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經濟責任審計的年限

經濟責任審計的年限

發布時間:2021-07-05 20:24:56

Ⅰ 離任審計跟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概念一樣嗎

離任審計,或稱任期終結審計,是指對法定代表人整個任職期間所承擔經濟責任履回行情況所進行答的審查、鑒證和總體評價活動。

經濟責任審計,指企事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經營承包人在任期內或承包期內應負的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經濟責任人任職期間在本部門、本單位經濟活動中應當負有的責任,為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考核使用幹部或者兌現承包合同等提供參考依據。經濟責任審計的依據是《審計法》、《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以及國家幹部管理的有關規定。

Ⅱ 什麼是經濟責任審計

1,經濟責任審計:指企事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經營承包人在任期內或承包期內應負的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審計。
2,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經濟責任人任職期間在本部門、本單位經濟活動中應當負有的責任,為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考核使用幹部或者兌現承包合同等提供參考依據。
3,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
(1)有利於加強幹部監督管理,正確評價和使用幹部;
(2)揭露和懲治腐敗分子,規范幹部行為,促進廉政建設;
(3)核實了家底,客觀公正地鑒定了前後任的經營業績和經濟責任。

Ⅲ 審計署國企經濟責任審計一般多長時間

現場審計時抄間沒有相關規定。實踐中實際也很難做硬性規定。有的經責人任期一年,有的四五年;有的企業資產若干億,單日業務成百筆,有的則百十萬資產,一天十數筆的業務;有的重視審計,全力配合;有的拖延不配合;有的財務整齊,有的混亂;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審計進度。
但審計組是要求必須有審計計劃的,審計時應編制審計工作(或實施)方案,就審計目標、范圍、內容、重點、風險、步驟及審計分工、所需時間、審計要求等做個計劃。所以你可以直接問審計組成員你們計劃審多長時間。這不是什麼秘密。我們一般回答是,可能得xx天,但有特殊情況可能會延長。因為審計方案是可以調整的,但調整必須說明原因並獲批准。

Ⅳ 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幾年一審比較合適

(1)我們這里是3年任期必審;(2)離任必審.
如在3年中發現線索,可以追述至以前年度內.這在審計容通知書上就寫明的.我復制給你看一下.

**區審計局關於審計******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同志任期經濟責任的審計通知

*******有限公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二十五條,依據**區委組織部**組發(2009)**號《關於委託區審計局對**等兩名同志進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函》及我局年度工作計劃安排,我局決定派出審計組,自200*年09月16日起,對你單位原總經理***同志200*年9月至20**年12月任期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就地審計,必要時將追溯其他年度或延伸審計有關單位。請按要求做好准備,並予以積極配合,及時提供資料和必要的工作條件。你單位及**同志需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要做出書面承諾。
審計組組長:***
成員:***(主審)、**、**、***

附件:1.***同志需提供資料:個人述職報告等。
2.*****有限公司需提供的資料:200*年度和200*年度會計報表、賬冊憑證等相關會計資料、相關經濟指標及會議紀要等。
3.經濟責任審計調查表 。

