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種公豬的使用年限是多少
4年左右,看種公豬的體質和飼養管理是否到位。
㈡ 能繁母豬是否滿8個月怎麼看
所謂「能繁母豬」,就是達到能夠配種的月齡,因此,要看母豬的品種,本地品種,如東北民豬、太湖豬等等,在6-7月齡即可配種,而國外引進的大型品種,如長白、大白、杜洛克等豬,要在9-10個月,體重達到100公斤才能配種。因此,能繁母豬是指達到了配種月齡的母豬,配種過早,母豬雖然性成熟了,但身體的各個器官還沒有發育好,影響母豬的生長發育,造成產仔窩重低、難產率增加,母豬利用年限縮短等不良後果。母豬配種過晚,浪費資源,母豬的性慾降低。
㈢ 影響母豬利用年限的因素及其預防措施的論文
參考信息:中國畜牧街
母豬的繁殖性能與營養有著很大的關系,適合的營養供給對母豬正常繁殖並延長母豬使用壽命奠定了基礎。現主要從2個方面論述營養與繁殖的關系:一是母豬繁殖周期各個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二是營養因素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
1母豬繁殖周期各階段的營養需要
母豬繁殖周期可分為後備期、斷乳空懷期、懷孕前期、懷孕後期、哺乳期5個階段。這5個階段的飼料選擇與控制根據母豬的狀況各不相同。
1.1後備期後備母豬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優質、營養全面的飼料對母豬的體形發育、生殖系統發育至關重要。後備母豬體重在30㎏前,每千克配合飼料應含消化能l3 MJ、粗蛋白l6%、賴氨酸O.8%、鈣0.75%、磷0.65%。體重達到45 ㎏以後,日糧中的鈣、磷水平可以再提高0.1百分點。5月齡體重達90㎏左右時開始限飼,以減少因過肥或體重過大導致的肢蹄問題,同時避免過肥引起的繁殖功能障礙。6-7月齡時對收腹較明顯的後備母豬,要求飼料粗纖維要高,飼喂且投料要足,並盡量多喂青飼料.使母豬腹線在短期內盡快發育,呈一定弧度,便於日後懷孕產仔,還可以延長母豬利用年限。
1.2空懷期 空懷期階段飼料的選擇和控制不當.會影響母豬的繁殖周期。空懷母豬往往在斷乳後1~3 d出現斷乳應激,極易引起乳房炎、高燒等病症.此時,結合斷乳母豬的肥瘦控制日喂飼料量相當重要。因此,斷乳期母豬飼喂量應為2餐/d,定量飼喂,絕不能任其自由採食,飼料亦不能突然更換.斷乳後3d內,可將哺乳料逐步換成空懷料或大豬料。同時增加輕瀉性的麩皮和多汁嫩綠的青飼料。
1.3懷孕前期 懷孕前期階段飼料的控制對配種、受胎增加產仔數可起到促進作用。空懷母豬經配種後應繼續限量飼喂,定時定餐,每日以飼喂2~2.5㎏飼料為宜,飼喂至20 d後,逐漸恢復母豬正常食料量。
1.4懷孕後期 懷孕後期胎兒發育迅速,鈣質、營養需要迅速增加,飼料選擇不好極易引起母豬癱瘓、仔豬弱小多病。應逐漸換成哺乳料,飼喂方式還是採用定時定餐,定量採食,每日喂料量以2.5~2.8 kg為宜。
1.5哺乳期 哺乳母豬在整個養豬生產線中,處於最重要的地位,因為哺乳母豬飼喂管理得好。母豬斷乳後能更快發情,縮短整個繁殖周期並且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還可以保證仔豬在斷乳後轉到保育舍時易於飼養,為提高育成率打下堅實的基礎;管理飼喂不當時,母豬過肥或過瘦都會影響下一次發情.延長了空懷期從而影響整個生產周期。現在絕大多數專家認為,分娩當天不喂料,第2d喂1㎏左右,以後每天增加0.5 kg,增至每天4-5 kg直到斷乳為止;能量不應低於ll.72 MJ/kg,蛋白不低於l6%。能量太低時,哺乳母豬一方面要維持自身能量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哺乳仔豬,這樣母豬要過多消耗自身的體能,造成過分失重,不僅會影響到哺乳還會對下一次發情產生影響。蛋白質含量高時(最好l7%左右),可促進母豬分泌較多的乳汁,減少母體失重,防止繁殖性能變差。 參考文獻:中國畜牧街
㈣ 平常在母豬交配利用上,有啥常見誤區
平常在母豬的利用上,存在著錯誤的做法,只要看到後備母豬發情了,不管是不是已經到了合適的配種月齡,是不是有合適的配種體膘,都會及時配種。雖然小母豬也能懷孕受胎,但產仔數往往很少,所產仔豬也大多發育不全,嚴重浪費資源,更關鍵的是,過早利用小母豬,同樣會大大縮短種母豬的利用年限,結果是得不償失。
