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精準扶貧公共服務

精準扶貧公共服務

發布時間:2021-07-30 10:09:49

⑴ 如何實施精準扶貧

「十三五」時期,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必須全力以赴,確保完成。

一、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我國區域發展很不平衡,貧困人口分布在20多個省(區、市),扶貧脫貧必須因人因地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實行生態保護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對因病致貧的提供醫療救助保障,提高扶貧實效。

1、發展特色產業脫貧。支持貧困地區科學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鼓勵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業,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合理有序開發優勢能源礦產資源。為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實行中央、省、市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對片區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中央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

2、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繼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建立和完善輸出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引導農村貧困人口進入家政、物流、養老等領域就業。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政策支持。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有序實現市民化。

3、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編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因地制宜實行搬遷安置。初步統計,「十三五」時期需異地搬遷的貧困人口約1000萬人。要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各級政府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方式,多渠道籌集6000億元資金,促進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4、實行社會保障兜底政策。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高貧困地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把新農合大病保險支付、醫療救助等結合起來,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貧困殘疾人健康服務力度。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

二、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

我國貧困地區多處於中西部、山區和邊陲地帶,自然條件復雜,基礎設施薄弱,必須進一步加強建設,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路等問題。

1、加快貧困地區交通、水利、電力和互聯網建設。對連接貧困地區的國家鐵路網、國家高速公路網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要加快推動。對貧困地區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水利項目要強化建設。對貧困地區水電開發、農田改造升級、光伏發電工程要大力推進。加大「互聯網+扶貧」力度,加快實現貧困村寬頻網全覆蓋,實施電商扶貧工程,促進貧困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加強貧困地區生態保護、農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環境整治。國家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態工程,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大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力度。推進貧困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農戶改廁、村莊綠化,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支持山、水、田、林、路建設及小流域綜合治理。

3、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產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對財政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一些項目形成的資產,考慮折股量化給貧困戶。

三、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貧困地區與較發達地區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教育、衛生、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上,必須著力縮小。

1、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扶貧需扶智」。要實施教育扶貧全覆蓋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國家教育經費繼續向貧困地區、向基礎教育傾斜,「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向貧困地區傾斜。在貧困地區率先實行普通高中免學費,建立保障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

2、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以及殘疾人關愛體系。對農村「三留守」和殘疾人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務系統。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幫助特殊貧困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加快建立健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3、豐富貧困群眾文化生活。集中實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貧項目,重點是廣播電視服務網路、數字文化服務、鄉土人才培養、流動文化服務等。支持貧困地區挖掘保護、開發利用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和資源。文化事業經費向貧困地區傾斜。

四、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

貫徹扶貧開發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關鍵在落實責任。

1、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對貧困人口規模500萬人以上或貧困發生率15%以上的9個省區,真正把扶貧開發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對貧困縣重點考核脫貧成效,實行扶貧工作「一票否決」。同時,強化督察和問責,完不成年度扶貧任務的對領導幹部進行約談。加強貧困村黨支部建設。

2、強化扶貧開發投入保障。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每年保持較大幅度增長,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涉及民生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及縣以下以及西部地區連片特困地區地市級配套資金。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鼓勵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開發的金融支持,發揮互補作用。發行政策性金融債並給予財政貼息等優惠政策。實施扶貧小額信貸工程。保障扶貧開發用地。加大科技扶貧力度。貧困地區創業創新和服務的人員,在薪酬待遇、公務員錄用、職級調整、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

3、健全東西部協作和黨政機關、部隊、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定點扶貧機制。東部地區增加對口幫扶財政投入,啟動實施東部強縣與貧困縣「攜手奔小康」行動。加強並改進黨政軍群部門和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百縣萬村」活動。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自願採取包干方式參與扶貧,落實企業和個人扶貧捐贈稅前抵扣政策。擴大扶貧國際合作。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

⑵ 貴州省精準扶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指的是什麼

「一達標」是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當年全國扶貧標准,即為達標,也就是說該貧困戶具備了脫貧的前提條件。

「兩不愁、三保障」與基本解決生存溫飽問題相比,是一個內涵更豐富、層次要求更高的扶貧工作目標。首先,它要求鞏固溫飽成果,使扶貧對象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從基本解決到穩定解決。

