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新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 除國務院財政、專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屬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屬於國家法律一級的規范,其規定只要該法律部廢止,就一直按照這個執行,現在還沒有廢止,所以2011年繼續按這個執行。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轉移到商品或費用中去的那部分價值,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使用固定資產而在其使用年限內分攤的固定資產耗費。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是計提折舊的前提。
在所考察的時期中,資本所消耗掉的價值的貨幣估計值。在國民收入賬戶中也稱為資本消耗補償。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⑵ 固定資產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怎麼確定尚可使用年限
這個折舊年限復不是平常意義制上的「到時候還能用多久」,年限的確定在確定折舊方法的時候就要確定。
年數總和法的公式是
第n年折舊額=(原值-殘值)*[(預計使用年限+1-n)/(1+2+。。。+預計使用年限)]
式子中的預計使用年限不是根據時間變化的,在計算折舊的時候一直是按照最開始的估計,也就是「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不變,變化的只有n。
⑶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年數總和法的公式中有個尚可使用年限指得是什麼年限
因為零三年末買入.零四年開始計提折舊.
零四年時是5/15.這一步你是明白的吧.
零五年時就是4/15了.明白了吧.
⑷ 固定資產折舊 使用年限 分類 怎麼折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十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折舊方法:
一、直線折舊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二、加速折舊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分攤。
(4)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一、固定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固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予以終止確認:
(1)該固定資產處於處置狀態;
(2)該固定資產預期通過使用或處置不能產生經濟利益。
二、固定資產處置的處理
(1)企業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對其預計凈殘值進行調整。
(2)企業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生固定資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固定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3)企業將發生的固定資產後續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
⑸ 2009年12月31日購入的固定資產,2011年尚可使用年限為幾年
對書上說法4年的解釋:4年指的不是公歷時間,而是會計年度。
雖然是09年12月購買,但也包括09年這個會計年度。因此這里的4年指09、10、11以及12年。因為「尚可使用」時間是11年,至少延續1個會計年度。
⑹ 資產評估時固定資產到底有沒有規定的使用年限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關於固定資產規定使用年限規定的要求,凡實體都是有使用年限和折舊率的。
依照企業稅法條例第六十條規定: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所以資產評估都會依照標准執行的,尤其對房屋、建築物等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為20年。新企業所得稅法對固定資產折舊問題有兩大變化,一是預計凈殘值,二是折舊年限。它取消了老所得稅法統一規定的按照固定資產原價5%預計凈殘值的規定,而是授權企業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自主合理確定,但一經確定不得變更的。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⑺ 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有什麼區別
朋友您問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有什麼區別?
答:固定資產預內計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有容區別,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是會計制度上用「用預計」使用年限作為假定使用壽命,作為計算各期折舊的依據,目的是為了各期折舊額穩定;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是按照現在固定資產的現狀以及社會進步的情況,確定的實際使用年限,
前者是法定的,後者是實際的。
⑻ 固定資產2700,已經計提折舊400,尚可使用年限為20,下年計提多少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不是這樣一年一年計算計提的,而是採用一定的計提折舊方法計算後,一直計提下去了。比如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固定資產購買進來時的原始價值是240300元,可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300元。則:
(240300-300)/10=24000(元/年),24000/12=2000(元/月)每月就按這個數計提,不再計算了。
⑼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均應當按租賃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一個計提折舊 是對還是錯
是錯的。
一、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如能合理確定租賃期滿時能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按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計提折舊;如不能合理確定租賃期滿時能取得租賃資產所有權的,應當按租賃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一個計提折舊。
二、關於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的確定,應注意以下兩種情況加以判斷:
1、如能合理的確定租賃期屆滿後,固定資產的所有所以歸屬於租賃企業的,則折舊年限應以其固定資產的尚可使用年限確定。
2、如不能合理的確定租賃期滿後是否能取得該固定資產的所有權的,則該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應以租賃期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限期來確定。
(9)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是用來生產產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價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攤銷。這就是固定資產為什麼要計提折舊的原因。
但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他的成本攤銷的期限不應該僅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計每個期限要攤銷的成本,這就是每年的折舊額和攤銷額。如果在購買時直接全部攤銷,則當年費用很高,利潤減少,而以後年度利潤高估。這都是會計所不允許的。
固定資產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能夠連續在若干個生產周期內發揮作用並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而其價值則是隨著固定資產的磨損逐漸地轉移到所生產的產品中去,這部分轉移到產品中的固定資產價值,就是固定資產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