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納稅人稅務登記狀態為清算還需要報稅嗎
需要報稅,在依法進行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一個納稅年度,在辦理注銷工商登記之前,對其清算終了後的清算所得,向當地稅務機關辦理所得稅申報,依法繳納所得稅。
企業的清算所得,是指企業清算時的全部資產或者財產,扣除各項清算費用、損失、負債、企業未分配利潤、公益金和公積金後的余額,超過實繳資本的部分。
對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登記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有利於稅務機關了解納稅人的基本情況,掌握稅源,加強徵收與管理,防止漏管漏征,建立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正常的工作聯系。
(1)稅務清算期限擴展閱讀: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領取工商營業執照(含臨時工商營業執照)的,應當自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申報辦理設立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核發稅務登記證及副本(納稅人領取臨時工商營業執照的,稅務機關核發臨時稅務登記證及副本)。
實行定期定額徵收方式的個體工商戶需要停業的,應當在停業前(通常為停業前1個星期)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停業登記。納稅人的停業期限不得超過1年。
納稅人應當於恢復生產經營之前,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復業登記,如實填寫《停、復業報告書》,領回並啟用稅務登記證件、發票領購簿及其停業前領購的發票。
納稅人停業期滿不能及時恢復生產、經營的,應當在停業期滿前填寫《延期復業申請審批表》向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提出延長停業登記申請,如實填寫《停、復業報告書》,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核准後發放《核准延期復業通知書》,方可延期。
⑵ 稅務清算未結束期間,賬務該怎麼處理
稅務清算未完成,也就不能辦理工商稅務變更、撤銷。所以所屬關系還在原屬地,一切會計處理如舊。
⑶ 破產清算後稅務注銷有什麼時限要求
遇到此類法律問題,首先應該詳細描述案情電話咨詢一下律師,讓其幫您分版析一下案件案情。然後再權結合案情和律師談妥代理費,一般代理費收費標准按照財產標的額的一定比例分段收取,各地標准不一。
股東會決定公司解散,形成決議,停止一切經營活動;
2.決議形成後,15日內成立清算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
清算組自成立之日起10日內將清算組成員、負責人名單向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清算組成立後,應當在10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60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應當自接到通知書之日30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債權;
清算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後(申報債權債務法定時限截止),開始清算
清算結束,製作清算報告;
股東會對清算報告予以確認
自清算結束30日內,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登記;
經登記機關注銷登記,申請人領取注銷通知書,公司終止。
⑷ 土地增值稅清算起止時間以什麼為准
凡符合《通知》第二條第一項規定的納稅人,須在滿足清算條件之日起90日內自行到主
管稅務機關辦理清算手續。
凡符合《通知》第二條第二項規定的納稅人,須在主管稅務機關限定的期限內辦理清算手續。
房地產開發企業也可委託稅務中介機構對開發項目進行清算。
土地增值稅的清算工作從2007年2月1日起開始。
⑸ 企業注銷中所得稅清算是要怎麼清算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確定公司所得稅清算處理的具體內容:公司的全部資產(資產均應按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並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債權清理、債務清償的所得或損失;預提或待攤性質的費用;依法彌補虧損,確定清算的所得;所得稅;可向股東分配的剩餘財產、應付股息等。
確定企業終止生產經營開始清算之日:通常企業終止生產經營的開始清算之日一般為以下日期之一---企業章程規定的經營期限屆滿之日;企業股東會、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決議解散之日;企業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之日;企業被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或宣告破產之日。
第一個納稅年度中結算清繳所得稅:第一個納稅年度是指為1月1日到終止生產經營之日,在第一個納稅年度,企業應將終止生產經營當年度1月1日至實際經營終止之日作為一個納稅年度,於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完成當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結清當年度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稅稅款。
第二個納稅年度完成備案工作:第二個納稅年度是指終止生產經營之日到注銷稅務登記之日,在第二個納稅年度,企業應對清算事項,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企業應當自終止生產經營活動開始清算之日起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企業清算所得稅事項備案表》並附送以下備案資料:納稅人終止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並開始清算的證明文件或材料;管理人或清算組聯絡人員名單及聯系方式;清算方案或計劃書;欠稅報告表。
企業應當自清算結束之日起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相關資料,完成清算所得稅申報,結清稅款。
企業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相關資料包括如下內容:清算報告或清算方案或破產財產變價方案的執行情況說明;清算期間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須經中介機構審計的,還應同時附送具有法定資質的中介機構的審計報告);資產盤點表;清算所得計算過程的說明。
具備下列情形的,還需報送資產評估的說明和相關證明材料。資產處置交易雙方存在關聯關系的;採取可變現價值確認資產處置所得或損失的。
企業清算結束如有尚未處置的財產,同時報送尚未處置的財產清單、清算組指定保管人的授權委託書、組織機構代碼證或身份證復印件。
股東分配剩餘財產明細表。
非營利組織還應同時附著清算結束後其剩餘財產的處置情況說明。
至此,清算完成。
企業清算期間不是正常的生產經營期間,因此不得享受任何稅收優惠政策,一律適用基本稅率25%。
業清算期間的資產處置損失,應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 [2009]88號)規定執行,除可以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外,其他資產處置損失均應報主管稅務機關審批後,方可在計算清算所得時扣除。
