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析如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特徵是其現代性。現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價值取向的現代性。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培育具有時代精神和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公民為目標,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於塑造能代表時代精神的,有創造性的,積極健康的公共文化。
二是政府行政理念的現代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要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必然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文化領域政府公共服務的意識,實現從傳統的管制型政府向現代服務型政府轉變。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放在基礎保障和環境創設上來,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同時,加強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和平台建設。同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是服務內容的現代化。面對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現實,要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現代化,在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生產中引入競爭,鼓勵符合時代精神、為公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同時,要尊重公眾的創造性,著力於培養公眾的公共文化參與意願,通過優秀文化產品吸引人。
四是服務能力的現代化。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落實政府責任,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同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在動力,適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發展。
五是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現代化。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重視文化與科技的結合,綜合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B. 創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有哪些內容
一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引入市場機制,激發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二是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運營社會化。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准入、監督和考核體系,探索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公共文化設施更好發揮效能。
三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群眾參與制度化。建立健全群眾能參與、好參與、樂於參與的工作機制,激勵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使群眾自主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真正成為公共文化的建設主體和服務主體。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調動一切可用資源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應著眼於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探索數字服務、流動服務、特色服務等新方式。
C. 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指標是什麼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是服務,是踏踏實實地為群眾服務,這就要求我們內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過程容中始終要把群眾的文化權益放在第一位,要把如何為群眾服務放在第一位。這方面,許多地方都做了許多值得推廣的工作。如北京西城區文化館,每年初,他們都會把一張張調查表發到各個街道和社區,了解當地居民的文化需求。然後,根據群眾的文化需求安排一年的工作。廣東東莞的同志們一切工作都從當地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東莞是個外來工非常多的城市。外來工已經成為當地的主人。不管哪一天的晚上,你都會在一個個東莞的文化廣場上,看到一群群在文化的海洋里陶醉的打工族。在一個鄉鎮的廣場上,我曾看到圖書館的同志把一本本圖書擺在廣場上,讓打工族隨便閱讀。這是真正地為群眾服務。
D.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五要素四原則
公共文化服務體抄系建設的六個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性原則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E. 政府應該怎麼樣做好公共文化服務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要求
1政府來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自人民負責的原則。做好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
2.政府應履行文化建設的職能。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
3.政府應堅持依法行政。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制定並執行有關公共服務的相關的決策。滿足人民生活需求。
4.政府應接受監督,打造陽光政府。切實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總結不易,望採納一下!
F.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指什麼
具體指:好公益性與經營性、均衡化與個性化、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三對關系。
1、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決定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而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2、處理好均衡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著眼於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需求,應在區域空間、社群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盡可能實現均衡的文化資源配置,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3、處理好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應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下簡稱「PPP模式」)推廣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
(6)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當前,亟須澄清模糊認識、克服不良傾向,引導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健康發展。
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受經濟利益驅動,社會資本往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缺乏足夠重視,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營利化傾向。如何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保證公益性的主體地位,約束社會資本過度的營利行為,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主要應用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較強,但在個別領域出現了個性化文化服務規模盲目擴張、布局失衡的現象。
從實施情況看,一些社會資本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為提高自身效率隨意縮減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導致服務質量不同程度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