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准備開個超市,工商局要來實地考察
實地考察,一般需要有衛生食品流通許可證之類的,還有消防啊,排水通風設施等等要符合他們的要求。
『貳』 工商局來我超市反映說我超市有一件商品無標價簽,要處予5000元的罰款,這罰款合法嗎懂法律的詳細說下
有權處罰。
你看看《食品安全法》再說吧。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條規定,「預包裝版食品的包裝上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四)保質期 (五)產品標准代號 (六)貯存條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准中的通用名稱 (八)生產許可證編號 (九)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准規定必須標明的其他事項。 」
對於標簽不合格的產品,《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
(二)生產經營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
『叄』 工商局對超市的商品進行檢查,最適合的調查方法是什麼
工商局對超市主要是證照和制度執行的檢查。因為工商局對產品質量沒有鑒定權內利容。如果是檢查商品,那麼就是食品保質期、標簽一類直觀的東西。
另外會有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質量抽檢。食品類工商局會進行快速檢測,發現問題再送專業檢測機構。其他商品則是會同其他專業檢測機構一起開展。
『肆』 工商局對我的超市進行食品抽檢,有4種食品不合格,不是假冒商品,並且我可以提進貨單。
1、食品安全法規定工商局負責流通環節的監督,並賦予對流通環節食品抽檢的法定職責。回2、抽檢的食品不答合格依據食品安全法處於2000元-50000元的處罰,如果貨值超過10000遠的,處5倍-10倍的處罰。3、你接受處罰吧。4、工商局不能簡單對你處罰了事,還應當通告生產地的質監部門對生產者給予處罰。5、你可以向供貨商及生產者進行追訴。
這位解釋的相當到位了。特別是最後一條,你可以追訴的。
『伍』 你好,請問在工商局從事商品檢測崗位的具體工作是什麼,待遇怎麼樣呀看你好像很不滿意這份工作呀,謝謝~
我們除了有兩個上級部門下達的任務之外,還有應之不暇的抽檢。每個人都是全能,既要會用快檢試劑盒,還要會用大型儀器和國標方法檢測,每年以不合格率做為主要考核標准。要懂得執法辦案,還有每天寫不完的報表、總結、信息、計劃、分析。今年食品安全出了事就查這事,明天食品安全出了那事又查那事,沒有時間搞科研,只是被動地被使喚。人家單位是好多人辦這么多事,我們是一兩個人忙這么多的事,累呀!我經常加班到夜裡,有時通宵地幹活。
我們當時都是通過重重考試招上來干這個專業的,可是現在呢,為了擴大檢測數量,每個工商所都要配快速檢測人員,那些非專業人士怎麼幹得了這行?領導逼著我們培訓基層快檢人員。給工商所配了檢測室和檢測箱,花了多少錢哪。連專門招來的檢測員都沒時間檢測,試劑盒全扔了,那些工商所的人更是應付事,年年快檢合格率100%。後來大家達成了一致,不再檢測了,看著不順眼直接送質檢站,這方法倒是發現了問題,而且也省了不少力氣。因為快檢試劑盒經常測出假陽性,而且快檢結果不被認可,忙乎了半天瞎忙,測完了還是要送質檢站復檢出報告。自己測加大了取樣的數量和自己的工作量,而且節省下來的經費全落到領導手裡了。
現在檢測范圍又擴大了,連超市裡也建了自檢室。建了幾年,一問他們,說是什麼問題也沒發現。有的超市提過,給他們配了那麼多試劑盒,沒有燒杯沒有電子稱沒有這個沒有那個,怎麼辦?工商局也不可能出錢給他們配齊啊。領導不說話,超市也不哼聲,以後照樣向上報檢測數據,照樣年年合格率100%。有時去基層或者超市裡看,那些人連檢測箱和試劑盒都沒碰過,儀器沒過封,數據全是編的。其實超市就是沖著有人經費給他們配檢測儀器和筆記本電腦。工商局就是沖著檢測經費來擴大檢測數量的。
好多和我一樣干這行的,當時花很多錢培訓和培養他們,後來他們全調離崗位了。一月工資不到2500,年底有個年終獎,沒有任何工資卡以外的獎金。上級還硬下任務讓我們檢測沒有檢測過的東西,比如苯並芘,我們沒有任何提前退休的措施,也沒有任何特殊津貼保障。象我們這樣穿著制服的,骨子裡可憐的要命,出去還要管著那些有錢的人,他們根本不把我們看在眼裡。
我覺得我快崩潰了。
『陸』 工商局對超市的酒也要檢驗嗎
那不叫檢驗,那是工商局對於市場流通產品進行監督抽查或者專項整治。屬於履行國家職能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每年都要對食飲類產品進行4次季度抽檢,很正常的。
『柒』 超市的稱要多長時間檢查一次,是工商局的檢查嗎
這要看工商局是否勤快了,法律和工商總局都沒有對檢查做出詳細的規定。但是工商所一周最少要進行6人次以上的市場巡查,但是相對於廣大的市場來說,工商不一定會每次都去超市,而且一般不會攜帶檢驗稱的工具。除非是上了黑名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作為重點監控的對象,工商有事沒事都會去巡查的。
如果有消費者投訴超市的稱不準,那麼工商必然會派遣人去檢查(一般三個工作日內,不超過5個工作日),如果沒有則說明當地工商局不作為。
『捌』 家裡是開小超市的,今天工商局突然來店裡查貨
一般假的會先採取先行登記保存(就是拿走),然後工商部門會委託廠家進行認定,認定為假的之後會出具認定書。之後罰款,不過罰款辦是所扣物品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多少錢就看扣了你多少錢的東西了。
你家被處罰的損失可以向購貨商要求賠償,也可以走司法程序。
『玖』 工商局查到超市假貨會怎麼處理
根據情節嚴重性定位,沒收假貨,同時進行罰款,對於工商局罰款的繳納時間,在工商局向用戶送達的處罰決定書中會有具體的時間規定,通常情況下都是要求在15天之內繳清。
如果被處罰人逾期未繳罰款的,可由工商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被執行人(即被處罰人)在被強制繳納罰款的同時,還要承擔法院的執行費和罰款的滯納金(滯納金最多為罰款金額的一倍)。
(9)工商局到超市取樣擴展閱讀:
發現超市賣假貨注意事項:
1、從消費者角度來講,消費者需要注意保留購物小票、產品包裝等證據,購買產品前後注意檢查包裝標注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消費者如若發現購買產品存在不規范的情形,可憑購物小票等證據維權,也可以直接撥打12315或者向工商部門舉報。
2、消費者應該積極與超市工作人員進行協商退換,如果超市的處理方法並不能讓消費者滿意,消費者也可以直接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只有這樣才能夠維護個人的利益。
3、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商行政管理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假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