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2014我國公共服務支出

2014我國公共服務支出

發布時間:2021-04-28 02:30:19

① 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是一個意思嗎

不是。

一般公來共預算總收源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劃中央的稅收部分。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稅收收入地方分成部分+非稅支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主要包括增值、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地方分享40%部分)、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耕地佔用稅、契稅、煙葉稅、環保稅;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主要包括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費以及其他收入。

(1)2014我國公共服務支出擴展閱讀: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中包含的上劃中央稅收部分,是指收入完成過程中,按比例分成上劃中央部分,為中央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組成部分之一。上解中央支出,是指地方按照體制政策上解中央的支出,屬於上下級財政間轉移支付。兩者不是一個概念。

土地出讓收入,即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屬於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包含在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

② 在財政支出項目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包括哪幾項如基本建設支出(見問題補充)等

"一般公共服務來"是政府自收支分類科目中的一個「類」級科目,其下包括人大事務、政協事務、政府辦公廳及相關機構事務、發展與改革事務、統計信息事務、財政事務等37個款級科目。一般公共服務主要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務的支出。

③ 我國公共財政支出還存在哪些結構性問題

我國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要:
經過分稅制改革,
我國的財政性質已經由職能財政逐步向公共財政轉變,
但在財政
支出構方面明顯存在中央與地方事權分配不均、
行政經費脹等缺陷,
使得我國的分稅制不徹
底,公共財政不到位。因此,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正確處理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關系,
強化對預算支出的監督力,全面、協調、有序地推進各項財政支出預算改革,
使財政支出結
構真正向公共財政轉型,徹底完成分稅制。

關鍵詞:
公共財政;財政支出;支出結構

公共財政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主要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進行的政府收支活動模式
或財政運行機制模式,
是國家以社會和經濟
管理
者的身份參與社會分配,
並將收入用於政府
的公共活動支出,
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以充分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
保障國
家安全,
維護社會秩序,
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公共財產的基本功能是滿足社會公共需
要、法制規范和宏觀調控。近年來,隨著分稅制的深入,各級政府著眼於轉變政府職能,提
高服務水平,大力推動財力向民生傾斜,體現了財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質。然而,在財
政支構上卻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中央與地方財權與事權分配不均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
2008

2009

(文中數據都來源於此),我們可以做出表
1
,從表
我們可以看出,中央與地方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分工相當不均,自
1998
年以來,中央收
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基本處於
50%
以上,中央政府集中了全國財政收入的大頭,但中央支出
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一直處於
35%
以下,
2008
年該比重降至
21.4%
。地方政府收入雖然不及中
央,
卻承擔了全國財政支出的大頭。
一些本應由中央承擔的支出仍由地方財政進行補貼,

成了「中央出政策地方出資金」的局面,
造成地方政府事權過多、
財權過少、
民生財政資金
不足的現狀。
另外,
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重點職責不夠清晰,
往往一件事中
央和地方都有責任,但各級政府應當支出多少並不落實致使一些公共服務不到位。

(二)行政經費膨脹,大量擠占公共支出項目

據《中國統計年鑒
2008
》統計數據顯示,在財政各類支出中,行政
管理
費支出的增長
幅度最大,支出金額由
1998

1600.27
億元增加到
2006

7571.05
億元,膨脹了近
4
倍。
在財政支出中所佔的比重也由
1998
年的
14.82%
增加到
2006
年的
18.73%
。雖然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我國先後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機構精簡改革,
但是機構和人員編制仍急劇膨脹,

且行政事業部門公用經費支出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浪費這些原因使得行政費用增長過快,

量擠占其他項目支出,導致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加重了財政負擔。

(三)社會文教費投入依然較低

改革以來,
我國對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大,
絕對規模從
1978
年的
146.96
億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10846.20
億元,
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也由
13.10%

26.83%

我國一直把教育作為一個重
點來抓,
但教育總體投入水平較低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主要表現在,
1978
年-
2006
年教育投入占
GDP
比重平均為
4.04%


