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道路運輸證是不是全國統一的
在本市范圍內,凡依法辦理稅務登記並具備運輸企業資質的納稅人,具備領購新版《聯運發票》的資格。運輸企業資質包括:交通管理部門核發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水路運輸許可證》;《車輛道路運輸證》、《船舶營業運輸證》。
Ⅱ 船齡多少年可以享受船舶拆解補貼政策
1、海船比規定的強制報廢船齡或單殼油輪限期淘汰時間提前1~10年(含1年、10年)拆解。
2、通過京杭運河干線船閘小噸位船舶,船舶種類為干散貨船,船齡在30年(含)以下且船舶總噸位在200總噸(含)以下;
3、通過西江干線船閘小噸位船舶,船舶種類為運輸船舶,船齡在30年(含)以下且船舶總噸位在300總噸(含)以下;
4、內河老舊運輸船舶,船舶種類為運輸船舶。貨運船舶船齡在15年以上30年(含)以下,其中黑龍江水系的船舶船齡為15年以上36年(含)以下;客運船舶船齡在10年以上25年(含)以下。
(2)船舶營業運輸證有效期擴展閱讀
申請材料
海船補助資金的申請時,船舶所有人應按前款規定向船舶拆解企業所在地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出船舶拆解環節的監管申請。
並同時提交:船舶登記、船舶檢驗證書復印件;《海船提前報廢申請表》;海船船舶所有人所在地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關於該船符合補助條件的證明;水路運輸許可證、《船舶營運證》或《國際海上運輸船舶備案證明書》復印件。
申請補助資金的內河船舶所有人應填寫《內河船拆解改造補助申請表》或《新建內河示範船申請表》,並持水路運輸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船舶所有人為自然人的,提供身份證)、拆解改造船舶的有關證書或者新建內河示範船的技術方案等材料,向其所在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提出申請。
Ⅲ 道路運輸許可證要年檢嗎
不需要進行年檢。
舊車組建的須出具行駛證復印件,車輛技術檔案原件和復印件(原件核對後退回),以及綜合性能檢測站開具的檢測報告。
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是單位、團體、和個人有權利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證明,既從事物流和貨運站場企業經營時必須取得的前置許可,物流公司根據經營范圍的不同視當地政策情況辦理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有此證的公司方可有營運的車輛,是車輛上營運證的必要條件。
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是地方道路運輸管理局頒發的證件,有效期為4年到期需換證。
(3)船舶營業運輸證有效期擴展閱讀:
一、審批方法:
1、申請 申請人向縣級政務服務中心交通局窗口提出申請,提交申請條件規定的相關材料並填寫申請表;
2、:受理 區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交通局窗口收到申請後,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審查完畢,做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予以許可的,向申請人頒發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並向申請人投入運輸的車輛配發車輛營運證;不予許可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依法應當報送上級機關的向申請人作出說明。
二、辦理流程
1、申請從事道路運輸經營及相關業務的企業或個人;
2、提出申請,填寫申請書,提交行政許可申請材料清單;
3、 提交材料;
4、 申請材料審核、匯總,材料核准後發送《行政許可受理通知書》;
5、申請材料匯總、審批;
6、發放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Ⅳ 景區小型營運船隻辦理相關手續從哪開始辦理
是用來經營的話,首先你需要辦理一張營業執照。
以個體戶為例,辦理營業執照要准備資料:身份證原件、注冊地址證明(如土地產權證或房產證或租賃合同)、2寸證件照、5-7個店鋪名稱。
辦理的一般步驟是:
1、到工商局辦理核名登記;
2、到工商局申請設立,填寫辦理營業執照相關表單;
3、領取營業執照後,到稅務部門登記備案,
4、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是否刻公章、開基本戶。
其次你需要辦理水路運輸許可證,一般到你所在地的務管理機構申請,然後還需要船舶營業運輸證,到你所在地的交通主管部門申請。建議你先去申辦水路運輸許可證,這個證辦好了才能V辦後面的證照。
Ⅳ 營口市辦理船舶所有權證、營業運輸證需要多少錢
辦理《船舶營業運輸證》及《船舶營業運輸證》過期或者即將過期的申請延長經營期限,需提交如下材料:
(一)申請書(原件);
(二)建造(購置、光租)船舶批准文件;
(三)《營業運輸船舶登記卡》(復印件,驗原件);
(四)《船舶檢驗證書簿》、《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或《光船租賃登記證明書》)、《船舶國籍證書》(或《臨時船舶國籍證書》)(復印件,驗原件);
(五)辦理延期業務的需提供《船舶營業運輸證》;
(六)申請企業所屬船舶近期水路運輸管理費收據(復印件)。
(七)《船舶營業運輸證注銷登記證明書》(原件)(已具有國內經營資格的船舶在具有相應經營資格的所有人(或經營人)之間轉讓(或經營權變更)辦理《船舶營業運輸證》的申請提供(油船、化學品船、液化氣船等除外)。
註:從事水路運輸省內跨市單船載重噸為1000噸以下的船舶運輸相關業務的由市交通局審批辦結。
審批時限:20個工作日。
備註:需要提交的材料請准備兩份,以上資料都必須加蓋公章
Ⅵ 杭州市上城區船舶營業運輸證配發
申請條件
(一)與水路運輸經營者的經營范圍相適應;
(二)持有有效的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船舶國籍證書、船舶檢驗證書以及按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證明船舶符合安全與防污染和入級檢驗要求的其他證書;
(三)符合交通運輸部關於船型技術標准、船齡以及節能減排的要求。
禁止性要求
(一)交通運輸部在特定的旅客班輪運輸和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航線、水域出現運力供大於求狀況,可能影響公平競爭和水路運輸安全的情形下,可以決定暫停對特定航線、水域的旅客班輪運輸和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新增運力許可。暫停新增運力許可期間,對暫停范圍內的新增運力申請不予許可,對申請投入運營的船舶,不予配發《船舶營業運輸證》,但暫停決定生效前已取得新增運力批准且已開工建造、購置或者光租的船舶除外。
(二)禁止達到強制報廢船齡的船舶從事水路運輸。
(三)禁止購置、光租不符合運輸船舶船齡要求的外國籍船舶從事水路運輸。
(四)禁止外國的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經營國內水路運輸業務、水路運輸輔助業務或者租用中國籍船舶或者艙位等方式變相經營國內水路運輸業務。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企業、其他經濟組織以及個人參照適用。
(五)禁止個體從事客運、危險品船運輸以及沿海運輸。
(六)限制外商投資國內水路運輸業務。
Ⅶ 船舶營運證更名要怎麼辦
辦理船舶所有權轉讓、經營權變更及船舶報廢、注銷的初審
導讀:辦理船舶所有權轉讓、經營權變更及船舶報廢、注銷的初審事項內容法律依據數量及方式條件
辦理船舶所有權轉讓、經營權變更及船舶報廢、注銷的初審
事項內容
法律依據
數量及方式
條件
申請材料 1、業務簡介:
(一)船舶所有權的轉讓、經營權的變更;
(二)申請船舶報廢、船舶注銷。
2、提交材料:
(一)申請書(原件);
(二)《船舶營運證注銷申請表》(見附件s23,復印件);
(三)《船舶營業運輸證》(見附件s22,原件);
(四)企業所屬船舶近期水路運輸管理費收據(復印件)。
3、辦事流程:
企業准備申報材料——市交通局四樓辦事大廳提交材料——符合轉報省廳(不符合簡復退回)
註:誰發證誰注銷原則。
4、審批時限:20個工作日。
5、備註:
需要提交的材料請准備兩份,以上資料都必須加蓋公章(請將申請材料編上頁碼,雙面算作兩頁)。
