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發揮文化公建設施提升文化資源共享
一、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
(一)、強化文化管理部門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對轄區文化基礎設施的運行管理,使用、開展文化活動的考評、及各文化單位的經費管理要相對集中到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各類文化工程項目建設要聽取政府文化管理部門指導見意,保障基礎文化設施科學合理的建設和運行,保障各基層文化單位最大化為群眾服務。
(二)、加強政策配套 要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優惠政策。在文化項目建設上,政府要有相關政策上向文化方面傾斜。包括免費提供建設用地或減收土地租金,減免建設中的各項稅費。多出台一些鼓勵社會資金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拓寬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投入渠道,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力量贊助、捐贈社會文化事業,或通過各種形式,興辦社會文化事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投入社會文化建設的良性機制。
(三)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運行保障機制 保障區文化館、城區辦事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綜
合文化站、社區及行政村文化活動室三級文化單位的公共文化設施正常運轉和經常開展活動所必需的經費。建議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按轄區人口年人均5-10元的標准,投入基層公共文化經費,使各鄉鎮、辦事處普遍建成集辦公、服務、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各行政村、社區基本建成「一室多用」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室。
二、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意見
(一)、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經費投入 建立公益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納入財政年度支出預算,根據經濟增長情況結合國家投入公共文化設施計劃,按比例逐年增加。特別是加強人口相對集中,文化活動氛圍相對濃厚的社區和鄉鎮的投入比重,強化示範與帶頭作用,改變過去那種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資金加強重點扶持,以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建議由區文化主管部門牽頭,根據全區實際情況,建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庫,項目應向基層單位、特色文化社區、文化村、鎮傾斜。
(二)、優先建設導向性、示範性文化基礎設施 結合城市建設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導向性、示範性群眾文藝培訓與交流、文化娛樂休閑及大型文化藝術演出場所,並配備基本文化活動器材;開設一些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廣場,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活動需求,努力建設面向廣大人民群眾、便於群眾參與的文化設施和場所,逐步改善文化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和服務能力薄弱的局面。
(三)、強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 提高文化館現代化水平。改善區文化館文化活動設施、設備,把區文化館建成群眾文化培訓和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示範性基地,使之真正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龍頭。 加強鎮辦、社區和村文化設施。落實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及業務活動經費,強化活動場地建設,增加活動器材的配備,解決好現有文化站不達標的問題,按照鄉鎮文化站建設的有關標准和要求建設鄉鎮文化站。加強社區和居民小區及村配套文化設施建設,
(四)、切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的管理和使用。 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要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使用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服務行為。引導和監督社區及行政村文化活動室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廣泛了解群眾文化需求,倡導和完善綜合服務功能,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陣地文化活動,提高基層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充分發揮當地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文化站的職能;加強對新建居民小區配套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和使用情況的監督,防止基層文化設施被擠占、挪用;充分利用轄區單位內部和社區現有的文化設施,努力實現資源共享。
② 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推進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可以也必須通過覆蓋城鄉、建設和活躍在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與服務活動來傳播和弘揚,以文化人,深入人心。
從微觀來說,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眾自編自演的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都會在潛移默化間成為匯聚人民群眾認同、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份力量。繼續大力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開放,豐富與改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更多更好地發揮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國民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凝聚人心、傳播正能量。
