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戰略核潛艇潛航時間多長,常規潛艇呢
理論上核潛艇可以航行到反應堆燃料棒失效;大概是5年,但是人員撐不了那麼長時間。常規潛艇,如果使用AIP技術可以達到5個月
Ⅱ 中國第一批核潛艇兵平均壽命是多少
1958年,國防科委組建,組成了研製核潛艇導彈的29人的小隊伍中,平均年齡不到30歲
Ⅲ 核潛艇最大潛航時間是多少天
理論上只要給養、氧氣再生板夠用,而且核潛艇沒出故障,可以在水下長期呆著。當然,一般情況下呆個把月就回來輪換了,又不打仗,人長期呆在水下精神壓力非常大,別給憋瘋了。
核潛艇水下潛航保持世界記錄的是中國,為90天,
美國的核潛艇水下潛航記錄是87天(也有的說89天)。
Ⅳ 核潛艇最長潛水時間
核潛艇在水下呆的時間較長,一般在40天左右,AIP潛艇次之,約14-20天。
常規動力潛艇僅4-7天,潛艇的潛航時間和潛航速度關系很大,如常規潛艇全速潛航僅能持續幾十分鍾,而低速潛航可達幾天,坐潛淺海的時間最長,僅受艇員生命支持系統的制約,在全艇戰時生活管制的情況下可達十幾天。
核潛艇水下潛航保持世界記錄的是中國,為90天,當時到港後所有艇員沒有一個可以走下艇來的,全都是攙扶或擔架抬下來的,潛艇兵的環境的艱苦可見一斑。不過這一點在新型核潛艇上已有極大改善。
美國的核潛艇水下潛航記錄是87天,返港後比中國情況好,只是部分艇員需要心理治療--差點瘋掉
Ⅳ 核動力的航母一般的壽命是幾年
這個貌似得看軍艦艦體的保養程度如何 核動力航母從研發到現在服役時間最長的正是樓上說的美國海軍「企業號」CVN65 該艦1958年2月4日開工 60年九月24日下水 據我在08年看的一本雜志上講企業號的預計服役可能會到2013年 當然了 這期間企業號經歷過無數次的大修小修以及數次核燃料更換以及艦體延壽過程 武器火控系統 電子系統的更換就更不用說了 五十年前製造的航母都能有63年的服役年限 考慮到美國科技上的絕對優勢 不排除隨後建造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艦體所用鋼材的壽命更勝企業號一籌 再加上延壽操作 武器更新 優質的保養維護以及必要的維修 保守估計服役的年齡在70年應該不成問題吧 呵呵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Ⅵ 核潛艇最大潛航時間是多久
世界紀錄是中國保持的90天。但是到港後所有艇員沒有一個能夠走下艇來的,全都是攙扶或擔架抬下來的。而美國的核潛艇水下潛航記載是87天,返港後人員狀況好,僅僅有些艇員需求心理治療。主要原因還是技術不一樣,核潛艇的配置條件不一樣。
Ⅶ 請問為何核電站經常更換燃料,而航母、核潛艇的核反應堆堆芯的使用壽命可以長達幾十年的呢
核電站因為更注重經濟性和安全性,因此使用濃度較低的核燃料(3%左右)。並且核電站的核燃料並非一次性全部更換,而是逐步替換乏燃料來完成燃料循環周期的。因此看起來核電站經常更換核燃料。船用反應堆由於空間所限,體積較小,而船體結構又決定其核燃料更換極不方便,因此多採用較高濃度的核燃料(一般20%以上),同時使用鈾-鋯合金等形式製作燃料芯材(並非核電站一般使用的氧化鈾等氧化物燃料),並採用其他技術延長堆芯壽命,使得在十數年到數十年的時間內不用更換核燃料。現在新一代的艇用反應堆堆芯壽命可以達到30年,使得整個服役期間不用更換燃料。
採納哦
Ⅷ 第一艘核潛艇服役時間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4年1月24日首次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
Ⅸ 核潛艇在水下能呆多長時間
核潛艇全靠核反應堆提供巨大能量,在水下呆上一年都沒事。但是核潛艇實際在水下運行最多過三個月左右。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人員情緒受較大直接影響核潛艇的水下運行。
核潛艇的概述
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4年1月24日首次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在建)。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 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裝有核戰略導彈的核潛艇是一支水下威懾的核力量。
核潛艇的分類
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
1、攻擊型核潛艇,它是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
2、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用於攻擊戰略目標;
3、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實施戰役、戰術攻擊。
4、實驗用途核潛艇,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台而使用。
核潛艇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是續航力久,威力大,航速高,可遂行多種不同任務;
缺點是噪音大,排水量大活動受限,造價高(特別是退役拆解費用高),包養維護復雜。
Ⅹ 請問德爾塔級核潛艇各艇的服役年限
傳奇的開始:667A,真正的紅色戰略核潛艇
作為古巴導彈危機的直接產物之一,667A的設計目標極為明確,即與之前的658型相比,要有更大的導彈攜載量,更加隱蔽的導彈發射方式,並要裝備射程與威力較之前的P-13/21均有明顯進步的新型潛射彈道導彈。
667A型主要性能
水上/水下排水量 7850t/10100t
艦長 128.0米
最大寬度 11.7米
耐壓艇殼直徑 9.4米
平均吃水 7.9米
全艇人員 114人
水下自持力 60天
戰艦舷號 服役日期 建造船廠 服役艦隊 備注