申請表格
申請受理機關
決定機關
程序
時限
證件名稱及有效期限
法律效力
收費
年審或
Ⅷ 國內水路運輸管理規定的管理規定
國內水路運輸管理規定
(2014年1月3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根據2015年5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令2015年第5號《關於修改〈國內水路運輸管理規定〉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規范國內水路運輸市場管理,維護水路運輸經營活動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水路運輸事業健康發展,依據《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國內水路運輸管理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水路運輸,是指始發港、掛靠港和目的港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通航水域內使用船舶從事的經營性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
第三條水路運輸按照經營區域分為沿海運輸和內河運輸,按照業務種類分為貨物運輸和旅客運輸。
貨物運輸分為普通貨物運輸和危險貨物運輸。危險貨物運輸分為包裝、散裝固體和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包括液化氣體船運輸、化學品船運輸、成品油船運輸和原油船運輸。普通貨物運輸包含拖航。
旅客運輸包括普通客船運輸、客貨船運輸和滾裝客船運輸。
第四條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水路運輸管理工作,並按照本規定具體實施有關水路運輸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水路運輸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水路運輸管理的部門或者機構(以下統稱水路運輸管理部門)具體實施水路運輸管理工作。
第二章 水路運輸經營者
第五條申請經營水路運輸業務,除個人申請經營內河普通貨物運輸業務外,申請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備企業法人資格。
(二)有明確的經營范圍,包括經營區域和業務種類。經營水路旅客班輪運輸業務的,還應當有班期、班次以及擬停靠的碼頭安排等可行的航線營運計劃。
(三)有符合本規定要求的船舶,且自有船舶運力應當符合附件1的要求。
(四)有符合本規定要求的海務、機務管理人員。
(五)有符合本規定要求的與其直接訂立勞動合同的高級船員。
(六)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機構及安全管理人員設置制度、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安全監督檢查制度、事故應急處置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安全管理制度。
第六條個人只能申請經營內河普通貨物運輸業務,並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個體工商戶;
(二)有符合本規定要求的船舶,且自有船舶運力不超過600總噸;
(三)有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安全監督檢查制度、事故應急處置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條水路運輸經營者投入運營的船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水路運輸經營者的經營范圍相適應。從事旅客運輸的,應當使用普通客船、客貨船和滾裝客船(統稱為客船)運輸;從事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的,應當使用液化氣體船、化學品船、成品油船和原油船(統稱為危險品船)運輸;從事普通貨物運輸、包裝危險貨物運輸和散裝固體危險貨物運輸的,可以使用普通貨船運輸。
(二)持有有效的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船舶國籍證書、船舶檢驗證書以及按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證明船舶符合安全與防污染和入級檢驗要求的其他證書。
(三)符合交通運輸部關於船型技術標准、船齡以及節能減排的要求。
第八條除個體工商戶外,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配備滿足下列要求的專職海務、機務管理人員:
(一)海務、機務管理人員數量滿足附件2的要求;
(二)海務、機務管理人員的從業資歷與其經營范圍相適應:
1.經營普通貨船運輸的,應當具有不低於大副、大管輪的從業資歷;
2.經營客船、危險品船運輸的,應當具有船長、輪機長的從業資歷。
(三)海務、機務管理人員所具備的業務知識和管理能力與其經營范圍相適應,身體條件與其職責要求相適應。
第九條除個體工商戶外,水路運輸經營者按照有關規定應當配備的高級船員中,與其直接訂立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高級船員的比例應當滿足下列要求:
(一)經營普通貨船運輸的,高級船員的比例不低於25%;
(二)經營客船、危險品船運輸的,高級船員的比例不低於50%。
第十條交通運輸部具體實施下列水路運輸經營許可:
(一)省際客船運輸、省際危險品船運輸的經營許可;
(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水路運輸企業及其控股公司的經營許可。
省級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具體實施省際普通貨船運輸的經營許可。省內水路運輸經營許可的具體許可權由省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決定,向社會公布。但個人從事內河省際、省內普通貨物運輸的經營許可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具體實施。
第十一條申請經營水路運輸業務或者變更水路運輸經營范圍,應當向其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提交申請書和證明申請人符合本規定要求的相關材料。
第十二條受理申請的水路運輸管理部門不具有許可許可權的,當場核實申請材料中的原件與復印件的內容一致後,在5個工作日內提出初步審查意見並將全部申請材料轉報至具有許可許可權的部門。
第十三條具有許可許可權的部門,對符合條件的,應當在20個工作日內作出許可決定,向申請人頒發《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並向其投入運營的船舶配發《船舶營業運輸證》。申請經營水路旅客班輪運輸業務的,還應當向申請人頒發該班輪航線運營許可證件。不符合條件的,不予許可,並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許可的理由。
《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和《船舶營業運輸證》應當通過全國水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核發,並逐步實現行政許可網上辦理。
第十四條除購置或者光租已取得相應水路運輸經營資格的船舶外,水路運輸經營者新增客船、危險品船運力,應當經其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向具有許可許可權的部門提出申請。
具有許可許可權的部門根據運力運量供求情況對新增運力申請予以審查。根據運力供求情況需要對新增運力予以數量限制時,依據經營者的經營規模、管理水平、安全記錄、誠信經營記錄等情況,公開競爭擇優作出許可決定。
水路運輸經營者新增普通貨船運力,應當在船舶開工建造後15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交通運輸部在特定的旅客班輪運輸和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航線、水域出現運力供大於求狀況,可能影響公平競爭和水路運輸安全的情形下,可以決定暫停對特定航線、水域的旅客班輪運輸和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新增運力許可。