在繁殖計劃安排上不盡合理,認為仔豬消化能力差,母乳營養價值高,多哺乳可多增重,習慣於60日齡左右斷奶,極大地制約了母豬繁殖潛力的發揮。
㈤ 母豬的生育期一般為3~5年,公豬是多少年
一頭種公豬在其整個種用年限內,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 一2 歲為青年階段,這時期豬體正處在繼續生長發育階段。因此,不宜頻繁配種,每周以配種1 -2 次為宜;2 -5 歲為青壯年階段,這時期豬體已基本發育健全,生殖機能較為旺盛,在營養較好的情況下,每天可交配1 一2 次;5 歲以後的公豬為老年階段,這時期豬體由於體質漸衰,可每隔1 - 2 天用1 次。種公豬的利用年限一般可達4 -6 年,如果養得好,而配種合理,使用年限可延長到8 年甚至更長。
㈥ 家豬從什麼時候可以繁殖
家豬6個月在就可以繁殖,但為了繁殖的後代安全和健康,最好在家豬生長到8個月以後再開始繁殖。
要求作繁殖用的母豬頭頭滿懷,個個高產.這就需要提高精子和卵子的數量與質量,並且保證適時配種.因此,要作好以下幾項工作.
1.選擇適當的初配年齡和體重:豬的性成熟旱,小公豬有的生後兩個月左右睾丸中就開始不斷產生精子,小母豬一般生後4~5個月就能發情.這時因身體生長發育還不充分,不能配種.要注意把小公母豬隔開喂養,防止偷配上.
第一次配種的年齡和體重,小公豬是生後10—12月齡,體重達75~100公斤I小母豬是生後8~10月齡,體重達50一75公斤.也就是要求在這種月齡時體重能達到成年體重的40一50%,說明生長發育比較充分.
配種過早,會影響小公母豬的本身生長發育,生的仔豬也孱弱.過晚配種,不但經濟上不合算,也不一定能提高繁殖力,有的小母豬還往往由於過肥而造成不易受胎o
2.合理利用公豬•公豬射精量的大小和精液品質的好壞,以及利用年限的長短,不但受飼養管理條件的影響,也和利用是否合理密切有關.
初配種的公豬,每周配種2~8次.公豬到1.5歲才正式參加配種.在配種繁忙期間,1.、5歲的公豬可以一天利用一次,連續配2~3天後休息一天,2歲公豬可以達到一天配種兩次,甚至三次,但前後要間隔4—6小時,而且配種一周要休息一天.配種過度,會顯著降低精液品質,從而影響受胎率.公豬若長期不利用,一旦恢復配種,開始時往往不能使母豬受胎,這是因為睾丸中貯存的衰退精子比較多.
在集中季節配種情況下,一頭公豬可以配25—30頭母豬.全年分散配種時,配種母豬數可以翻一倍.採用人工授精,則可以增加十倍或更多.
公豬利用的年限一般可以達6~8年或更長一些.在4—5歲以後,性機能開始衰退,應控制它所配種母豬的頭效.
3.掌握母豬發情排卵規律,合理利用母豬.母豬性成熟後,就開始發情.豬是常年發情動物,季節性不明顯,有時在冬季特別冷的時侯不發情.第一次發情,征狀往往不明顯.發情持續期2—5天不等.第一次發情後,一般隔15天左右再發情,征狀明顯.再後發情有規律性,大致每隔18—21天發情一次,發情持續期8—4天,只要沒配上,就會反復發情。
㈦ 能繁母豬使用年限 一頭、母豬養多少年就要換了
要結合來生產性能、體況健康、泌乳源能力等指標來綜合判斷,一般3-6胎是母豬的黃金期,從7胎開始逐步淘汰,8、9、10胎是淘汰高峰期,部分生產性能指標較好的可以用到11、12胎;
一般情況下,母豬平均每年2.0-2.3胎;
㈧ 為什麼母豬總會超期產
首先,要考慮影響母豬超過預產期不生產的幾個因素
1、記錯了日期:
這個在我們的生產過程中經常遇到,常會由於返情重配或記錄不清楚、計算錯誤等導致記錯了預產日期。因此,在採取措施前,一定要考慮好預產期是否正確,以免帶來很大損失。
2、生產滯後:
在預產期後2-3天內分娩是正常的,超過預產期3天,還沒有產仔徵候,這時需要做引產處理。
3、假孕:
母豬的肚子也在天天的變大,甚至在預產期臨近時,還會出現乳汁,但就是不見母豬生產。這在實際生產中也是常見的。
4、胎兒死亡:
受高溫、打鬥等強刺激的影響或感染了豬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乙腦、藍耳等引起的胎兒死亡和生產滯後。
二、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進行防控和治療呢?
