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票的有效期到底多長時間
首先,各地稅務規定有差別。
1、客戶開給我們的發票
增值稅專用發票90天內認證,可以抵扣,當然也就有效。如 果90天內沒有認證,不能抵扣但是仍然有效,可以入賬,只是不能抵扣增值稅,進項稅入到相關資產成本中。增值稅普通發票只要是本年度的一般是有效的。
2、我們准備對外開的票
有的地方規定三個月用完,如用不完則必須繳銷,再領購新的發票。有的地方規定什麼時間用完什麼時間繳銷領用。
(1)票據時效的期限擴展閱讀:
發票在我國社會經濟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發票具有合法性、真實性、統一性、及時性等特徵,是最基本的會計原始憑證之一;
2.發票是記錄經濟活動內容的載體,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工具;
3.發票是稅務機關控制稅源,徵收稅款的重要依據;
4.發票是國家監督經濟活動,維護經濟秩序,保護國家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
現在,有權徵收稅費的機關有財政、國稅、地稅、海關及相關行業部門,財政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都用行政專用收款收據。國稅、地稅都歸國家稅務總局統一管理,海關由海關總署垂直管理。
國、地稅負責工商稅收的徵收,工商稅收基本上包括了對從事工商業經營的企業和居民個人徵收的各種稅收,我國絕大部分稅種都屬於工商稅收。海關負責關稅徵收,包括進出口關稅和船舶關稅。
2. 央行票據的期限通常為哪些時限
只有2種時限:年度付息\定向回購
3. 票據的權利時效是什麼意思
票據權利時效是指票據上的權利的消滅時效,即票據權利人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行使票據權利,票據債務人就可以依票據權利人超過票據時效而拒絕履行票據義務。
票據權利時效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17條規定,我國票據時效的期間分為三種:2年的期間、6個月的期間、3個月的期間。這三種期間,分別適用於不同的票據權利。
1、二年期間之適用。有以下三種對象
(1)匯票的持票人對出票人的權利。匯票的出票人,對持票人負有保證承兌和保證付款的義務,持票人在匯票得不到承兌或者付款時,在二年內對出票人得行使追索權;
(2)匯票的持票人對承兌人的權利。承兌人承兌匯票後,承擔到期付款的責任,因此,持票人對承兌人有付款請求權。當不獲付款時,持票人在二年內對承兌人有追索權;
(3)本票的持票人對出票人的權利。本票是自付證券,出票人在持票人提示見票時,必須承擔付款的責任,持票人未按照本票上規定的期限提示見票請求付款的,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在時效期間內對出票人有追索權。本票持票人對出票人的權利,適用2年的時效期間。
2、期間6個月的時效,適用以下二種對象
(1)支票的持票人對出票人的權利。支票是委託證券,出票人對持票人承擔保證從付款人處獲得付款的責任,自己並不向持票人負擔支付票面金額的義務,因此,持票人對出票人無付款請求權。在支票不獲付款時,持票人對出票人有追索權。《票據法》第17 條第1款第2項所指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為追索權,時效期間為出票日起6個月。支票的付款期限很短,持票人在很短的付款期限內不獲付款時,應當盡快行使追索權,使支票關系當事人的財產關系處於確定、安全的狀態,為有力促使持票人盡快追索,票據法將支票持票人的追索權時效期間,定為較短的6個月時間。
(2)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票據以背書轉讓方式進入流通狀態之後,背書人與被背書人之間、最初背書人(也叫「第一背書人」)和他之後的任何背書人、被背書人或者持票人之間,形成「前手、後手」關系,各國票據法上都規定,前手對後手承擔擔保責任,保證轉讓的匯票能夠得到承兌和付款,轉讓的本票和支票能夠得到付款,否則,後手或持票人對前手得行使追索權,我國《票據法》第37條、第68條、第81條第1款、第94條第1款等,即是如此的規定。持票人對其前手行使追索權的,應當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內進行,超過6個月時效期間的,追索權消滅。
3.期間為3個月的時效,僅適用於再追索權
