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務員申訴時間超過了怎麼辦
公務員提出申訴應當在知道人事處理決定之日起30日內或者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15日內提出。因不可抗力等正當理由在規定期限內未能提出申訴的,經受理申訴機關批准可以延長期限。如申訴人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期限提出申訴,受理機關可以不予受理。
公務員申訴,是指公務員對其所在機關做出的涉及本人權益的人事處理決定不服,依法向原處理機關、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重新處理的意見和要求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九十條之規定,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
② 什麼是人事處理「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復核,申訴期間
《公務員法》第91條規定:「原處理機關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書後的三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受理公務員申訴的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十日。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人事處理的執行。」
人事處理包括:行政處分,辭退或者取消錄用,降職,定期考核定為不稱職,免職,申請辭職、提前退休未予批准,未按規定確定或者扣減工資、福利、保險待遇以及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訴的其他情形。
例如:甲機關把它的工作人員乙的人事職務予以降級,這就是人事處理。
③ 公務員進行申訴的一般程序是什麼
公務員進行申訴的一般程序是: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決定不服進行申訴。
公務員對機關人事處理決定不服――申請復核(原處理機關)――公務員對復核決定不服――申訴(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上一級機關),也可以不經復核直接申訴。
申訴具有以下特點:
1、申訴必須由公務員本人提出。申訴應當由受到人事處理的公務員本人提出,不涉及本人權益的申訴,公務員無權提出。若其公務員本人喪失行為能力或死亡,可以由其近親屬代為提出。
2、申訴的對象局限於涉及公務員本人權益的人事處理決定。人事處理決定是公務員管理機關對公務員的考核、培訓、獎懲、交流、迴避、職務升降、職務任免、辭職、辭退和工資福利等作出的處理決定。具體分為行政處分決定和非行政處分決定兩種。前者是對公務員違反義務和紀律的行為作出的懲戒,後者是因其他事由對公務員作出的處理。
3、申訴的原因是公務員認為人事處理決定違法或不當且損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認為人事處理決定違法或不當,這只是當事人本人的主觀認定;人事行政處理決定是否確實違法或不當,還有待於受理申訴的機關的審查和判斷。因此,公務員提起申訴,並不要求人事處理決定確實違法或不當,而只要公務員主觀上認為其違法或不當就可以提出申訴。
4、公務員申訴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公務員申訴的主要目的在於維護和保障其本人的合法權益,及時糾正公務員所在機關違法或不當的人事處理決定。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務員的申訴是國家為保護公務員的合法權益而設立的一種事後補救制度,公務員法賦予受到處理的公務員提供表達意見,要求糾正違法或不當的人事行政處理決定的權利。
④ 公務員申訴規定(試行)的第五章 執行與監督
第三十三條 處理決定在發生效力後執行。
下列處理決定是-發生效力的決定:
(一)已過法定期限沒有提出再申訴的申訴處理決定。
(二)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
(三)中央垂直管理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
(四)再申訴處理決定。
第三十四條 原處理機關在處理決定發生效力後,應當及時執行,並百處理決定發生效力之日起六十日內將執行情況以書面彤式告知作出處理決定的機關。
第三十五條 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處理的申訴案件,應當自作出處理決定之日起六十日內、按照管理許可權向上一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
其他受理機關處理的申訴案件,按照管轄許可權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上一級機關備案。
備案的內容鈕括申訴人的基木情況、基本案情、審理過程、處理決定、執行情況和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第三十六條 機關對公務員處理錯誤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造成名譽損善的,應當賠禮遭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給予賠償,並視情節對作出錯誤處理的責任人進行處理。
第三十七條 機關不執行發生效力的處理決定,或者對申訴人打擊報復的,對負有貢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受理申訴的機關可以向有關機關提出給予其處分的建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公務員在復核、申訴申弄虛作假,捏造事實、誣陷他人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處分;給他人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受理機關和公務員申訴公正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不按本規定處理公務員復核、申訴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貴任。
⑤ 公務員在接到機關人事處理決定後不服,可以提出申訴的期限是 A. 15日 B. 20日 C. 30日 D. 60日
公務員在接到機關人事處理決定後不服,可以提出申訴的期限是 (C、30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九十條規定:
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
(1)處分;
(2)辭退或者取消錄用;
(3)降職;
(4)定期考核定為不稱職;
(5)免職;
(6)申請辭職、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7)未按規定確定或者扣減工資、福利、保險待遇;
(8)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訴的其他情形。
對省級以下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再申訴。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不服向行政監察機關申訴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規定辦理。
(5)公務員申訴決定期限是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原處理機關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書後的三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受理公務員申訴的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十日。 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人事處理的執行。
第九十二條:公務員申訴的受理機關審查認定人事處理有錯誤的,原處理機關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第九十三條:公務員認為機關及其領導人員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級機關或者有關的專門機關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處理。
第九十四條:公務員提出申訴、控告,不得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⑥ 公務員法規定申訴的期限和復核的期限最長分別不得超過
公務員法規定申訴的期限和復核的期限最長分別不得超過九十日和三十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九十五條 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
