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付條件條款與付期限條款的區別
一般情況下,合同從訂立時開始生效,但也存在特殊情況,比較常見的兩類就是附條回件合同與附期限答合同。下面是二者的特點和區別。
首先是附條件合同,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合同需要滿足當事人約定的某個條件後,才會生效。附期限合同差不多,這個合同要等到當事人約定的那個時間,才會生效。解除的話也是一樣。
二者能各自獨立的根本區別:條件可能達成,也可能無法達成,而期限,一定會到來。也就是說附條件合同有可能不生效,永遠不生效;而附期限合同一定會生效,只是或早或晚而已。
為什麼要講這個內容?
在合同審核的時候,這兩類合同特別容易混淆,有些狡詐之人會利用文字,將附期限合同偷換為附條件合同,這樣就導致合同簽了等於沒簽,毫無約束力。
舉兩句典型的條款例子:「收到貨物後一個月付清貨款。」與「貨物用完後一個月付清貨款。」前者的付款受一個月期限約束,否則違約;而後者的付款不必然需要履行,因為該貨物可能會很快用完,也有可能因各種原因比如技術更新而永遠用不完。
作為合同的訂立方,在遇到這種非常規合同條款時,一定要認清差別,及早規避風險,等到對方賴賬了才向律師尋求幫助可能就晚了。
2. 附期限合同的特點有哪些,附期限合同有哪些種類
您好,附條件合同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所附條件是由雙方當事人約定的,並且作為合同的一個條款列入合同中。其與法定條件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後者是由法律規定的,不由當事人的意思取捨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條件。因此,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得以法定條件作為所附條件。
2.條件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過去的、現存的事實或者將來必定發生的事實或者必定不能發生的事實不能作為所附條件。此外,法律規定的事實也不能作為附條件,如子女繼承父親遺產要等到父親死亡,就不能作為條件。
3.所附條件是當事人用來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屬意思表示。它同當事人約定的所謂供貨條件、付款條件是不同的,後者是合同自身內容的一部分,而附條件合同的所附條件只是合同的附屬內容。
4.所附條件必須是合法的事實。違法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如雙方當事人不能約定某人殺死某人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所附條件可分為生效條件和解除條件。生效條件是指使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不發生的條件。
在此條件出現之前,也即本條所說的條件成就之前,合同的效力處於不確定狀態,當此條件出現後,即條件成就後,合同生效;當條件沒有出現(或成就),合同也就不生效。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3. 合同法習題 一、舉例:1、附生效條件合同;2、附期限合同;只需寫出合
篇一:附條件的合同與附期限的合同
附條件的合同與附期限的合同
附條件的合同、附期限的合同都是對合同生效或失效進行特別約定的合同,實際上是對合同進行精細化管理、提高風險控制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這兩種合同就可以靈活自如地應付許多復雜的情況。
(一)附條件、附期限合同的用途
在一般情況下,合同都是在最後一方簽字或蓋章後生效的,這主要因為絕大部分合同是在簽訂後要立即履行或作履行准備的。而對某些特殊的交易,雖然雙方已經有了各類權利義務的約定,但合同還不需要立即履行,合同的生效必須等待一個特定的條件成就。如果雙方約定的條件成就了,則雙方按合同中的約定履行、如果條件未成就則雙方無需履行。從這個意義上理解,附期限的合同其實是附條件的合同中的一種而已。
附條件的合同是一種鎖定風險與權利義務的高級合同。任何交易都是存在風險的,但風險的高低有時與收益高低成正比,因而某些偏愛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者並不會因風險的增加而止步。而附條件的合同則既可以充分地約定交易各方的權利義務,又可以用於有效地控制風險。交易的風險按交易內容、環境的不同往往可以分解為幾類,而每類風險又可以識別出產生風險的要素與控制風險的要素,如果這兩種要素之間的關系確定,則可以約定當控制風險的要素具備、控制風險的條件成就時合同開始履行。
以房地產開發為例,由於房地產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有眾多的投資者往往會約定待某一方取得土地使用權後,各方共同組建房地產開發公司或對現有房地產企業進行股權收購等方式共同投資。這樣的約定即是一種簡單的附條件的合同,當一方取得了土地使用權後,雙方的合作即按合同約定履行,如果另一方未能取得則雙方不再履行。