持票人對其前手的再追索權,應當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3個月內行使。再追索權,是經其他票據權利人追索而清償了票據債務的票據債務人,取得票據後得行使的向其前手再為追索的權利。
4. 票據時效可否中斷
票據時效的中斷,我國法律對票據權利的消滅時效進行了規定,票據權利在票據時效期限內不行使的,因時效屆滿而消滅。據此,中斷票據時效的行為,是票據權利的保全行為之一。票據權利的時效中斷方法,應適用我國有關規定,主要有: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履行債務、當事人一方同意履行債務等。除上述規定外,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督促程序送達支付令,依破產法規定進行債權申報等行為,視同起訴或提出履行債務的請求,也屬於票據時效的中斷行為,產生票據權利保全的效力。
5. 票據權利時效與提示付款期限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上:
票據權利時效,是指超過這個時效,票據權利人就不再享有票據權利,即不得再向任何人提示付款;其票據權利消滅。
提示付款期限,是指持票人在規定的期間內向付款人提示付款;若超過規定期限,則喪失對其他前手的追索權,只能向承兌人或出票人行使權利。
2、期限:
票據權利在下列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
(一)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二年。見票即付的匯票、本票,自出票日起二年;
(二)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六個月;
(三)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六個月;
(四)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三個月。
持票人應當按照下列期限提示付款:
(一)見票即付的匯票,自出票日起一個月內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二)定日付款、出票後定期付款或者見票後定期付款的匯票,自到期日起十日內向承兌人提示付款。
(三)支票的持票人應當自出票日起十日內提示付款。
(四)本票中的提示付款期限是自出票日起的2個月內行使的。
(5)票據時效的期限擴展閱讀:
從一般民事法律來看,民事權利的時效分為三種:
一是取得時效,它是指民事權利從何時開始。例如:善意取得無主物,佔有人取得該物後,經過法定的一段時間後即取得對該物的所有權。這種時效的規定在外國的民法中作了規定。
二是訴訟時效,它是指法院依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利的期間,當事人在法定的時間里,如果沒有向法院起訴,則法院將不再受理其案件,當事人就無法依靠法院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是消滅時效,它是指當事人在規定的時間里如果持續沒有行使該權利,則喪失該權利。相比較而言,訴訟時效屆滿,當事人喪失的僅是起訴的權利,其實體權利還沒有喪失,只不過得不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而消滅時效是使實體權利消失,解除債務人的責任。
6. 匯票有時間期限嗎期限是多久
有期限,三個月或者六個月兩種。
匯票(Bill of Exchange/Postal Order/Draft/Money Order)是由出票人簽發的,要求付專款人在見票屬時或在一定期限內,向收款人或持票人無條件支付一定款項的票據。匯票是國際結算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信用工具。匯票是最常見的票據類型之一,我國的《票據法》第十九條規定:「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它是一種委付證券,基本的法律關系最少有三個人物,(1)發票人,簽發匯票(2)執票人,並委託(3)付款人,向執票人付款。
7. 提示付款期和票據時效有什麼區別
銀行匯票的提示付款期是自出票日一個月,超過一個月提示付款的,銀行不予付款,說明這張票據已經失效,但是並不是說出票人對持票人的票據責任也失效了。持票人在作出原因說明後,可以要求出票人重新製作票據,或採用其他方式付款。
就是說債務人對債權人的付款義務是2年。如果在2年的時間內,債權人不行使自己的權利,出票人的票據責任也就消除了。
8. 票據的期限和提示付款期限和付款期限有什麼區別
三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計算方式不同、結算要求不同、辦理要求不同。