暫停新增運力許可期間,對暫停范圍內的新增運力申請不予許可,對申請投入運營的船舶,不予配發《船舶營業運輸證》,但暫停決定生效前已取得新增運力批准且已開工建造、購置或者光租的船舶除外。
第十六條交通運輸部對水路運輸市場進行監測,分析水路運輸市場運力狀況,定期公布監測結果。
對特定的旅客班輪運輸和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航線、水域暫停新增運力許可的決定,應當依據水路運輸市場監測分析結果作出。
採取暫停新增運力許可的運力調控措施,應當符合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開始實施的60日前向社會公告,說明採取措施的理由以及採取措施的范圍、期限等事項。
第十七條《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的有效期為5年。《船舶營業運輸證》的有效期按照交通運輸部的有關規定確定。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在證件有效期屆滿前的30日內向原許可機關提出換證申請。原許可機關應當依照本規定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予以換發。
第十八條發生下列情況後,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向原許可機關備案,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股東發生變化;
(二)固定的辦公場所發生變化;
(三)海務、機務管理人員發生變化;
(四)與其直接訂立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高級船員的比例發生變化;
(五)經營的船舶發生重大以上安全責任事故;
(六)委託的船舶管理企業發生變更或者委託管理協議發生變化。
第十九條水路運輸經營者終止經營的,應當自終止經營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原許可機關辦理注銷手續,交回許可證件。
已取得《船舶營業運輸證》的船舶報廢、轉讓或者變更經營者,應當自發生上述情況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原許可機關辦理《船舶營業運輸證》注銷、變更手續。
第三章 水路運輸經營行為
第二十條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保持相應的經營資質條件,按照《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核定的經營范圍從事水路運輸經營活動。
已取得省際水路運輸經營資格的水路運輸經營者和船舶,可憑省際水路運輸經營資格從事相應種類的省內水路運輸,但旅客班輪運輸除外。
已取得沿海水路運輸經營資格的水路運輸經營者和船舶,可在滿足航行條件的情況下,憑沿海水路運輸經營資格從事相應種類的內河運輸。
第二十一條水路運輸經營者不得出租、出借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水路運輸經營資格。
第二十二條從事水路運輸的船舶應當隨船攜帶《船舶營業運輸證》,不得轉讓、出租、出借或者塗改。《船舶營業運輸證》遺失或者損毀的,應當及時向原配發機關申請補發。
第二十三條水路運輸經營者應該按照《船舶營業運輸證》標定的載客定額、載貨定額和經營范圍從事旅客和貨物運輸,不得超載。
水路運輸經營者使用客貨船或者滾裝客船載運危險貨物時,不得載運旅客,但按照相關規定隨船押運貨物的人員和滾裝車輛的司機除外。
第二十四條水路運輸經營者不得擅自改裝客船、危險品船增載入客定額、載貨定額或者變更從事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的種類。
第二十五條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使用規范的、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交通運輸部規定的客票和運輸單證。
第二十六條水路旅客運輸業務經營者應當拒絕攜帶國家規定的危險物品及其他禁止攜帶的物品的旅客乘船。船舶開航後發現旅客隨船攜帶有危險物品及其他禁止攜帶的物品的,應當妥善處理,旅客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條水路旅客班輪運輸業務經營者應當自取得班輪航線經營許可之日起60日內開航,並在開航的15日前通過媒體並在該航線停靠的各客運站點的明顯位置向社會公布所使用的船舶、班期、班次、票價等信息,同時報原許可機關備案。
旅客班輪應當按照公布的班期、班次運行。變更班期、班次、票價的,水路旅客班輪運輸業務經營者應當在變更的15日前向社會公布,並報原許可機關備案。停止經營部分或者全部班輪航線的,經營者應當在停止經營的30日前向社會公布,並報原許可機關備案。
第二十八條水路貨物班輪運輸業務經營者應當在班輪航線開航的7日前,向社會公布所使用的船舶以及班期、班次和運價,並報原許可機關備案。
貨物班輪運輸應當按照公布的班期、班次運行;變更班期、班次、運價或者停止經營部分或者全部班輪航線的,水路貨物班輪運輸業務經營者應當在變更或者停止經營的7日前向社會公布,並報原許可機關備案。
第二十九條水路旅客運輸業務經營者應當以公布的票價銷售客票,不得對相同條件的旅客實施不同的票價,不得以搭售、現金返還、加價等不正當方式變相變更公布的票價並獲取不正當利益,不得低於客票載明的艙室或者席位等級安排旅客。
第三十條水路運輸經營者從事水路運輸經營活動,應當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禁止以不合理的運價或者其他不正當方式、不規范行為爭搶客源、貨源及提供運輸服務。
水路旅客運輸業務經營者為招攬旅客發布信息,必須真實、准確,不得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旅客,對其在經營活動中知悉的旅客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第三十一條水路旅客運輸業務經營者應當就運輸服務中的下列事項,以明示的方式向旅客作出說明或者警示:
(一)不適宜乘坐客船的群體;
(二)正確使用相關設施、設備的方法;
(三)必要的安全防範和應急措施;
(四)未向旅客開放的經營、服務場所和設施、設備;
(五)可能危及旅客人身、財產安全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條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優先運送處置突發事件所需物資、設備、工具、應急救援人員和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重點保障緊急、重要的軍事運輸。
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服從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關系國計民生物資緊急運輸的統一組織協調,按照要求優先、及時運輸。
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按照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要求建立運輸保障預案,並建立應急運輸、軍事運輸和緊急運輸的運力儲備。
第三十三條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統計規定報送運輸經營統計信息。
第四章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籍船舶的特別規定
第三十四條外商投資企業申請從事水路運輸,除滿足本規定第五條規定的經營資質條件外,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擬經營的范圍內,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者無法滿足需求;
(二)應當具有經營水路運輸業務的良好業績和運營記錄。
第三十五條具有許可許可權的部門可以根據國內水路運輸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准許外商投資企業經營國內水路運輸。
經批准取得水路運輸經營許可的外商投資企業外方投資者或者外方投資股比等事項發生變化的,應當報原許可機關批准。原許可機關發現外商投資企業不再符合本規定要求的,應當撤銷其水路運輸經營資質。