③ 文化惠民的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省,讓全省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文化發展成果。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機組成部分。我省依託較為雄厚的經濟基礎和人文資源,率先在全國免費開放「兩館一地」,是建設文化強省的重要舉措,是人民群眾的長久期盼,是建設更加美好新江蘇的迫切需要,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免費開放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各級宣傳、財稅、文化、民政、建設等部門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指導和督促,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幫助各單位解決實際運行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行免費開放的單位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幹部職工轉變觀念,適應形勢發展要求,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自覺支持免費開放工作。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的經驗,強化內部管理,轉變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保證安全運行,保證教育效果,保證高水平服務人民群眾。要在展示內容和形式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打造公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品牌。要正確區分處理公益性文化設施與市場化服務場所的關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實踐中創新公益性文化設施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免費開放應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落實有關要求,將「兩館一地」免費開放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切實予以保障。各級稅務部門要積極貫徹國家有關公共場館基地文化產品經營收入稅收優惠政策,保證辦好這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好事、實事。全社會都要熱情關心、積極支持「兩館一地」的工作,為免費開放創造良好條件。
免費開放同時也是對公民素質的鍛煉和考驗。參觀人員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遵守場館基地的各項管理制度,使免費參觀的過程真正成為接受教育、增長知識、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的過程。我們要共同唱好免費開放這台大戲,使越來越多的公眾走進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④ 在建設和發揮公共文化設施設備方面,有哪些意見建議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及意見
一、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
(一)、強化文化管理部門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對轄區文化基礎設施的運行管理,使用、開展文化活動的考評、及各文化單位的經費管理要相對集中到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各類文化工程項目建設要聽取政府文化管理部門指導見意,保障基礎文化設施科學合理的建設和運行,保障各基層文化單位最大化為群眾服務。
(二)、加強政策配套 要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優惠政策。在文化項目建設上,政府要有相關政策上向文化方面傾斜。包括免費提供建設用地或減收土地租金,減免建設中的各項稅費。多出台一些鼓勵社會資金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拓寬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投入渠道,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力量贊助、捐贈社會文化事業,或通過各種形式,興辦社會文化事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投入社會文化建設的良性機制。
(三)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運行保障機制 保障區文化館、城區辦事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綜
合文化站、社區及行政村文化活動室三級文化單位的公共文化設施正常運轉和經常開展活動所必需的經費。建議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按轄區人口年人均5-10元的標准,投入基層公共文化經費,使各鄉鎮、辦事處普遍建成集辦公、服務、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各行政村、社區基本建成「一室多用」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室。
二、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意見
(一)、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經費投入 建立公益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納入財政年度支出預算,根據經濟增長情況結合國家投入公共文化設施計劃,按比例逐年增加。特別是加強人口相對集中,文化活動氛圍相對濃厚的社區和鄉鎮的投入比重,強化示範與帶頭作用,改變過去那種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資金加強重點扶持,以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建議由區文化主管部門牽頭,根據全區實際情況,建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庫,項目應向基層單位、特色文化社區、文化村、鎮傾斜。
(二)、優先建設導向性、示範性文化基礎設施 結合城市建設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導向性、示範性群眾文藝培訓與交流、文化娛樂休閑及大型文化藝術演出場所,並配備基本文化活動器材;開設一些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廣場,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活動需求,努力建設面向廣大人民群眾、便於群眾參與的文化設施和場所,逐步改善文化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和服務能力薄弱的局面。
(三)、強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 提高文化館現代化水平。改善區文化館文化活動設施、設備,把區文化館建成群眾文化培訓和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示範性基地,使之真正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龍頭。 加強鎮辦、社區和村文化設施。落實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及業務活動經費,強化活動場地建設,增加活動器材的配備,解決好現有文化站不達標的問題,按照鄉鎮文化站建設的有關標准和要求建設鄉鎮文化站。加強社區和居民小區及村配套文化設施建設,
(四)、切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的管理和使用。 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要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使用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服務行為。引導和監督社區及行政村文化活動室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廣泛了解群眾文化需求,倡導和完善綜合服務功能,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陣地文化活動,提高基層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充分發揮當地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及鄉鎮文化站的職能;加強對新建居民小區配套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和使用情況的監督,防止基層文化設施被擠占、挪用;充分利用轄區單位內部和社區現有的文化設施,努力實現資源共享。
⑤ 什麼事基層文化基層文化建設的內容是什麼
一部分是基地重點研究成果.對《大局視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職業道德建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狀況及對策調研報告》、《企業轉型與文化變革》、《關於構建和諧企業的思考》等五篇研究成果進行了詳盡的介紹.