(二)附條件合同的運用
附生效條件與附解除條件的合同在現實生活中均不陌生,特別是附解除條件的合同其實在企業章程、合資協議中普遍存在。這些章程、協議中一般均明確規定了某些具體情況出現時,解散公司或解除合資合同並由各方共同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使用起來比較復雜的往往是附生效條件的合同,從其功能上有以下幾類:
1.通過所附條件控制風險
在企業間簽訂合同過程中往往存在這樣的風險,即一方將合同簽字蓋章後交另一方簽字蓋章,這就存在另一方對合同的條款進行變更或增加某些不合理條款的風險。此類事件一旦發生,由於雙方簽字、蓋章的合同都在後簽一方處,首先簽訂合同的一方往往沒有充分的證據能夠保護自己。
對於此類問題,其實完全可以通過附生效條件的方式加以控制。例如,先蓋章的一方可以在合同中設定生效條件,約定待雙方蓋章後由先蓋章的一方出具確認函,然後合同生效。通過這種生效條件的設定,先蓋章的一方可以充分避免風險。
2.防止對方反悔造成不利影響
有時附條件的合同所附的生效條件是對合同的一種顛覆性的條件,目的是在另一方違約時對其進行更為嚴厲的懲罰,以保護先履行一方的權益。
例如,曾有兩個自然人之間訂立協議,由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但所附的條件是債權人放棄除了協議列明部分以外的其他權益。這種條件就是顛覆性的,如果債權人一方在接到資金支持後反悔,則首先要考慮的是無條件返還所接受的資金支持。在訴訟案件的調解過程中原被告之間也經常有這樣的交易,即原告放棄部分權益,但被告必須在雙方約定的時間內履行,否則原告方有權按全部的訴訟請求及違約金申請法律強制執行。
3.規避限制從事遠期交易
附期限的合同有時被用於進行遠期合同交易,即約定遠期或到了一定日期後才開始履行特定的義務。在這種操作中,應當避免約定在將來的某個時間合同生效,而是約定合同簽訂後即開始生效、到了約定的期限時開始履行,因為對於未生效的合同當事人沒有履行義務。附期限的合同用於20年以上期限的租賃合同可能是更為合適,因為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中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而事實上,某些當事人確實有長期租用某地段辦公樓的需要,也有許多人為此對於租用50年的合同採用分三張合同簽訂的方式解決。其中第一、第二份合同分別為二十年,第三份合同為十年,房租則一次性付清。這類合同事實上也屬於附期限的合同,只是許多合同並沒有說透這一點,如果第二、第三份合同中點明是附期限的合同,並約定到了具體的期限後開始履行,應當是在法律上的地位更為有利。
(三)「附期限」的理解
對於合同所附期限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合同所附的期限只能是合同簽訂以後具體的、以時間計量的期限;而另外的觀點則認為可以從合同生效後某一事件發生開始計算期限,只不過是一個不具體的期限而已。例如某合同中的一個條款「房屋租賃自出租人將房屋重新裝修完畢並交付後開始,為期三年」,如果按前一種觀點會認為是沒有約定期限、而後一種觀點則認為已經約定了期限。
「期限」一詞並無法定解釋。按現代漢語的標准解釋,期限是指限定的一段時間,也指所限時間的最後界限。因此,不能狹隘地將「期限」僅僅理解為有具體的某年某月某日,只要是限定了一段時間就應當理解為「期限」,只要與現行法律規定的各類內容不沖突,就無需考慮其起始時間的計算方法。如果用同樣狹隘的思路去理解,具體的某年某月某日恰恰不是「期限」而是「日期」。更何況後一種約定方式也可以理解為「附條件」,同樣是有效合同。
附失效期限的合同多用於一些需要持續履行的合同,許多交易本身就是一次性的,合同履行完畢後合同自然失效,無需約定失效期限。即使合同未能得到全面履行而產生爭議,對爭議的解決有法律意義的應當是訴訟時效而不是合同失效的期限。因此,對於交易次數明確、每次交易日期明確的交易,合同的失效期限事實上完全可以不約定。如果既約定了合同中的
交易期限、又約定了合同的失效期限,當履行期間發生失效期限屆滿的情況,則合同到底是應當履行還是應當解除便會產生沖突。
篇二:附期限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
附期限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
附期限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合同法》第46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下面由法律快車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附期限合同的效力認定知識。
一、附期限合同的概念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附期限,即附期限的合同。所謂附期限的合同,是指附有將來確定到來的期限作為合同的條款,並在該期限到來時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終止的合同。所附的期限就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將來確定到來的某個時間。
