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行政訴訟裁定上訴期限如何計算
行政訴訟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為10天。15日行政裁定書,最晚25日可上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1)超過起訴期限行政裁定書擴展閱讀:
根據2017年修正的我國行政訴訟法之規定,對第一審法院作出的裁定不服的,有權在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所以,對一審裁定不服的,一定要在上訴期內上訴,否則,逾期不提起上訴的,則第一審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了。
行政訴訟上訴的條件:
1、上訴人必須適格。凡第一審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經授權的委託代理人,都有權提起上訴。
2、上訴人所不服的一審判決、裁定,必須是法律明文規定可以上訴的判決、裁定。能夠提出上訴的判決和裁定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對駁回起訴、不予受理、管轄權異議所作出的裁定。
3、上訴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4、上訴必須遞交符合法律要求的上訴狀。當事人提出上訴,既可以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5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B. 法院行政裁定書
法院開具的行政裁定書,屬於訴訟法律文書的一種,它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為解決有關訴訟的程序問題而依法作出的書面處理決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1條規定,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起訴不予受理;駁回起訴;訴期期間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或者駁回停止執行的申請;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中止或者終結訴訟;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中止或者終結執行;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C. 法院下了行政裁定書之後,什麼時候強制執行,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D. 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長:你好,我在最高法院的,行政裁定書(2014)行監字第235號,是否己結案
2014 148號
原告劉成春。
被告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陳彥峰。
委託代理人姜子建。
委託代理人劉傑。
原告劉成春不服被告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浦東市場監管局)信息公開答復行政訴訟一案,於2014年4月3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於同年4月9日受理,於同年4月14日向被告送達了起訴狀副本及應訴通知書。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於同年4月29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劉成春,被告浦東市場監管局的委託代理人姜子建、劉傑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2014年2月11日,被告浦東市場監管局作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答復書》(以下簡稱被訴答復),編號:XXXXXXXXXXXXXXXXXXX1,主要內容為:被告於2014年1月24日收到劉成春要求獲取被告用於受理公民投訴舉報專用電子郵箱地址的申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三)項的規定,答復如下:原告要求獲取的政府信息不存在。
被告在法定期限內提供了以下證據及依據:1、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原告身份證復印件及信封,證明原告向被告郵寄申請,要求獲取被告用於受理公民投訴舉報專用電子郵箱地址,並要求以書面形式答復原告;2、工作記錄,證明被告並無用於投訴舉報的專用電子郵箱,但投訴舉報途徑有在線投訴舉報、電話投訴舉報等多種方式,投訴舉報路徑暢通;3、被訴答復及郵寄憑證,證明被告於2014年2月11日向原告作出書面答復,告知原告信息不存在,並於當日郵寄送達原告;4、被告官網截屏,證明官網設置有投訴舉報的專門入口;5、《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四條、第二十一條及其第(三)項、第二十四條,作為被告的職權依據、程序依據和法律適用。
原告劉成春訴稱,原告要求被告公開用於受理公民投訴舉報專用電子郵箱地址,被告答復原告稱信息不存在。原告認為被告拒絕提供政府信息構成違法,同時認為被告具有提供專用投訴舉報電子郵箱的法定義務。故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被訴答復,並針對原告申請重新作出答復。原告未出示證據。
被告浦東市場監管局辯稱,其並未設置專用的投訴舉報的電子郵箱,也無法定義務必須設置。被告的投訴舉報路徑暢通,投訴舉報人可以通過信函、電話、在線平台等方式,進行投訴舉報。被告作出的被訴答復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並且在法定期限內答復原告,請求駁回原告訴請。
經庭審質證,原告認為被告的相關法律依據由法院審查,對被告的證據認為原告申請信息公開和被告作出答復及郵寄送達的事實無異議,對官網截屏真實性無異議,但對工作記錄製作時間無法判斷故不予質證。
經審理查明,2014年1月24日,被告浦東市場監管局收到原告劉成春郵寄的信息公開申請,原告要求獲取被告用於受理公民投訴舉報的專用電子郵箱地址。被告經審查,發現其並未設置專用電子郵箱,故於同年2月11日作出被訴答復,告知原告要求獲取的信息不存在,並於當日郵寄送達原告。原告不服,遂涉訴。
