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超過上訴期限上訴的怎麼處理
當事人在法定的上訴期限內僅表示上訴,既未遞交上訴狀,又未請求延期的;或者請求延期但未獲人民法院准許而且在法定的上訴期限內又未遞交上訴狀的;或者請求延期獲准後在延長的期限內仍未遞交上訴狀的,原審判決或裁定在法定上訴期限或准許延長期限屆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服該判決或裁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申訴處理,而不應作為上訴案件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雖表示上訴但未在法定期限內提交上訴狀,是否作為上訴案件受理問題的批復》
『貳』 我不服一審判決但是超過上訴期還可以上訴嗎
當事人簽收一審判決,沒有在上訴期內提起上訴,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認為有錯誤,不能上訴,要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五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叄』 收到已超過上訴期限的上訴狀怎麼辦
當事人在法定的上訴期限內僅表示上訴,既未遞交上訴狀,又未請求延期的;或者回請求延期答但未獲人民法院准許而且在法定的上訴期限內又未遞交上訴狀的;或者請求延期獲准後在延長的期限內仍未遞交上訴狀的,原審判決或裁定在法定上訴期限或准許延長期限屆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服該判決或裁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申訴處理,而不應作為上訴案件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雖表示上訴但未在法定期限內提交上訴狀,是否作為上訴案件受理問題的批復》
『肆』 超過上訴期堅持上訴的
當事人簽收一審判決,沒有在上訴期內提起上訴,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認為有錯誤,不能上訴,要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伍』 法院判決過了 上訴期了怎麼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上訴期限是當內事人提起上訴的期間容限定。刑事訴訟的上訴期限:不服判決的上訴期限為10日;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為5日。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上訴期限:不服判決的上訴期限為15日;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為10日。另據中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裁定的上訴期限為30日,可申請延期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此外,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上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10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上訴期限從當事人接到判決書或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逾期不上訴的,一審裁判即發生法律效力。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不服判決的上訴、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抗訴的期限為五日。上訴、抗訴的期限,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計算。對附帶民事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期限,應當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訴、抗訴期限確定。附帶民事部分另行審判的,上訴期限也應當按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期限確定。
『陸』 過了上訴期限還能上訴嗎
不可以。
上訴期是法律中是法定明確的,而且是判決與裁定書中是有明確載定的,過了判決書載定的上期即上訴時效已過,判決或裁定生效了,對於生效的裁決判決書不能再上訴。
超過兩年的訴訟時效,如果沒有中斷訴訟時效(還款日之日起算2年內起訴對方或者證明自己追討過對方)就喪失勝訴權。
法律依據: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柒』 多久才算是超過上訴期
一、一審判決的15天上訴期是怎麼計算的
從收到判決書的第二天開始計算十五天,如果最後一天是節假日的,則順延到節假日後的第一天。舉例說明,一審判決書是4月16日送達給原告的,則原告的上訴期從17日開始計算,第15天是5月1日,上訴期原本應當是截止到5月1日,5月2日上訴則超過上訴期。但因5月1日是法定節假日,則順延到假期後的第一天,如果放假到5月5日止,那上訴期的最後一天就是5月6日,5月7日即屬於超過上訴期。
二、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5條規定:「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但審判實踐中,常有當事人因對順延期理解有誤而錯過上訴期或申請強制執行期。如:張某於6月6日收到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其於6月16日向一審法院遞交了上訴狀,一審法院當日向其送達了預交上訴費通知書,限其在七日內交納上訴費用,按規定張某應於6月23日前交納上訴費用,但張某未有提前交費,直到6月23日其想到法院交費時,卻因當日是星期六而無法交費,張某經了解得知星期六、星期天可以順延,便認為此兩日均為順延時間,於是直到6月26日才到法院交費,結果被法院告知已超過上訴交費期,就此張某因自己對法定順延期的理解錯誤而喪失了上訴權。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於當事人對法律規定不了解或了解不夠所致。
針對上述現象,筆者認為人民法院有必要加以釋明,在向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時除依法告知上訴期、申請強制執行期外,一並以書面形式向當事人釋明:「若遇上訴期或申請執行期的最後一日系節假日時,可在節假日過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內行使上訴權或申請執行權,逾期則上訴權或申請強制執行權喪失。」以有效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彰顯司法為民的理念。
『捌』 當事人上訴超過上訴期限又提出的主張能否支持
1、不管是民事訴訟案件,還是刑事訴訟案件或行政訴訟案件,對於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而上訴的,都有明確的上訴期限的規定,如果當事人超過法定上訴期限再上訴的,二審法院不會受理其上訴,當然也就談不上支持其上訴主張。
2、如果是屬於民事案件,雖然已經超過上訴期限,但當事人一方有新的主張未經原一審判決進行裁判的,當事人可以選擇另行向法院起訴,由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內容另行進行審理和作出裁判。至於是否能得到法院支持,則需要根據當事人的具體訴訟請求、所舉證的證據、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質證等實際情況才可以進行析。
『玖』 超過上訴期限但法院受理了怎麼辦
如果超過上訴期限,法院受理了,可以要求上一級法院審查,並駁回上訴人的上訴。
但是,一方當事人認為對方超過上訴期,估計是按照自己這一方收到判決書的日期計算的。這種演算法是錯誤的,應當按照對方收到判決書的日期來計算對方的上訴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四條 可以上訴的判決書、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雙方當事人的,上訴期從各自收到判決書、裁定書之日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