最近30年,國家3次制定扶貧標准:第一次是1986年的206元,第二次是2001年的865元,第三次是2011年的2300元。國家每年根據農村低收入居民生活消費價格指數調整換算成的現價即為當年扶貧標准。比如,2016年國家扶貧標准線為2952元,貴州省扶貧標准線為3146元。

其次,它不僅僅關注扶貧對象吃飯、穿衣、居住等基本物質生活消費,而且還關注其享受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狀況。

這就要求我們在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時,既要看收入,又不能唯收入,要運用好「兩不愁、三保障」這把尺子去綜合衡量貧困群眾是否真正實現穩定脫貧。

(2)精準扶貧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全力解決貴州省烏蒙山片區、武陵山片區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整體貧困問題,確保到2020年全省農村貧困人口穩定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決不讓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2011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勾畫了全國扶貧開發願景,首次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的脫貧標准。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將「一達標」和「兩不愁、三保障」正式作為貴州省檢驗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標准,既有定量的收入指標,又有定性的基本生活指標,簡單明了,全面完整,便於掌握。

「一標准兩不愁三保障」作為綜合衡量貧困群眾是否真正實現穩定脫貧的標准,丹霞鎮緊盯此標准,精準發力補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緊盯「一達標」。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當年全國扶貧標准,是貧困戶才具備脫貧的前提之一。2017年貴州脫貧的標准線是3335元。

丹霞鎮多措施並舉,因村因人制定對策,確保貧困戶增加收入。一是針對殘疾和長期患病以及缺乏勞動力的人員實施低保兜底,4408戶6395人;二是因人設崗,對有勞動能力,不願出去務工的人員,設置衛生清潔、道路養護等崗位,穩定增加農戶收入。

三是優先使用,各村合作社在實施產業種植管護、人居環境改造等工作中,優先使用貧困戶中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四是以「三變」改革為契機,以「村級合作社+平台公司」為抓手,農戶把閑置的土地、荒山等資源入股合作社種植特色產業,農戶通過「保底+效益」分紅的模式增加收入,布置農業特色產業53364.21畝。

二、緊盯「兩不愁」。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生存和溫飽問題已經從基本解決到穩定解決,「兩不愁」已經得到根本性解決。

三、緊盯「三保障」。住房、教育、醫療三保障比不愁吃不愁穿的層次更高,實施難度也更大。丹霞鎮分類施策,確保三保障順利實現。

住房保障。一是大力爭取上級政策,通過實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搬遷等政策,改善農戶居住條件。

2015至2017年共實施危房改造2720戶,易地扶貧搬遷219戶752人;二是以村為單位,由各掛村領導、工作隊、駐村工作組、幫扶責任人成立工作組,逐村逐戶進行老舊房屋排查,填報盤州市老舊瓦房整治台帳,進行集中整治。

教育保障。一是確保不輟學。幫扶責任人負責幫扶對象中不存在輟學或者未上學的情況,若有,幫扶責任人必須動員去上學,保障其受教育;二是確保享受教育扶貧。幫扶責任人負責幫扶對象中的學生受教育扶貧情況,若未享受到,要及對接匯報,確保教育扶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醫療保障。一是確保參合率,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二是加大宣傳,宣傳合作醫療報銷相關政策,動員生病要去正規醫院就醫,報銷比例能夠達到最高。

⑶ 精準扶貧中的「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是指什麼

「兩不愁」:不愁吃(含安全飲水)、不愁穿。

「三保障」:義務教育、安全住房、基本醫療有保障。

「一達標」:農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到國家現行扶貧標准。

識別范圍:

一是將農村人口、戶籍制度改革就地農轉非的人口作為識別范圍。

二是識別以戶為單位,戶口本為基本原則,共同生活為參考依據。

三是貧困戶(整戶或單人)因搬遷、婚嫁、外遷、死亡、新生、判刑收監、出國定居的人員要及時動態調整。

四是貧困戶識別堅持以鄉鎮戶籍管理為主的原則。

(3)精準扶貧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貧困戶和返貧戶識別標准:

一是國家標准:低於國家現行扶貧標准,且「兩不愁」、「三保障」未實現的。

二是市級標准:「四進七不進」

「四進」:

一是家庭人均純收入未達到國家現行扶貧標準的農戶;

二是因缺資金有子女無法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農戶;

三是無房且自己無能修建的農戶,或只有一套住房已經存在安全隱患,自己卻無力修建的農戶;