二、附期限合同的法律特徵
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的特徵在很多方面與附條件合同中的條件是相同的。但是二者是不完全相同的。在附條件的合同中條件的成就與否是當事人不能預見的,條件可能成就(出現),也可能不成就(不出現),因此,條件是不確定的事實。
但是在附期限的合同中,合同的當事人在合同中規定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來作為合同生效和失效的根據,但期限的到來是當事人所預知的,所以期限是確定的事實。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對於確定的事實只能在合同中附期限,而不能附條件。
三、不同附期限合同的效力
附期限合同中的附期限可分為生效期限和終止期限。生效期限又可稱為始期,是指以其到來使合同發生效力的期限。該期限的作用是延緩合同效力的發生,其作用與附條件合同中的生效條件相當。合同在該期限到來之前,其效力處於停止狀態,待期限到來時,合同的效力才發生。終止期限是指以其到來使合同效力消滅的期限。附終止期限合同中的終止期限與附條件合同中的附解除條件的作用相當,故其又稱為解除期限。
《合同法》規定,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期日,如某年某月某日;也可以是一個期間,如「合同成立之日起5個月」。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附期限合同中的附期限與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對於這兩個概念是否一致曾有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為,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實質上就是合同中的履行期限,二者沒有區別的必要;另一種意見為,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與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淆。
合同的履行期限僅僅是規定債務人必須履行其義務的時間,法律除了特殊情況外,並沒有絕對禁止債務人提前履行,債權人接受履行的,也是正當權利。但是在附生效期限的合同中所附生效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根本沒有債務,只有期限到來後合同的債務才產生。
篇三:附條件和附期限的合同
附條件和附期限的合同
一、附條件合同
1.附條件合同的概念
附條件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特別規定一定的條件,並以條件是否成就來決定合同是否生效的合同。《合同法》第4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2.條件的概念及其要件
所謂條件,是指當事人以將來客觀上不確定的事實,作為決定合同的效力的附款。 要件:
① 條件是合同的附款。條件是合同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由協定的,但對合同當事人具有約束力。
② 條件是決定合同效力的附款。合同成立時並不當然的具有效力,當條件成就時,合同生效;條件不成就,合同不生效。
③ 條件是以將來客觀上不確定的事實為內容的附款。條件必須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但不一定會發生。而如果確定會發生,那麼就是附期限的合同了。
3.附條件合同的分類
①以條件的作用是限制還是消滅合同效力的發生為標准,附條件合同可以分為延緩條件合同與解除條件合同。
延緩條件是指以其成就來決定合同效力發生的條件。合同成立之後,當事人不願使它立即生效,待所附條件成就後合同才開始生效。故有延緩或停止合同生效的作用。 解除條件是指合同效力的終止決定於所附條件的成就。如所附解除條件成就時,原來的權利或義務即行解除,如所附條件不成就,則合同繼續有效。
②以條件的事實發生或者不發生為法律行為生效的標准,附條件合同可以分為肯定條件合同與否定條件合同。
肯定條件是指以發生某種客觀事實為附條件的內容,故又稱積極條件。它以一定事實(所附條件)的發生為條件成就,而以所附事實的不發生,則為條件不成就。 否定條件是指以不發生某種客觀事實為其條件的內容,故又稱消極條件。否定條件與肯定條件相反,它以一定事實的不發生為條件成就,而以該項事實的發生為條件不成就。
③以條件的成就是否取決於當事人意思為標准,附條件合同可以分為附隨意條件合同、附偶成條件合同與附混合(來自:www.XIelw.Com 寫 論文網:)條件合同。
隨意條件,是指當事人一方意思決定合同所附條件是否成就的條件,即合同的條件成就與否完全取決於一方當事人的意思。