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四條、《上海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第五條之規定,被告具有受理和處理向其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法定職責。本案中,原告向被告提出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受理投訴舉報的電子郵箱地址,被告經審查,發現並未設置專用電子郵箱,故告知原告該信息不存在。被告基於信息不存在的客觀事實作出的被訴答復並無不當,也履行了相關的法定程序。原告要求撤銷被訴答復並要求重作之訴請,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劉成春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0元(原告已預繳),由原告劉成春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呂月榮
代理審判員 郭寒娟
人民陪審員 周國蓮
二〇一四年五月五日
書 記 員 衛佳峰
E. 村民委員會為何訴該縣國土資源局違法
金君芳
案情簡介
2005年1月20日,某某縣××鎮××村村民委員會作為原告向某某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狀告某某縣國土資源局,要求確認被告——某某縣國土資源局批准李某(即我方當事人)建房一間使用××鎮中山村集體土地51.3平方米,佔道47.5平方米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第三人李某系××鎮××村村民,1995年間,××鎮為加快城鎮城市化建設,對××村進行規劃改造,××村村民陳某作為被拆遷戶,安置在××鎮利民路聯建房屋,但由於他經濟能力有限,兩間房屋建到一層後即停工,影響了其他聯建房屋的建設。××鎮政府和××村村委會同意陳某將其中一間出讓,並同意受讓人以××村村委會和拆遷戶的待遇辦理有關土地報批手續。就這樣,第三人李某受讓了陳某的一間房屋並與××鎮簽訂了房屋拆遷協議。1996年11月8日,第三人李某以自己的名義申請建房用地,經村、鎮審核,某某縣國土資源局於8月10日批准其建房一間,使用水田51.3平方米,外加道路代征47.5平方米。2003年6月30日,被告接到××村村委會舉報稱李某既不是其村村民,也不是拆遷戶,要求國土資源局查處李騙取建房用地的行為。2004年2月16日,被告以第三人騙取建房用地為由,並根據某某縣人民政府的函復,作出(2004)16號文件,決定收回第三人的土地使用權證,並注銷了當時的建房用地呈報表。第三人不服,向某某縣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縣政府維持了被告(2004)16號文件的決定。
第三人再向某某縣人民政府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確認被告的決定違法,撤銷此文件。經審理,某某縣人民法院根據信賴保護原則,判決撤銷被告作出的(2004)16號文件。原告在收到被告的函復後,遂提起本案行政訴訟。
此案經某某縣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原告起訴超過期限,於2005年4月24日作出(2005)玉行初字第18號行政裁定書,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
爭議焦點
原告某某縣××鎮××村村民委員會何時知道第三人李某建房一事,原告的起訴是否超過了起訴期限。
審理判決
針對此案的爭議焦點,被告及第三人均認為原告的起訴已經超過起訴期限:1996年第三人以自己名義申請建房,在農村私人建房呈報表村委會意見一欄中,原告簽署「同意」並加蓋了公章,通過這一事實,可以非常明顯地反映出在1996年的時候,原告就已知道該宗集體土地已由第三人經自己批准而使用,且在2001年3月14日,原告向被告申請要求將第三人使用的集體土地無償轉為國有土地的報告時,也反映出原告已知此事實。現原告於2005年1月24日起訴,明顯超過訴訟期限。法庭充分採納了被告及第三人的代理意見,裁定:駁回原告某某縣××鎮××村村民委員會的起訴。裁定下達後,原告方不服該判,依法向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後,認定上訴人已經超過了兩年的法定起訴期限,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經典評析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一般只有雙方當事人即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行政相對人為另一方當事人,在訴訟中稱為行政第三人,具體是指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以自己的名義申請參加或應人民法院通知參加到行政訴訟中的原、被告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定義,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構成確定行政訴訟第三人的法定標准。這種利害關系是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在客觀上已經或可能影響到第三人權利義務產生的關系,具體行為的變動將會導致第三人法律地位和相關權利義務的變化。
在行政訴訟中,行政訴訟第三人的訴訟地位是獨立於原告和被告的特殊的訴訟主體,在訴訟中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而是具有獨立訴訟地位的訴訟當事人。行政第三人所要維護的權利往往是為了否定行政相對人因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給其帶來的利益,排除行政行為給自己帶來的權益侵害,保護其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第三人的地位雖然特殊,但他的訴訟權利和義務與原告和被告卻基本相同。即第三人在訴訟中應享有如下權利:依法享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申請迴避、提供證據、查閱訴訟材料,提出訴訟主張,進行辯論、陳述和上訴等訴訟權利;並履行相應的義務,如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程序、履行生效判決等。總之,行政訴訟第三人的訴訟地位與原告和被告大致相同,但卻不完全相同,它們之間在一些訴訟權利上應該有所區別。
