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稅務登記證的有效期一般多長
1
國家沒有明確規定,一般都是稅務部門內部的管理上有規定。2
通常這樣的跨區變更回,時間在答兩周內應該可以辦好。你的申請現在已經將近2個月了,這是不正常的,你可以到稅務局去問一下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把你的申請給遺漏了;如果他們還不辦的話,直接向稅務的紀檢部門投訴就行了,這些辦事員還是比較害怕紀檢部門的。
2. 船舶噸稅執照是什麼哪位朋友詳細介紹一下
噸稅,是海關徵收的主要用於港口建設維護以及海上干線公用航標的建設維護的稅款。噸稅以船舶凈登記噸(凈噸)為計稅依據。繳納噸稅後,會發給船舶噸稅執照。噸稅按照凈噸位的大小劃分等級,每一等級又可以分為一般噸稅和優惠噸稅。無論哪種噸稅,按照時間分為30天和90天兩種執照的有效期。
我國海關總署負責公布適用優惠稅率的國家和地區。我國噸稅的徵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暫行辦法》。
3. 船舶噸稅分為30日90日1年三種不同稅率,什麼意思,是按進去港口的時間分的嗎
這個不是的,這個是按照船東購買多久的噸稅來算。比如說一條遠洋船打算跑一段內貿,船東就必須買國內噸稅,按照時間段購買。
4. 增值稅發票有效期是多久
2017年7月1日起開的增值稅發票有效期是360天,
2017年6月30日前開的增值稅發票有效期是180天
1、國家稅務局2017年4月20日印發的《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明確營改增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1號)第十條明確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後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應自開具之日起360日內認證或登錄增值稅發票選擇確認平台進行確認,並在規定的納稅申報期內,向主管國稅機關申報抵扣進項稅額。
2、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後開具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應自開具之日起360日內向主管國稅機關報送《海關完稅憑證抵扣清單》,申請稽核比對。
納稅人取得的2017年6月30日前開具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仍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增值稅扣稅憑證抵扣期限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617號)執行
3、《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增值稅扣稅憑證抵扣期限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617號)第一條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後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公路內河貨物運輸業統一發票和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應在開具之日起180日內到稅務機關辦理認證,並在認證通過的次月申報期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抵扣進項稅額。
5. 預繳增值稅有效期限是多長
預交的增值稅沒有有效期的說法。不過增值稅一般都是按月或季徵收,也就是說你最多在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內就要跟稅局結算,多退少補。
6. 船舶噸稅的歷史
船舶噸稅
