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病歷封存有效期
病歷檔案要存儲15到30年的
② 請問一般醫院保留病例幾年
正規的醫院是保留到病人逝世(意外-----非正常死亡不算)
像不正規的千差萬別
病例討論制度
病例討論制度
(一)臨床病例(臨床病理)討論
1.醫院應選擇適當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舉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臨床病例(臨床病理)討論會。
2.臨床病例(臨床病理)討論會,可以一科舉行,也可以幾科聯合舉行。有條件的醫院與病理科聯合舉行時,稱「臨床病理討論會」。
3.每次醫院臨床病例(臨床病理)討論會時,必須事先做好准備,負責主治的科應將有關材料加以整理,盡可能作出書面摘要,事先發給參加討論的人員,預作發言准備。
4.開會時由主治科科主任或主治醫師主持,負責介紹及解答有關病情、診斷、治療等方面的問題並提出分析意見(病歷由住院醫師報告)。會議結束時由主持人作總結。
5.臨床病例(臨床病理)討論會應有記錄,可以全部或摘要歸入病歷內。
(二)出院病例討論
1.有條件的醫院應定期(每月1~2次)舉行出院病例討論會,作為出院病歷歸檔的最後審查。
2.出院病例討論會可以分科舉行(由主任主持)或分病室(組)舉行(由主治醫師主持),經管的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參加。
3.出院病例討論會對該期間出院的病歷依次進行審查。
①記錄內容有無錯誤或遺漏。
②是否按規律順序排列。
③確定出院診斷和治療結果。
④是否存在問題,取得哪些經驗教訓。
4.一般死亡病例可與其他出院病例一起討論,但意外死亡病例不論有無醫療事故,均應單獨討論。
(三)疑難病例討論會: 凡遇疑難病例, 由科主任或主治醫師主持,有關人員參加,認真進行討論,盡旱明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
(四)術前病例討論會: 對重大、 疑難及新開展的手術,必須進行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主治醫師主持, 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士長、護士及有關人員參加
。 訂出手術方案、術後觀察事項、護理要求等。討論情況記入病歷。一般手術,
也要進行相應討論。
(五)死亡病例討論會: 凡死亡病例, 一般應在死後一周內召開,特殊病例應及時討論。屍檢病例,待病理報告後進行,但不遲於二周。 由科主任主持, 醫護和有關人員參加,必要時,請醫務科派人參加。討論情況記入病歷。
查對制度
(一)臨床科室
1.開醫囑、 處方或進行治療時, 應查對病員姓名、 性別、 床號、住院號(門診號)。
2.執行醫囑時要進行「三查七對」:擺葯後查;服葯、注射、處置前查;服葯、注射處置後查。對床號、姓名和服用葯的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
3.清點葯品時和使用葯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葯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限劇葯時要經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葯要注意有無變質,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多種葯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5.輸血前,需經兩人查對,無誤後,方可輸入;輸血時須注意觀察,保證安全。
(二)手術室
1.接病員時,要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術前用葯。
2.手術前,必須查對姓名、診斷、手術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葯。
3.凡進行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術前與縫合前清點所有敷料和器械數。
(三)葯房
1.配方時,查對處方的內容、葯物劑量、配伍禁忌。
2.發葯時,查對葯名、規格、劑量、用法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標簽(葯袋)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葯品有無變質,是否超過有效期;查對姓名、年齡,並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項。
(四)血庫
1.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 兩人工作時要「雙查雙簽」, 一人工作時要重做一次。
2.發血時,要與取血人共同查對科別、病房、床號、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試驗結果、血瓶號、采血日期、血液質量。
(五)檢驗科
1.採取標本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檢驗目的。
2.收集標本時,查對科別、姓名、性別、聯號、標本數量和質量。
3.檢驗時,查對試劑、項目,化驗單與標本是否相符。
4.檢驗後,查對目的、結果。
5.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六)病理科
1.收集標本時,查對單位、姓名、性別、聯號、標本、固定液。
2.製片時,查對編號、標本種類、切片數量和質量。
3.診斷時,查對編號、標本種類、臨床診斷、病理診斷。
4.發報時,查對單位。
(七)放射線科
1.檢查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年齡、片號、部位、目的。
2.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條件、時間、角度、劑量。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八)理療科及針灸室
1.各種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種類、劑量、時間、皮膚。
2.低頻治療時,並查對極性、電流量、次數。
3.高頻治療時,並檢查體表、體內有無金屬異常。
4.針刺治療前,檢查針的數量和質量,取針時,檢查針數和有無斷針。
(九)供應室
1.准備器械包時,查對品名、數量、質量、清潔度。
2.發器械包時,查對名稱、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時,查對數量、質量、清潔處理情況。