二○○*年九月十一日

Ⅳ 經濟責任審計會 都在什麼時候召開

當前,隨著幹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有關各方對經濟責任審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麼,如何優化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程序、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有效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效果,已成為當務之急。 現行的審計准則並沒有對經濟責任審計做出專門規范,會計師事務所均處在邊開展、邊探索的過程中。為了統一內部執業標准、增強審計人員的動手能力、保證審計質量,參照現行審計准則,事務所內部建立一套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制度體系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相關准備工作 首先,要有針對性地制定一個審計工作方案,包括審計重點、審計程序和方法、審計注意事項。 審計重點是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的,而審計程序和方法是針對審計重點問題確定的。一般來說,可供選擇的審計方法除了年報審計常用的方法外,尚有:調閱會議記錄、管理機構形成的決議等重要決策文件、企業經營目標資料、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內控制度等資料,與企業人員約請談話、審閱內部審計報告、外部調查、延伸審計相關單位等程序。 其次,要對項目組人員進行一次系統化培訓。培訓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企業基本情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概況、審計的大致流程、審計工作底稿要求、審計工作方案、部分事項的特殊審計策略等。 第三,要在審前調查階段做好資料收集工作,主要包括: ——收集各審計年度的年報決算資料庫,包含企業集團內每一個企業歷年審計報告、報表附註、財務情況說明書、重要報表項目的明細信息。同時,收集齊各年決算軟體安裝盤安裝決算軟體。 ——收集集團公司內審部門及下屬子公司內審部門各年度的內審報告,一方面可以供審計人員直接利用,或者稍加分析或延伸審計就可得出審計結果,也可將其確定為一項審計線索或者審計重點。 ——收集審前調查階段確定為審計重點或審計重要事項的相關材料,與這些事項相關的企業會議記錄或會議文件、紀檢材料、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 ——如果在此階段能和企業監事會取得聯系的話,最好從監事會取得一些資料,監事會對企業的一些事項已有結論或資料比較完整。 把握操作要點 在具體審計實施過程中,要做到審計事項事實清楚、證據齊全、結論准確、程序到位,必須把握幾項操作要點: 首先,項目負責人要及時查閱企業管理機構的會議記錄和文件、集團內審報告、紀檢材料等。企業重大經營決策、重大經營事項、一些違法違紀事項在這些材料中均有體現,其中有必要進行審計的事項涉及到某個審計小組的,要及時將這些材料傳遞給相關審計小組。 其次,要針對小組發現的審計事項及時提供法律法規支持。經濟責任審計涉及的法律法規較多,經濟事項的合法合規性需要用相關法律法規條文來界定。 第三,要隨時走訪企業員工和相關當事人,進行訪談。訪談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審計線索或找到審計的突破點,也可就一些審計發現事項聽取企業員工的看法,對事項涉及的當事人可以了解事情的原委或真相。 第四,要理清審計思路,合理調配審計資源,對審計實施方案作出適時調整。項目負責人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及時確定審計的側重點,確定要審計的關健問題,防止造成時間的延誤和審計資源的浪費。 第五,要不定期拜訪原任和現任企業負責人,這是經濟責任審計中一個必須要履行的程序。多和他們溝通可以充分取得原任和現任企業負責人的支持,取得他們對審計組工作的理解和重視,有利於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防止被審計方產生抵觸情緒。 第六,要注意溝通方式。溝通過程中盡量使用書面溝通方式。一是可以取得當事人的重視,明確相互責任及事項配合時間要求;二是企業一般會明確一個審計聯絡人,採用書面溝通方式方便聯絡人開展工作;三是經濟責任審計是對原企業負責人的審計,審計需查證的問題往往比較敏感,必要時可由企業現任負責人在書面溝通函上進行批示,明確配合部門和時限,以打消配合部門和當事人的顧慮。 第七,要對下屬企業交換意見進行適當控制。交換意見可採用階段式方式進行,不必在審計外勤結束後一次進行。下屬審計小組交換意見以前,盡量由項目負責人先進行復核,事先復核可以在現場及時補充證據或進一步查證。交換意見時也可以暫不下審計結論,但事實描述一定要清楚完整。 第八,審計組進場後要將審計承諾函交給被審計單位。可要求被審計方按審計組提供的格式範本作出承諾,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就格式範本中沒有作出承諾的事項向被審計方提出承諾要求。由於被審計單位下屬子公司在審計期間經常會發生企業負責人或經辦人員的變動,可要求企業在發現提供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存在瑕疵時一定要書面告知審計人員,以分清雙方責任,項目負責人在設計審計承諾函時也要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