偶成條件,是指以偶然的事實來決定合同所依附條件是否成就的條件,該條件是否成就與當事人的意思無關,而取決於第三人的意思或者自然事實。例如,甲與乙約定,如果今年沒有大旱、大澇,則甲向乙提供若干數量的糧食,則屬於自然事實。
混合條件,是指合同所附條件是否成就取決於當事人意思以及第三人意思。甲的父母與甲約定,如果甲與乙結婚,則贈甲一套別墅。甲是否能夠與乙結婚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甲本人的意思;二是乙的意思,兩者缺一不可。
4.附條件合同的效力
當事人可以對合同附加條件,是意思自治原則的表現。
對於條件成就與不成就時,合同的效力。當條件成就,合同生效時,當事人無疑是受其約束的;當條件還沒成就,即合同尚未生效時,其效力也可以根據《合同法》推知。《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由此可以看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的約束力有兩方面,一方面「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即為信守合同、不擅自毀約的約束;另一方面「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是履行合同、不違約的約束。
對於條件成就與不成就的擬制時,合同的效力,《合同法》第45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為自己利益不正當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不正當地促進或阻止條件的成就,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道德和誠實信用原則,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促成或阻止條件的成就。因為按照法律要求,作為條件的事實必須是按其自然進程發生或不發生,如果一方以不正當行為對條件的成就與否施加影響,可能會對對方當事人產生不公平的結果。因此,當事人為自己利益不正當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二、附期限合同
1.附期限合同的概念
當事人在合同中設定一定的期限,並將期限的到來作為合同效力的發生或消滅的依據,這種合同就是附期限合同。例如,甲乙約定,在房屋租賃合同成立之日起10日內,甲將房屋交付給乙使用,這就是一個附期限合同。
2.期限的特徵
①期限是由當事人約定的而不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
②期限須符合法律規定。
③期限是將來確定要到來的事實。
3.附期限合同的分類
①附延緩期限合同與附解除期限合同
附延緩期限合同,是指合同雖然已經成立,但在所附期限到來之前不發生效力,期限到來之際,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才開始發生效力的合同。延緩期限,又稱為始期。
附解除期限合同,是指在約定期限到來之際,該合同所確定的權利義務歸於消滅的合同。解除期限,又稱為終期。
②附確定期限合同與附不確定期限合同
確定期限的合同,是指作為期限內容的事實具體發生的時間確定的合同。例如,約定某年某月某日,或者半年、一年後。
不確定期限的合同,是指作為期限內容的事實的具體發生時間不確定的合同。例如,約定以某人死亡為期限。人必然死亡,屬於必然要發生的事實,而具體發生時間卻是不確定的,故屬於不確定期限。
篇四:4.買賣合同的生效——附條件和附期限的區別
案情簡介
1998年10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一份鋼材購銷合同。合同約定甲方為乙方提供鋼材1000噸,履行期限為1999年8月。在價格條款上,合同暫定為每噸價格2500元。同時合同約定,如果在1999年7月市場價格漲幅或者跌幅每噸不超過100元,將按每噸2500元履行。合同還約定,在1999年7月雙方就合同中鋼材價格達成一致意見時,乙方應預付定金80萬元。乙與甲簽約後,與1998年11月又與丙簽約,乙向丙提供鋼材1000噸,每噸價格為3000元,履行期限為1999年9月。合同還約定,如乙不能供貨或者丙中途退貨均支付貨款總額30%的違約金。1999年7月,鋼材價格漲至每噸3500元。乙急速向甲匯去定金80萬元,甲收到定金後如數退還。時至1999年10月,乙因無法履行合同被丙追索。
爭議點
本案爭議涉及連環買賣合同的合同效力認定問題。
第一、本案中乙、甲訂立的買賣鋼材合同與乙、丙的買賣鋼材合同屬於連環合同。乙與甲訂立的合同是附生效條件的合同,之後因鋼材價格漲幅每噸超過100元,雙方又未就價格從新達成一致意見,所以該合同無效。由於連環合同的標的物是同一的,所以乙與丙訂立的買賣合同也無效。
第二、盡管乙與甲的買賣合同無效,但乙與丙的買賣合同有效成立,所以乙應承擔違約責任。
法理分析
連環買賣合同是指就同一標的物簽訂的一連串的買賣合同,同一當事人在買入的合同中是買受方,在賣出的合同中是出賣方,各買賣合同之間形成一種連環關系。本案中乙與甲之間訂立了買賣鋼材的合同,乙又與丙就同一標的物訂立了買賣合同,故形成了連環買賣合同關系。