第九十六條 原處理機關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書後的三十日內作出復核決定,並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請人。受理公務員申訴的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十日。
⑦ 公務員申訴規定(試行)的第四章 審理與決定
第二十三條 原處理機關在接到復核申請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維持、撤銷或者變更原人事處理的復核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第二十四條 受理申訴和再申訴的機關應當自決定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的,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三十日。
第二十五條 受理機關對涉及公務員申訴、再申訴事項,有權進行調查。調查應當由2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接受調查的機關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情況。
第二十六條 公務員申訴公正委員會應當根據調查情況對下列事項進行審議:
(一)原人事處理認定的事實是否存在、清楚,證據是否充分;
(二)原人事處理適用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是否正確;
(三)原人事處理的程序是否符合規定;
(四)原人事處理是否顯失公正;
(五)被申訴機關有無超越職權或者濫用職權的情形;
(六)其他需要審議的事項。
在審理對復核決定、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申訴、再申訴時,公務員申訴公正委員會還應當對復核決定和申訴處理決定進行審議。
第二十七條 公務員申訴公正委員會應當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申訴、再申訴案件提出明確審理意見,並向受理機關提交審理報告。
第二十八條 受理機關應當根據公務員申訴公正委員會的審理意見,區別不同情況,作出下列申訴處理決定:
(一)原人事處理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正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的,維持原人事處理。
(二)原人事處理認定事實不存在的,按照管理許可權責令原處理機關撤銷或者直接撤銷原人事處理。
(三)原人事處理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有錯誤,或者處理明顯不當的,按照管理許可權責令原處理機關變更或者直接變更原人事處理。
(四)原人事處理認定事實不清楚,證據不足,或者違反規定程序和許可權的,責令原處理機關重新處理。
再申訴處理決定應當參照前款規定作出。
公務員對重新處理後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訴或者再申訴。
第二十九條 申訴處理決定作出後,要製作申訴處理決定書。申訴處理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申訴人的姓名、單位、職務及其他基木情況;
(二)被申訴機關的名稱,以及人事處理和復核決定所認定的事實、理由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
(三)申訴的事項、理由及要求;
(四)公務員申訴公正委員會認定的事實、理由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
(五)申訴處理決定;
(六)作出決定的日期;
(七)其他需要載明的內容。
再申訴處理決定作出後,要製作再電訴處理決定書。再申訴處理決定書除前款規定內容外,還應當載明申訴處理決定的內容和作出申訴處理決定的日期。
申訴處理決定書和再申訴處理決定書應當加蓋公務員申訴公正委員會的印章。
第三十條 申訴處理決定書和再申訴處理決定書應當及時送達申訴人和原處理機關。再申訴處理決定書還應送達作出申訴處理決定的機關。
第三十一條 原處理機關應當將復核決定、申訴處理決定書和再申訴處理決定書存入公務員的個人檔案。
第三十二條 復核訣定、申訴處理決定和再申訴處理決定按照下列規定送達:
(一)直接送達受送達人本人,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
(二)受送達人本人不在的,可以由共同住的成年近親屬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即視為送達;
(三)受送達人或者其伺住的成年近親屬拒絕接收或者拒絕簽名、蓋章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的代表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到場,見證現場情況,由送達人在送達柯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抽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將處理決定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或者所在單位,即視為送達;
(四)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以通過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五)上述規定的方式無法送達的,可以在相關媒體上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申記明原因和經過。
送達日期為受送達人或者有關人員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
⑧ 公務員申訴規定(試行)的第三章 申請與受理
第十四條 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可以審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再申訴:
(一)處分;
(二)辭退或者取消錄用;
(三)降職; 、
(四)定期考核定為不稱職;
(五)免職;
(六)申請辭職、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規定確定或者扣喊工資、福利、保險待遇;
(八)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訴的其他情形。
前款第(七)項所稱規定,是指 國家規定。
第十五條 公務員申請復核,應當自知道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提交書面申請。在復核決定作出前,申請復核的公務員不得提出申訴。
第十六條 公務員對復核結果不服的,應當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
公務員對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應當自接到申訴處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再申訴。
第十七條 公務員提出申訴和再申訴,應當提交申訴書,同時提交原人事處理決定、復核決定或者申訴處理決定等材料的復印件。
申訴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申訴人的姓名、單位、職務、聯系方式、住址及其他基本情況;
(二)被申訴機關的名稱;
(三)申訴的事項、理由及要求;
(四)提出申訴的日期。
第十八條 因不可抗力等正當理由在規定的期限內未能申請復核和提出申訴、再申訴的,經受理機關批准可以延長期限。
第十九條 復核、申訴、再申訴應當由受到人事處理的公務員本人提出;如本人喪失行為能力或者死亡,可以由其近親屬代為提出。
第二十條 受理機關應當對申請人提出的申訴、再申訴是否符合受理條件進行審查,在接到申訴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並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二十一條 符合以下條件的申訴、再申訴,應予受理:
(一)申請人符合本規定第十九條的規定;
(二)申訴、再申訴事項屬於木規定第十四務規定的受理范圍;
(三)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
(四)屬於受理機關管轄;
(五)申訴材料齊備。
凡不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的申訴、再申訴,不予受理。
申訴材料不齊備的,應當及時告知申請人,限期十五日內補正。申請人按照要求補正全部材料的,應予受理。
第二十二條 在處理決定作礎前,申請人可以提出撤回復核、申訴和再申訴的申請,申請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
受理機關在接到申請人關於撤回復核、申祈和再申訴的書面申請後,可以決定終結處理工作,井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訴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