四是因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或長期慢性病等,扣除各類政策補助後,自付醫療費仍然很高,導致家庭處於國家扶貧標准以下的農戶。

⑷ 精準扶貧一有,兩不愁,三保障,六個精準,五個一批是些什麼

一有:就是指增加收入,既是脫貧的基本前提,圍繞實現這一目標,,各地要堅持把發展生產扶貧作為主攻方向,確保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增收渠道。

兩不愁:與時俱進確保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三保障:是指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扶貧中關注其享受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狀況,居住等基本物質生活。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改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四個切實:切實落實領導責任,才能確保扶貧規劃落到實處,切實做到精準扶貧,才能確保扶貧工作事半功倍,切實強化社會合力,才能確保扶貧工作整體推進,切實加強基層組織,才能使扶貧工作穩步發展。

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六個精準: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位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

(4)精準扶貧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了總書記重要論述的科學性、真理性。在最後攻堅階段,必須堅決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堅持既定路線方針政策不動搖,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要

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強化產業和就業扶貧,促進穩定脫貧、可持續脫貧。要因地制宜推進脫貧攻堅,有效調動各地積極性和創造性。要集中力量攻堅深度貧困,引導資源要素向深度貧困地區

聚焦。要充分發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增強脫貧內生動力。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要全面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凝聚全黨全社會

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在把握精準要義、念好精準「真經」、做好精準文章。脫貧攻堅蠻干不行,必須實事求是、扎實推進。圍繞「六個精準」,切實在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

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聚焦發力,才能有實效、見成效;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實施「五個一批」工程,才能吹糠見

米、水到渠成;堅持中國制度優勢,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一起抓扶貧,層層落實責任制的治理格局,才能匯聚起從上到下齊心攻堅的強大合力。

⑸ 確定為農村精準扶貧對象後可享受哪些具體的幫扶

精確扶貧資金在保證資金精準投放方面充分下放權力,避免資金項目安排與實際需要脫節。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因素法測算切塊分配到縣,給縣一級對扶貧資金安排使用充分的自主權。當然,雖然縣一級擁有自主權,但也不能粗放安排,必須精準到位確保扶貧資金直接用於扶貧對象。
在保證精準到戶方面,首先要真正做到「點對點」、「一對一」的精準扶持。其次,是要逐戶分析致貧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採取不同措施,如對有勞動能力但缺乏資金和技術的貧困戶,要通過產業、就業扶持幫助脫貧;對缺乏勞動能力、難以自我發展的貧困戶,要通過低保政策加以解決;對住在「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貧困農戶,要通過移民搬遷進行解決,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要通過醫療救助進行解。此外,還要建立幹部聯系貧困戶子女教育助學機制,確保每一個貧困戶子女享受到教育幫扶政策。
在確保脫貧成效精準方面,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准確反映扶貧成效。 視情況而定,精確扶貧資金在保證資金精準投放方面充分下放權力,避免資金項目安排與實際需要脫節。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因素法測算切塊分配到縣,給縣一級對扶貧資金安排使用充分的自主權。當然,雖然縣一級擁有自主權,但也不能粗放安排,必須精準到位確保扶貧資金直接用於扶貧對象。
在保證精準到戶方面,首先要真正做到「點對點」、「一對一」的精準扶持。其次,是要逐戶分析致貧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採取不同措施,如對有勞動能力但缺乏資金和技術的貧困戶,要通過產業、就業扶持幫助脫貧;對缺乏勞動能力、難以自我發展的貧困戶,要通過低保政策加以解決;對住在「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貧困農戶,要通過移民搬遷進行解決,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要通過醫療救助進行解。此外,還要建立幹部聯系貧困戶子女教育助學機制,確保每一個貧困戶子女享受到教育幫扶政策。
在確保脫貧成效精準方面,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准確反映扶貧成效。