第二部分是基層重要研究成果.報告對《建設和諧社區、促進社會和諧》、《以團隊為基礎、推進開放式學習型組織創建》、《在企業重組中再塑企業文化理念》、《找准執政能力建設的著力點、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關於加強民政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等有關基層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
第三部分是基層戰略研究與規劃.這一部分收錄了《西城區「文化興區」戰略研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建設首都文化中心區》、《關於朝陽區文化發展的思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塑造「文化昌平」品牌》、《關於研究開發永定河文化的思考》、《海淀區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04-2008)》等研究成果.
第四部分是基層典型創新案例.報告對首鋼總公司著眼創新、服務大局,形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的案例,對北京移動通訊有限責任公司實施職業道德建設量化管理、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案例,對昌平區北七家鎮鄭各庄村堅持「三貼近」深入有力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大發展的案例,對北京市農工委通過互聯網建立「道德賽場」的案例,對順義區「我與奧運同行、人人都愛環境」主題教育的案例,崇文區全面推進「文明乘車從我做起」宣教活動等一系列基層思想文化建設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研究
⑥ 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繼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影響
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回了便利條件,這一答惠民政策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重溫歷史,開闊眼界;越來越多的人充分利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的設施設備和文化資源,增長知識,感受文化。免費開放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場館參觀、使用人數,以及舉辦活動的次數明顯增加:2013年,全國博物館參觀人數達7.47億人次,比2012年增加0.76億人次,增長11.33%;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4.92億人次,比2012年增加0.58億人次,增長13.36%;全國各級文化館(站)舉辦文藝活動、展覽、訓練班等活動共計129.32萬次,比2012年增加8.19萬次,增長6.76%。
今後,各級財政部門將繼續做好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經費保障工作,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並會同相關部門對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推動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⑦ 公共文化設施有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科技館、紀念館、劇院、體育場、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
一、圖書館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
二、博物館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三、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含有較多文化內涵為主要建築特色的較大型的場地,在城市區域開辟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與文化活動的場所。文化廣場亦屬於市民廣場,是市民廣場中體現更多文化特徵的廣場。有著更多文化內涵的市民廣場被稱為文化廣場。
四、劇院
劇場可以指:劇場 (建築),為表演場所的劇場;劇場 (藝術),為表演藝術形式或藝術流派的劇場;劇場版,動畫的電影版。劇場,有時又稱劇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築體構成的表演場所,亦可作為表演場所的總稱。
劇院通常指室內的表演場所,而劇場則同時適用於戶外廣場及室內建築。劇場也可指電視台播放電視劇的欄目,譬如鑽石獨播劇場等。
五、青少年宮
青少年宮是各類青年宮、少年宮、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青少年活動營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動場所的概稱。
中國青少年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各類青少年宮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實踐課堂,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是專門面向青少年開展實踐教育、社會教育和校外活動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⑧ 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當具備的基本功能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可以也必須通過覆蓋城鄉、建設和活躍在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與服務活動來傳播和弘揚,以文化人,深入人心。從微觀來說,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眾自編自演的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都會在潛移默化間成為匯聚人民群眾認同、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份力量。繼續大力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免費開放,豐富與改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更好地發揮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國民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凝聚人心、傳播正能量。
⑨ 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步入「免費時代」有何影響急急急。。。
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供了便利條件,這內一惠容民政策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重溫歷史,開闊眼界;越來越多的人充分利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的設施設備和文化資源,增長知識,感受文化。免費開放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場館參觀、使用人數,以及舉辦活動的次數明顯增加:2013年,全國博物館參觀人數達7.47億人次,比2012年增加0.76億人次,增長11.33%;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4.92億人次,比2012年增加0.58億人次,增長13.36%;全國各級文化館(站)舉辦文藝活動、展覽、訓練班等活動共計129.32萬次,比2012年增加8.19萬次,增長6.76%。
今後,各級財政部門將繼續做好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經費保障工作,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並會同相關部門對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推動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