化城市的方向發展。我國城市近幾年修建的人行天橋,都十分注意橋梁的造型與美化。如上海武寧路的「Y」形人行立交橋,南京西路石門路的「S」形人行天橋,以及國內最長的高腳酒杯形的延安東路西藏路人行天橋等等,構思新穎。重慶南坪人行天橋,是國內第一座玻璃鋼斜拉天橋,造型美觀,不少人把上橋行走作為一種享受,即使從橋下經過的人,也要駐足觀望,留連忘返。香港九龍尖沙嘴東區的空中走道,穿過了海邊梳土巴利的正義道兩旁的好時中心購物商場、帝苑酒店和香格里拉等十幾幢高層建築,其中主要的兩座天橋,向海邊伸展,其上下坡道均與海邊平行,供人們隔海憑欄觀望香港的城市建築群風光。
人行天橋
㈡ 人行天橋設計中應注意那些方面
主要在舒適性,美觀,實用,還有就是一定要考慮自振問題
㈢ 什麼是人行天橋
人行天橋又稱人行立交橋。人行天橋一般都建造在車流量大、行人稠密的地段,或者是交叉口、廣場及鐵路上面。一般情況下,人行天橋只允許行人通過。
人行天橋的構建可以避免車流和人流平面相交時的沖突,保障人們安全的穿越,進而減慢車速、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按照結構區分,常見的過街天橋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懸掛式結構、承托式結構和混合式結構。
懸掛式結構的過街天橋是以橋欄桿為主要承重部件,其實,供行人通過的橋板本身並不承重,而是懸掛在作為承重梁的橋欄上,這種結構的過街天橋是將結構性部件和實用型部件結合在了一起,這樣可以減少建築材料的使用,相對降低工程造價,但是這種結構的過街天橋橋欄桿異常粗大結實,因而行人在橋上的視線會被欄桿遮擋,而且粗壯的橋欄桿很難給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城市景觀功能方面就有所欠缺。
承托式結構的過街天橋是將承重的橋梁直接架設在橋墩上,供行人行走的橋鋪在橋梁之上,而橋欄桿僅僅起到保護行人的作用,並不承重,這一類的過街天橋造價相對比較高,但是由於橋欄桿纖細優美,作為城市景觀的功能較好,因而目前各城市中數量最多的還是這一類型的過街天橋。
混合式結構的過街天橋其實是上述兩種結構的雜交體,橋欄和橋梁共同作為承重結構分擔橋的荷載。
除了上述三種主流結構以外,還有一些城市在某些街區將懸索橋、斜拉橋的結構用於過街天橋的建築,但是這些特殊結構的過街天橋大多造價昂貴,之所以會選擇這些特異的結構,大多是出於城市景觀的考慮,並非過街天橋的主流。
一些地方為了方便和吸引行人使用,還特意在天橋上裝設了電動扶梯,免除行人爬上梯級。還有一些天橋設有升降機,方便殘疾人士使用。部分天橋更設有自動人行道,減少行人的距離。此外,有一些過街天橋是有蓋的,部分更是密封式,有空氣調節。
㈣ 人行天橋有哪些優勢
空中走道也叫人行天橋。人們習慣上把短的叫「橋」,把長的叫「道」。由於交通量增長很快,一些主要街道車輛往來不絕,行人過馬路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像北京的西單、東單、王府井和天安門等繁華街道和路口,每條人行橫道高峰小時通過行人近1萬人次,經常出現「人牆」。上海南京路西藏路口是交通最擁擠、人流最集中的路口,高峰小時橫穿路口的人流量為6.4萬多人次,車流量為1300多輛。幾萬行人過馬路,還要與1000多輛機動車和幾千輛自行車,在人行橫道處交叉爭搶,不僅嚴重影響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人行天橋就成為城市道路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城市中的人行天橋,是從6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開初,建造天橋單純為了解決交叉路口的交通問題。後來,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逐步擴大了人行天橋的功能,朝著豐富城市人民生活的方向發展,天橋的長度也不斷增加。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一些城市,由於天氣寒冷,不便在戶外步行,那裡建造的許多空中走道,貫穿在許多公共建築內部,形成迷宮幻境般的空中步行路。在適當的場所,運用寬大的階梯,把地面上的人流吸引到上層的空中步行道去,把空中的遊客流到下面的室外公共廣場。空中走道把原來被汽車交通分割了的城市關系重新聯系起來,把城市鬧市中心的擁擠人群散到第二層平面,使市中心的作用擴大和加深。德國1972年在杜塞爾多夫市「新展覽中心」,建造了橢圓形截面的封閉式空中走道,出入口設置有自動扶梯,空中走道的總長度為550米,與8個大廳的二樓連通,縱橫交錯,四面伸展,十分壯觀。