⑹ 國家提出精準扶貧的政策措施是什麼

精確扶貧資金在保證資金精準投放方面充分下放權力,避免資金項目安排與實際需要脫節。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因素法測算切塊分配到縣,給縣一級對扶貧資金安排使用充分的自主權。當然,雖然縣一級擁有自主權,但也不能粗放安排,必須精準到位確保扶貧資金直接用於扶貧對象。
在保證精準到戶方面,首先要真正做到「點對點」、「一對一」的精準扶持。其次,是要逐戶分析致貧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採取不同措施,如對有勞動能力但缺乏資金和技術的貧困戶,要通過產業、就業扶持幫助脫貧;對缺乏勞動能力、難以自我發展的貧困戶,要通過低保政策加以解決;對住在「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貧困農戶,要通過移民搬遷進行解決,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要通過醫療救助進行解。此外,還要建立幹部聯系貧困戶子女教育助學機制,確保每一個貧困戶子女享受到教育幫扶政策。
在確保脫貧成效精準方面,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准確反映扶貧成效。
視情況而定,精確扶貧資金在保證資金精準投放方面充分下放權力,避免資金項目安排與實際需要脫節。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因素法測算切塊分配到縣,給縣一級對扶貧資金安排使用充分的自主權。當然,雖然縣一級擁有自主權,但也不能粗放安排,必須精準到位確保扶貧資金直接用於扶貧對象。
在保證精準到戶方面,首先要真正做到「點對點」、「一對一」的精準扶持。其次,是要逐戶分析致貧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採取不同措施,如對有勞動能力但缺乏資金和技術的貧困戶,要通過產業、就業扶持幫助脫貧;對缺乏勞動能力、難以自我發展的貧困戶,要通過低保政策加以解決;對住在「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貧困農戶,要通過移民搬遷進行解決,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要通過醫療救助進行解。此外,還要建立幹部聯系貧困戶子女教育助學機制,確保每一個貧困戶子女享受到教育幫扶政策。
在確保脫貧成效精準方面,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准確反映扶貧成效。

⑺ 什麼是精準扶貧和如何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

按照中國扶貧標准,到2013年底中國還有8249萬農村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發展滯後問題沒有根本改變。在民生問題中,困難群體往往有更多更強烈的訴求,因此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扶。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改革開放以來通過不懈努力,已經使6億多人脫貧,成為全球首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但是,我國仍有7000多萬人沒有脫貧。距2020年還有不到6年時間,要確保7000多萬人全部如期脫貧,每年要減貧1200萬人,每個月要減貧100萬人,任務非常重。

按照政府規定,年人均純收入收入2800元以下的屬於貧困人口,目前,我國有14個片區,592個貧困縣,12.8萬個貧困村,這些地區大多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較差。

【精準扶貧】就是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總的原則是「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開展到村到戶的貧困狀況調查和建檔立卡工作,包括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示公告、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內容。過去,全國曾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實踐表明,這樣識別扶貧對象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瑣、操作性不是很強。我省宜賓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選」確定扶貧對象的扶貧「首扶制度」,也是一個精確識別的好辦法。其具體作是:根據國家公布的扶貧標准,村民先填申請表,首先由村民小組召開戶主會進行比選,再由村「兩委」召開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並張榜公示;根據公示意見,再次召開村、社兩級幹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並再次公示;如無異議,根據村內貧困農戶指標數量,把收入低但有勞動能力的確定為貧困農戶。總之,不論採取何種方式識別,都要充分發揚基層民主,發動群眾參與;透明程序,把識別權交給基層群眾,讓同村老百姓按他們自己的「標准」識別誰是窮人,以保證貧困戶認定的透明公開、相對公平。

⑻ 精準扶貧政策有哪些

根據劍委辦〔2017〕77號文件規定:

2018年易地搬遷補助標准為:1人戶補助3萬元,2人戶補助5萬元,在2人戶的基礎上每增加1人補助資金增加1.8萬元。扶貧易地搬遷補助資金的發放主要依據是先拆後建、按圖施工、面積控制、建房質量、安全施工。

易地搬遷對象建房補助資金由項目鄉鎮打卡直發,分三次進行撥付,即按「30%、30%、40%」撥付。

第一次撥付要農戶建房全面啟動後,經村、鄉(鎮)審查認定面積等符合規定,提供現場啟動圖片資料撥付30%;第二次撥付要農戶建房主體工程完工撥付30%;第三次撥付要經鄉鎮驗收合格、入住新房、拆除舊房和復墾後再撥付40%。

(8)精準扶貧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新時期精準扶貧的要點:

1、堅持以產業發展扶貧

經濟指標是衡量貧困的首要指標之一。經濟學指出,貧困是社會人口應有的福祉被剝奪,個人及家庭因缺少足夠的收入而無法滿足其基本需求。同時,學界普遍認為,貧困是一種公共劣質品,貧困狀況如果不能得以徹底改善,則每個社會成員都可能使得生活環境變壞。

2、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

隨著扶貧政策執行方法的多樣化,以及救助對象需求的多元化,社會工作將成為我國農村扶貧事業發展的新路徑和必要補充。現代扶貧問題和社會工作在價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受助對象上具有相通性。

⑼ 精準扶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內容是什麼

精準扶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內容是什麼?精準扶貧知識解答,扶貧幹部值得收藏!