(十)特殊檢查室
(心電圖、腦電圖、超聲波、基礎代謝等)
1.檢查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檢查目的。
2.診斷時,查對姓名、編號、臨床診斷、檢查結果。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其他科室亦應根據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對制度。
病歷書寫制度
(一) 病歷記錄應用鋼筆書寫,力求通順、完整、簡練、准確,字跡清楚、整潔,不得刪改、倒填、剪貼。醫師應簽全名。
(二) 病歷一律用中文書寫,無正式譯名的病名,以及葯名等可以例外。診斷、手術應按照疾病和手術分類名稱填寫。
(三) 門診病歷的書寫要求:
1.要簡明扼要。病員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籍貫、工作單位或住所由掛號室填寫。主訴、現病史、既往史, 各種陽性體征和必要的陰性體征, 診斷或印象診斷及治療、處理意見等均需記載於病歷上,由醫師書寫簽字。
2.間隔時間過久或與前次不同病種的復診病員。一般都應與初診病員同樣寫上檢查所見和診斷,並應寫明「初診」字樣。
3.每次診察,均填寫日期,急診病歷應加填時間。
4.請求他科會診,應將請求會診目的及本科初步意見在病歷上填寫清楚。
5.被邀請的會診醫師應在請求會診的病歷上填寫檢查所見、 診斷和處理意
見並簽字。
6.門診病員需要住院檢查和治療時,由醫師簽寫住院證,並在病歷上寫明住院的原因和初步印象診斷。
7.門診醫師對轉診病員應負責填寫轉診病歷摘要。
(四) 住院病歷的書寫要求:
1.新入院病員必須填寫一份完整病歷,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籍貫、工作單位或住所、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個人生活史、 女病人月經史、生育史、體格檢查、化驗檢查、特殊檢查、小結、初步診斷、治療處理意見……等,由醫師書寫簽字。
2.書寫時力求詳盡、整齊、准確,要求入院後24小時內完成,急診應即刻檢查填寫。
3.病歷由實習醫師負責填寫,經住院醫師審查簽字,並做必要的補充修改,住院醫師另寫住院記錄(入院志)。如無實習醫師時則由住院醫師填寫病歷。主治醫師應審查修正並簽字。
4.再次入院者應寫再次入院病歷。
5.病員入院後,必須於24小時內進行擬診分析,提出診療措施,並記於病程記錄內。
6.病程記錄(病程日誌)包括病情變化、檢查所見、鑒別診斷、上級醫師對病情的分析及診療意見、治療過程和效果。凡施行特殊處理時要記明施行方法和時間。病程記錄一般應每天記錄一次,重危病員和驟然惡化病員應隨時記錄。病程記錄由經治醫師負責記載,主治醫師應有計劃地進行檢查,提出同意或修改意見並簽字。
7.科內或全院性會診及疑難病症的討論,應做詳細記錄。請他科醫師會診由會診醫師填寫記錄並簽字。
8.手術病員的術前准備、術前討論、手術記錄、麻醉記錄、術後總結,均應詳細地填入病程記錄內或另附手術記錄單。
9.凡移交病員均需由交班醫師作出交班小結填入病程記錄內。階段小結由經治醫師負責填入病程記錄內。
10.凡決定轉診、轉科或轉院的病員,經治醫師必須書寫較為詳細的轉診、轉科、或轉院記錄,主治醫師審查簽字。轉院記錄最後由科主任審查簽字。
11.各種檢查回報單應按順序粘貼, 各種病情介紹單或診斷證明書亦應附
於病歷上。
12.出院總結和死亡記錄應在當日完成。出院總結內容包括病歷摘要及各項檢查要點、 住院期間的病情轉變及治療過程、效果、 出院時情況、出院後處理方針和隨診計劃(有條件的醫院應建立隨診制度)由經治醫師書寫,主治醫師審查簽字。死亡記錄除病歷摘要、治療經過外,應記載搶救措施、死亡時間、死亡原因由經治醫師書寫,主治醫師審查簽字。凡做病理解剖的病員應有詳細的病理解剖記錄及病理診斷。死亡病歷討論也應做詳細記錄。
13.中醫、中西醫結合病歷應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斷和治療內容。
③ 誰知道住院病歷保存多少年呢
從前各醫院保存病歷時間不同,有的五年、十年、及以上,也有一直保存的,比如北京協和醫院,保存著從建院開始以後所有的病歷。現在基本都永久保存病歷,因為有電子設備可以儲存數據了。
④ 門診病歷保存年限
住院病歷應該保存不少於30年。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2013年版)第二十八條 醫療機版構可以採用符合權檔案管理要求的縮微技術等對紙質病歷進行處理後保存。
第二十九條 門(急)診病歷由醫療機構保管的,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就診之日起不少於15年;住院病歷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於30年。
(4)病歷使用有效期擴展閱讀: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十條 門(急)診病歷原則上由患者負責保管。醫療機構建有門(急)診病歷檔案室或者已建立門(急)診電子病歷的,經患者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其門(急)診病歷可以由醫療機構負責保管。住院病歷由醫療機構負責保管。
第十五條 除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的醫務人員,以及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或者醫療機構授權的負責病案管理、醫療管理的部門或者人員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查閱患者病歷。
⑤ 病歷一般在醫院保存多少年
門診病歷一般保存15年,住院病歷保存時間為30年。門(急)診病歷由醫療機構保管的版,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就權診之日起不少於15年;住院病歷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於30年。醫療機構可以採用符合檔案管理要求的縮微技術等對紙質病歷進行處理後保存。
除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的醫務人員,以及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或者醫療機構授權的負責病案管理、醫療管理的部門或者人員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查閱患者病歷。
