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撤銷贈與有期限嗎
現實問題
金某與黃家系鄰居,平時關系甚好。金某有一個上小學的女兒,就在金某女兒上小學這年,黃家的女兒黃某考上了本市一所重點大學計算機系。考慮到黃家的家境非常貧困,而黃某又是考進計算機系但買不起電腦,金某於是買來一台筆記本電腦送給黃某,但是同時要求,黃某必須每個星期為金某的女兒補課,並且連補一年,黃某爽快答應並主動提出可以簽訂贈與合同。
然而,黃某隻為金某的女兒補課兩次便開始長期住在學校,節假日也不回家,直至黃某大四畢業,也未再為金某的女兒補過一次課。黃某畢業後至某500強企業工作,月薪12000元,黃某的父母還因此得意地將該情況告知金某,金某越想越氣,遂找到黃某要求返還電腦,但遭到黃某的拒絕。於是,黃某至法院起訴要求撤銷對金某的贈與。那麼,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金某對黃某的贈與合同為附條件的贈與合同,雖然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附義務的贈與合同的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時,贈與人有權撤銷對受贈人的贈與,但是《合同法》同時規定,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在知道黃某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四年後,金某才想到撤銷贈與,已經超過法律所規定的撤銷贈與的期限。所以,金某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對黃某的贈與顯然不會被法院支持。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1)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2)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3)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2. 撤銷贈與有時間限制嗎
有,根據法律規定,撤銷贈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贈與人的撤銷,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另一種是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撤銷,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附法律規定:
第一百九十二條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第一百九十三條 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3. 贈與期限是幾年
繼承公證書是長期有效的,不存在失效之說
贈與公證書取得後,房產部版門通常要求權贈與人去房產部門過戶,如果超過期限,那可能會要審查是否逃稅的問題。當然公證書仍然有效。如果過戶前贈與人或者受贈人一方去世,那將不能過戶,贈與行為是否有效只能協商或者訴訟解決。
房屋贈與手續辦妥後,該房屋的擁有權就屬於受贈人了,所以要受贈人同意方能將該房另贈他人。
4. 贈與是否有效
【案情簡介】一位八十歲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 [1]和精神病,2007年,老人贈與其女婿的弟弟一些財產,其女婿帶受贈人對以上贈與辦理了公證,問:該贈與合同是否有效?若有效,該怎麼處理?若無效,該怎麼處理? 【案例分析】 根據本案所提供的有限信息,要判斷贈與合同的是否有效,要明確以下幾點: 1、老人的贈與行為是否發生在精神病期間;2、老人的女婿是否為老人的監護人;3、本案贈與合同公證的效力問題。 下面從贈與合同有效、無效兩個角度分析本案: (1)贈與合同無效分析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三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本案中,若老人的贈與行為發生在精神病期間,也患有老年痴呆,根據上述規定,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故其贈與行為應屬無效。 贈與合同雖經過公證,但可以對該公證申請法院認定為無效。因此,綜合上述情況,贈與合同應認定為無效,涉案贈與的財產應歸還老人。 (2)贈與合同有效分析 本案中,①若老人的贈與行為沒有發生在精神病期間,或者老人得的是間接性精神病,該贈與行為發生在精神病未發作期間,且老年痴呆症不至於使其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那麼,老人的贈與行為屬於其真實處分自己財產的意思表示,本案的贈與合同應為有效。②若老人的女婿為老人的唯一法定代理人[2],「女婿帶受贈人對贈與合同進行了公證」,該行為可視為法定代理人(老人的女婿)對老人的贈與行為予以了追認(若在法定追認期一個月內),或者說法定代理人已同意老人的贈與行為,因此贈與合同由效力待定轉變為有效。贈與合同有效,那麼受贈人(老人女婿的弟弟)對受贈財產擁有所有權。(完)[1]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症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功能。A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特徵性病理改變為β澱粉樣蛋白沉積形成的細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以及神經元丟失伴膠質細胞增生等。 [2] 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5. 贈與合同有無期限嗎
依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簽訂財產贈與合同的時候,是可以約定合同生效期限的,贈與合同自期限屆滿時生效的。
【法律依據】
根據《合同法》第46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6. 房產贈與過戶有期限嗎
《合同法》第186條規定了贈與人享有任意撤銷權,即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版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權。已經過戶的只有符合法定撤銷條件才可以撤銷贈與,
法定撤銷權的三種情況:
(1)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2)受贈人對贈與人負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3)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行使法定撤銷權的時間期限:
(1)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2)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你表述的情況基本上無法撤銷,除非有法定撤銷的三種情況,且要在規定的期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