1.什麼是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

2.什麼是「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

「兩不愁」:不愁吃(含安全飲水)、不愁穿。

「三保障」:義務教育、安全住房、基本醫療有保障。

「一達標」:農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到國家現行扶貧標准。

3.貧困戶和脫貧戶識別有關事項

(1)識別范圍

一是將農村人口、戶籍制度改革就地農轉非的人口作為識別范圍。

二是識別以戶為單位,戶口本為基本原則,共同生活為參考依據。

三是貧困戶(整戶或單人)因搬遷、婚嫁、外遷、死亡、新生、判刑收監、出國定居的人員要及時動態調整。

四是貧困戶識別堅持以鄉鎮戶籍管理為主的原則。

(2)貧困戶和返貧戶識別標准

一是國家標准:低於國家現行扶貧標准,且「兩不愁」、「三保障」未實現的。

二是市級標准:「四進七不進」

「四進」:一是家庭人均純收入未達到國家現行扶貧標準的農戶;二是因缺資金有子女無法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農戶;三是無房且自己無能修建的農戶,或只有一套住房已經存在安全隱患,自己卻無力修建的農戶;四是因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或長期慢性病等,扣除各類政策補助後,自付醫療費仍然很高,導致家庭處於國家扶貧標准以下的農戶。

「七不進」:一是當年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的農戶;二是2014年以來購房或修建新房,或高標准整修現有住房(不含因災重建、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或國家統征拆遷房屋)的農戶;三是家庭擁有或使用享受型轎車、船舶、工程機械及大型農機具的農戶;四是家庭辦有或投資企業,長期僱用他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並在正常經營正常納稅的農戶;五是家庭成員中有正式編制的財政供養人員、村五職幹部(有重大致貧原因的村幹部除外)家庭;六是舉家外出一年及以上,收入明顯高於當地平均水平的家庭;七是其他明顯不符合扶貧開發對象標準的情形。

(3)脫貧戶識別標准

主要依據:「一出三不出」

「一出」:當年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准,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並真正實現了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住房三保障,飲水和生活用電已經解決,不因患重大疾病、長期慢性病等大額醫療費用支出而返貧的貧困戶。

「三不出」:一是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沒有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准,沒有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家庭;二是雖然享受了扶貧政策,但尚未明顯見效的家庭;三是當年新識別或返貧的貧困戶原則上不能退出。

脫貧出列村識別標准:貧困村貧困發生率低於3%,統籌考慮村內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綜合因素。

(4)識別方法

主要通過政策宣傳、業務培訓、進村入戶、信息採集、民主評議、公示公告、比對核實、全程監督等工作環節,通過「四看」(看收入、看吃穿、看保障情況、看穩定發展態勢)識別各類對象。

4.貧困戶(返貧戶)和脫貧戶識別流程

主要流程:「八步、兩評議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

(1)貧困戶、返貧戶識別流程

第一步,農戶申請。本著自願原則,提出書面申請,並簽字蓋手印。

第二步,村民小組評議(第一次公示)。以村小組為單位,組織農戶開展民主評議,提出初步名單並進行村民小組公示。

第三步,入戶調查。村組幹部和駐村幹部組織開展入戶核實,採集相關信息。

第四步,村級民主評議(第二次公示)。以村為單位,組織村民代表、監督人員、村級幹部、駐村幹部等對村小組公示無異議的對象進行民主評議,對評議出的對象進行第二次公示。

第五步,鄉鎮審核。針對村級無異議的名單,鄉鎮組織審核並報縣級。

第六步,縣級數據比對。針對鄉鎮上報名單,縣扶貧辦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大數據比對,對凝似對象返回鄉鎮、村級重新核實,不搞「一刀切」。

