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時候是父親節!!!
父親節是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1、中國大陸官方沒有設立正式的父親節。但內地民眾習慣上使用6月第三個星期日當做父親節;中國台灣父親節是8月8日。中國台灣的父親節訂於每年的八月八日,又稱為「八八節」。這是因為「八八」和爸爸相近,而且「八八」兩字連綴起來,又好象一個 「父」字,所以父親節特別被定於八月八日。
2、在日本父親節時,女兒一般會念感謝信給父親。她們會和父親團聚,給父親送上禮物和祝福。在日本,不管是已經出嫁的還是待字閨中的女兒,一般要給父親寫一封摯愛和祝福的信,將這封信捧到父親面前,大聲念給父親聽,感謝父親的生身和養育之恩。
3、在德國的父親節這一天,嗜酒的德國父親們可以想喝多醉就喝多醉,而且回家之後媳婦不許管。一些小鎮上的男人一早推著載滿大木桶裝的啤酒小車出門,碰上誰就和誰喝,直至醉倒在街上。
2. 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戰役(名稱、時間、交戰雙方、結果、影響)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點: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約160,000 約50,000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它確定了南北朝時期長期分裂的格局。
前秦對東晉 383年8月~11月
3. 西漢收服統治西域經歷了多長時間,哪位將軍功勞最大
從公元前139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開始算起,到公元前60年,漢宣帝詔令設置西域都護為止,共計79年時間,是西漢政府從最初對西域的不了解到逐漸熟悉、再到聯合西域、經略西域的整個過程。與此同時,這個過程也是西漢與匈奴不斷戰爭與磨合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此期間經歷了由盛轉衰再復興的過程,而匈奴則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衰退,直至分裂,西域各國則不斷遊走在兩個大國之間,左右搖擺,一直持續到西域都護設置之後也沒有停止。
與此同時,這段時間,隨著漢武帝對西域的了解,他也開始有了更多的想法,比如大宛的「天馬」(後世稱為漢血寶馬)便非常的吸引他。
於是,他委派使者前往買馬,結果,大宛國王認為山高路遠,不賣也不能有什麼後果。結果,言語之間,漢使與大宛國王有此過激,雖然沒有當場大動干戈,但還是在使者將出大宛國境之時,被國王派來的人殺害了。
於是,公元前104年,有了大漢朝對西域國家的第一次大規模用兵。
領兵者是貳師將軍李廣利,後馬數萬人之多。結果,因後勤保障不足,又沒有得到西域各小國的助力,這一次出兵,剛到大宛的郁成城,便因為攻城不利、死傷慘重撤軍了。緊接著,為了掙回面子,漢朝政府又發動了第二次對大宛的戰爭,這一次,李廣利經過一年多的准備,不但兵力達到了六萬,還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和駱駝也都達到了一萬以上,可想而知,此次出征連士兵帶後勤補給人員,隊伍有多麼壯大。漢軍所到之處,小國爭相開城送糧,大宛人也在都城被圍四十餘天後,主動殺死了他們的國王,獻出了汗血寶馬。
在這段時間里,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明顯更為密切,西漢在西域的影響力和威懾力也達到了第一個巔峰。
第三階段:大漢的中興與西域的臣服
後來,隨著西漢與匈奴雙方因長期的戰爭而帶來的國力倒退,兩國之間的關系開始進入到一個相對緩和的狀態。西域與大漢的關系也進入到一個相對微妙的階段,親匈派與親漢派都有各自發展的空間。而西漢也因為國策向「休養生息」轉變,無暇顧及西域的「內部斗爭」了。
直到,昭宣中興後,西漢國力實現復興,對匈奴優勢地位越來越明顯,大漢在西域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漢使的地位也水漲船高。甚至於,往往漢使在西域亮出大漢符節,便可以發號司令,調動兵馬。西漢的外交已經從漢初的「被迫和親」轉變成為了「單車使者斬名王,定屬國於萬里之外」式的強勢外交。
公元前77年,受昭出使大宛的漢使傅介子,聽說龜茲國正在招待匈奴使者,當即改道前往,直接當著龜茲國王的面,誅殺了匈奴使者。隨後不久,傅介子又在一次出使樓蘭之時,當場斬殺了親匈奴的樓蘭國王。
公元前65年,馮奉世奉命出使西域時聽說莎車國人殺害了親漢的莎車王萬年,並殺害了漢使奚充國,倒向了匈奴。他當機立斷,拿出漢朝符節,調動西域周邊各屬國共計一萬五千兵馬,合力攻打莎車國,一舉破城,為莎車重新換了一位國王。
可見,雖然這時候的西域諸國還是會有倒向匈奴的國家,但是漢朝的影響力已經遠非昔日可比了。所以,為了更好地管理西域,公元前60年,位於烏壘城(輪台縣境內)的西域都護府正式成立了,西漢也可以更加名正言順地參與管理西域諸屬國的內政了。
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的祭天大禮上,「蠻夷君長王、侯迎者數萬人」來朝賀,匈奴單於呼韓邪亦位列其中,只稱藩臣不呼名,其尊敬之情可見一斑。
水言水語
在西漢收服西域的這幾十年裡,與其說選出一個功勞最大的將軍,不如說看看當時國力的發展,只有一個國家真正強大了,才有後世難以企及的強勢外交,單憑一時兵力之徵服,是不可能帶來永久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