K-279 1972年12月22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1992年退役
K-447 1973年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450 1973年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385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457 1974年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465 1974年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460 1975年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472 1975年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後轉入太平洋艦隊 退役
K-475 1975年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171 1975年 北德文斯克 1975~1976.5.6 北方艦隊
1976.5.6~退役 太平洋艦隊 退役
K-366 1974年 阿穆爾河共青城 太平洋艦隊 退役
K-417 1974年 阿穆爾河共青城 太平洋艦隊 退役
K-477 1975年 阿穆爾河共青城 太平洋艦隊 退役
K-497 1975年 阿穆爾河共青城 太平洋艦隊 退役
K-500 1976年 阿穆爾河共青城 太平洋艦隊 退役
K-512 1976年 阿穆爾河共青城 太平洋艦隊 退役
K-523 1977年 阿穆爾河共青城 太平洋艦隊 退役
K-530 1977年 阿穆爾河共青城 太平洋艦隊 退役
德爾塔II級
德爾塔II級(667БД)被北約單獨立為一級,蘇聯則將其歸在德爾塔I級改進型。兩者在設計上基本相同,但德爾塔II級加長了16米並增加了4個導彈發射筒。這兩級潛艇都鋪設消聲瓦和輪機減震以降低工噪。
德爾塔II級
該級僅有4艘潛艇被製造出來,這顯然是為了建造更多的德爾塔III級。德爾塔II級於1996年前全部退役。
性能諸元
命名: 北約: 德爾塔II級(Delta-II) 蘇俄: 667BD Murena-M 排水量: 水面排水量:10,500 m³ 水下排水量:13,000 m³ 航速: 水面航速:12 節 (22 km/h) 水下航速:24 節 (44 km/h) 下潛深度: 實際極限深度:390 米 理論極限深度:450 米 推進系統: 2座VM-4 型壓水反應堆 2座55,000馬力蒸汽輪機 2軸螺旋槳 長度: 155 米 寬度: 12 米 吃水: 9 米 火力裝備: 12發P-29(SS-N-18)潛射彈道導彈,由D-9型垂直發射筒發射。 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2座400毫米魚雷發射管 艇員:130人 首艦服役時間:1975年
同級列表
戰艦舷號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建造船廠 服役艦隊 備注
K-182 1973年4月 1975年1月 1975年9月30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92 1973年 1975年 1975年12月17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193 1974年 1975年 1975年12月30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K-421 1974年 1975年 1975年12月30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退役
德爾塔III級
德爾塔III級(667БДР)潛艇與前兩級一樣,都是全艇布設消聲瓦以及安裝輪機減震系統。德爾塔III級是蘇俄第一個能夠連續發射所有導彈的潛艇,同時也是第一個裝備多彈頭分導彈道導彈的潛艇。該級潛艇攜帶16發P-29P(SS-N-18),每發攜帶3個分導彈頭。射程為6500千米。
德爾塔III級還裝備了「阿爾瑪茲-BDR」(Almaz-BDR)火控系統。這種火控系統可以讓德爾塔III級在深水潛行的情況下發射魚雷。除此之外還裝備了「托鮑爾-M-1」(Tobol-M-1)型慣性制導系統,後改裝為「托鮑爾-M-2」(Tobol-M-2)型;「黃蜂」(Bumblebee)水聲導航系統和「盧比康」(Rubikon)聲納系統。
德爾塔III級核潛艇
德爾塔III級是蘇聯第二個嘗試潛射近地運載火箭的潛艇,1995年,K-44艇在巴倫支海區發射裝載科研模塊的「波浪」運載火箭,這個科研模塊由德國不來梅大學研製。飛行20分鍾後落在堪察加。
K-496號潛艇於2005年6月22日從巴倫支海發射「波浪」運載火箭,火箭上搭載了「宇宙1號」太陽帆飛船,可惜發射後運載火箭與衛星脫離失敗,最終墜入大氣層。該級潛艇於90年代末根據《美蘇限制戰略武器協議》而開始退役。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水面排水量:10,600 噸 潛行排水量:13,050 噸 速度: 水面航速:12 節(26 km/h) 潛行航速:24 節(44 km/h) 工作深度: 工作最大深度:390 米 極限深度:450 米 推進系統: 2座OK-700型壓水反應堆; VM-4-2 型反應堆核心. 2座蒸汽輪機,共55,000軸馬力 雙軸、雙螺旋槳 長度: 155 米 寬度: 11.7 米 吃水: 9 米 火力裝備: 12發P-29(SS-N-18)潛射彈道導彈,由D-9型垂直發射筒發射。 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2座400毫米魚雷發射管 (與德爾塔II級相同)
艇員: 130 人 首艦服役時間: 1976年