Ⅵ 1.什麼是經濟責任審計

與一般的審計對象、內容及目的有所區別。
經濟責任審計:指企事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經營承包人在任期內或承包期內應負的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經濟責任人任職期間在本部門、本單位經濟活動中應當負有的責任,為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考核使用幹部或者兌現承包合同等提供參考依據。
------------------------------------------
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不同於常規審計。常規審計的主要目的是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其出發點是被審計單位和國家的經濟秩序。而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目的則是分清經濟責任人任職期間在本部門、本單位經濟活動中應當負有的責任,為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考核使用幹部或者兌現承包合同等提供參考依據。
經濟責任審計一經產生就顯示了其他審計無法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在保護國家財產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還是在健全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促進廉政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有利於加強幹部監督管理,正確評價和使用幹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領導幹部施展才幹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但同時也向我們的幹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挑戰。實施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倡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聯系領導幹部任期目標,通過對相關的經濟指標等情況進行分析考核,對其任期工作業績作出評價,能夠達到客觀、公正地確認其經濟業績,全面評價考核領導幹部任期業績的目的,為正確評價和使用幹部提供了依據,同時有利於幹部更好地履行職責,防止短期行為。
2.揭露和懲治腐敗分子,規范幹部行為,促進廉政建設
經濟責任審計立足於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落腳點在於查明個人經濟責
經濟責任審計
任,既對事又對人,而且審計涉及領導幹部任職期間一般較長,往往能夠發現年度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不易發現的問題,有利於揭露和懲治腐敗分子。另外,經濟責任審計著眼於防範,健全了監督制約機制,有利於發現財務管理漏洞,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使領導幹部自我約束、自我完善,增強了紀律觀念,促進了廉政建設。
3.核實了家底,客觀公正地鑒定了前後任的經營業績和經濟責任
經濟責任審計立足領導幹部所在部門、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一方面能夠摸清家底,有利於繼任者了解接任單位的真實情況,明確工作思路,縮短適應期,盡快進入角色;另一方面由於明確了離任者的經濟責任,事實上也就劃清了前後任的責任,改變了"新官不理舊賬,舊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狀況,有利於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
按照審計的內容、審計的時間、被審計單位的性質,可以將經濟責任審計分成如下幾類:
1.目標經濟責任審計和破產經濟責任審計
按照審計的內容,可以將經濟責任審計分為目標經濟責任審計和破產經濟責任審計。
目標經濟責任審計,就是對經濟責任人完成其承擔的承包目標、租賃目標、任期目標等目標責任情況進行的審計。這類審計主要是根據經濟責任人與上級主管部門、發包(或出租)單位或者本級政府部門所簽訂的承包、租賃合同或目標責任進行審計。審計內容在合同中有明確規定,審計目標、范圍明確,重點突出。
破產經濟責任審計是根據《企業破產法(試行)》的規定,主要審查和確認企業破產的原因;確定對企業破產應當承擔責任的主要責任人;監督破產企業的財產物資,包括破產清算時資產、負債項目的確認,資產價值的評估,破產資財的變賣和分配等。這種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全面地對企業整個破產過程進行審計,確認責任人應當承擔的經濟責任,保證破產清算的順利進行。
2.事前經濟責任審計、事中經濟責任審計和事後經濟責任審計
按照審計時間的不同,可以將經濟責任審計分為事前經濟責任審計、事中經濟責任審計和事後經濟責任審計。
事前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在經濟責任關系確立之前,對經濟責任關系主體的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進行審計,以保證經濟責任關系各方合法、合理、正確地確定有關方案和合同,以保證經濟責任的合
經濟責任審計
理性、有效性,維護有關經濟責任關系各方的合法權益。
事中經濟責任審計,一般指在經濟責任人任職期間對其進行的審計。在經濟責任的履行過程中,審計機構可以根據需要對領導幹部或經濟責任人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查和評價,以檢查機關的財務收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存在差錯或舞弊行為,督促責任人正確履行經濟責任,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防患於未然,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事中經濟責任審計包括例行的年度審計和不定期的臨時性審計。
事後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在終止經濟責任關系或者領導幹部調離所在部門、單位後,對其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的審計。如承包、租賃經營合同期滿時,對經濟責任關系主體的經濟活動和經營成果的合法性、真實性、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確認經濟責任履行情況,以解脫責任人所負的經濟責任。
3.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按照被審計單位性質的不同,可以將經濟責任審計分為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指對黨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群眾團體和事業單位的黨政正職領導幹部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指對國有獨資企業、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股份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或總經理)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將經濟責任審計分為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從政企分開的改革思路出發,充分考慮到黨政機關與國有企業在工作性質、工作內容、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的不同特點,以便審計機關能夠分層次、有重點地對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實施審計。