從本案來看,盡管是連環買賣合同,但這兩個買賣合同的效力完全不一樣。就乙與甲之間的買賣合同而言,該合同應認定為附條件的合同。附條件的合同是指在合同中規定了一定的條件,並且把該條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作為確定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發生法律效力或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據的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訂立合同時,對合同的生效或者失效可以附加條件,也可以不附加條件。是否附加條件,由當事人根據意思自治原則自行協商確定。合同所附的條件,其種類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其一,延緩條件和解除條件。其二,積極條件和消極條件。將上述條件綜合起來,構成了下列四種條件:積極的延緩條件;積極的解除條件;消極的延緩條件;消極的解除條件。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約定合同應當附條件的,在合同成立後,如果所附條件尚未成就,合同就不產生法律效力或失去法律效力;如果所附條件一成就,合同邊立即生效或者失去法律效力。
本案1999年7月市場價格漲幅或者跌幅每噸不超過100元,是該合同生效的條件,該合同是附消極的延緩條件的合同。事實上1999年7月,鋼材價格漲至每噸3500元,所以該合同生效的條件未成就。之後雙方又未就鋼材價格協商一致,故乙與甲之間的買賣合同應認定無效。當然甲沒有履行合同的義務,其退還乙交付的定金也是正確的。
本案中,乙與丙訂立的鋼材買賣合同,因雙方就合同的主要條款,即合同的標的、數量、價格、履行期限、違約責任等協商一致,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共利益,也即具備了合同生效的條件,所以該合同有效成立。認為連環買賣合同中一個合同無效必然導致另一個合同無效的觀點,既否定了合同的相對性規則,而且也與本案的實際情況不符。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雙方應按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從本案來看,1999年10月,因乙公司無法履行合同,構成違約,所以乙公司應按合同約定
承擔支付違約金的責任,如實際損失大於違約金的,可以請求法院後仲裁機構增加違約金的比例。
篇五:附期限合同的效力
想學法律?找律師?請上
http://hao.lawtime.cn 附期限合同的效力
附期限合同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本條是對附期限合同效力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附期限,即附期限的合同。所謂附期限的合同,是指附有將來確定到來的期限作為合同的條款,並在該期限到來時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終止的合同。所附的期限就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將來確定到來的某個時間。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的特徵在很多方面與附條件合同中的條件是相同的。但是二者是不完全相同的。在附條件的合同中條件的成就與否是當事人不能預見的,條件可能成就(出現),也可能不成就(不出現),因此,條件是不確定的事實。但是在附期限的合同中,合同的當事人在合同中規定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來作為合同生效和失效的根據,但期限的到來是當事人所預知的,所以期限是確定的事實。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對於確定的事實只能在合同中附期限,而不能附條件。
附期限合同中的附期限可分為生效期限和終止期限。生效期限又可稱為始期,是指以其到來使合同發生效力的期限。該期限的作用是延緩合同效力的發生,其作用與附條件合同中的生效條件相當。合同在該期限到來之前,其效力處於停止狀態,待期限到來時,合同的效力才發生。終止期限是指以其到來使合同效力消滅的期限。附終止期限合同中的終止期限與附條件合同中的附解除條件的作用相當,故其又稱為解除期限。本條規定,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期日,如某年某月某日;也可以是一個期間,如「合同成立之日起5個月」。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附期限合同中的附期限與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對於這兩個概念是否一致曾有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為,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實質上就是合同中的履行期限,二者沒有區別的必要;另一種意見為,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與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淆。我們認為。合同的履行期限僅僅是規定債務人必須履行其義務的時間,法律除了特殊情況外,並沒有絕對禁止債務人提前履行,債權人接受履行的,也是正當權利。但是在附生效期限的合同中所附生效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根本沒有債務,只有期限到來後合同的債務才產生。