閩海關時期船舶噸稅稱梁頭稅。它根據船隻的長、寬和梁頭的高度相乘的容積計征稅費。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准許閩海關開征沿海帆船梁頭稅。閩海關的梁頭稅征自國內外商船。國內商船按梁頭丈尺計征。凡南台、廈門、泉州、涵江等4口各類商船,1丈以內,每尺征稅銀5錢;1丈以上,2丈以下征銀1兩;2丈以上征2兩,每年征2次。至於各縣小商漁船,除減折丈量外,每尺征銀3錢至5錢不等,一年兩征,偶或一年一征。國外商船分為4等,規定分別征銀1400兩、1100兩、600兩、400兩,而實際上均減征2折,分別實征1120兩、880兩、480兩和320兩。據此,一等船每尺征銀6.22兩;二等船每尺征銀5.71兩;三四等船每尺征銀4兩。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1843年10月)後,根據不平等條約,海關規定凡商船進口按噸位每噸繳銀5錢,小船不及150噸者,每噸繳銀1錢。咸豐八年(1858年)後,凡船150噸以上,每噸交納船鈔銀改為4錢,不及150噸者照舊。交納船鈔後,4個月內轉往其他通商口岸,「毋庸另納船鈔」。新關設立後,閩廈兩關按章對外商輪船徵收船鈔。閩海常關對國內民船徵收梁課和船例。根據咸豐八年(1858年)的《天津條約》,閩廈兩關徵收的船鈔主要用於口岸的海務建設。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奉總稅務司令,海關所征船鈔由海關委員按月核算,7/10交本口稅務司作建造燈塔之費,其餘3/10解交總理衙門,作為同文館經費。
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海關奉命施行《征免洋商船鈔章程》。對進口未開艙並在2日內即駛往它處的;自簽發船鈔照之日起4個月內復進口各通商口岸的;受洋商僱傭運載旅客行李、書信、食物、供應品及其它免稅物品的;來自外國、進港避風的(來自其它通商口岸持有4個月執照的,應將其在港內避風之時記入執照予以扣除);中途進港添煤並無搭客或起卸貨物的以及引水等船舶,免納船鈔。光緒八年(1882年)十一月,閩廈兩關施行《通商口岸海關征免船鈔章程》。明確規定,除兵船、引水、游歷等船隻免納船鈔外,所有火輪、商船、拖船、躉船、艇只、駁船等均須按所注噸數如數納鈔。船舶進口2日限滿,均應納鈔;在2日內如開艙起卸貨物或上下旅客合計至20%的即須納鈔。
民國9年(1920年)8月17日,總稅務司署電令福建各關,所有摩托艇、舢板、帆船均須持有執照並交納噸稅,作為內地運輸工具的所有類似船艦視同汽艇,同樣須持照並繳納噸稅。民國22年(1933年)3月10日後,福建各關對所有超過150注冊噸位的船舶,每噸徵收法幣0.65元,150噸以下者征0.15元。同日起,停止對甲板貨物徵收噸稅。
抗戰勝利後,海關於民國34年(1945年)10月9日起實施財政部《徵收船舶噸稅辦法》,凡噸位逾百噸之輪船,每一注冊噸數,徵收噸稅法幣65元,百噸以下征15元。行駛內港之民船,免徵噸稅。由於通貨膨脹,民國36年(1947年)2月5日,閩廈兩關奉財政部令,提高噸稅稅率。輪船在百噸以上者,每噸納法幣650元;百噸以下者150元;航海木船,一律照一百噸以下稅率徵收;其它內河行駛之木船,仍免徵收。民國37年(1948年)8月21日,國民政府改行金元券。8月28日,海關再次將噸稅提高10倍,並按法幣300萬元等於金元1元之比,折征金元券。民國38年(1949年)8月後,至1950年12月,福廈兩關沿用民國舊制,對航行船舶徵收船鈔。
1951年1月1日,實施財政部、海關總署聯合頒發的《海關代征噸稅辦法》。船舶噸稅劃入財政部稅務總局主管的車船使用牌照稅范圍,中國籍船舶由地方稅務局徵收使用牌照稅,外籍船舶及外商租用的中國籍船舶噸稅由海關代征。1951年10月1日,奉財政部通知,噸稅不作代收,直接納入海關「關稅收入」項下。1952年9月29日,執行海關總署發布的《船舶噸稅暫行辦法》,以3個月或30天為一繳納期,區別機動船或非機動船,按噸位級別計征。1954年11月30日,奉對外貿易部、海關總署通知,對由中國租用(包括國外華商所有的或租用的)航行國外或兼營國內沿海貿易的外國籍船舶,暫征噸稅。
1979年,對台貿易開展以後,根據有關規定,福廈兩關對台灣公私企業的船隻,按本國籍國際航行船舶對待,不徵收噸稅。對外國籍船舶和台灣與外國合營企業的船舶,如果已經台灣海關徵收了噸稅,在噸稅執照有效期內,不再徵收噸稅;如執照已經期滿,則按章徵收噸稅。
1980年後,海關徵收的船舶噸稅呈增長趨勢,應稅船舶有外籍貨輪、客貨輪、豪華旅遊船、外商租用的中國貨輪、中外合營的客班船、貨輪及其租用的貨輪等。根據交通部、海關總署、財政部、中國銀行、經貿部聯合下達的《關於將海關噸稅劃交通部管理問題的通知》,自1986年10月1日起,船舶噸稅改由海關代征,不再納入中央金庫,由納稅人自開戶銀行直接匯解北京中國銀行總行交通部船舶噸稅帳下。1987年5月7日,對以外匯支付的船舶噸稅款,一律按當天牌價折算成外匯人民幣直接匯解。1987年2月22日,奉交通部、海關總署、財政部聯合通知,自1987年3月1日起,海關對船舶噸稅進行調整,將船舶分為機動船和非機動船,以90天或30天為期,分別按一般噸稅或優惠噸稅稅率徵收。