經濟責任審計范圍
編輯
審計的范圍是審計客體的外延,就是被審計單位。經濟責任審計不同於一般的審計監督活動,它是通過審計被審計單位,在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作出評價的同時,對被審計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的經濟責任作出評價。因此,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是被審計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從目前我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情況來看,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如下:
1.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
從目前正式開展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的情況看,接受經濟責任審計的黨政領導幹部主要有:省、地級市、縣三級直屬的黨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群眾團體和事業單位的黨政正職領導幹部,以及鄉、鎮黨委、政府正職領導幹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國務院部門,接受審計的領導幹部一般為部、委直屬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按照《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的規定,接受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黨政領導幹部包括: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直屬的黨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群眾團體和事業單位的黨政正職領導幹部,鄉、民族鄉、鎮的黨委、人民政府正職領導幹部。
2.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
按照《審計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對有國有資產的其他企業進行審計監督,則必須是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據此,目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主要是國有獨資企業、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股份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或總經理)。離任審計是審計人員對受託管理資財的運用及其效果所負責任進行的監督、評價活動。其理論根據為:審計是因兩權分離後受託經濟責任的產生而產生的,歸根到底審計就是審查資財管理者對資財所有者應履行的經濟責任。現代審計中的財務審計和管理審計,是離任審計的兩種表現形式。前者審查資產、負債和損益情況,後者審查資金運動的效果和效率情況。

Ⅶ 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在哪裡開始,哪年開始的.

1985年起,我國政府審計機關開始探索並開展了經濟責任審計試點。審計客體是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內容是其離任經濟責任,包括任期目標,所在單位同期年終決算和財務收支及經濟效益。
經濟責任審計的演進

1.古代經濟責任審計

考中國古代審計,不難發現,對於財務監督,周朝已設置治事之官員,故我國政府審計,應自周朝始。在其漫長演進過程中,貫穿著兩條線索:一是國家財務審計,一是官吏財務責任審計。前者通過「傾聽」、「口頭查詢」及鉤考賬簿方式,檢查錢糧等公共財務收支的真實性,以保護國庫安全,此謂原始形態的國家財務審計;後者是通過考核官吏治績,判斷其履行財務責任中,有無經濟不法、不忠於職責行為,此謂原始形態經濟責任審計。這兩者互為補充,在不同歷史時期,有增減強弱之分。

同時,不難發現,經濟責任審計是一個跨機構、兼容審計和監察兩種職能的監督形態,或者說它具有雙重職能。其原因是審計和監察體制變化所致,即審計和監察始終隨著體制變化,處於時分時合狀態,更多時候是監審合一。故此,對官吏的受託責任中的財務責任審計職能,時而由監察機構行使,時而由審計機構行使,或行政機構行使。諸如,西周時期,曾出現行政監察、司法檢察和財務審計三者職掌合一的三重監督的局面。

在古代審計、監察文獻中,對官吏的財務受託責任審計監督,具有典型意義的記載是西周的《上計制度》,它重在稽查考核官吏,對其財經方面政績和財務責任的審查是上計的主要內容之一。

在經濟監督法典中,對官吏的財務受託責任審查記載,諸如:秦漢時期的《效律》、《上計律》,唐代的《唐會要》,清代的《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等,都規定了考核官吏的財經治績的具體內容和程序,及其對官吏經濟不法處罰規定內容。其中,秦《效律》被視為中國古代首部有關經濟處罰的專門法規;清《欽定台規》中,處罰官吏財經違法失職的律條內容廣泛、細致,涵蓋了賦稅、倉庫管理、工程營造、錢糧收支等多個領域的稽查和處罰規定(見《中國審計史》第1卷第7頁),根據法典,查處官吏經濟不法和不忠於職責行為,如唐代自一般官吏至宰相均有其實例,審計、監察官吏也不例外。

中國古代經濟責任審計,其根本目的是為維護皇權及君主專制。但由於審計客體是各級官吏,它對於封建社會的制衡、治官具有一定效能,在客觀上有助於發揮政權機構的職能、提高官吏素質,改善吏治,緩解階級矛盾,維持社會穩定。由於它的實施完全依賴於皇權,故此具有一定局限性。它能否發揮作用,取決於皇帝的政治素質,取決於當代的政局和階級力量的對比。

2.近代經濟責任審計

1840年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由封建社會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共109年。隨著社會變遷,對官吏的經濟責任審計,歷經滄桑。

(1)晚清時期(1840—1911年)。

清政府為維持即將崩潰的王朝,曾藉助監察、審計(包括財務責任審計)手段懲辦了一批貪贓枉法的官吏,同時,伴隨著帝國主義勢力入侵而出現的某些具有近代資產階級性質的新制(包括審計制度),但終究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吏治腐敗局面。歷時兩千多年的對官吏財務責任審計和其他監督手段一樣,在資本主義國家商品、大炮進攻面前,已無能為力而走到了盡頭。