第三十六條符合下列情形並經交通運輸部批准,水路運輸經營者可以租用外國籍船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從事不超過兩個連續航次或者期限為30日的臨時運輸:
(一)沒有滿足所申請的運輸要求的中國籍船舶;
(二)停靠的港口或者水域為對外開放的港口或者水域。
第三十七條租用外國籍船舶從事臨時運輸的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向交通運輸部提交申請書、運輸合同、擬使用的外籍船舶及船舶登記證書、船舶檢驗證書等相關證書和能夠證明符合本規定規定情形的相關材料。申請書應當說明申請事由、承運的貨物、運輸航次或者期限、停靠港口。
交通運輸部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核。對符合規定條件的,作出許可決定並且頒發許可文件;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許可,並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許可的理由。
第三十八條臨時從事水路運輸的外國籍船舶,應當遵守水路運輸管理的有關規定,按照批準的范圍和期限進行運輸。
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三十九條交通運輸部和水路運輸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對水路運輸市場實施監督檢查。
第四十條對水路運輸市場實施監督檢查,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向水路運輸經營者了解情況,要求其提供有關憑證、文件及其他相關材料。
(二)對涉嫌違法的合同、票據、賬簿以及其他資料進行查閱、復制。
(三)進入水路運輸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的場所、船舶實地了解情況。
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當配合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憑證、文件及其他相關資料。
第四十一條水路運輸管理部門對水路運輸市場依法實施監督檢查中知悉的被檢查單位的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依法保密。
第四十二條實施現場監督檢查的,應當當場記錄監督檢查的時間、內容、結果,並與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共同簽署名章。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不簽署名章的,監督檢查人員對不簽署的情形及理由應當予以註明。
第四十三條水路運輸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水路運輸經營者不符合本規定要求的經營資質條件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整改,並在整改期限結束後對該經營者整改情況進行復查,並作出整改是否合格的結論。
對運力規模達不到經營資質條件的整改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其他情形的整改期限最長不超過3個月。水路運輸經營者在整改期間已開工建造但尚未竣工的船舶可以計入自有船舶運力。
第四十四條水路運輸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水路運輸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機制和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建立水路運輸經營者誠信檔案,記錄水路運輸經營者及從業人員的誠信信息,定期向社會公布監督檢查結果和經營者的誠信檔案。
水路運輸管理部門應當建立水路運輸違法經營行為社會監督機制,公布投訴舉報電話、郵箱等,及時處理投訴舉報信息。
水路運輸管理部門應當將監督檢查中發現或者受理投訴舉報的經營者違法違規行為及處理情況、安全責任事故情況等記入誠信檔案。違法違規情節嚴重可能影響經營資質條件的,對經營者給予提示性警告。不符合經營資質條件的,按照本規定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五條水路運輸管理部門應當與當地海事管理機構建立聯系機制,按照《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要求,做好《船舶營業運輸證》查驗處理銜接工作,及時將本行政區域內水路運輸經營者的經營資質保持情況通報當地海事管理機構。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將有關水路運輸船舶重大以上安全事故情況及結論意見及時書面通知該船舶經營者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水路運輸管理部門應當將其納入水路運輸經營者誠信檔案。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水路運輸經營者未按照本規定要求配備海務、機務管理人員的,由其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水路運輸經營者或其船舶在規定期限內,經整改仍不符合本規定要求的經營資質條件的,由其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報原許可機關撤銷其經營許可或者船舶營運證件。
第四十八條從事水路運輸經營的船舶超出《船舶營業運輸證》核定的經營范圍,或者擅自改裝客船、危險品船增加《船舶營業運輸證》核定的載客定額、載貨定額或者變更從事散裝液體危險貨物運輸種類的,按照《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九條水路運輸經營者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一年內累計三次以上違反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履行備案義務;
(二)未以公布的票價或者變相變更公布的票價銷售客票;
(三)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旅客或者托運人;
(四)以不正當方式或者不規范行為爭搶客源、貨源及提供運輸服務擾亂市場秩序;
(五)使用的運輸單證不符合有關規定。
第五十條水路運輸經營者拒絕管理部門根據本規定進行的監督檢查或者隱匿有關資料或瞞報、謊報有關情況的,由其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路運輸管理部門予以警告,並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違反本規定的其他規定應當進行處罰的,按照《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執行。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二條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定義:
(一)自有船舶,是指水路運輸經營者將船舶所有權登記為該經營者且歸屬該經營者的所有權份額不低於51%的船舶。
(二)班輪運輸,是指在固定港口之間按照預定的船期向公眾提供旅客、貨物運輸服務的經營活動。
第五十三條依法設立的水路運輸行業組織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章程的規定,制定行業經營規范和服務標准,組織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對其會員的經營行為和服務質量進行自律性管理。
水路運輸行業組織可以建立行業誠信監督、約束機制,提高行業誠信水平。對守法經營、誠實信用的會員以及從業人員,可以給予表彰、獎勵。
第五十四條經營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之間的水路運輸,不適用於本規定。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進行船籍登記的船舶臨時從事內地港口之間的運輸,在台灣地區進行船籍登記的船舶臨時從事大陸港口之間的運輸,參照適用本規定關於外國籍船舶的有關規定。
第五十五條載客12人以下的客船運輸、鄉鎮客運渡船運輸以及與外界不通航的公園、封閉性風景區內的水上旅客運輸不適用本規定。