1、計算回方式不同:票據期答限為從票據簽發之日算起,至付款到期日止;提示付款期為自出票日起10日內;付款期限為匯票到期日,未記載付款日期的,為見票即付。
2、結算要求不同:票據期限為銀行匯票的付款期為1個月(不分大月、小月,統按次月對日計算;到期日遇例假日順延)業匯票承兌期由交易雙方商定,最長不超過6個月;提示付款期為自出票日起10日,超過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持票人開戶銀行不予受理,付款人不予付款;付款期限為持票人應在提示付款期限內通過開戶銀行委託收款或直接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3、辦理要求不同:票據期限要求支票的付款期為5天,付款期為10天定額支票結算期,由中國人民銀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根據需要確定;提示付款期限要求全國銀行匯票一式四聯,銀行匯票提示付款期為自出票日起的1個月;付款期限要求可以提前三天到銀行進行托收,向出票人或付款人提示付款。
9. 商業匯票的「到期日」、「票據時效」、「付款期限」的區別是什麼
就以目前流通最多的銀行承兌匯票為例:
1,到期日,指票面上書寫的到期日,票據到了到期日後就可以向對方提示付款,就是請求付款。
2,付款期限,指到期日起10天,銀行承兌匯票應在到期日起10天內提示付款,超過該日期,就會被拒付,這個時候就需要向付款行做出說明,為什麼超過期限。
3,票據時效,指該票據生成的所有票據權力,時效是到期日後2年,比如你丟了票,到期日後2年你才想起來丟了,那麼票據權力就喪失了。就跟人家借你錢一樣,寫了欠條有到期日,到期你不追,過2年欠條就失效了。
10. 票據時效的期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17條規定,我國票據時效的期間分為三種:2年的期間、6個月的期間、3個月的期間。這三種期間,分別適用於不同的票據權利。
1、二年期間之適用。有以下三種對象
(1)匯票的持票人對出票人的權利。匯票的出票人,對持票人負有保證承兌和保證付款的義務,持票人在匯票得不到承兌或者付款時,在二年內對出票人得行使追索權;
(2)匯票的持票人對承兌人的權利。承兌人承兌匯票後,承擔到期付款的責任,因此,持票人對承兌人有付款請求權。當不獲付款時,持票人在二年內對承兌人有追索權;
(3)本票的持票人對出票人的權利。本票是自付證券,出票人在持票人提示見票時,必須承擔付款的責任,持票人未按照本票上規定的期限提示見票請求付款的,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在時效期間內對出票人有追索權。本票持票人對出票人的權利,適用2年的時效期間。
2、期間6個月的時效,適用以下二種對象
(1)支票的持票人對出票人的權利。支票是委託證券,出票人對持票人承擔保證從付款人處獲得付款的責任,自己並不向持票人負擔支付票面金額的義務,因此,持票人對出票人無付款請求權。在支票不獲付款時,持票人對出票人有追索權。《票據法》第17 條第1款第2項所指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為追索權,時效期間為出票日起6個月。支票的付款期限很短,持票人在很短的付款期限內不獲付款時,應當盡快行使追索權,使支票關系當事人的財產關系處於確定、安全的狀態,為有力促使持票人盡快追索,票據法將支票持票人的追索權時效期間,定為較短的6個月時間。
(2)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票據以背書轉讓方式進入流通狀態之後,背書人與被背書人之間、最初背書人(也叫「第一背書人」)和他之後的任何背書人、被背書人或者持票人之間,形成「前手、後手」關系,各國票據法上都規定,前手對後手承擔擔保責任,保證轉讓的匯票能夠得到承兌和付款,轉讓的本票和支票能夠得到付款,否則,後手或持票人對前手得行使追索權,我國《票據法》第37條、第68條、第81條第1款、第94條第1款等,即是如此的規定。持票人對其前手行使追索權的,應當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內進行,超過6個月時效期間的,追索權消滅。
3.期間為3個月的時效,僅適用於再追索權
持票人對其前手的再追索權,應當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3個月內行使。再追索權,是經其他票據權利人追索而清償了票據債務的票據債務人,取得票據後得行使的向其前手再為追索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