以往,在城市建設中,大都是先造建築物,而後修建人行天橋;現在,則在制定高層建築規劃時,將人行天橋一起考慮,統一設計,同步建設。上海市共和新路中華新路天橋,與新新百貨公司大樓同時規劃與設計,就比上海西藏路南京路天橋事後破牆進店設梯經濟得多。香港太古城,在建造50多幢大樓的同時,於大樓之間的二層用天橋連接起來,形成連綿不斷、星羅棋布的空中步行街。不管刮風下雨,大樓建築群的居民,不用走出樓,就可以走遍這些設在大樓鋪面和二樓的所有商場。還有一個小舞台,位於中心商場,供居民講演或表演,生活所需的日用品應有盡有,可稱為自給型城市的雛型。這項人行天橋與建築同步建設的工程,為城市建設作了一個好的開端。
現在,各地修建人行天橋時,更加重視景觀設計,向美化城市的方向發展。我國城市近幾年修建的人行天橋,都十分注意橋梁的造型與美化。如上海武寧路的「Y」形人行立交橋,南京西路石門路的「S」形人行天橋,以及國內最長的高腳酒杯形的延安東路西藏路人行天橋等等,構思新穎。重慶南坪人行天橋,是國內第一座玻璃鋼斜拉天橋,造型美觀,不少人把上橋行走作為一種享受,即使從橋下經過的人,也要駐足觀望,留連忘返。香港九龍尖沙嘴東區的空中走道,穿過了海邊梳土巴利的正義道兩旁的好時中心購物商場、帝苑酒店和香格里拉等十幾幢高層建築,其中主要的兩座天橋,向海邊伸展,其上下坡道均與海邊平行,供人們隔海憑欄觀望香港的城市建築群風光。
㈤ 在人行天橋的設計中,通常都要在階梯兩邊安排一定寬度的斜面通道,這是為了
這是天橋的「無障礙設計通道」。
無障礙設施是指為了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閑娛樂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時,能夠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設的物質環境。
(5)人行天橋設計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無障礙通道
1、建築的入口、室內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時,必須設符合輪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兩級台階以上的兩側應設扶手。
2、供輪椅通行的坡道應設計成直線形,不應設計成弧線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為單跑式、雙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雙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應小於1.50m。在坡道起點及終點應留有深度不小於1.50m的輪椅緩沖地帶。
4、建築入口的坡道寬度不應小於1.20m,室內走道的坡道寬度不應小於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寬度不應小於1.50m。
5、建築入口及室內坡道的坡度不應大於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應大於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㈥ 關於人行天橋有關的東西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
5.2 人行道、人行橫道、人行天橋、人行地道
5.2.1 沿人行道設置行道樹、公共交通停靠站和候車亭、公用電話亭等設施時,不得妨礙行人的正常通行。
5.2.2 確定人行道通行能力,應按其可通行的人行步道實際凈寬度計算。 5.2.3 人行道寬度應按人行帶的倍數計算,最小寬度不得小於1.5m。人行帶的寬度和通行能力應符合表5.2.3的規定。
5.2.4 在城市的主幹路和次幹路的路段上,人行橫道或過街通道的間距宜為250~300m。
5.2.5 當道路寬度超過四條機動車道時,人行橫道應在車行道的中央分隔帶或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的分隔帶上設置行人安全島。
5.2.6 屬於下列情況之一時,宜設置人行天橋或地道:
5.2.6.1 橫過交叉口的一個路口的步行人流量大於5000人次/h,且同時進入該路口的當量小汽車交通量大於1200輛/h時;
5.2.6.2 通過環形交叉口的步行人流總量達18000人次/h,且同時進入環形交叉的當量小汽車交通量達到2000輛/h時;
5.2.6.3 行人橫過城市快速路時;
5.2.6.4 鐵路與城市道路相交道口,因列車通過一次阻塞步行人流超過1000人次或道口關閉的時間超過15min時。
5.2.7 人行天橋或地道設計應符合城市景觀的要求,並與附近地上或地下建築物密切結合;人行天橋或地道的出入口處應規劃人流集散用地,其面積不宜小於50m2。
5.2.8 地震多發地區的城市,人行立體過街設施宜採用地道。
㈦ 人行天橋鋼結構橋梁設計取費是多少
我做過一個小的,16米長的鋼結構桁架天橋,收費是8000元,我不出圖,不簽字。只提供圖紙,計算書,並且答疑專家的問題保證圖紙通過圖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