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走質證,質證有質證期
你的問題問得太簡單,是什麼性質的案件,是民事案件還是勞動仲裁?具體是什麼情況?法律規定證據必須經過雙...
❷ 在質證後一審開庭前,原告又拿出新的證據,被告是否可以要求新的15天質證期
應當按照法院要求舉證,如果超過舉證期限,當事人舉證應當是「新證據」,法回院應當組織新的答質證。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對另一方出示的證據的合法性、與本案爭議事實的關聯性、真實性,是否有證明力。
是否可以作為本案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進行的說明、評價、質疑、辯駁、對質、辯論以及用其他方法表明證據效力的活動及其過程。狹義的僅指訴訟活動中,在證據交換程序中或是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的法庭調查階段,進行的前述活動。
質證一般採取一證一質,逐個進行的方法;也可以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對一組有關聯的證據一並予以質證。當案件有兩個以上獨立的訴訟請求的,當事人可以分別圍繞其訴訟請求逐個予以質證。
法庭應當將當事人的質證情況記入筆錄,並由當事人核對後簽名或者蓋章。已經質證的證據一般不得重復質證。
❸ 原告的錄音證據在質證期限內可以不不提交嗎,在開庭時播放提交,這樣錄音的證據能被採納嗎
你好,如果法院給了舉證期限的,則應在舉證期限內提交,否則對方當事人提出過版舉證期許可權的,法院將較難採納。能在一審提交的,一定要在一審中提交,否則因不屬於新證據,二審時可能不被採納。這些在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解釋中都有相應的規定的。
❹ 質證時效的問題——是否可以拒絕質證超出質證時效的證據材料
對於超過舉證期限的證據,你是可以拒絕證據,但是如果法院認定為新證據,可以要求當版事人質證。權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就是說,如果二審法院認為被上訴人提供的證據是新證據,而你拒絕質證,你將承擔不利的訴訟後果。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❺ 超過舉證期限的證據可能被法院採信,即使沒有經過質證,請問有法律上的依據沒有亦或是法律適用的結果
你問的不是太清楚,不知道你是不是想問沒有經過質證(超期舉證)的證據的專認定問題.
最高屬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1〕33號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第四十七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
❻ 質證期限的法律規定
由雙方協商並經法院認可,法院指定的普通程序不少於30日,但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少於30日,前述舉證時限屆滿後,基於特定事實法院酌情要求提供證據或反證的期限,不受30日限制。簡易程序法院指定可以少於30日,當事人協商不超過15日。從收到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次日計算。
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的,應該補足不少於30日的舉證期限,但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可以少於30日當事人在一審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在駁回當事人管轄權異議的裁定生效後,依照《證據規定》第三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重新指定不少於30日的舉證期限。但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於30日的舉證期限。法院調查證據反證期間,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提出相反證據的舉證期限問題。人民法院依照《證據規定》第十五條調查收集的證據在庭審中出示後,當事人要求提供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確定相應的舉證期限。
❼ 民事訴訟庭審中如何組織對逾期提交的證據進行質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該條規定建立了當事人超過舉證期限提交的證據材料構成證據失權制度,法官審理時對逾期證據不組織質證。但民事訴訟以解決私權糾紛為目的,民事糾紛的私權性質決定了當事人自主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體現了訴訟契約自由。即使一方當事人逾期舉證,但對方當事人願意放棄因一方當事人逾期舉證而可能獲得的有利後果而同意質證的,法院應尊重其選擇,組織當事人對逾期證據進行質證。但在具體操作時應按如下五個步驟進行:
第一,法官必須在舉證通知書中明確告知當事人逾期舉證將構成證據失權的法律後果,對方當事人享有對一方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拒絕質證的權利。
第二,對逾期證據的異議,應由當事人自行提出,法官一般不主動提出。舉證期限屆滿後,一方當事人在庭審前或庭審中提交證據的,如對方當事人未提出證據逾期的抗辯,也不拒絕質證的,可直接組織質證。一方當事人在庭審後再向法院提交證據的,法官經初步審查認為屬於新的證據且確有必要質證的,可以組織當事人質證;法官經初步審查認為不屬於新的證據,一般不組織當事人質證。
第三,提交逾期證據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對該證據屬於新的證據承擔舉證責任。法官應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並告知當事人只是就逾期證據是否屬於新的證據發表意見,並不是對該證據組織質證。同時應告知雙方當事人有關證據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
第四,法官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後,如果認定逾期證據屬於新的證據的,應當將認定的結果明確告知雙方當事人,並要求對方當事人發表質證意見。如果認定逾期證據不屬於新的證據的,可以詢問對方當事人是否同意質證。不同意質證的,不再就該證據組織質證。
第五,法官如果暫時無法對逾期證據是否屬於新的證據作出判斷的,可以要求對方當事人先發表質證意見,但應告知對方當事人質證並不意味著其認可該證據屬於新的證據。當事人不同意質證的,法官應告知對方當事人,如法院認定屬於新的證據,其現在不同意質證,將被視為放棄質證權。
❽ 開過庭一次質證期間提出訴訟時效管用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內》第4條規定:當事容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根據本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在一審期間提出訴訟時效抗辯,所以在質證期間提出也是可以的。
❾ 舉證時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舉證時限,是指法律規定或法院、仲裁委員會指定的當事人能夠有效舉證的期限。舉證時限是一種限制當事人申訴與訴訟的行為。如果當事人沒有在法律規定或仲裁委員會、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交證據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逾期舉證的仲裁委將不予組織質證。因此不予質證實際是否定了逾期證據作為裁判的依據。另外《證據規定》還明確了舉證時限屆滿後,當事人所提交的證據如果不是新的證據,將不予採納。
中文名
舉證時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