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會計准則沒有規定折舊年限,是稅法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有規定。企業所得回稅法規定:
(一)房屋答、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只要不小於上述折舊年限,都可計入企業成本,在所得稅計算時可以將折舊記入扣除部分。
殘值率會計准則和稅法都沒有規定殘值率,多數企業預計殘值率定位5%。
新會計准則沒有規定固定資產價值,固定資產確認條件:
(一)是用年限1年(不含)以上
(二)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三)該資產能可靠計量
❷ 新企業所得稅法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有什麼新規定
經2007年11月28日國務院第197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
第六十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第六十三條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2)2014年新會計折舊年限的最新規定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的稅法標准現行稅法對固定資產的概念在不同的稅種法規中有不同的表述:
1、《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九條:「除不動產之外的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工具、器具。」
2、《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試行)》第三十三條:「個體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期限超過一年且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工具等為固定資產。」
❸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固定資產折舊新政策對企業會計核算產生怎樣影響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部署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差不多一個月之後,10月2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以下簡稱「兩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75號)》(以下簡稱《通知》),對有關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進行了細化及明確。
細化:5 000元以下固定資產可一次性抵扣
「固定資產折舊」是會計學中的概念,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提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即直線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來選擇不同的方法。採用不同的方法,企業計提的折舊金額會有所不同。當企業採用加速折舊法後,在固定資產使用的早期多提折舊,後期少提折舊,其遞減的速度逐年加快。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所含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選擇折舊方法。折舊方法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變更。企業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時,應報有關部門進行備案,並在財務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2014年9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三項舉措。同時,此次《通知》的下發,既是兩部門對於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具體落實,又從五個方面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進行了細化。
中華會計網校的資深老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對《通知》內容進行了介紹與解讀。該老師介紹,《通知》中提及,生物葯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的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可採用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辦法。
對於以上6個行業中的小型微利企業也有特殊規定,即該政策適用的時限為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其用途是用於研發和生產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金額在100萬元以下。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而如果固定資產單位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可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辦法。
同時,所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專門用於研發的儀器、設備,其固定資產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固定資產單位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可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辦法。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 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此外,中華會計網校資深老師還特別提示,按《通知》規定縮短折舊年限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採取加速折舊法的,可採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
減負:利好所有企業 新一輪牛市或將開始
從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到兩部門下發《通知》對該政策進一步細化,市場均予以充分認可。分析人士認為,這將不僅帶動企業更新技術設備,掀起研發創新的熱潮,更將通過鼓勵固定資產投資起到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前所長賈康表示,加速折舊實質上是國家減少特定企業所得稅的稅基,把設備較高的成本通過加速折舊,沖抵企業應納稅的所得額,實際上也是國家結構性減稅的一個組成部分。
知名財稅、會計專家馬靖昊介紹,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準予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提高折舊率的政策。加速折舊主要是早期折舊金額大,晚期少,這樣,企業早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稅務利潤就低,相應其應繳納的所得稅就少。雖然總稅負未變,但稅負前輕後重,好像是政府給予了企業一筆無息貸款一樣,相當於政府在前期扶持了企業發展,後期企業的交稅能力就會增強。
他表示,加速折舊的直接好處是企業不用馬上就交稅,因此增加了企業的流動資金,盤活了現金流,企業的現金負擔好了很多。對國家而言,加速折舊政策意味著當期財政收入的減少;對企業而言,意味著能夠實現延期納稅,使企業可以更大膽地投入研發,加快設備更新,推進技術改造,因為企業越是這樣做,越能得到稅收優惠。
馬靖昊進一步指出,通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減輕企業前期納稅負擔,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增強了企業活力,有助於穩定當前經濟。另外,加速折舊政策這一政策杠桿將促使企業更積極地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更新技術設備;企業提質增效了,國家的經濟也就提質增效了。「這是中央推動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根本目的所在,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又一個重要舉措。」馬靖昊如是說。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會計專家、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張連起也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及兩部門出台加速折舊政策,總體上是一項發力精準的政策。雖然不搞強刺激,但是在會計上,在固定資產折舊政策上是一個精心的安排。張連起認為,《通知》還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 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考慮到中小企業5 000元以下的固定資產佔比更大,該政策更有利於中小企業降低稅負。」
注冊會計師汪本良在其微信公眾平台中對此項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認為,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執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所得稅延遲繳納,就相當於稅務機關給了企業一筆無息貸款,利好所有企業。
他認為,實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企業利好於中國股市,特別利好《通知》中提到的6大行業中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在創業板和中小板中較多。由此看來,新的一輪牛市即將開始。
汪本良提醒企業,所有要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企業應當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加速折舊的備案,因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屬於事先備案類稅收優惠,需要事先辦理備案才能享受。
前瞻:不必擔心影響報表 但須防止操縱利潤
事實上,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除了對中小企業及其中的上市公司是利好消息,對於所有上市公司也同樣有利。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測算,按照國務院最新的固定資產折舊加速政策,A股所有上市公司第一年預計總共節省的稅收可高達2 333億元,這將是2013年所有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總額的7.8%。
但並非所有人都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叫好。坊間就有一種擔憂的聲音認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相關政策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當期報表,調整之後,企業當期成本增加,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利潤。
