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集體組織擁有的是,集體土地所有權還是使用權。年限是多少到期後該如何急
是集體土地所有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三條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 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第五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這里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一般指本村村民,他們擁有承包權。承包人如果通過「依法、自願、有償」的流轉原則將自己承包的土地轉包給他人,他人便有了經營權,經營權與承包權可以統一,也可以分開。
集體對土地擁有的所有權沒有年限,直至國家徵用轉為國有土地才失去其所有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 前款規定的耕地承包期屆滿後再延長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後依照前款規定相應延長。
(1)集體企業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性質分析
關於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一直存有較大爭議,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1)集體土地所有權是一種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或「農村勞動群眾集體經濟組織」享有的所有權,農民個人不享有所有權。
(2)集體土地所有權是集體組織全體成員的共有權。集體所有權既不是屬於集體企業所有,也不是由集體組織作為法人享有所有權,而是指集體組織全體成員共同對集體財產直接享有的所有權,其主體是集體組織的全體成員,而不是集體組織法人,集體所有權是集體組織成員的共有權。
(3)集體土地所有權是總有的。這又分為傳統的總有和新型總有。傳統的總有是指由一定的團體對土地享有管理職能,而由其成員享有土地的收益功能。
新型總有是指一定的農民集體范圍的成員,以其組成之團體對集體財產依法按照「平等自願,議決一致」原則擁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以及集體成員對集體財產收益的權利。
(4)集體土地所有權是新型的合有權。此種觀點認為普通法之合有權制度與我國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是完善我國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的理想模式。
普通法上的合有是由日耳曼法的總有與合有融合演化而來,是指數人平等地、永不分割地對不動產整體所享有的所有權,其中若有合有人死亡,其權利便喪失並自然地添加於其他合有人的一種共有權制度。
(5)集體土地所有權是集體組織所有與新型總有的內在融合。這是一種折中的觀點。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可以從兩方面加以定性:從外部關系來看,其性質為集體組織所有;而從內部關系來看,則為一種新型的總有。
(6)集體土地所有權是村、村民小組、鄉鎮的所有權。村、村民小組、鄉鎮是事實上的土地所有者,因而法律應該賦予其民事主體的地位。
(7)集體所有權是「個人化與法人化的契合」。集體財產(土地)應為集體組織法人所有,而集體組織成員對集體財產享有股權或社員權。
《物權法》第59條第1款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屬於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與之前法律規定的「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相比更符合我國土地集體所有權的理論和實際。
需要強調的是,成員集體所有不是集體成員所有,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所有權的本質是排他性支配,所以在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定義中應加上「支配」權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集體土地所有權
2. 集體企業如何計算工齡
集體企業,也是經過勞動局履行招工手續的,和國企固定工沒有區別,只是所有制的性質不同,只要是勞動局審批集體固定工的,就可以認定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3. 集體企業職工退休視同繳費年限怎麼算
建立社保制度建立社保個人賬戶前的工齡,有一年算一年,有一個月算一個月。
4. 集體企業的財產長期被個人佔用長達十五年算不算為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六條[公有制與按勞分配原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第十二條 [公共財產]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
1991年9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88號)第三十七條規定:集體企業的公共積累,歸本企業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第四十三條規定:集體企業必須保證財產的完整性,合理使用、有效經營企業的財產。五十八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規定,向集體企業攤派或者侵吞、挪用集體企業財產的,必須賠償。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有關主管機關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 集體土地使用年限是多少年集體土地買賣怎麼個程序
根據下面的資料...其實70年和50年都是承建商申請的...起房那個申請了50年吧..申請50年比70年省錢莫非?..呵呵
土地使用權
land user
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有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和繼承。劃撥土地使用權在補辦出讓手續、補繳或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之後,才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可分為農用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農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的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用地的使用權。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用地使用權通過發包方與承包方訂立承包合同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通過土地使用者申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取得。
在中國,土地使用權的主體是廣泛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都可以取得土地使用權,成為土地使用權的主體。土地使用權可以出讓、轉讓、買賣、出租、抵押。①土地使用權出讓是國家以土地所有人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土地使用權出讓有拍賣、招標和協議三種方式。②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通過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如出售、交換、贈與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構成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一級市場,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構成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二級市場。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目前情況比較復雜,在法律中並無系統的規定,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致。從原則上講,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建設。因此,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目前一般是指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承包和轉包。通過土地劃撥及建設用地程序取得的使用權是無限期的,通過土地使用權出讓取得使用權的,按照土地的用途不同,使用權的年限也不同。③土地使用權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作為出租人將土地使用權隨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租賃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租。④土地使用權買賣是土地使用權人以獲取價款為目的將自己的土地使用權轉移給其他公民或法人,後者獲得土地使用權並支付價款的行為。⑤土地使用權交換是相鄰的集體所有制單位,為了改變土地利用的缺點、機械化作業條件和水利灌溉條件,進行局部土地界線的調整與交換部分土地。經調整後,土地利用條件得到改善。土地使用權的交換必須在自願基礎上產生,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上協商解決,因而可由交換單位提出申請,在土地管理部門指導下,經協商提出方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後,進行劃界,申請辦理變更登記。土地使用權可以作為抵押權的標的物,以土地使用權設定抵押權時,其地上的建築或其他工作物也隨之抵押;當地上的建築或其他工作物抵押時,其適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也隨之抵押。⑥土地使用權變更指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在初始登記後發生的變更,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a.國有土地劃撥、集體土地內部劃撥;b.依法通過土地有償出讓、轉讓取得土地使用權;c.因贈與或繼承、買賣、交換、分割地上附著物引起;d.因土地交換、機構調整、企業兼並等原因引起;e.因宗地合並或分立引起;f.因處分抵押財產取得土地使用權;g.更改土地使用者名稱、地址等。⑦土地使用權贈與是土地使用權人將土地使用權無償地轉移給相對人,相對人予以接受的行為。⑧土地使用權繼承指公民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遺囑取得死者生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繼承人除繼承土地的使用權外,其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也隨之得到繼承。⑨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國家依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將國有建設用地的使用權無償地轉移給建設用地者。土地使用者以無償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但需要支付給原土地使用者拆遷安置及各項補償費用。⑩土地使用權終止指因某種原因造成土地使用權的結束或停止,一般有四種情況:a.使用年限屆滿,未經批准續期,土地使用權即告停止;b.情況特殊,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在給予合理補償的前提下,依法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c.土地滅失;d.土地使用權受讓人逾期未全部支付出讓金的,出讓方依照法律和合同規定,終止其土地使用權。
6. 集體企業是什麼
什麼是集體企業?