1978
年的
4%

2006

5.1%

僅上升
1.1
個百分
點。

(四)科學技術支出有待進一步提高

科學技術支出的規模由
1978

52.89
億元增
2006

1688.50
億元、
2007

1783.04

元,學技術占
GDP
的比重卻從
1978

1.45%
降至
6

0.79%

2007

0.71%
。雖然科學技
術方面入金額增加了
33
倍多,但是科學技術占國內總值的比例處於下降趨勢。這顯示出我
國在科術方面的投入還是遠遠不夠。在信息變幻莫測今,科學技術的競爭尤為激烈。因此,
我國還應大對科學技術方面的投資力度。

綜上所述,
我國財政支出結構中存在的這些主要問題實際就是財政供給中的

越位








錯位

問題。一方面,政府把需要推向市場的事業納入支出供給范圍,增加了財政支
出;另一方面,許要國家投入的公共事業,財政卻投入不足。

二、向公共財政轉型的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滿足公共財政的需要

公共支出結構的建立要以政府職能目標為基本原則。
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

立科學合理的公共支出總體結構,可按下列方面進行:一是制止行政
管理
支出的過快增長,
明確政府職能,
精簡機構,壓縮冗員,縮減行政事業單位編制和財構人員數量;二是加大對
科學技術、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別是對落後的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三是加對農業的支出,
改善農業的基礎設施,
促進科研成果的研究和推廣,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四是加大對
公共服務支出,如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等方面;五是增加對環境、資源的保營造良好
的居民工作生活環境。

(二)正確處理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關系

能否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系,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財政
管理
體制上,
正確處理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關系,
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權與事權,
既要堅持維
護中央權威,又要注意調動地方積極性,
使二者有機統一。按照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
在保
持中央對國家財力的相當程度的集中保持中央強大的宏觀調控能力的基礎上,
賦予地方政府
更多的財力,
使公共財政更好地改善民生。
同時,
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
職責重點,改革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三)全面、協調、有序地推進各項財政支出預算改革

一方面,改革傳統預算編制方法,借鑒

零基預算

中有益的做法,以改革傳統的

增量
預算

的編制方法,提高預算效率。另一方,加快部門預算支出改革進度,提高預算編制的
准確度。
通過編制部門預算,
將原來按功能劃分的行政事業經費等全部細化到部門,
所有的
開支都要在預算中加以反映,沒有列出的項目不能進行隨意開支。

(四)加強預算支出
管理
,強化對預算支出的監督力度

預算制度的基本原則是:政府所有收支都要納入預算,先有預算,
後有支出,
嚴格按批
準的預算支出。雖然法律對此已有非常明確、嚴格的規定,但長期以來,有預算而不執行,
沒有預算就支出的情況相當普遍,
影響財政支出結構的合理分配。
對此,
人大要嚴格按照預
算制度的基本原則監督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審計部門也要將財政審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強對財政違法的懲處力度,
財政部門對各預算單位支出情況要進行定期檢查,
隨時跟蹤監督
支出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嚴格按預算支出。

④ 我國2012年財政預算中公共財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支出是多少佔gdp多少

2012年全國的財政預算還沒有出來,中央本級的預算表在財政部網站的「財政數據」下面掛著,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預算數1230.61億元,也就是原來說的行政管理支出。2012年的GDP更沒有數據了,現在才2012年4月。