結合本案,爭議的焦點在於原告的訴訟請求是否超過訴訟期限,為此,原告提供了四組證據,主要包括:關於要求補回房地基的申請報告、××村村委會班子會議紀要、農民建房申請書、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一份等證據。通過這些證據,證明:(1)在1996年第三人李某以自己名義申請建房時,原告就應該知道該宗集體土地已審批由第三人使用的事實;(2)原告方已於1992年將本案所涉土地安置給了陳某,並允許陳某轉讓,原告對本案土地不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3)土地性質變更後,第三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原告對本案土地已不具有利益。經審理,法院充分採納了被告及第三人的代理意見,直接從訴訟程序方面認定原告的起訴已過起訴期限,因此法庭對原告是否對本案土地還具有利益這一問題沒有進行審理和認定,並最終裁定駁回原告起訴。
F. 法院的行政裁定書是怎樣送達被執行人手上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送達的方式有以下六種。
(一)直接送達
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在一般情況下,受送達人是公民的,由該公民直接簽收。該公民不在時可交由與其同住的成年家屬簽收。但是,在離婚案件中,本人不在,如果家中沒有其他成年家屬,只有對方當事人的,不宜採用由對方當事人簽收的方法,因為雙方有利害關系;受送達人是法人的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該法人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是其他組織的交由其主要負責人或者該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交由其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由代收人簽收。
但是,調解書應當直接送交本人,不得由別人代收。因為調解書一經接受,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如果不接受,即視為調解未能成立。
(二)留置送達
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受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根據《意見》第82、83、84條的規
定,有關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的代表及其他見證人不願在送達回證上簽字或蓋章的,由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情況,把送達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所,即視為送達。
但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
(三)委託送達
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稱為委託法院,接受送達任務的法院稱為受託法院。委託送達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相關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四)郵寄送達
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根據《意見》第85條的規定,郵寄送達,應當附有送達回證。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與送達回證上註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以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五)轉交送達
轉交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轉交送達有三種情況:1.受送人是軍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和勞動改造單位轉交;3.受送達人正在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勞動教養單位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並以其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時間為送達日期。
(六)公告送達
公告送達,是指法院以張貼公告、登報等辦法將訴訟文書公諸於眾,經過一定時間,法律上即視為送達的送達方式。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採用公告送達必須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前五種方式無法送達時,才能適用的送達方式。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為公告期滿,視為送達。根據《意見》第88.89.90條的規定,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或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有關報紙上刊登公告;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特殊要求辦理。公告送達起訴狀或上訴狀副本的,應說明起訴或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說明該判決或裁定的主要內容;屬於一審判決的,還應說明當事人的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審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定期宣判時,當事人拒不簽收判決、裁定書的,應視為送達,並將有關情況在筆錄中記明。
G. 行政裁定書,駁回原告的起訴,如果裁定書生效後,第三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嗎
不可以。
原告勝訴或者部分勝訴以後,根據法院的生效的判決,被告應在判決書確定的期限內主動履行義務,如果被告超過期限未主動履行的,原告方即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申請強制執行的,應該向立案庭提交判決書和申請書。打字辛苦,望採納O(∩_∩)O~
H. 收到罰款的行政裁定書兩年後可以申請復議嗎
按照規定應該要在接到行政裁定書的十五日之內提起行政復議,你描述的這種情況已經超過法定的申請行政復議期限,不可以再申請復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