集體企業是指企業資產歸集體所有,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企業法人或經濟組織。 是由法人管理。
**************************************************
什麼是土地權屬?
土地權屬是指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歸屬。具體而言,就是指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他項權利。
我國土地權屬都有哪些類型?
我國的土地權屬分為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和土地他項權利三種類型。土地所有權,又分為國有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所有權二種類型。土地使用權,也分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二種類型。他項權利,包括地上權、地下權、耕作權等一系列同土地有關的權利。
什麼是國有土地使用權?
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使用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照法律規定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益。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通過劃撥、出租、抵押和繼承。劃撥土地使用權在補辦出讓手續、補交或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之後,才、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什麼是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照法律規定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分為農用土地使用權、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和鄉村企事業建設用地使用權。
什麼是土地他項權利?
土地他項權利是指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外與土地有密切關系的權利。它有如下特徵:
(1)是在他人土地上享有的權利;
(2)要以滿足他人對土地利用需求;
(3)他項權利的主體是土地所有人、使用人以外的人;
(4)它的存在對所有人、使用人有一定限制,如應滿足別人的通行權;
(5)它是生產、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一種權利。
什麼是基本農田?
基本農田,是指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佔用的耕地。基本農田是耕地的其中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產優質的那一部分耕地,並不是所有的耕地都是基本農田。一般來說,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都是基本農田。老百姓稱基本農田為「吃飯田」、「保命田」。
基本農田保護方針是什麼?
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三條規定,基本農田保護方針是:「全面規劃、合理利用、用養結合、嚴格保護」。
什麼是佔用耕地補償制度?
佔用耕地補償制度是國家實行的一項保護耕地法律制度。它是指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佔用多少,就必須開墾多少與所佔用的耕地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依法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於開墾新耕地。佔用耕地補償制度是實現耕地佔補平衡的一項重要法律措施。耕地佔補平衡是佔用耕地單位和個人的法定義務。
保護基本農田「五個不準」
一、不準佔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造林、發展林果業和搞林糧間作以及超標准建設農田林網;二、不準以農業結構調整為名,在基本農田內挖塘養魚、建設用於畜禽養殖的建築物等嚴重破壞耕作的層的生產經營活動;三、不準違法佔用基本農田進行綠色通道和城市綠化隔離帶建設;四、不準以退耕還林為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基本農田納入退耕范圍;五、不準非農建設項目佔用基本農田。
7. 集體企業職工退休時醫保年限不足部分由誰繳納
如果企業工作期間單位有沒繳費年限,由企業補足。
如果不是以上情況由個人補足
8. 集體企業的原固定工,其原工作年限不符合國家、省、市計算連續工齡政策規定的,這句話怎麼理解
根據最新規定,對申報遺失檔案的早期離開國有、集體企業人員(下稱「申報人」)原在國有、集體企業的工作年限,須依據其原工作單位 或相關單位或其本人保存的相關原始資料進行審核、認定。相關原始資料能證明其原固定工身份、進入單位時間及離開單位時間的(簡稱三項條件),便可據此認定其原在國有、集體企業的工作年限。凡原始書證不能同時證實申報人上述三個條件或申報人無原始書證的,申報人原在國有、集體企業的工作年限不予核准為一次性繳費年限。
9. 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有使用期限的規定么
土地法 第六十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內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容、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直接說土地,不要講土地證。土地是依法使用,符合規定任何時候都可以批准,談不上期限
10. 請問集體企業從來沒有給職工買過社保,職工,可以要求算以前在集體企業的視同交費年限嗎謝謝
集體企業也需要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給職工購買社保,所以職工可以要求計算以前在企業工作具體年限視同繳費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