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教: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借調審批程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符合借調人員條件的單位借調工作人員時,必須按以下程序辦理:
借調部門填寫《機關事業單位借調人員審批(備案)表》,寫明借調幹部姓名、借調期限、借調事由等,經被借調人員所在單位同意,按歸口報黨委、政府分管人事工作領導審核後,由縣編委主任審批,再由組織人社部門下達《借調人員通知》。
因全局性的中心工作成立臨時機構需借調人員的,由組建臨時機構的牽頭部門提出借調人員計劃,經分管的黨委或政府領導同意後,按程序履行借調手續。
審批條件
在職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見習期滿或服務期滿);
辦理程序
1、經辦人員對擬調人員身份和調入單位崗位進行審核;
2、提交局長辦公會議研究;
3、提交縣長辦公會議或編委會議研究決定;
4、符合條件的出具調干(工)通知單;不符合條件的向申請人說明理由;
5、辦理入編、工資等手續
申報材料
1.個人申請調動報告;
2.單位申請調人報告(經調入單位分管或掛點領導同意);
3.調動呈報表《幹部(工人)調動呈報表》;
拓展資料:
人員借調是指一個單位借用別單位的工作人員而不改變其隸屬關系的情況,多見於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為解決編制不足,從下屬單位或其他單位借用人員,或者存在於企業間的經營指導、技術指導交流以及企業集團內人員交流。
人員借調一般是由於技術攻關、引進專案、確保重點建設或擴大事業范圍等原因,急需某類專用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在調用有困難的情況下所採取取的臨時或短期借用的辦法。假如有甲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乙用人單位由於工作需要,與甲單位協商後,請該勞動者到乙單位為乙用人單位工作的情形。
借調人員,甲、乙兩個用人單位需要認真協商,並簽訂借調人員協議。該協議應將借調時間、期限,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涉及被借調人員的勞動權利、義務約定詳細、明確。例如被借調人員的工資是多少,由誰承擔,由誰支付,社會保險費用由誰承擔等。
順便講明,被借調人員的社會保險費用無論由甲單位還是乙單位承擔,負責向社會保險機構繳納的單位必須是甲用人單位,因為被借調人員是與甲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如果被借調人員因勞動權利義務與乙單位發生糾紛,甲單位有責任與乙方協商解決糾紛。
如果該糾紛得不到解決,被借調人員欲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可以將甲單位作為被訴人,將乙單位作為第三人,要求其參加仲裁活動。
Ⅱ 事業單位服務未滿三年可借調嗎
借調一般要徵求本人意見,但並不是必要程序。
借調不影響你的行政關系和編制,你的行政關系和編制仍在原學校。
借調期滿如果沒有續藉手續,你應該提出返回原單位工作。
Ⅲ 公務員要工作多久才能有資格借調呢
公務員的借調和選調不太一樣吧,借調一般是上級部門向下級部門借調人員版幫助工作,工作關系還在權原單位,你在借調的單位乾的不錯,看看有沒有機會可以到借調的單位,一般在機關比較難。
選調的一般是組織部門培養的對象,主要是從地方大學招考來的選調生,是在學校選拔和考核後任用的,一般是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
考上公務員的話,慢慢干,然後參加選拔考試吧。
Ⅳ 請問借調有期限嗎
有的。
一般分2年、5年。
因為5年是一屆的關系,所以5年的比較多。
Ⅳ 公務員的借調制度是如何規定的是否可以借調到事業單位長時間任職
借調到事業單位長時間任職是不可以的,
首先,借和調有區別,借是去幫忙工作,但也不可以長時間,這對幹部的發展本身就不利。
調是直接調過去任職,公務員到事業單位本身就不存在優勢,就是指必須按普通人員的身份、符合事業單位的職務任用要求才行。
Ⅵ 事業單位借調范圍
借調一般來說是可以的,當用人單位覺得不用的時候是可以退回你原單位的,當然如果用人單位不退回也是可以的,這就要看你單位的情況而定。也就是說也可以長期借用,也可以隨時退回,你的明白?