(2)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年)。

內戰、革命、帝國主義軍事、政治侵略以及經濟、社會、知識文化等領域的變化與發展,是這個時期經濟責任審計直面的社會大環境。

這個時期,國家審計制度,隨著西方國家政體組織形式引入,進行了一些改良,無論哪屆政權,都有獨立審計機構(隸屬關系不時變化)、獨立審計人員及法律條文,審計實踐大體沿襲古代審計的軌跡,一是審「事」,以歲入歲出的財務審計為基本審計形態;一是審「人」,對官吏的財務責任審計。呈然,變化了的政治環境賦予經濟責任審計新的內涵,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變得顯著。

① 經濟責任審計特點

●孫中山先生的監察權思想,是這個時期經濟責任審計監督的重要理論依據。其要點:監察的核心是彈劾,監察權就是彈劾權。1923年後,正式使用監察權概念,1924年提出監察權是政府五個職權(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之一的觀點,並以此建立權力制衡機制。行政監察是對官吏的監督和失職行為的懲辦,其監察方式有質問、彈劾、查辦和建議。審計監督根據其建制的隸屬關系(或監審合一或獨立建制)行使對政府歲入歲出財政財務活動的審核、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財務責任審計;

●經濟責任審計是以控制官吏的資財管理權為直接目的;

●經濟責任審計客體范圍涵蓋政權機關整個公務人員,在實施過程中,往往以政府高層官吏為重點;

● 對離任官吏財務責任審計,是這個時期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經濟責任審計以監督制度形式由法律條文確認下來。在1938年的《審計法》規定:「各機關人員對於財務上行為應負之責任,非經審計機關審查決定,不得解除。」(見劉陶福編著《審計正要》第59頁,1978年,台灣版)

②經濟責任審計實施概要

以如下三個政權為例:

南方革命政府時期

這個時期,審計機關對離任尚未解脫財務責任的高層官吏,重點管錢管物的主要官吏,任職內所管理的財務賬目進行審計。諸如以下典型被審計者:審計局局長劉紀文,財政部部長葉恭綽,財政部局長王棠,會計司司長黃降生,禁煙督辦魯滌平。

經濟責任審計對當時南方革命政權的廉政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國民政府監察院時期

這個時期的經濟責任審計也限於官吏的離任審計。典型被審計者如是:財政部部長古應芳,會計司司長余和鴻,廣東籌晌總局總辦韋一新,北江商運局局長韋榮熙,懲吏院主席委員鄧澤如,大理院長林朔。

國民政府時期

這個時期,在經濟責任審計實施中的典型案例,要數對教育部部長王世傑任職內經管經費使用情況審計。文獻記載,先後審計兩年時間,王世傑離任審計才告結束。

這個時期的經濟責任審計,對揭露官吏中的經濟不法、不經濟和不忠於職責行為,改善財務管理,起到一定作用。然而,隨著國民黨政權喪敗,官吏離任之財務責任審計留流於形式。

現行經濟責任審計

1.新中國審計獨立建制前的沿革

新中國的誕生,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結束。經濟責任審計隨著審計沒有獨立建制而寓於監察之中。

1949年11月,在政務院(後改為國務院)設人民監察委員會,這是國家行政監察、經濟監督和黨政風紀為一體的監督機構。接受及處理人民和人民團體對各級國家機關和各種公務人員違紀、失職(涵蓋財務經濟)行為的控告,是人民監察委員會主要任務之一。1951年查處的劉青山(曾任中共天津地委書記,被捕前任中共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張子善(天津地區專員,被捕前任天津地委書記)貪污巨額救災款和修機場經費(兩人分別為1.84億元舊幣、1.942億元舊幣)案件,震驚新中國大地,最終,法律為他們開了殺戒。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改人民監察委員會為監察部,隸屬國務院。在其後的歷史時期,經濟責任審計隨著監察體制變化,經歷了曲折發展進程。

2.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經濟責任審計

1983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成立,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審計監督新篇章,經濟責任審計迎來了發展機遇。

1985年起,我國政府審計機關開始探索並開展了經濟責任審計試點。審計客體是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內容是其離任經濟責任,包括任期目標,所在單位同期年終決算和財務收支及經濟效益。審計依據的法規條文有《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廠長工作條例》。它規定廠長(經理)離任前,企業主管部門可以提請審計機關對其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關於開展廠長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幾個問題通知》對審計范圍、內容、程序作了原則規定。它對經濟責任審計有序開展,起了積極作用。

