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舉證期內未交證據,開庭後可以補交嗎
您好!
證據一般都需要在舉證期限屆滿之前提交,當事人因為故意或重大過失逾期提交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一是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二是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這兩種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採納逾期舉證的證據。(民訴解釋102條)
在二審期間,如果當事人提交的證據為新證據,法院應該予以採納。關於何種證據為新證據的問題,可以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二審程序中新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需要注意的是,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2. 法院未判決之前是否可以補交證據
不管刑事民事案件審判的主要目的都是查明案件事實,區分責任,解決糾紛,而這樣的任務就是要依靠證據,所以不管刑事、民事只要是之前沒有出現的都有程序進入訴訟,當然可以補交。
刑事訴訟:
開庭審理後判決前發現的影響定罪的新證據,控辯雙方通常存在爭議,因此應當適用嚴格證明,即通過補充開庭的方式對該證據進行調查、質證,進而決定是否採用。
《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第41-43條,詳細規定了什麼是「新的證據」
第四十一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第四十三條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3. 開庭證據不足,退庭後還可以補交嗎
可以補交證據。
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一條 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第一百零二條 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但該證據與案件基本事實有關的,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訓誡、罰款。
當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逾期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採納,並對當事人予以訓誡。
當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因逾期提供證據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誤工、證人出庭作證等必要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4. 民事案件開完庭了現在在等判決結果,還能補交證據嗎
可以的如果是影響本案關鍵事實的證據,對自己有利,就盡快提交,法院可以組織質證的.
5. 請問那條法律規定法律的追溯期為兩年
1,2年應該指訴訟時效而非什麼追訴期。所謂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保護自己合法民事權益的法定期限。在這一法定的期間內,如果不行使權利,其主張將不再受法律保護。
2,訴訟時效分一般訴訟時效和特殊訴訟時效。一般訴訟時效是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訴訟時效。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該二年即為一般訴訟時效期間。同時,《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還規定了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的四種特殊情況:⑴身體受到傷害請求賠償的;⑵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⑶延付或拒付租金的;⑷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這四種情況適用一年的特殊訴訟時效期間,
3,除此以外,還必須提到一個與此相關的重要概念——訴訟時效的中斷。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後,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
4,就 所提出的問題而言,借貸糾紛適用兩年的一般訴訟時效。如果借條到期後的兩年內,權利人既沒有提起訴訟,也沒有直接向借款人催要過借款,而借款人也沒有承諾償還或者曾經償還過一部分,那麼作為出借人要求法院予以保護的權利將喪失,即 所說的失效。反之,權利人的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將重新計算2年,且時效的中斷沒有次數限制。
5,但時過物非,為了能及時、充分保護自己的權利,避免因時間過長而導致相關的證據消失,最好還是盡快協商或者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為宜。
6. 法院訴訟後如何向法院申請補交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以下是舉證期限的規定:
1、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2、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3、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4、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搜集證據,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搜集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5、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6、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並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
7、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7. 法律有沒有規定原審法院上遞上訴狀的期限就是繳納了上訴費開始最長多久必須把案卷遞交到中院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年4月9日通過 2007年10月28日十屆人大三十次會議修正 同日公布 自2008年4月1日起施
行)
第一百五十條【送達和移送期間】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8. 民事訴訟開庭後補交證據有用嗎
民事訴訟開庭後補交證據有用嗎?證據有以下七種:(1)書證;(2)物證;(3)視聽資料;(4)證人證言;(5)當事人的陳述;(6)鑒定結論;(7)勘驗筆錄。原告起訴時應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據必須註明證據的來源;書證須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或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開庭審理後再補交證據合法嗎
不能進入質證不能採納,只能等一審判決下來後啟動二審時提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特別注意與下面第四十一條的銜接,此處用的是「不提交的」,特定指的是「已經有了而不提交」,第四十一條用的是「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但究竟如何判斷屬於「不提交」還是「新發現」「客觀原因」,則必須經質證程序和法官自由心證認定。】
第四十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2013版為第一百三十九條「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 「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這就表明,一審庭審結束後發現的證據只能等一審判決下來後提起二審時提交了,一審是沒有戲了。】
第四十二條 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那麼庭審之後提交的,就不行了。】
第四十三條 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舉證期限屆滿之後,但在一審開庭前後者開庭審理時提交的證據,如果不屬於四十一條規定的「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就不屬於「新的證據」,但要允許這個證據進入質證,經質證表明不屬於「新的證據」的,法院不會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