有法律問題,上法律快車http:///
篇六:附期限合同糾紛案
附期限合同糾紛案
【案情介紹】
劉某為了購物結算的方便,於2003年9月在華林超市購買了1 000元面值的購物卡,這樣在付款時可以直接用購物卡結算,以避免現金結算的麻煩。劉某在購得卡後發現在購物卡的反面上寫著「本卡請於2003年12月底以前消費完畢,否則過期作廢」。劉某也沒在意,便用此卡在超市購物。2003年10月份,劉某的單位派劉某外出學習,時間3個月,此間一直未使用此卡。2004年1月份,劉某學習回來後到華林超市購物,在付款時,售貨員告訴劉某,其所使用的購物卡已過期,不能用於結算。經查詢,劉某的購物卡上還剩餘750元。劉
4. 該民事行為是附條件還是附期限
耿某給宋某出具的欠條所載內容客觀真實,耿某負有還款義務,這一點毫無爭議回。但對於耿某答應於何時履行還款義務,宋某在燃氣公司沒有償付耿某欠款之前要求耿某償還債務的請求是否應當支持,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雖然雙方沒有約定還款期限,但雙方約定了待燃氣公司償還耿某欠款之後,耿某再履行付款義務,這表明耿某在欠條中所承諾的付款行為屬於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但雙方所附期限不明確。我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四款明確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依據該項規定,耿某應當在宋某請求其履行還款義務時,向宋某支付投資款,所以法院應當支持宋某的訴訟請求。另一種意見認為,協議中耿某承諾的付款行為應為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協議約定,待燃氣公司將欠耿某的錢付清後,耿某才履行向宋某支付投資款的義務,因此協議中約定耿某的付款行為應為附條件。根據法律規定,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所附條件成就前,該民事法律行為不生效,因此耿某在燃氣公司向自己付清欠款之前,可以不履行向宋某支付投資款的義務。
5. 支票上另行記載付款日期的,不應該是支票無效么
<<票據法>>規定:支票限於見票即付,不得另行記載付款日期。
但是若是記載了,可以視為無記載,並沒有說明這張支票就是無效的,並不影響支票其他正確權力的使用。
6. 付款時間超出合同有效期,合理嗎
你的意思,驗貨復時間60天已經超過制了合同的有效期20天,會不會沖突?
我認為是沖突的。
不過,這個沖突倒也不是很嚴重的問題。
《合同法》第九十八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也就是說,在滿足合同約定的有效期的前提下,合同本應失效,但實際上仍然有發揮其效力的需要存在。
所以,此沖突,最終並不會對雙方有什麼實際影響。
7. 背書附條件並不會導致票據失效,僅僅是所附條件不再發生票據法上的效力,那麼為什麼背書不得附條件。
票據法中限制背書的法律效力
背書轉讓的限制情形。在背書中進行特別內容的記載,對背書轉讓加以一定的限制,就構成限制背書。限制背書實際上是對背書人擔保責任或被背書人權利加以限制的背書,主要有:
1.出票人的限制背書。根據我國票據法第27條第2款的規定,匯票的出票人在票據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匯票不得轉讓。這時,如果持票人背書轉讓的,背書行為無效。這並不意味著該匯票絕對不能再轉讓,而只是表明該票據不能再依票據法規定的背書方式進行轉讓,也不再可能發生背書轉讓的效力。這時的轉讓只是一般指名債權的轉讓,其效力與背書轉讓的效力有很大不同:(1)受讓人雖然取得轉讓人所有的票據上的權利,但無論受讓人的善意與否,均不承認對人抗辯的切斷。(2)受讓人即使經交付而取得票據,也並不承認其當然的票據權利人資格,所以,無論其善意與否,均不得主張善意取得。只有在受讓人持有票據,又無對抗事由的情況下,才能行使權利。(3)票據轉讓後,轉讓人不承擔擔保責任。出票人記載禁止背書的意義,在於排除背書轉讓的效力,保持對受讓人的抗辯權,並防止在受到追索時增加更多的償還金額。
2.背書人的限制背書。根據我國票據法第34條的規定,背書人可以在票據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如果其後手再背書轉讓的,原背書人對後手的被背書人不承擔保證責任。背書人記載的限制背書與出票人的限制背書都有避免對人抗辯切斷、防止償還金額增大的作用。不同之處在於,背書人的限制背書並不導致票據指示證券性的喪失,票據仍可背書轉讓,只是記載該限制背書的背書人將自己的擔保責任限制在對其直接後手一個人上,對此後的後手受讓人,不承擔任何擔保責任。對於持票人來說,背書人限制背書以外的各個背書,仍為普通背書,具有普通背書的一切效力。