(5)病歷使用有效期擴展閱讀: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十三條 患者住院期間,住院病歷由所在病區統一保管。因醫療活動或者工作需要,須將住院病歷帶離病區時,應當由病區指定的專門人員負責攜帶和保管。醫療機構應當在收到住院患者檢查檢驗結果和相關資料後24小時內歸入或者錄入住院病歷。患者出院後,住院病歷由病案管理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統一保存、管理。
第十四條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病歷管理,任何人不得隨意塗改病歷,嚴禁偽造、隱匿、銷毀、搶奪、竊取病歷。
⑥ 復印病歷有時間期限嗎
復印病歷有時間期限嗎,歸檔住院病歷的復印在病人出院後7個工作日起受理,由病案室負責辦理。病人住院期間需復印病歷的,應當由病區指定專門人員負責陪同復印。一般情況下出院後7天就可以復印病歷,應該在該醫院檔案室去復印。
允許復印的病歷資料包括:門(急)診病歷;住院病歷中的入院記錄、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單)、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手術同意書、麻醉記錄、病理報告、出院記錄。
(6)病歷使用有效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職人員應當在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在場的情況下封存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
封存的病歷由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職人員保管。施行的醫療機構設置專門部門或者配備專職人員,具體負責為患者提供病歷進行查閱、復制及封存的制度。
⑦ 誰知道住院病歷應該保存多少年
住院病歷應該保存不少於30年。
根據我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二十九條 門(急)診病歷由醫專療機構保管的,屬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就診之日起不少於15年;住院病歷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於30年。
(7)病歷使用有效期擴展閱讀:
醫療機構變更後的病歷保管要求
1、醫療機構變更名稱時,所保管的病歷應當由變更後醫療機構繼續保管。
2、醫療機構撤銷後,所保管的病歷可以由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或者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指定的機構按照規定妥善保管。
3、需要注意的是,由患者保存的門診病歷,包括化驗單、檢查單、掛號票根等,這些患者一定要妥善保管。
⑧ 住院病歷保存多少年,門診病歷保多少年
分別為30年和15年。
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五十三條規定: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歷的專保存期不得少屬於十五年;住院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三十年。標有醫療機構標識的票據和病歷本冊以及處方箋、各種檢查的申請單、報告單、證明文書單、葯品分裝袋、制劑標簽等不得買賣、出借和轉讓。
醫療機構不得冒用標有其他醫療機構標識的票據和病歷本冊以及處方箋、各種檢查的申請單、報告單、證明文書單、葯品分裝袋、制劑標簽等。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標准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實施醫療質量保證方案,確保醫療安全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8)病歷使用有效期擴展閱讀:
病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醫療機構應當定期檢查、考核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的執行和落實情況。
2、醫療機構應當經常對醫務人員進行「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與考核,把「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
3、醫療機構應當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德規范和有關教材,督促醫務人員恪守職業道德。
⑨ 醫院證明的有效期多少天(在線等)
你好,醫院的抄診斷證明及假條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不可以延期使用,我們醫院一般從就診那天起,最多開一周的假。
你可以開學再去看次病,開張假條就行了,或者讓醫生寫上建議住院治療,這樣就可以說你去住院,可以開半個月假…
⑩ 住院病歷在醫院能存多長時間
住院病歷抄應該保存不少於30年。襲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2013年版)第二十八條 醫療機構可以採用符合檔案管理要求的縮微技術等對紙質病歷進行處理後保存。
第二十九條 門(急)診病歷由醫療機構保管的,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就診之日起不少於15年;住院病歷保存時間自患者最後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於30年。
(10)病歷使用有效期擴展閱讀:
《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2013年版)第七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編號制度,為同一患者建立唯一的標識號碼。已建立電子病歷的醫療機構,應當將病歷標識號碼與患者身份證明編號相關聯,使用標識號碼和身份證明編號均能對病歷進行檢索。
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應當標注頁碼或者電子頁碼。
第三十條 醫療機構變更名稱時,所保管的病歷應當由變更後醫療機構繼續保管。
醫療機構撤銷後,所保管的病歷可以由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或者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醫葯管理部門指定的機構按照規定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