張連起則認為,這種擔憂不必要。他表示,允許5 000元以下的固定資產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這對中小企業,對科研型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是一個非常好的讓利於企業的政策。他認為,在當前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加速折舊政策對企業技術升級、更新改造、提質增效升級有重要幫助。
馬靖昊也認為這種擔憂是沒有必要的。他介紹,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影響的是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所謂的「稅收利潤」,對於會計利潤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因為在會計核算上,還是可以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來計提折舊的,也可以採用加速折舊法,但這是會計核算方法,與稅收政策無關。
馬靖昊直言,中國的上市公司為了利潤好看,很少會採用加速折舊法。他認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對中國上市公司而言是巨大利好,因為上市公司既可以在會計核算上繼續採用保守的折舊方法從而讓利潤好看一點,同時,在稅收抵扣上可以按照加速折舊法進行,可以很好地改善上市公司的現金流。
馬靖昊進一步介紹,這項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並不是會計核算規定,它影響的是稅收利潤,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現金流。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前期會帶來「稅收利潤低現金流好」的效果,當然後期會帶來「稅收利潤好現金流差」的效果。但企業在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上,該怎麼核算還是按照會計准則進行。
馬靖昊同時表示,企業可以根據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折舊方法。
汪本良則從另一個層面進行提醒。他表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靈活運用,可以使得企業進行企業所得稅和凈利潤的事先籌劃,同時,會計政策的變更與否也給企業以利潤操縱空間。
為此,汪本良建議財政部、國稅總局、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等盡快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特別要對同時發行A股和H股的內地和香港上市公司開展有關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調研,研討出上市公司如何執行此次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指引,明確該政策對於上市公司在會計核算上如何操作,以防止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
❹ 新會計制度中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殘值率
第六十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回)房屋、建築物答,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第六十四條 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
(二)畜在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殘值率沒有具體規定,一般為3%-5%
❺ 最新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 除國務院財政、專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屬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屬於國家法律一級的規范,其規定只要該法律部廢止,就一直按照這個執行,現在還沒有廢止,所以2011年繼續按這個執行。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轉移到商品或費用中去的那部分價值,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使用固定資產而在其使用年限內分攤的固定資產耗費。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是計提折舊的前提。
在所考察的時期中,資本所消耗掉的價值的貨幣估計值。在國民收入賬戶中也稱為資本消耗補償。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❻ 新會計准則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與舊固定資產如何調整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制度)的有關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改變,屬於會計估計變更,而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
題中,「母公司告知折舊年限按6年」,「不然涉及納稅調整」。這樣,如果將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由3年改變為6年按照會計估計變更處理的話,那麼,當年仍然將涉及納稅調整,因為,6月份的折舊額計算與稅法規定不一致。因此,為了達到「母公司」的要求,題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改變,按照會計差錯更正處理較為妥當,即:6月份即已經確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為6年,但因某種原因錯誤的運用了3年的折舊年限,該差錯於7月份發現並加以調整。
當然,將該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改變,按照會計估計變更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處理,也不是不可以。
❼ 2020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最新規定
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雖然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長短,只是涉及繳納稅款的時序問題,但是國家每年財政收入的要求、通貨膨脹或者緊縮等經濟情況的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決定了,若不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作一個基本要求,仍然會影響到國家的稅收利益。所以,國家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產的共有特性,對不同類別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作一個最基本的強制規定,以避免國家稅收利益受到大的沖擊。原內資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並未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作直接的規定,而是籠統的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參照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執行。原外資稅法實施細則則對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作了規定: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短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二)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三)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業務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本條基本沿用了外資稅法實施細則的規定,但也作了小幅度的調整:
首先,增加授予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可以作除外規定的權力;
其次,將飛機的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10年;再其次,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4年;
最後,將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從5年改為3年。
收起
精選問答
問
上市公司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是多久呢?
李國鎮律師
10-30 20:42:24
咨詢我
"企業在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該固定資產的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2)該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如因設備使用中發生磨損,房屋建築物受到自然侵蝕等。
(3)該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如因新技術的進步而使現有的資產技術水平相對陳舊、市場需求變化使產品過時等。
(4)有關固定資產使用的法律或者類似的限制。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表
A.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
一、通用設備部分 折舊年限
1.機械設備 10━14年
2.動力設備 11━18年
3.傳導設備 15━28年
4.動輸設備 8━14年
5.自動化控制及儀器儀表:自動化、半自動化控制設備 8━12年;電子計算機 4━10年;通用測試儀器設備 7━12年
6. 工業窯爐 7━13年
7.工具及其他生產用具 9━14年
8.非生產用設備及器具:設備工具 18━22年;電視機、復印機、文字處理機 5━8年
二、專用設備部分 折舊年限
9.冶金工業專用設備 9━15年
10.電力工業專用設備:;發電及供熱設備 12━20年;輸電線路 30━35年;配電線路 14━16年;變電配電設備 18━22年;核能發電設備 20━25年
11.機械工業專用設備 8━12年
12.石油工業專用設備 8━14年
13.化工、醫葯工業專用設備 7━14年
14.電子儀表電訊工業專用設備 5━10年
15.建材工業專用設備 6━12年
16.紡織、輕工專用設備 8━14年
17.礦山、煤炭及森工專用設備 7━15年
18.造船工業專用設備 15━22年
19.核工業專用設備 20━25年
20.公用事業企業專用設備;自來水 15━25年;燃氣 16━25年
❽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折舊年限是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所用的年限。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按照物理耐用年限,即按固定資產經受物理磨損和自然磨損所能延續使用的時間確定的。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8)2014年新會計折舊年限的最新規定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年折舊率÷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年折舊率÷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100%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12
一般企業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