1、預產期的計算,我們常採用三三三法,即三個月三個星期零三天,但要考慮大小月,尤其是2月份。
2、如果母豬以前有過生產滯後的問題,可在預產期後2天內注射氯前列烯醇進行引產,以免仔豬因滯留時間過長而死亡,一般注射氯前列烯醇後18-32小時就能順利產仔。
3、可用B超檢測是否假孕或者死胎。如果確定假孕,可注射氯前列烯醇,一般1周內會出現發情;如果確定死胎,可需要注射氯前列烯醇進行引產,並做好消炎和清宮工作,建議休整一個情期後再配種。
4、做好繁殖障礙疾病的疫苗,如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乙腦、藍耳等。
5、母豬出現胎兒滯留的情況,與母豬的內分泌、免疫力、體質和營養有關,重視和加強母豬這些方面的工作。例如,調整母豬飼喂制度、及時淘汰利用年限過長的母豬、及時做好母豬保健,母豬產前40天,開始給拌料諸疫凈,可以有效防控凈化病毒,解除免疫抑制、免疫力低下、免疫缺陷病等,全面激活機體提升免疫力。
㈨ 豬養殖周期
豬一般4~5月齡達到性成熟,6~8月齡就可以初次配種。妊娠期短,只有114天。豬是常年發情的多胎高產動物。小母豬1歲時或更早可以第一次產仔,經產母豬1年能分娩2胎,若縮短仔豬哺乳期,對母豬進行激素處理,可達到2年5胎或1年3胎。
一般而言,我國豬種的共同特點之一是繁殖力強,3月齡左右公豬開始產生精子,母豬開始發情排卵,比西方品種早3個月。如梅山母豬的初情期通常為75~85日齡,在正常飼養條件下,6~8月齡即可初次配種,1歲時可第一次產仔。據報道,太湖豬在7月齡時就有分娩的。
在繁殖性能方面,太湖豬是全世界已知豬品種中產仔數最高的一個品種。據統計,母豬頭胎平均產仔數12.14頭,2胎14.88頭,3胎和3胎以上15.83頭。1982年2月17日,浙江省江陰市月城公社種豬場—頭二花臉母豬和梅山公豬配種後,產下第8胎,產仔數達42頭,產活仔數40頭,初生窩重達29.6千克,創造了一胎產仔最多的記錄。經產母豬平均每胎產仔10頭左右,比其他家畜要高產。
母豬卵巢中有卵原細胞11萬枚,但在它一生的繁殖利用年限內只排卵400枚左右,母豬一個發情期能排卵12~20枚,而產仔數常只有8~10頭。公豬一次射精量200~400毫升,其中含精子數200億~800億個。由此可見,豬的繁殖率並不算高,但繁殖潛力很大。實驗證明,通過激素處理,可使母豬在一個發情期排卵30~40枚,個別母豬有高達80枚的。因此,只要採取適當措施,改善營養,飼養管理得當及採取先進的選育方法,就有可能提高母豬的繁殖效率。
由於豬的性成熟早,妊娠期和哺乳期均較短,因而世代間隔也短,一般平均為1.5~2.0年。若採取適當措施,從頭胎仔豬中選擇優良個體種豬進行繁殖,則世代間隔可縮短為一年,即一年一個世代,這點是迅速增殖豬群頭數,加快育種進程及提供肉品的最有利條件。同時,由於豬的繁殖力強,短期內可增殖大量後代,1頭母豬年產2胎,春季的仔豬當年可配種產仔,一年內就能增殖後代70多頭,達到三代同堂。
痩肉型豬同樣具有多胎高產、世代間隔短的特性,但性成熟和體成熟則較晚些,沉積體脂的能力也比其他豬遲。
㈩ 一頭母豬能賣多少錢
當前養豬行業正處於一個低谷期,豬價將持續近一年的疲軟,這勢必會淘汰一些養豬場。那麼,哪些場會被淘汰呢?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有兩種場會被淘汰,一種是飼養成績差,成本居高不下者,另一種則是資金規劃失當而撐不下去者。如果您有心養豬,希望把養豬當成一生事業,本文將提供您一些看法,助您度此難關。
飼養成績好壞下的成本結構
在討論對策前我們先分析一下養豬成本,我們把飼養成績好的和不好的分開來看,成績好與不好的肉豬飼養成本大致可以這樣表述:飼養1頭肉豬的平均成本是737.5元/頭,但是可降低成本至665元/頭,有些豬場成本卻高達810元/頭。二者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主要原因在於每頭母豬年供出欄肉豬頭數及仔豬和肉豬的飼養成績,它們的好與不好,對於飼養成本的影響甚巨。每頭母豬年供20頭肉豬與年供13頭肉豬,二者的成本差距大約是145元/頭。因此,要真正有效的降低成本,改善飼養管理並提升飼養成績才是根本對策。