7. 船舶噸稅的納稅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船舶噸稅的納稅期限規定 船舶噸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應稅船舶進入港口的當天。 應稅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在每次申報納稅時,可以按照《船舶噸稅稅目、稅額標准表》選擇申領1種期限的船舶噸稅執照。應稅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白海關填發船舶噸稅繳款憑證之日起15天以內向指定銀行繳清稅款。繳款期限屆滿日遇到星期六、星期日等休息日或者法定節假日的,順延至休息日或者法定節假日以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國務院臨時調整休息日和工作日的,按照調整以後的情況計算繳款期限。 應稅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在繳納船舶噸稅以前申請先行簽發船舶噸稅執照的,應當向海關提供與應繳稅款相適應的擔保。應稅船舶到達港口以前,經海關核准先行申報並辦結出入境手續的,應稅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海關提供與其依法履行船舶噸稅繳納義務相適應的擔保;應稅船舶到達港口以後,依法向海關申報繳納船舶噸稅。 下列財產、權利可以用於上述擔保: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貨幣,匯票、本票、支票、債券和存單,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保函,海關依法認可的其他財產、權利。 船舶噸稅的擔保期限一般不超過6個月,特殊情況下應稅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向海關申請延長船舶噸稅擔保期限。應稅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在海關批準的船舶噸稅擔保期限以內 履行納稅義務。 應稅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繳納船舶噸稅或者提供擔保以後,海關按照其申領的執照期限填發船舶噸稅執照。 應稅船舶在進入港口辦理入境手續的時候,應當向海關申報納稅,領取船舶噸稅執照;或者交驗船舶噸稅執照。應稅船舶在離開港口辦理出境手續的時候,應當交驗船舶噸稅執照。 應稅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申領船舶噸稅執照的時候,應當向海關提供下列文件:船舶國籍證書或者海事部門簽發的船舶國籍證書收存證明、船舶噸位證明。應稅船舶為拖船的,應稅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還應當提供發動機功率等相關材料。
8. 各項免徵船舶噸稅的有哪幾個
船舶噸稅是海關代為對進出中國港口的國際航行船舶徵收的一種稅。其徵收稅款主要用於港口建設維護及海上干線公用航標的建設維護。開征船舶噸稅的基本法律依據是1952年9月29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船舶噸稅暫行辦法》。
不能免徵船舶噸稅的是:在中國港口行駛的外國籍船舶、外商租用的中國籍船舶,以及中外合營企業使用的中外國籍船舶征稅。
免徵船舶噸稅:1.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國家的大使館、公使館、領事館使用的船舶;2.有當地港務機關證明,屬於避難、修理、停駛或拆毀的船舶,並不上下客貨的;3.專供上下客貨及存貨之泊定埠船、浮橋寬船及浮船;4.中央或地方政府徵用或租用的船舶;5.進入中國港口後24小時或停泊港口外48小時以內離港並未裝卸任何客貨的船舶;6.來中國港口專為添裝船用燃料、物料並符合上述第5條規定的船舶;7.噸稅稅額不滿10元的船舶;8.在噸稅執照期滿後24小時內不上下客貨的船舶。
9. 船舶噸位稅「應當繳納稅款之日」怎麼理解
船舶噸位稅「應當繳納稅款之日」,是指船舶噸位稅應該繳納的那天。
具體可以按照相關稅法規定計算。
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暫行條例》規定,應稅船舶負責人應當自海關填發噸稅繳款憑證之日起15日內向指定銀行繳清稅款。未按期繳清稅款的,自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0.5‰的滯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