⑤ 國家公共財政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為何如此高

國家公共財政支出是政府為市場提供公共服務所安排的支出。公共支出可以確保國家職能的履行,政府經濟作用的發揮,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可以支持市場經濟的形成和壯大。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主要用於保障機關事業單位正常運轉,支持各機關單位履行職能,保障各機關部門的項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實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退役金等。
國家公共財政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高的原因: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所包含范圍廣,在公共財政支出佔比大, 國家公共財政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高。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管理與服務的支出,包括人大事務、政 協事務、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發展與改革事務、統計信息事務、 財政事務、稅收事務、審計事務、海關事務、人力資源事務、紀檢監察事務、人 口與計劃生育事務、商貿事務、知識產權事務、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國土資源事 務、海洋管理事務、測繪事務、地震事務、氣象事務、民族事務、宗教事務、港澳台僑事務、檔案事務、共產黨事務、民主黨派事務及工商聯事務、群眾團體事務、彩票事務等。 外交:指政府外交事務支出,包括外交行政管理、駐外機構、對外援助、國際組織、對外合作與交流、邊界勘界聯檢等方面的支出。

措施:
1、對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指標絕對規模及其占財政支出的規模比重嚴格規定並具有法律效力,由國家立法機關和國家審計部門對其實行嚴格的審計監督和立法監督。
2、一般公共服務部門本身必須對行政管理費的供應范圍,完善行政經費定額和考核辦法,堅持支出程序, 加強檢查監督,使其步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⑥ 近幾年我國社會福利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

http://www.labournet.com.cn/ldzy/anli/data/biao/20030319_13001.htm我國(1978~1998)
2005年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收入的12%。在發達國家中,社會保障的支出一般佔到財政支出的30%左右。在英國中央財政支出總額中,社會保障支出約佔32%,衛生及社區服務支出約佔17%,教育支出約佔12%;(23)2004,我國用於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支出總量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為25%,新自由主義的典型代表美國為75%;近年來,我國每年在基本民生的公共投入佔GDP的比重逼近世界倒數第一,除了柬埔寨、辛巴威等國比我國低之外,絕大部分國家都是高於我們。(24)利益分配不公,使貧富差距不正常的加大。基尼系數已達0.47,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警戒線為0.40)。(25)同時,由於物價的上漲速度高於勞動者階級收入水平的增長,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勞動者階級的實際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沒有同步提高甚至有所下降,這是當前相當一部分人對改革持懷疑態度,對改革爭論加劇的基礎性原因。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改革,各階層普遍或多或少的享受了改革所帶來的經濟增長的利益,因此社會普遍支持改革並積極的參與

⑦ 有人認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較高,是我國行政成本過高的體現」,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是通過財政收入的再分配形成的,所以國家的財政狀況是制約它的首要因素。在通常情況下,國家的財政狀況越好,行政管理支出的規模就有可能越大。

⑧ 我國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偏高的原因是什麼控制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主要用於保障機關事業單位正常運轉,支持各機關單位履行職能,保障各機關部門的項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實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退役金等。
原因:經濟總體增長水平、財政收支規模、政府職能、機構設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本身的使用效率。 措施:
A、對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指標絕對規模或其占財政支出的規模比重規定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標,病 由國家立法機關和國家審計部門對其實行嚴格的審計監督和立法監督 。
B、一般公共服務部門本身必須對行政管理費的供應范圍,完善行政經費定額和考核辦法,堅持支出程序,加強檢查監督,使其不如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公共服務支出可依據不同的標准,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和層次。我國一般將其分為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或核心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和非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所謂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是指一定經濟社會條件下,為了保障全體公民最基本的人權,全體公民都應公平、平等、普遍享有的公共服務,是諸多公共服務中具有保障性質和平等色彩的服務類型。即基本公共服務是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權為主要目的、以均等化為主要特徵、以公共資源為主要支撐的公共服務支出。不同於一般公共服務支出。

⑨ 請問試分析我國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偏高的原因,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有效措施要怎麼寫

內部約束機制和外部約束機制。內部約束機制就是加強監管和審計力度,提高財政支出使用效率,外部約束就是讓公眾一起來監督公共服務支出過程,實行透明財政,外部監督相對來講更為有力。而我國正是外部約束機制薄弱,財政透明度偏低,才使得一般公共服務偏高的

閱讀全文

與2014我國公共服務支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