第五十六條本規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2008年5月26日交通運輸部以交通運輸部令2008年第2號公布的《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1987年9月22日交通部以(87)交河字680號文公布、1998年3月6日以交水發〔1998〕107號文修改、2009年6月4日交通運輸部以交通運輸部令2009年第6號修改的《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1990年9月28日交通部以交通部令1990年第22號公布、2009年交通運輸部令2009年第7號修改的《水路運輸違章處罰規定》同時廢止。
附件1:水路運輸經營者自有船舶運力最低限額表
附件2:海務、機務管理人員最低配額表(人)
Ⅸ 危險物船舶運送及貯藏規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對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的管理工作行為,維護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交通運輸部《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於本省各級運(航)管機構。縣級以上運(航)管機構根據本規范負責具體實施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管理工作。本規范中縣級以上含縣級,設區的市簡稱市級。
第三條 各級運(航)管機構的職責: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關於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等;研究制定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管理及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負責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企業資質的審核、經營資質保持情況的監督檢查和日常行業管理工作;負責對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企業貫徹執行法律、法規、規章等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二章 經營資質條件
第四條 申請經營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的企業,應當取得企業法人資格,並符合以下第五條至第十一條規定的資質條件。
第五條 擁有與經營區域范圍、經營業務相適應的自有並經營的適航船舶,且公司所經營的船舶總運力規模滿足下列最低標准要求:
(一)經營省際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的:危險品船2000總噸,其中經營液化氣體船運輸的:艙容3000立方米;
(二)經營省內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的:危險品船1000總噸,其中經營液化氣體船運輸的:艙容1000立方米;
(三)經營省際內河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的:危險品船1000總噸,其中經營液化氣體船運輸的:艙容500立方米;
(四)經營省內內河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的:危險品船500總噸,其中經營液化氣體船運輸的:艙容300立方米;
第六條 經營的船舶應當具有有效的《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船舶國籍證書》、《船舶檢驗證書》或者《船舶入級證書》、《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適用范圍內的船舶還應當持有有效的「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安全管理證書」。
第七條 有滿足經營需要和安全管理要求的經營、海務、機務、船員管理等組織機構、固定辦公場所和符合國家規定的注冊資本。
第八條 有健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以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安全管理與生產經營管理制度,並且按照《*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的要求建立安全管理體系。企業可以將其所屬船舶的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委託具有國內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管理經營資格的船舶管理企業代管。
第九條 企業應當至少配備1名經營專職管理人員,並配備滿足下列相應數量要求的海務、機務專職管理人員:
(一)經營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1至5艘的,至少分別配備1人;6至1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2人;11至2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3人;20艘以上的,至少分別配備4人;
(二)經營內河散裝液體危險品船1至1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1人;11至2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2人;21至30艘的,至少分別配備3人;30艘以上的,至少分別配備4人。
(三)專職管理人員應當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全日制用工的勞動合同,在合同期限內不得在船上或者其他企業兼職。
第十條 企業將其所屬船舶的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委託具有國內船舶管理業經營資格的船舶管理企業代管的,在有效代管期內,委託企業可以不按照上述要求配備相應數量的海務、機務專職管理人員,但是應當至少分別配備1人。
第十一條 企業的最高管理層中至少有1人專職負責安全管理工作並具有與所經營船舶種類和航區相對應的船長或者輪機長任職的從業資歷;其海務、機務專職管理人員應當具有與其所經營船舶種類和航區相對應的船長、輪機長任職的從業資歷。(註:1.最高管理層是指企業副經理(含與副經理相同級別的總船長、總輪機長)以上級別的高層管理人員,最高管理層人員可以兼任該企業的海務或機務主管。2.船長、輪機長任職的從業資歷是指曾經取得過上述職務船員的適任證書,並在船舶上擔任過相應的職務。3.專職管理人員資格不受其船員適任證書有效期限制。)
第三章 經營資質審批
第十二條 經營資質審批分為籌建審批、開業審批和擴大經營范圍審批。
第十三條 申請籌建的應提供以下第一項至第三項、第五項至第九項、第十四項項材料;申請開業的應提供以下第一至第二項、第四項至第十二項、第十四項材料;申請擴大經營范圍的企業應提供以下第一項至第二項、第七項至第十一項、第十四項材料。涉及企業改制的還應提供以下第十三項材料。
(一)申請書(籌建、開業(改制)、擴大經營范圍);
(二)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客貨源市場分析及落實情況、資金來源及落實情況、營運經濟效益分析);
(三)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及其復印件;
(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及其復印件;
(五)企業股東的基本情況和說明股東投資情況的證明文件(證明文件是指具有法定資格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對於申請籌建尚未辦理工商注冊登記的無需提供驗資證明),法人股東提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其復印件,自然人股東提供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六)公司章程及其復印件,固定辦公場所使用證明及其復印件;