同級列表
戰艦舷號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建造船廠 所屬艦隊
K-424 1975年 1975年12月30日 1976年6月9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K-441 1975年 1976年 1976年12月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K-449 未知 1977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K-455 未知 1978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K-490 未知 1978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北方艦隊
K-487 未知 1978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太平洋艦隊
K-496 未知 1979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太平洋艦隊
K-506 未知 1979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太平洋艦隊
K-211 未知 1980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太平洋艦隊
K-223 未知 1980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太平洋艦隊
K-180 未知 1980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太平洋艦隊
K-433 未知 1981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太平洋艦隊
K-129 未知 1981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太平洋艦隊
K-44 未知 1981年 未知 北德文斯克 太平洋艦隊
編輯本段德爾塔IV級
德爾塔IV級(667БДРМ)是德爾塔級系列的最後一個級別。首艦於1985年開始服役,直到1992年,德爾塔IV級共建造了7艘,服役於北方艦隊,現在6艘仍然服役並參加戰略值班,是目前俄羅斯現役潛艇中值班率最高的潛艇。
德爾塔IV級和德爾塔III級的結構近乎相同。工作深度為320米,極限深度為400米。推進系統使用雙軸7葉螺旋槳,雙座VM-4壓水反應堆,可以提供180兆瓦的能量,讓潛艇航速達到24節。
1998年7月7日,K-407艇發射運載火箭「無風-1」型,搭載2枚德國的人造衛星並成功發射至近地軌道。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搭載人造衛星進入近地軌道。
德爾塔IV級核潛艇
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上,德爾塔IV級與前三級的大致相同。都使用了蘇俄普遍使用的雙殼體結構,在指揮圍殼上安裝了水平舵。這種設計從Y級就開始使用,這種水平舵可以讓潛艇在沒有縱向傾斜的情況下讓潛艇更容易下沉。潛艇的工作深度是320米,極限深度為400~500米。推進系統可以讓潛艇在水上與水下的航速都為24節,潛艇的自持力約為80天。該艇仍然是全艦體鋪設消聲瓦。
德爾塔IV級更進一步的減少噪音,該艇輪機艙處於獨立聲音屏蔽艙中,而整個動力區(輪機部和核反應堆)都安裝了消聲器,在非耐壓艇體上使用了流線型外形,以使螺旋槳水流更加均勻以降低工噪。
火力與導航系統
德爾塔IV級裝備16發P-29PM潛射彈道導彈,裝載在D-9PM型發射筒內。P-29RM是蘇聯設計的最後一型液體燃料潛射彈道導彈。該種導彈可以裝備3發爆炸當量為0.25兆噸的核彈頭或7個爆炸當量為0.1兆噸的核彈頭。該級潛艇可以在6~7節,55米深度的情況下連續發射出所有的導彈。德爾塔IV級可以在任何航向下,以及一定的縱向傾斜角度下發射導彈。
德爾塔IV級裝備了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使用所有該種魚雷管能發射的所有蘇俄魚雷型號,另外還安置了自動魚雷裝填系統,以減少魚雷發射間隔從而提高自衛能力。在火控系統上則使用轉為其研製的「公共馬車-БДРМ」戰斗指揮系統,這個系統用於處理除彈道導彈以外所有的戰斗數據和魚雷火控。該型潛艇還可以使用SS-N-15「海星」反艦導彈,這種導彈速度為200節,射程為45千米,可以裝配核彈頭。
導航系統上,德爾塔IV級裝備了「瑟尤斯」(Shlyuz)導航系統,以提供了比Y級和德爾塔前兩型更精準的導航系統,系統使用的漂浮施托拽天線為「大鯡魚」型。聲納系統為「鰩魚」系列中的一種,但沒有權威資料能表示出具體是那種。鰩魚系列是蘇俄目前最先進的聲納基陣系列。在德爾塔IV級的尾部垂直穩定舵的導流罩中安置了拖拽聲納基陣的收放裝置。
德爾塔IV級潛艇的戰斗任務是打擊軍事基地、工業設施和海軍基地。其裝備的P-29PM型潛射彈道導彈的射程為8300千米,這種導彈使用了天文制導系統,使其圓概率誤差約降為250米。導彈在返回大基層時速度高達100節。
同級列表
名稱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К-51 1981年2月23日 1984年1月 1984年12月29日
К-84 1983年11月 1984年12月 1985年2月
К-64 1984年11月 1985年12月 1986年2月
К-114 1985年12月 1986年9月 1987年1月
К-117 1986年9月 1987年6月 1988年3月
К-18 1987年9月 1988年11月 1989年9月
К-407 1988年11月 1990年10月 199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