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同法中時時提到了的合理期限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嗎
您好,合理期限一般不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可以由雙方合同確認,一回般是依據生活常識或者交答易習慣進行確定。
合同法中的期限,即法律行為所附之期限,所謂的合理期限一般是指:
1,社會普遍認可的事理,也就是說某種情形是否合理是按照,社會習俗約定俗成的,而不是一方當事人的主張來進行認定。
2,交易習慣,在特定的交易中,一般都會有該種交易所帶來的特定交易習俗與習慣,在合同雙方未訂立明確期限時,按照該種交易習慣定的時間即為合理期限。
3,行業常規,一些行業會有固定行規,按照固定行規所定的期限也為合理期限。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㈡ 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合理期限是多久
借款期限由雙方約定,法律沒有規定具體期限。但雙方沒有約定的,視為不定期借款合同,出借人可以隨時要求借款人返還,借款人可以隨時歸還借款。
在借款合同中,當事人之間一般都約定有返還借款的期限。如果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之間應當依照《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如果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借款人根據借款合同規定的期限返還借款,是借款人的主要義務之一。
㈢ 買賣合同中,有沒法律規定收貨方必須在多長期限內驗收
買賣合同中有約定的,按約定執行,沒有約定的,可以另行協商,另行協商不成的,應在合理的期限內驗收,這個合理的期限,沒有嚴格的標准,因案不同。當然,作為出賣方,也可以給予買受方合理的期限。
㈣ 《合同法》232條中的合理期限有明確規定嗎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司法解釋或者新的法律對於這個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很大程專度上靠法官的自由裁量。屬。。
「合理期限」,在《合同法》中前後使用共計六處之多,分別出現在第二章(合同的訂立)第23條;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69條;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第94、95條;第七章(違約責任)第110、118條。
對法律不能精確規制的合同期限,各國立法均面臨同樣的課題,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德國民法典》表述為「適當的期限(見第283、326條)(P57、P56),《日本民法典》表述為「相當期限」(見第524、541條)(P94、P97),我國台灣地區表述為「相當期間」(見《中華民國民法典》第157條)(P21),我國《合同法》採用「合理期限」。
㈤ 商品房買賣合同中關於合理期限的約定
我覺得比較靠譜的做法是,在交接之日起360天開發商仍未辦理產權證的版情況,你可權以書面向開發商發出告知盡快辦理產權證的函或前往開發商處溝通(最好留下溝通的證據),並在該函件上註明限定被申請人多少天內辦理完畢。
㈥ 《合同法》232條中的合理期限有明確規定嗎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司法解釋或者新的法律對於這個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很大程度上內靠法官的自由裁量。。容。
「合理期限」,在《合同法》中前後使用共計六處之多,分別出現在第二章(合同的訂立)第23條;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69條;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第94、95條;第七章(違約責任)第110、118條。
對法律不能精確規制的合同期限,各國立法均面臨同樣的課題,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德國民法典》表述為「適當的期限(見第283、326條)(P57、P56),《日本民法典》表述為「相當期限」(見第524、541條)(P94、P97),我國台灣地區表述為「相當期間」(見《中華民國民法典》第157條)(P21),我國《合同法》採用「合理期限」。
㈦ 宣告合同無效的合理期限是多久
無效合同是指合同雖然成立,但因其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社會公共利內益而無效。可見,無效合容同是已經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不受國家法律保護。無效合同自始無效,但部分條款無效,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既然是自始無效,應該沒有時限問題。 -------------------如果是可撤銷的合同,則有時限問題。撤銷權的消滅:①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慶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②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㈧ 合同法110條第三款的「合理期限」如何理解
按現行法律規定,尚未對「合理期限」進行詳細規定,具體請等待相關部專門對屬其進行權威解釋。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