豬價低迷時的三大對策
1、種豬規劃
(1)淘汰不良種豬豬價不好時是改良種豬群的最好時機,不好的種豬應趁此機會趕快淘汰,不但可以改良豬群,而且還能減少費用支出。淘汰種豬挑選的標准大致如下:
①年齡太大的生產6胎以上母豬的繁殖效率,包括產仔數、泌乳量及配種率均逐漸下降,所以可由最老最差的淘汰起。
②體弱多病的病豬或有繁殖障礙的種豬當然是淘汰的首選,因為病的治療效果不明,留之無益。
③繁殖性能差的奶頭小、奶水少、產仔數少、發情不順、屢配不上或太過瘦小的母豬均應被淘汰;公豬如性慾差、精液品質差、及後代表現差的也應趁早淘汰。
(2)引進優秀種豬如果您的財力允許,豬價下跌反而是改良種豬性能的最佳時機,您可以趁此機會去舊換新,買下又便宜又好的種公豬、種母豬。
(3)加強種豬管理母豬配種等管理工作應繼續進行,因為從配種到肉豬上市至少也要9個月時間,到時豬價如何,神仙也難料,何況種豬的繁殖循環一旦打亂,往往很難恢復。仔豬行情不好時,可以考慮新母豬跳過一次發情期。據有關報道,新母豬跳過一次發情期可以提高母豬的利用年限和平均產仔數,同時,也可以減輕當前資金壓力。
2、環境管理
(1)撲殺病豬將健康狀況欠佳的豬只盡快處理掉。
(2)降低密度降低飼養密度,不但可以減少支出,而且可以改善飼養成績,成本自然降低。
(3)避免污染豬場應謝絕外來人士進入,注意人員和車輛的消毒工作,可趁此時機規范豬場管理。
(4)改善設備不當的豬舍設計,如各棟彼此相連的豬舍、排污設計不良的豬舍、無法做隔離或統進統出的豬舍、通風不好的豬舍,在不需大量資金支出的情況下,應趁機進行修整,使之成為好管理、易消毒,病原易控制的良好豬場。
(5)凈化豬群執行新技術,如:早期隔離斷奶法、凈空14日法、統進統出、分段隔離飼養法等等,趁此機會執行,創造更好飼養環境,使您成為養豬專家。
3、飼料調整
(1)哺乳期及保育期小豬(出生-25公斤)對於體弱多病的小豬應毫不猶豫淘汰,對於健康的小豬,飼養管理則不宜做任何改變。因為,目前60日齡以前的小豬大多面臨疾病威脅及免疫力不足問題,有些人為了降低成本,用差的飼養飼養剛離奶小豬,營養變差,加上照顧不周,小豬很容易發病,生長受到影響,結果肉豬後期更難照顧,成本反而增加而得不償失。
以上處理的得失我們可以用一組數字來進行分析。1頭小豬如果生下來就死亡或被淘汰,您大概要損失150元左右,如果是因為飼養不好而中途死掉,您將損失250元-450元,萬一沒死掉成為疾病的傳染源,您整個豬群的飼養成績都會變差,那麼損失更是大得難以計算。其實,1頭小豬如果不計母豬成本和肉豬分攤的固定成本,好好的飼養,所需費用大約是500元左右,多養出來的豬,即使豬價再低些也仍然合算。所以,對於小豬,要不就趁早淘汰,少損失一些,要不就用好飼料、做好管理,好好飼養。特別是使用好的幼畜料,用量不多,但影響極大。
(2)生長前期肉豬(25-50公斤)生長前期的肉豬仍然需要好的飼料、好的管理來飼養,才能發揮最好的生長潛力。因為,50公斤以前的小豬仍然是長瘦肉和骨架的最佳時機,生長不可受到影響,但是配方中魚粉等高價格原料可以不用,而由其他原料進行替代。
(3)生長後期肉豬(50公斤-出售)50公斤以後的肉豬配方可以適當降低營養成分,如50-80公斤肉豬的蛋白質可以酌減0.5個百分點(如由17.5%降到17%),80公斤-出售肉豬的蛋白質可以酌減1.0-1.5個百分點(如由17%降到15.5%)。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基本原則,最好的飼料配方仍要依據豬只品種、採食量、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