進入清算期的企業應將清算事項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企業應當自清算結束之日起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企業清算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結清稅款。企業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或者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加收滯納金。
⑹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表截止日期是幾月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表截止日期是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五十四條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6)稅務清算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
第七條 納稅人(包括匯總、合並納稅企業及成員企業)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時,應如實填寫和報送下列資料:
(一)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
(二)企業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附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
(事業單位為各類收支與結余情況、資產與負債情況、人員與工資情況及財政部門規定的年度會計決算應上報的其他內容)
(三)備案事項的相關資料;
(四)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它資料。
納稅人採用電子方式辦理納稅申報的,應附報紙質納稅申報資料。
第十五條 經批准實行匯總或合並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總機構或集團母公司(以下簡稱匯繳企業),應在匯算清繳期限內。
向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匯總各成員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本辦法第七條所規定的有關資料及各個成員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統一辦理匯繳企業及其成員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匯繳企業應根據匯算清繳的期限要求,對各個成員企業規定向匯繳企業報送本辦法第七條所規定的有關資料的期限。成員企業向匯繳企業報送的上述資料,必須經成員企業的主管稅務機關審核。
第十六條 納稅人未按規定期限進行匯算清繳和與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按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七條 各級稅務機關要結合當地實際,對每一納稅年度的匯算清繳工作進行統一安排和組織部署。稅務機關內部各職能部門應充分協調和配合,共同做好匯算清繳的管理工作。
第十八條 各級稅務機關要在匯算清繳開始之前和匯算清繳期間,為納稅人提供優質服務。應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企業所得稅的政策宣傳,使納稅人了解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特別是了解當年出台的新政策和涉及納稅調整的政策;應通過各種途徑向納稅人說明匯算清繳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第十九條 匯算清繳工作結束後,稅務機關應組織開展企業所得稅納稅評估和檢查。納稅評估的對象、內容、方法、程序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執行。
⑺ 匯算清繳時間為每年的幾月幾日起至幾月幾日
一個納稅年度終了後5個月內(次年的1月1日至5月31日)。比如,2012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間:2013年1月1日至5月31日。
1、內資企業匯算清繳期限
納稅人應當在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後十五日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報表和預繳所得稅申報表;年度終了後四十五日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決算報表和所得稅申報表,在年度終了後五個月內結清應補繳的稅款。
2、外資企業匯算清繳期限
納稅人應當在這季度終了後十五日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報表和預繳所得稅申報表;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決算報表和所得稅申報表,並在年度終了後五個月內結清應補繳的稅款。
3、個人獨資企業與合夥企業匯算清繳期限
投資者應當在每月或者每季度終了後7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30日內,投資者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個人所得稅申報表》,並附送年度會計決算報表和預繳個人所得稅納稅憑證。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7)稅務清算期限擴展閱讀
匯算清繳對象
凡財務會計制度健全、帳目清楚,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齊全,核算規范,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經稅務機關認定適用查帳徵收的企業,均應當在年終進行所得稅的匯算清繳。其適用對象具體包括:
1、實行獨立經濟核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內資企業或者組織,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及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組織。
2、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以及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和雖未設立機構、場所,而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
3、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個人所得稅。
⑻ 稅務清算證明要多久
一般需要2-3個月的時間,工商和稅務的流程可以同時進行,首先工商局需要先過去備案注銷,然後登報,45天後才能提交正式的注銷資料過去,審批需要一周的時間。
稅務的話如果沒有國稅可以直接注銷地稅,時間也要15-20天的樣子,如果有國稅的話先要注銷國稅再注銷地稅。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確定公司所得稅清算處理的具體內容:公司的全部資產(資產均應按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並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債權清理、債務清償的所得或損失;預提或待攤性質的費用;依法彌補虧損,確定清算的所得;所得稅;可向股東分配的剩餘財產、應付股息等。
(8)稅務清算期限擴展閱讀:
公司清算的范圍為公司的出資、資產、債權、債務的審查。公司清算的目的在於使得公司與其它社會主體之間產生的權利和義務歸於消滅,從而為公司的終止提供合理依據。
公司的終止涉及到眾多利益主體的切身利益,必須對相關權利義務予以處置和解決。因此,只有在對公司清算後,才能使得相關權利義務得以消滅和轉移,公司才能最終終止。
公司清算可按清算程序不同分為破產清算與非破產清算。清算需要出具《公司注銷清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