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於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怎麼辦啊必須要罰么
對於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收到後的三個工作日內,進行書面陳述、申辯,要求從輕處罰,也就是罰款2000元。
《衛生行政執法處罰文書規范》第二十一條陳述和申辯筆錄,是對當事人及陳述申辯人陳述事實、理由和申辯有無違法行為以及違法行為情節輕重的記錄。
當事人是單位,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人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性別、職務等。是個人,應寫明姓名、性別、年齡、民族、住址、現在工作單位等。
當事人委託陳述申辯人的,應當寫明受委託的陳述申辯人的姓名、性別、職務、現在工作單位等。受委託的陳述申辯人應當出具當事人的委託書。
筆錄應寫清陳述和申辯的地點和時間。
記錄應當盡可能採用原話。對當事人提出的主張要記明。
陳述和申辯結束,應將筆錄交當事人或陳述申辯人核對,認為有錯記或漏記的,應當面補充和修改,最後簽名和註明日期。承辦人和記錄人也應當在筆錄上簽名和註明日期。
(1)葯監部門行政處罰陳述申辯期限擴展閱讀:
《衛生行政執法處罰文書規范》第二十條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是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告知當事人將要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應當享有的權利的書面文件。
事先告知可以書面形式告知,也可以口頭形式告知。但以口頭形式告知的,應當留有文字記錄,並由當事人在文字記錄上簽名或蓋章。
事先告知書,應寫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及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違反的法律條款,將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法律依據、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幅度,當事人進行陳述和申辯的時間和地點等。
事先告知書應當蓋有公章並註明日期。一式兩份,一份交當事人,一份留存卷宗備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可以採用國家規定的快速檢測方法對食品進行抽查檢測。
對抽查檢測結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進行檢驗。抽查檢測結果確定有關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可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一)食品生產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建立、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食品生產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製定、實施生產過程式控制制要求,或者食品生產過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情形未依照規定採取整改措施的;
(三)食品生產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記錄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情況並保存相關記錄的;
(四)從事食品批發業務的經營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記錄、保存銷售信息或者保留銷售票據的;
(五)餐飲服務提供企業未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定期維護、清洗、校驗設施、設備的;
(六)餐飲服務提供者未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對餐具、飲具進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未經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飲具的。
⑵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上的陳述和申辯期限的法律依據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並未規定統一的陳述和申辯時限,一般行政過程中,應考慮相對人的實際情況,實踐中一般行政機關會給當事人1-3天的期限。
例如《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第三十條規定,給予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期限,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為一至三日。
圖中也已經標明3日的期限:
(2)葯監部門行政處罰陳述申辯期限擴展閱讀:
陳述和申辯聽證會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1、調查人員應當在作出可以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決定之前,向當事人送達聽證告知書。
2、聽證告知書應當載明下列主要事項:
①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
②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及其理由、依據。
③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④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的期限,聽證組織機關的名稱。
3、聽證告知書可以直接送達、委託送達或者以持號郵寄等方式送達。
4、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收到聽證告知書之日起3日內,向執法單位書面提出聽證要求;以掛號郵寄方式提出聽證要求的,以寄出時的郵戳日期為准。
5、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超過規定期限的,執法單位應在收到當事人的書面聽證要求之日3日內,書面告知不舉行聽證,並說明理由。
⑶ 行政處罰法中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請問在什麼期限前進行。
簡易程序的處罰,當場可以做出申辯。一般程序做出的應在處罰之前做出陳述申請,或要求聽證。
⑷ 行政處罰法 陳述申辯的期限是多少天
1、《行抄政處罰法》規定:當事人有襲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但對於陳述、申辯權利的期限,《行政處罰法》未作明確規定。
2、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執法人員應當場聽取相對人的陳述、申辯。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因其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可以當場作出。為確保執法效率,這種情況下執法人員應當場聽取相對人陳述、申辯,不必再規定期限。
3、適用一般程序的行政處罰應當規定陳述、申辯期限。適用一般程序的行政處罰對程序要求更為嚴格,案情也更為復雜。基於對相對人權益的保護,應該為相對人預留一定的陳述、申辯時間。在執法實踐中,多數處罰機關將陳述、申辯權期限規定為一至三天,少數部門規定為三天以上,筆者認為處罰機關參照聽證權的期限給相對人預留三天的陳述、申辯期限比較適當。
⑸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給了3天的陳述申辯期限,當事人當場放棄申辯,
如果當事人當場表示放棄陳述和申辯的權利,最好是能有書面記錄下來,否則還是等期內限滿後再發出處罰決容定書。
如果有書面記錄表示當事人明示放棄陳述、申辯權利的,也可以提前做出行政處罰決定,這樣做雖然並不違反程序但值得商榷。
如果沒有證據證明當事人放棄陳述和申辯權利的,而行政機關又在申訴、申辯期限前做出行政處罰的行政處罰決定極有可能判定為不成立的。
⑹ 對於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如何陳述和申辯
一般告知書上有申辯的時限,可以向簽發單位提出異議
⑺ 行政處罰中,回復陳述申辯書的期限是30日嗎
沒有聽過回復陳述申辯書這種程序。
是不是提出陳述申辯的期限呀,我們這里給3天。
⑻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送達當事人後,幾天時間為陳述申辯時間。
《行政處罰法》當中沒有對陳述和申辯權的期限進行具體規定,但在具體執法事務中相當一部分執法機關規定的期限為3個工作日,也有規定期限為7個工作日的。
因此,實踐中當事人一定要注意在期限內履行陳述和申辯權。但是執法機關履行簡易程序當場進行行政處罰的,當事人也要當場進行陳述和申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對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
第二十二條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第二十四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第二十五條 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⑼ 得到行政處罰告知書後,如要陳述,申辯,需要在幾個工作日內提出
行政處罰由於種類不同陳訴、申辯期限也不同,具體請查看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規定的期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九條 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做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名稱和做出決定的日期。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做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印章。
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做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9)葯監部門行政處罰陳述申辯期限擴展閱讀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⑽ 在行政執法過程中,下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時候告知陳述和申辯日期是指工作日嗎
2007年10月1日開始施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工商行版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權案件聽證規則》,將行政處罰當事人陳述、申辯及要求聽證的期限,由原來的3日改為3個工作日。
也就是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只有在當事人自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未陳述、申辯及要求聽證,也未作任何其他表示的情況下,才視為當事人放棄相關權利。如果提前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就屬於違反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