經濟責任審計實施取得一定成效。以1986年至1988年的審計為例,據不完全統計,1986年,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的審計機關對599個國有企業廠長(經理)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審計結論認為,其中34%的廠長(經理)離任時,解除了經濟責任,即遵守財經紀律較好,工作成績較突出;20%的廠長(經理)有較嚴重的違反財經紀律問題。(見邢俊芳著《現代中國審計事典》第78—79頁,中國審計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1987年1至9月,全國審計機關對3783個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進行了離任和其他經濟責任審計,比1986年同期增加5倍。審計結論表明,大多數廠長(經理)遵守財經紀律較好,有比較嚴重違反財經紀律者占被審計總數的10%左右(見邢俊芳著《現代中國審計事典》第79頁,中國審計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從1988年起,廠長(經理)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成為政府審計工作經常化、制度化重要內容。據統計,1988年,全國審計機關對25319個廠長(經理)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含內審機構審計的16660個)。審計機關審計的8659個廠長(經理)中,解除經濟責任者共6571人,有一般經濟問題的1922人,有嚴重問題者166人,分別占已審計數的75.9%、22.2%和1.9%。經審計後,政府和有關部門對189名廠長(經理)晉升,496人被免職,75人被降職或受到其他處分。經審計鑒證,糾正了對少數廠長(經理)的錯誤處理,維護了國家利益和廠長(經理)的正當權益。(見邢俊芳著《現代中國審計事典》第79頁,中國審計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廠長(經理)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對於當時建立對廠長(經理)可信程度和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其責任感,從而優化廠長負責制,都起到一定作用。

3.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的經濟責任審計

這個時期,經濟責任審計發生了重大變化。

(1)職能作用范圍逐步擴大。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經濟責任審計客體逐步由國有企業廠長(經理)離任審計擴大到政權機關的黨政領導幹部。

目前,全國縣以下黨政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包括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全面實施;部門和單位內部管理領導幹部的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也逐步推開,80%的中央單位開展了經濟責任審計。(見2004年11月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會議報導)

全國縣以上黨政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試點不斷擴大,有31個省、97%的地(市)都逐步推開試點。共有24000名領導幹部接受了審計,其中縣處級幹部23000名,地廳級幹部1063名。(見2004年11月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會議報導)

最高審計機關對4名省部級黨政領導幹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試點。地方審計機關中的領導幹部也入圍,接受審計的有審計廳長、地(市)審計局局長和縣審計局局長共268人。(見2004年11月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會議報導)

(2)在政府審計機構框架內,設立了獨立審計建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31省(市、區)87%的地(市)、77%的縣(市)共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專職機構4252個,配備專職審計人8675名。並相繼制定了比較規范的工作運行制度。(見2004年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會議報導)

(3)設立了指導、協調機構。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於2000年3月在北京設立。其成員單位由中共中央紀律委員會、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監察部、國家人事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組成(近期,國家資產管理委員會入圍,以下稱謂簡)。聯席會議牽頭單位為中紀委和審計署。在審計署設立聯席會議辦公室。地方政權機關中,全國有12個省、339個市(地)、1995年縣(市)成立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見2004年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會議報導)

聯席會議和領導小組在指導、檢查、協調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推動其發展,都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在中國形成監督合力機制奠定了基礎。

(4)審計卓有成效。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積極穩妥、量力而行、提高質量、防範風險原則指導下,得到穩步發展。統計顯示:從2000年至2004年上半年,全國有17.4萬名黨政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包括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接受了經濟責任審計,審計查出違法違規金額3912億元人民幣,損失浪費金額252億元人民幣,管理不規範金額3398億元人民幣。其中,由領導幹部直接經濟責任造成的違法違規金額204億元人民幣,損失浪費金額21億元人民幣,管理不規範金額108億元人民幣。(見2004年11月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會議報導)

同時,全國各級黨政機關參照審計結果,共選拔任用領導幹部1.4萬人,降職1730人,撤職983人,其中,1232名領導幹部受到黨紀政紀處分,3252名領導幹部被移送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處理。(見2004年11月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會議報導)

綜上可見,經過近20年的審計實踐,我國現階段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框架已經基本確立,並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然而,要建設一個比較健全、有效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閱讀全文

與經濟責任審計的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