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追溯期限意義

追溯期限意義

發布時間:2021-07-05 11:24:26

⑴ 為什麼法律上有追訴期

我國法律有追訴時效制度。犯罪本身就是對社會秩序的破壞,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發現,被破壞的社會秩序已經得到恢復,再追究犯罪意義不大。而且時過境遷,搜集犯罪證據的難度大大增加,司法成本加大,因此沒有必要再追究。民事訴訟中有訴訟時效制度,也是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

《刑法》第八十七條【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1)追溯期限意義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第一百八十九條 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一條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二條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⑵ 追溯期的含義是什麼,比如民事案件,期限一般為多少

追溯期的概念是刑法上的概念。
而民事案件只有訴訟時效的概念版,該概念在於督促權權利人及時行使自己訴訟的權利。一般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為2年。我國法律又規定四種情況下的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為特殊訴訟時效,時間為1年。

⑶ 為什麼要有法律追訴期這個概念

法律制裁 目的在於制 不在於裁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法律運用的出發點,一些對社會危害性不大的違法行為通過時間洗涮不僅其本人記憶模糊社會影響也會漸漸消除,並且通過這種時間的消磨違法者並沒有再犯或在良心上受到折磨和煎熬,精神上受到正義的或社會的譴責,現在已經改邪歸正,棄惡揚善,這時候法律再去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已經沒有任何教育和懲罰意義,所謂殺雞給猴看,假如猴子們都死了,還殺雞有何用?
所以,為了更好的運用司法資源,避免資源浪費或重復使用,對於這種通過自我修正,已然沒有必要再追究的違法者就可以適用追訴時效,所以就有了相應的概念。
特別是自訴案件,如果權利人在法律規定期限內沒有行使權利,法院會認為權利人放棄權利而不於追究很久以前的案件,如果今天再去查辦100年前的案件,不僅速度緩慢,我想准確率也沒有人敢保證。

⑷ 刑法中追訴期有什麼含義

追訴期,就是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權行為的有效期限。舉報犯罪行為的時間已經超過法律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法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但經已報案或犯罪嫌疑人已被網上追逃,無論抓到時距發案時有多遠,都要追究法律責任。

⑸ 訴訟時效的意義。

設立抄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在於:首先,襲有利於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其權利,維護確定化的社會關系。若權利人能夠行使其權利而長期怠於行使,則使義務人的法律地位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將導致當事人之間社會關系的事實狀態和法律狀態長期不一致,不利於在當事人之間建立新的、確定化的社會關系。因此,法律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和照料者,若權利人不關心自己的利益並照料之,可以推定他有放棄該利益的意思,那麼他人更無關心、照料其利益之義務,應當撤銷對他利益的強行保護○2.其次,通過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其權利,不僅可以提高權利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夠提高經濟資源的利用率。此外,有利於降低訴訟成本。

⑹ 訴訟時效的概念和意義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
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權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一般訴訟時效
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 [1] (現《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內容已失效,已經開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該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從2017年10月1日起為3年。
特別訴訟時效
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根據2018年7月18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 這表明,《民法總則》實施後,短期訴訟時效的四種情形適用《民法總則》中三年訴訟時效的規定。
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國家賠償法》關於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2年。
《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六條:「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保險法》受益人請求保險人出錢的時效為5年。
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⑺ 刑事追訴期有什麼意義

你所犯的罪最高可以判5年,那麼追訴期為五年,也就是說即使你才判了2年,你的追訴期仍然為五年,五年後任然可以起訴你

⑻ 我國刑法規定追訴時效有什麼意義

追訴時效,是指刑法規定的、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在追訴時效內,司法機關有權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超過追訴時效,司法機關就無能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其主要意義有:1 符合我國刑罰的目的要求 2 有利於司法機關集中精力辦現行的刑事案件 3可以節省人力,物力,財力 4 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⑼ 法律追訴期存在的意義

一、刑法追訴期的存在主要是體現寬嚴相濟、罪由法定原則。
二、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權行為的有效期限。犯罪行為已經超過法律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法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
刑事案件追訴時效的期限是根據各種犯罪法定刑的輕重,分別規定長短不一的追訴時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期限為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後,仍然可以追訴。

⑽ 在法律上設置「訴訟時效」有什麼意義

設立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在於:
首先,有利於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其權利,維護確定化的社會關系。若權利人能夠行使其權利而長期怠於行使,則使義務人的法律地位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將導致當事人之間社會關系的事實狀態和法律狀態長期不一致,不利於在當事人之間建立新的、確定化的社會關系。因此,法律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和照料者,若權利人不關心自己的利益並照料之,可以推定他有放棄該利益的意思,那麼他人更無關心、照料其利益之義務,應當撤銷對他利益的強行保護。
其次,通過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其權利,不僅可以提高權利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夠提高經濟資源的利用率。
此外,有利於降低訴訟成本。

閱讀全文

與追溯期限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 瀏覽:564
工程質量維修期限承諾 瀏覽:769
第四屆山東省知識產權新年論壇 瀏覽:176
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瀏覽:867
誰創造了拼圖 瀏覽:998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