(七)組織機構的設置和專職管理人員配備情況的證明文件,包括專職管理人員名單、任職文件、身份證、任職資歷材料、勞動合同(籌建的,提供意向協議;開業的,提供勞動部門統一格式的合同文本)等及其復印件;
(八)企業最高層(至少1人)、海務、機務專職管理人員(按配備數)應持有與公司所經營船舶種類相對應的船長或輪機長適任證書、特殊培訓證書、船員服務簿及其復印件;
(九)包括生產經營管理與安全管理制度在內的企業基本管理制度;
(十)按照《*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需要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應提供「符合證明」或「臨時符合證明」證書及其復印件;
(十一)《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船舶國籍證書》、《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船舶檢驗證書》或《船舶入級證書》,以及《*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適用范圍內的船舶應當提供有效的「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安全管理證書」及其復印件;
(十二)《水路運輸許可證(籌建專用)》及籌建批准文件及其復印件;
(十三)改制企業需提供相關部門的改制文件;
(十四)上級交通主管部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條 申請經營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的企業,及已取得普通貨船運輸的企業需增加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經營項目的,按規定向所在地縣級運(航)管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 縣級運(航)管機構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應當認真審核申請人遞交的申請材料,仔細核對申請材料中復印件與其原件是否一致(內容一致的,加蓋「復印件與原件一致」章)、復印件內容是否清晰和完整。經審查符合條件的,簽注初審意見並行文上報上一級運(航)管機構;不符合條件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或不予受理。
第十六條 市級運(航)管機構應當在收到申報或者轉報材料後的5個工作日內,根據申報材料和實地調查情況,按照《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評估辦法》對申請人是否符合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條件進行評估,出具評估報告。
第十七條 市級運(航)管機構根據申請內容和評估結論在5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決定:
(一)符合申請經營省內內河(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條件的,應作出許可決定,並且向申請人頒發《水路運輸許可證》。《水路運輸許可證》的有效期統一為批准之日起至第5年4月30日止(超過5周年的,有效期截止第4年的4月30日),經營范圍統一表述為「『經營區域』+『船種』+運輸」。
(二)符合申請經營省際內河(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條件的,應在《水路運輸業戶籌建(開業)申請書》上簽注同意上報意見,並行文隨同材料上報省級運管機構。
(三)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許可決定或限期補正材料或退回材料。
第十八條 省級運管機構自收到市級運(航)管機構上報的文件和申報材料後,按照相關的規定要求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應在10個工作日內轉報具有相應審批許可權的交通主管部門審批。對不符合條件的,限期補正材料或退回材料,對市級運(航)機構評估結果有異議的,可以組織復評。
第四章 新增船舶運力審批
第十九條 新建造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船必須辦理新增運力許可手續。已具有國內經營資格的船舶在具有相應經營資格的所有人(或經營人)之間轉讓(或經營權變更),不必辦理新增運力手續,新的船舶所有人(經營人)應當提供《營運證注銷證明書》。
第二十條 新增內河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船舶,需提交以下第一項至第六項材料,新增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船舶,需提交以下第一項至第十一項材料。
(一)《水路運輸新增運力申請書》;
(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和水路運輸許可證復印件;
(三)水路運輸業當年核查報告書復印件;
(四)可行性報告;
(五)造船或購置船舶意向合同書及資金來源證明(申請日上月的財務報表、銀行出具的對帳單或申請銀行出具的資信證明),光船租賃提供光租船舶證明書及其復印件;
(六)按規定要求提供企業安全符合證明及其復印件;
(七)企業經交通運輸部批准且在有效期內的新增運力已全部開工建造的證明;
(八)企業與貨主簽訂的長期運輸協議及其復印件,且企業自有運力(含在建船舶)明顯不能滿足協議約定運量要求的證明材料(企業自有船舶報廢後更新運力的,可不受本條限制);
(九)企業對新增船舶的所有權不低於51%的證明及其復印件;
(十)除因航道水深、碼頭等自然條件限制和市場特殊需求只能使用小型船舶外(證明材料),新增單船運力應不低於2000載重噸;
(十一)新增化學品船、1000載重噸以上的油船應向中國船級社申請國內入級檢驗或入級檢驗並取得證書及其復印件。
第二十一條 申請新增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運輸船舶的企業,按規定向所在地縣級運(航)管機構提出申請。
第二十二條 縣級運(航)管機構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應當認真審核申請人遞交的申請材料,仔細核對申請材料中復印件與其原件是否一致(內容一致的,加蓋「復印件與原件一致」章)、復印件內容是否清晰和完整。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簽注初審意見上報上一級運(航)管機構;對材料不全的,應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或不予受理。
第二十三條 市級運(航)管機構應當在收到申報或者轉報材料後的5個工作日內,根據申報內容和實際情況,作出審核決定:
(一)對符合新增省內內河(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力條件的,在《水路運輸新增運力申請書》上簽注同意意見,並送申請人一份。
(二)對符合新增省際內河(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力條件的,在《水路運輸新增運力申請書》上簽注同意意見後,形成請示文件一並上報省級運管機構。請示文件應分類說明建造、購置、光租的船舶艘數及總噸位。
(三)對不符合條件的,限期補正材料或退回材料。
第二十四條 省級運管機構自收到市級運(航)管機構上報的材料後,按照相關的規定要求進行復核。對符合條件的,應在5個工作日內轉報具有相應審批許可權的交通主管部門審批,對不符合條件的,限期補正材料或退回材料。
第五章 船舶營業運輸證核發
第二十五條 新建造船舶經營省際內河(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的,須提交以下第一項至第四項、第六項至第七項材料;已具有國內經營資格的船舶在具有相應經營資格的所有人(或經營人)之間轉讓(或經營權變更)的,須提交以下第一至第五項、第七項材料:
(一)「四客一危」《船舶營業運輸證》申領表(內河類填寫)(附件五),《船舶營運證》申領表(海運類填寫)(附件六)和交通主管部門同意新增運力的批復文件及其復印件;
(二)《水路運輸許可證》及其復印件;
(三)按規定應辦理的「符合證明」和「安全管理證書」 及其復印件或委託管理企業的相關材料;
(四)船舶所有權證書、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船舶光船租賃證書(光船船舶提供)、船舶檢驗證書、船舶國籍證書及其復印件;
(五)船舶營業運輸證注銷登記證明書;