3.回頭背書及其效力。回頭背書是指以先前已經在票據上簽名的出票人、背書人等票據債務人為被背書人的背書。回頭背書具有一般背書的效力,並不因被背書人是先前的票據債務人而使該票據權利歸於消滅,只是在權利擔保的效力上有所不同。被背書人是出票人的,由於他是最終的追索義務人,事實上是不能行使追索權的,只有在匯票已經承兌的情況下,才可以向承兌人行使追索權;回頭背書的被背書人是先前的背書人的,這時,他既是票據的債務人,又是票據的權利人,他要對其後手承擔擔保責任,所以也就不能向他們行使追索權。
4.附條件背書及其效力。我國票據法第33條第1款規定,背書不得附有條件,背書時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不具有匯票上的效力。背書附條件和付款附條件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效力,付款附條件的,票據無效,任何人均不得以此票據主張任何票據權利;背書附條件的,票據依然有效,背書也依然有效,只是所附條件不產生票據法上的效力。
5.分別背書和部分背書及其效力。分別背書是指將票據金額分別轉讓給不同的被背書人的背書,部分背書是指將票據金額的一部分進行轉讓的背書。根據我國票據法第33條第2款的規定,將匯票金額的一部分轉讓的背書或將匯票金額分別轉讓給2人以上的背書無效。所以,分別背書和部分背書,背書無效,票據權利不發生轉移。
6.期後背書及其效力。期後背書是指在票據被拒絕承兌、被拒絕付款或者超過付款提示期限時所為的背書。根據我國票據法第36條的規定,期後背書應當屬於無效背書,不能發生一般背書的效力,而只具有通常的債權轉讓的效力。但期後背書的背書人仍需承擔票據責任。
是否為期後背書的判斷標準是票據上記載的背書日期,對該背書日期是否確實為實際的背書日期,持票人不負舉證責任。當票據上未記載背書日期時,依據票據法的規定,推定是在期限內所為。
7.委託收款背書及其效力。委託收款背書是指以委託他人代替自己行使票據權利、收取票據金額而進行的背書。委託收款背書不是實質上的票據權利轉讓,而是以背書形式進行的委託。背書人是委託人,被背書人是受託人。被背書人行使票據權利後,應將所得金額歸於背書人。委託收款背書的背書人在進行背書時,必須記載「委託收款」字樣。
8. 當承兌匯票付有條件時,是條件無效,還是匯票無效
所附條件無效,但是承兌也是無效的,視為拒絕承兌。匯票還是有效票據。
坿款人承兌匯票,應該是無條件承兌。付款人人承兌匯票時,如果附有條件,就認定為承兌人拒絕承兌匯票。那麼此匯票就不能再背書轉讓了,當然也不能提示付款,只能向出票人行使追索權。
第四十三條 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承兌附有條件的,視為拒絕承兌。
第三十六條 匯票被拒絕承兌、被拒絕付款或者超過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背書轉讓;背書轉讓的,背書人應當承擔匯票責任。
例題:
匯票的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附有條件的( )。
A.該票據無效
B.視為拒絕承兌
C.視為承擔
D.承兌人對所附條件承擔付款責任
正確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匯票承兌不得記載的內容。根據《票據法》規定:「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承兌附有條件的,視為拒絕承兌」。
9. 分期還款的債務,因為前幾期沒有按照約定付款,債權人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債務人清償全部債務
債權人是可以向法院起訴並要求清償全部債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9)付條件的付款期限擴展閱讀:
債權人債務免除權:
免除是處分債權的行為,作為免除意思表示的債權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免除行為除非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否則不發生法律效力。
免除可以附條件或者附期限。附生效條件的免除比如,債權人表示只要債務人在合同履行期歸還本金,可以免除利息。附解除條件的免除比如,贈與人表示贈與合同成立後,如果經濟狀況惡化,贈與合同不再履行。
附生效期限的免除比如,出租人通知承租人下個月1號開始不必再支付房租。附終止期限的合同比如,出賣人通知買受人,其售予買受人商品的八折優惠月底終止。
債權人可以免除債務的部分,也可以免除債務的全部。比如,債務人乙應當償還債權人甲二萬元人民幣,甲表示乙可以少還或者不還,就是債權人免除債務。甲表示只需要償還一萬元,是債務的部分免除;表示二萬元都不必償還,是債務的全部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