第七步,數據錄入和清洗。

第八步,縣級對外公告。對確定的對象,通過相關媒體對外公告。

(2)脫貧戶識別流程

第一步,村民小組篩選提名(第一次公示)。村民小組組織人員直接入戶調查篩選初步名單。

第二步,村社幹部和駐村幹部組織入戶調查核實。

第三步,貧困戶認可。

第四步,村民民主評議(第二次公示)。

第五步,鄉鎮審核認定。針對村級公示無異議的名單,鄉鎮組織審核並報縣級。

第六步,縣級抽查備案(對外公告)。

5.「六個精準」的具體內容

「六個精準」指的是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幹部選派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6.貧困戶解決「八難」、貧困村實現「八有」

貧困戶「八難」指的什麼

著力解決貧困戶穩定增收難、便捷出行難、安全飲水難、住房改造難、素質提升難、看病就醫難、子女上學難、公共服務難。

貧困村「八有」指的什麼

每個貧困村有一個特色主導產業;

有一條硬(油)化村社公路;

有一個便民服務中心;

有一套落實社保政策到戶的具體措施;

有一個整潔的村容村貌;

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

有一支穩定的駐村工作隊;

有一個有效的結對幫扶機制。

7.結對幫扶「五個一」活動和駐村幫扶「五步感恩互動」活動

(1)結對幫扶「五個一」活動:為幫扶戶落實一套「增收措施」;為幫扶戶講一堂「政策課」;到幫扶戶家中開展一次以上的「傳統節」慰問;為幫扶戶做一件「貼心事」;每月給幫扶戶打一次電話或發一條簡訊)。

(2)駐村幫扶「五步感恩互動」活動:村支兩委每季度分片召開一次院壩會,由第一書記講政策,脫貧典型講脫貧感受,貧困戶講脫貧決心,並採取知識問答或其他互動的方式答疑釋惑。

組織部幫扶集團責任清單

幫扶單位責任清單

1.幫扶單位要同鎮村加強村情民意研判,認真做好幫扶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盡量讓財政扶貧資金、項目資源、政策扶持圍繞規劃抓落實。

2.幫扶單位要明確1名分管領導,每月至少1次到幫扶村開展工作,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研討精準脫貧工作落實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每月向幫扶集團單位和相關部門報送一條信息。

3.每季度集中召開1次群眾會或分片召開院壩會,組織幹部宣講扶貧政策,強化精神扶貧,注重在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鼓勵、引導群眾要靠勤勞脫貧致富。

4.幫扶單位要積極爭取行業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每年要力所能及為幫扶村解決1-2件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民生實事。

5.幫扶單位要督促機關幹部做細做實結對幫扶工作,定期收集梳理問題和建議,及時提請幫扶集團牽頭單位或鄉鎮研究討論;幫扶單位和鄉鎮負責人每季度要向幫扶集團牽頭縣領導匯報一次工作開展情況。

幫扶聯系人責任清單(10條)

1.每年初同幫扶戶一道規劃當年的增收措施,鼓勵幫扶戶要靠勤勞脫貧致富(清楚種植、養殖、勞務的規模及收益)。

2.每季度至少走訪1次幫扶戶,了解掌握其增收措施的落實情況,並對精準扶貧政策進行深度講解。

3.每季度同幫扶戶一道對房屋前後、內部的清潔衛生進行1次清理整治,確保其庭院清潔衛生。

4.每年到幫扶戶家中開展1次「傳統節」或因病因災慰問,可以送一定金額的慰問金或物品。

5.每月給幫扶戶打1次電話或發1條簡訊,了解其家庭生活生產狀況。

6.每年要詢問幫扶戶的醫療保障情況,醫療保險是否繳納、當年家庭是否有人生病,醫療費用是否按規定報銷;若存在未按規定報銷的,幫助其報銷醫療保險。

7.每年要詢問幫扶戶是否有小額信貸需求,積極引領幫助其辦理小額信用貸款,並提醒按時還息、按期還款。

8.每年要詢問幫扶戶家中子女入學情況,清楚有幾人讀書、什麼學校、教育補助是否落實到位。

9.幫扶聯系人定期收集幫扶戶的困難及建議,並向駐村工作隊或幫扶單位反映。

10.每年底同幫扶戶逐項盤算增收項目落實情況,是否與要求有差距;談談這一年家裡的情況和村裡變化。

閱讀全文

與精準扶貧公共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