(六)交通運輸部長航局批復文件或交通運輸部批復文件及其復印件;
(七)與船舶相對應的船員的適任證書、特殊培訓證書復印件。
第二十六條 新建造船舶經營省內內河(沿海)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的,須提交以下第一至第四項、第六項至第七項材料;已具有國內經營資格的船舶在具有相應經營資格的所有人(或經營人)之間轉讓(或經營權變更)的,須提交以下第一項至第五項、第七項材料:
(一)「四客一危」《船舶營業運輸證》申領表(內河類填寫),《船舶營運證》申領表(海運類填寫);
(二)《水路運輸許可證》及其復印件;
(三)按規定應辦理的「符合證明」和「安全管理證書」 及其復印件或委託管理企業的相關材料;
(四)船舶所有權證書、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船舶光船租賃證書(光船船舶提供)、船舶檢驗證書、船舶國籍證書及其復印件;
(五)船舶營業運輸證注銷登記證明書;
(六)市級運(航)管機構簽注同意意見的《水路運輸新增運力申請書》。
(七)與船舶相對應的船員的適任證書、特殊培訓證書復印件。
第二十七條 申領《船舶營業運輸證》,按規定向所在地縣級運(航)管機構提出申請。
第二十八條 縣級運(航)管機構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應當認真審核申請人遞交的申請材料,仔細核對申請材料中復印件與其原件是否一致(內容一致的,加蓋「復印件與原件一致」章)、復印件內容是否清晰和完整。經審核符合條件的,在《船舶營業運輸證》申領表上簽注意見上報市級運(航)管機構;不符合條件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或不予受理。
第二十九條 市級運(航)管機構自收到申報材料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決定。
(一)符合省內內河《船舶營業運輸證》申領條件的,在「四客一危」《船舶營業運輸證》申領表上簽注同意意見,符合省內沿海《船舶營業運輸證》辦理條件的,在《船舶營運證》申領表上簽注同意意見,及時辦理《船舶營業運輸證》。《船舶營業運輸證》的有效期不超過3年,經營范圍統一表述為「『經營區域』+『船種』+運輸」。
(二)符合省際內河《船舶營業運輸證》申領條件的,在「四客一危」《船舶營業運輸證》申領表上簽注同意意見,符合省際沿海《船舶營業運輸證》辦理條件的,在《船舶營運證》申領表上簽注同意意見,及時列印《船舶營業運輸證》主頁(不加蓋公章),上報省級運管機構。
(三)不符合條件的,應限期補正材料或退回材料。
第三十條 省級運管機構自收到申請辦理《船舶營業運輸證》材料之日起的3個工作日內,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復核,符合條件的,在 「四客一危」《船舶營業運輸證》或《船舶營運證》申領表上簽注意見上報有發證資格的上一級交通主管部門。不符合條件的,應限期補正材料或退回材料。
第三十一條 省、市、縣三級運(航)管機構在收到上一級交通主管部門辦理好的《船舶營業運輸證》後,應在2日內將其寄送給下一級運(航)管機構或當事人。市級運(航)管機構應當及時辦理《年度核查合格證》。
第六章 證件補辦、注銷、換發、變更、報備
第三十二條 申請水路運輸證件的遺失補辦的應提交相應的材料:
(一)補辦《水路運輸許可證》:
1.《水路運輸證件補辦申請表》;
2.市級以上報紙刊登的作廢聲明;
3、《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二)補辦《船舶營業運輸證》:
1.《水路運輸證件補辦申請表》;
2.市級以上報紙刊登的作廢聲明;
3.「四客一危」《船舶營業運輸證》申領表(內河類填寫),《船舶營運證》申領表(海運類填寫);
4.《水路運輸許可證》及其復印件;
5.按規定應辦理的「符合證明」和「安全管理證書」 及其復印件或委託管理企業的相關材料;
6.船舶所有權證書、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船舶光船租賃證書(光船船舶提供)、船舶檢驗證書、船舶國籍證書及其復印件。
第三十三條 申請水路運輸證件注銷的應提交相應的材料:
(一)《水路運輸許可證》注銷:
1.《水路運輸經營證件注銷表》;
2.《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正、副本原件。
(二)《船舶營業運輸證》注銷:
1.《水路運輸經營證件注銷表》;
2.《船舶營業運輸證》主頁和其他頁面原件;
3. 海事部門注銷證明書。
第三十四條 申請水路運輸經營證件換發的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水路運輸許可證》換發:
1.原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正、副本原件;
2.換證申請;
3.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及其復印件;
4.年度核查報告書(省際的應由省級運管機構加蓋合格專用章)。
(二)《船舶營業運輸證》換發:
1.原船舶營業運輸證主頁;
2.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副本及其復印件;
3.船舶所有權證書、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船舶檢驗證書、船舶國籍證書、船舶光船租賃證書(光租船舶提供)及其復印件;
4.按規定應辦理「符合證明」和「安全管理證書」 及其復印件或委託管理企業的相關材料。
第三十五條 申請企業名稱、法人代表、辦公地址變更,應提交的材料:
(一)企業名稱變更:
1.變更申請表(報交通部需行文);
2.企業名稱變更文件;
3.原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正、副本;
4.企業股東的簡歷、身份證、法人營業執照及其復印件;
5.企業的驗資證明及其復印件;
6.股東會決議或變更後的企業章程;
7.變更後的營業執照及其復印件。
(二)法人代表變更:
1.變更申請表;
2.原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正、副本;
3.股東會決議或變更後的企業章程;
4.變更後的營業執照及其復印件;
5.企業法人代表簡歷、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三)辦公地址變更:
1.變更申請表;
2.原水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正、副本;
3.股東會決議或變更後的企業章程;
4.變更後的營業執照及其復印件;
5.新固定辦公場所證明復印件。
第三十六條 申請企業股東及其股份構成情況、注冊資本發生變化報備應提交以下相關材料:
(一)《國內水路運輸企業基本情況變動備案表》;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准予變更登記通知書》等證明材料和變更後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其復印件(《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記載內容未發生變更的無需提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三)增加新股東的,還應提供新股東的基本情況,其中法人股東提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其復印件,自然人股東提供簡歷、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四)變更注冊資本後,還應提供具有法定資格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及其復印件。
第三十七條 申請公司章程及基本管理制度發生重大變化報備應提交以下相關材料:
(一)《國內水路運輸企業基本情況變動備案表》;
(二)變更後的公司章程或基本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條 申請企業海務、機務、經營、船員管理等部門及其職責發生變化報備應提交以下相關材料:
(一)《國內水路運輸企業基本情況變動備案表》;
(二)變更後的組織機構設置情況。
第三十九條 申請企業主要負責人以及《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第九條要求的相關專職管理人員發生變化報備應提交以下相關材料:
(一)企業主要負責人(即法定代表人)發生變動的,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者在辦理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變更手續後按規定提交相關材料辦理《水路運輸許可證》變更手續即可。
(二)《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第九條要求的企業經營、海務、機務專職管理人員以及客船、散裝液體危險品船運輸企業最高管理層持證人員發生變動時,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者報備時應提交下列材料:
1.《國內水路運輸企業主要管理人員變動情況備案表》;
2.變更後的專職管理人員身份證、任職文件、任職資歷材料、勞動合同及其復印件。
第四十條 申請經營的船舶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報備應提交以下相關材料:
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者經營的船舶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後,除應按《安全生產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和《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相關主管部門外,還應在事故發生後及海事部門作出事故結論意見後將有關情況書面報告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門。
第四十一條 申請證件補辦、注銷、換發、變更、報備的,按規定向所在地縣級運(航)管機構提出申請。
第四十二條 縣級運(航)管機構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應當認真審核申請人遞交的申請材料,仔細核對申請材料中復印件與其原件是否一致(內容一致的,加蓋「復印件與原件一致」章)、復印件內容是否清晰和完整。經審核符合條件的,在申請表上簽注意見上報市級運(航)管機構,不符合條件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或不予受理。
第四十三條 市級運(航)管機構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屬於《水路運輸許可證》注銷的,時間為20個工作日內),經審核符合條件的,在申請表上簽注意見,屬於省內運輸的,及時辦結,屬於省際的,將材料轉報省級運管機構。不符合條件的,應限期補正材料或退回材料。
第四十四條 省級運管機構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經復核符合條件的,在申請表上簽注意見,將材料轉報上一級交通主管部門。不符合條件的,應限期補正材料或退回材料。
第四十五條 省、市、縣三級運(航)管機構在收到上一級交通主管部門辦理好的證件後,應在2日內將其寄送給下一級運(航)管機構或當事人。市級運(航)管機構應當及時辦理《年度核查合格證》。
第七章 監督檢查
第四十六條 縣級以上運(航)管機構負責具體實施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輸企業經營資質的監督檢查工作。市級運(航)管機構應定期組織本級和下屬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輸管理人員學習培訓,提高依法行政和規范監管能力。
第四十七條 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輸年度監督檢查包括年度核查、定期檢查、不定期檢查,並實行預警管理制度。
第四十八條 除年度核查外,市級運(航)管機構每年對企業的定期檢查應不少於2次,一般安排在每年的3月至4月和9月至10月,定期檢查重點是企業經營資質的維持情況。不定期檢查由市級運(航)管機構根據需要開展。縣級運(航)管機構檢查每季度1次。
第四十九條 各級運(航)管機構對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輸企業實施依法監督檢查應符合下列程序:
(一)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有2名以上運證執法人員參加。
(二)進入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輸企業進行檢查,可以向被檢查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調閱和復制有關資料。但是,應當保守被檢查單位和個人的商業秘密。
(三)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將檢查的時間、地點、內容、發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情況,做出書面記錄,並由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的負責人簽字確認。
第五十條 對達不到《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要求的經營資質條件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限視情況確定,其中運力規模達不到經營資質條件的,整改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其他情況最長不超過3個月。經營企業在整改期間已開工建造但尚未竣工的船舶可以計入運力規模。船舶竣工後,如果該船舶並未由該經營企業實際擁有並經營的,應當繼續進行整改。
第五十一條 對取得經營資質後不能保持,經整改後仍然達不到經營資質條件的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者,負責審批的交通主管部門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撤銷原批準的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違反《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其他規定的,按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及交通運輸部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五十二條 當企業發生下列情況的,應在15日內向所在地運(航)管機構備案,同時提交《水運企業項目變更報備申報表》及附件。
(一) 企業主要股東及其股份構成情況、注冊資本發生變化;
(二)公司章程及基本管理制度發生重大變化;
(三)企業海務、機務、經營、船員管理等部門及其職責發生變化;
(四)企業主要負責人以及相關專職管理人員發生變化;
(五)經營的船舶運力規模發生變化;
(六)經營的船舶發生安全責任事故;
(七)委託的船舶管理企業或者委託管理協議發生變化。
第五十三條 市級運(航)管機構對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輸經營資質動態監管實行累積記分制度,並根據記分情況,對經營者的經營資質實施相應等級的預警。對列入橙色預警的經營者,在預警期內至少安排一次不定期抽查,對列入紅色預警的經營者,在預警期內每季度安排一次不定期抽查。預警管理按照《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預警管理辦法》執行。
第八章 年度核查
第五十四條 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輸年度核查的時間為每年1月1日至4月30日。交通運輸部或長江航務管理局另有規定的按相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五條 水路散裝液體危險品船舶運輸年度核查的內容包括:
(一)核查《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要求的公司經營資質條件的保持情況;
(二)核查經營人是否存在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三)核查運輸船舶是否具有經營資格、相關證書是否齊全、有效,是否存在報廢船舶繼續營運的情況,有無違章行為及發生事故;
(四)了解年度生產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對行業管理部門的意見和建議;
(五)其他需要核查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