Ⅶ 人事借調超過二年怎麼辦
人事借調超過二年,勞動者可以和原用人單位溝通,要求返回用人單位,如果借調的相關事務尚未處理完成,勞動者可以和借調單位協商延長借調時間,如果借調期滿,借調單位未作借調延期的,借調人員應當依法交接工作,借調到期後即可返回用人單位。
人員借調一般是由於技術攻關、引進專案、確保重點建設或擴大事業范圍等原因,急需某類專用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在調用有困難的情況下所採取取的臨時或短期借用的辦法。
假如有甲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乙用人單位由於工作需要,與甲單位協商後,請該勞動者到乙單位為乙用人單位工作的情形。
借調人員,甲、乙兩個用人單位需要認真協商,並簽訂借調人員協議。該協議應將借調時間、期限,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涉及被借調人員的勞動權利、義務約定詳細、明確。
例如被借調人員的工資是多少,由誰承擔,由誰支付,社會保險費用由誰承擔等。順便講明,被借調人員的社會保險費用無論由甲單位還是乙單位承擔,負責向社會保險機構繳納的單位必須是甲用人單位,因為被借調人員是與甲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如果被借調人員因勞動權利義務與乙單位發生糾紛,甲單位有責任與乙方協商解決糾紛。如果該糾紛得不到解決,被借調人員欲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可以將甲單位作為被訴人,將乙單位作為第三人,要求其參加仲裁活動。
人事借調較為正式,而人事借用就是臨時幫忙性質。
人事借調是一種人事安排,常見於政府及公營機構。被借調的人員會由原任機構或單位(原任單位)暫時"借"到其他機構或單位(借調單位)任職,以執行指定的工作。
Ⅷ 借調多長時間可以轉正,事業單位人員,調到行政單位。
機關事業單位確需借調工作人員,須經借出單位、借入單位主要負責人審批,借出單位組織(幹部)、人事部門備案,借調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借調期滿後若需繼續借用,須重新履行審批手續,並經借出單位主管部門同意後報同級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借調人員不得在借入單位領取工資、津貼、補貼等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掛職鍛煉按照《關於幹部掛職鍛煉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組通字〔1994〕26號)和《關於印發〈幹部掛職工作的若干規定〉的通知》(黑組通字〔2004〕37號)規定,應由各級黨委及組織部門、掛職單位和派出單位共同抓好其工作安排和日常管理。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崗學習、培訓、考察,須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所在單位組織(幹部)、人事部門審核,報主管部門審批,並在規定時限內返崗;因特殊情況未能按時返崗,須經單位同意並履行請銷假手續。
(8)事業單位借調期限擴展閱讀
方法步驟:
1、用人單位按照人事管理許可權向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申報用人計劃。計劃內容包括:本單位編制、職位空缺情況、擬選調人員資格條件等。同時抄報市編辦。
2、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與用人單位聯合發布公告。
3、用人單位按照公告要求,配合組織人事部門組織報名並進行資格審查。
4、選調公務員或參照管理單位工作人員的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統一組織報考人員進行筆試、面試,如職位需要可進行計算機技能測試;選調技術工人的原則上不進行筆試。
5、根據考試最終成績由高到低,一般按照多於應選人數的比例確定考察對象,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與用人單位聯合對擬選調初步人選進行考察。選調工人的,一般情況下直接進行考察。
6、在組織人事部門指導下,由用人單位依照國家統一規定的項目和標准組織對擬選調人選進行體檢。
7、根據考察和體檢結果,用人單位黨組(黨委)研究確定擬選調人員後,按照管理許可權,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研究決定。報告內容包括:本單位現有編制、職位空缺情況、考試考察結果、黨組(黨委)會議紀要。同時,附擬選調人員考察材料和《調動審批表》。
8、經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研究決定後,按規定的程序辦理調動手續。
9、特殊職位科級以下工作人員的選調,先由用人單位向組織人事部門上報用人計劃及特殊需求,組織人事部門審核同意後,再確定擬選調初步人選,經用人單位與組織人事部門共同考察後按規定的程序辦理調動手續。
Ⅸ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借調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工資在原單位發放。
原單位發放是因為被借調走時是經過領導同意的,還有人被借調走,但工作和工資關系全部還留在原單位,所以只有原單位繼續發放工資,借調是一種當前各級機關緩解人員緊張的一種有效手段,對於推進新增中心工作、更好地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有利於新增中心工作的推進:通過從各部門抽調精兵強將參加,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推進這些中心工作的較好開展。
2、有利於優秀幹部的發現培養:一方面,相關單位因工作需要,主動深入基層一線物色適合人選,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優秀人才發現機制,使那些基層單位默默苦乾的優秀人才能夠及時被發現,得到組織的重視和培養。
3、有利於促進單位之間的交流:通過人員借用,架起了借用單位與被借用單位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實現了相關單位之間的信息往來和資源、經驗共享,促進相關單位的資源優化組合以及工作的協調配合,有利於更好地推動政策落實,提高工作效率。
(9)事業單位借調期限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借調函書寫注意事項:
1、字型大小大一些,居中寫,也可以寫成關於借調某某某通知到我單位工作的函,都要居中間,字型大小適當大一些。
2、借調單位的稱呼:在第二行,頂格寫,某某單位領導,後面加冒號,要頂格寫。
3、借調原因:空兩個格開始寫字,寫出單位借調對方單位人員的原因,一般都是因為業務需要,借調某某某同志到某單位工作,當然原因要光明正大,如果是相應國家號召做工作,更得寫上,顯得理由充分。
4、借調時間:這一點要在借調函中寫清楚,要寫從哪年哪月哪日到哪年哪月哪日,這一點牽扯到借調人員的工齡問題,要清楚明白,年月日要寫齊全。
5、借調期間的待遇等注意事項:這些最好在借調函中寫清楚,對人員工作的要求,意外情況的處理,工資,福利待遇。
6、結尾寫特此函告,或者請求支持等,並且單位簽名,蓋公章:要在下一行的右下方,寫上特此函告或者請求支持,在這些文字的下方,寫上單位簽名,蓋上單位公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員借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