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人股東和自然人股東的區別是什麼
1、所表示的形式不同
自然人股東為—個具體的人;法人股東是一個組織,作為抽象的依法擬制的實體。
2、權利不同
自然人股東享有並直接行使股東權利並承擔義務,如參加股東會,查閱財務會計資料、領取股紅等;法人股東其權利義務的行使承擔,需通過具體人的行為來完成,方式為派出股東代表,憑授權委託手續代表其完成,後果由組織承擔。
(1)外國自然人工商登記為股東擴展閱讀:
根據《民法通則》
第三章
法 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六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第三十七條 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九條 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第四十條 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
第二節 企業法人
第四十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金數額,有組織章程、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中國法人資格。
第四十二條 企業法人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四十三條 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企業法人分立、合並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並公告。
企業法人分立、合並,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第四十五條 企業法人由於下列原因之一終止:
依法被撤銷;
解散;
依法宣告破產;
其他原因。
第四十六條 企業法人終止,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並公告。
第四十七條 企業法人解散,應當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企業法人被撤銷、被宣告破產的,應當由主管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組織有關機關和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
第四十八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以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第三節 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第五十條 有獨立經費的機關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
具備法人條件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第四節 聯 營
第五十一條 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組成新的經濟實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具備法人條件的,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第五十二條 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
第五十三條 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按照合同的約定各自獨立經營的,它的權利和義務由合同約定,各自承擔民事責任。
Ⅱ 外籍人士在中國如何注冊公司(求詳細步驟)
一、外籍股東是自然人的情況。
1、核名如下:
(1)外籍自然人股東護照原件照片、護照翻譯件照片(加蓋翻譯公司公章)、翻譯公司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經營范圍需要翻譯服務)。
(2)中方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復印件加蓋公章。
(3)法定代表人、監事、財務身份證原件復印件。
(4)公司章程(根據公司法和外資三法制定)。
(5)公司實際地址(房產證地址一致)。
(6)股份配比,注冊資金。
2、公司設立所需如下:
(1)外籍自然人股東到場帶護照原件、護照翻譯件(加蓋翻譯公司公章)、翻譯公司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翻譯公司經營范圍需要翻譯服務)。
(2)公司章程。
(3)法人、監事、財務、身份證原件復印件、電話、郵箱且需進行app身份驗證。
二、外籍股東是企業的情況。
1、核名如下:
(1)外籍投資者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身份證明應經其本國主管機關公證後送我國駐該過使(領)館認證。如其本國與我國沒有外交關系,則應當經與我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再由我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認證。(如果相關文件不是中文需找翻譯公司翻譯,翻譯件加蓋翻譯公司公章並提供加蓋翻譯公司公章的翻譯公司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且翻譯公司的經營范圍需有翻譯服務。)
(2)中方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復印件加蓋公章。
(3)法定代表人、監事、財務身份證原件復印件。
(4)公司章程(根據公司法和外資三法制定)。
(5)公司實際地址(和房產證地址一致)。
(6)股份配比,注冊資金。
2、公司設立所需如下:
(1)外籍投資者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身份證明應經其本國主管機關公證後送我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如其本國與我國沒有外交關系,則應當經與我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再由我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認證。(如果相關文件不是中文需找翻譯公司翻譯,翻譯件加蓋翻譯公司公章並提供加蓋翻譯公司公章的翻譯公司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且翻譯公司的經營范圍需有翻譯服務。)
(2)公司章程。
(3)法人、監事、財務身份證原件復印件、電話、郵箱且需進行app身份驗證。----飛速度醫療器械咨詢
Ⅲ 股東為外籍身份,以中國國籍進行了注冊登記,請問是否構成上市實質性障礙怎樣解決
首先,公司的性質應該被定義成內資企業,公司注冊成立後的股東國籍變更不會改變公司性質;至於虛假身份的問題,這個就不懂了,一同請教
Ⅳ 外國自然人能不能成為我國公司的股東謝謝!
可以現在外國很多公司外國自然人是股東。綜合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及案例,可知:境內自然人不得直接以新設或並購外資股權成為外資投資企業股東,特殊地區可以過新設成為外商投資企業中方股東(上海、中關村等),一般情況下境內自然人通過定向增向認購外商投資企業中方股東的方式以及外資並購保留原境內自然人股東比較可行。值得注意的是境內自然人股東變更國籍的,不改變該公司的企業性質。美國CVC(花旗集團與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資管理公司)收購中國紙業龍頭企業晨鳴紙業集團。
生產妮維雅的德國公司拜爾斯多夫(Beiersdorf)公司欲以近20億元價格收購國內最大的洗護發企業---絲寶集團旗下舒蕾、風影、順爽和美濤四大護發品牌。
美國吉列公司收購中國電池第一品牌「南孚」
高盛投資公司收購雙匯,雨潤,太子奶,碧桂園。
外國人成為中國公司股東太多太多了。
上網一搜就出來了
Ⅳ 內資有限公司(自然人股東)將股權轉讓給外國人(個人)變更為中外合資企業
1、可以變更;
2、需要外經貿部門(現商務部門)審批;
3、簽署轉讓協議、股東會決議、評估報告(可能涉及,由於內資個人股權轉讓涉及個人所得稅,有些地方稅務部門要求提供)、商務部門審批、原個人股東繳稅、工商辦理變更登記。
Ⅵ 內資有限公司(自然人股東)將5%的股權轉讓給外國人(個人)
答:1、正常轉讓就可以,沒有規定必須變更為外資企業,這么理解吧,外國友人用人民幣出資的形式接收你的股份。所以不需要變更為外資。
2、如果辦理股權轉讓,可以不用驗資,但要證明你轉讓的部分股權原值,就要有憑證,當時成立公司的轉讓方的入資憑證也可以。
3、現在需要用手機工商APP做實
4、沒理解您說的變更的話,從事互聯網行業有限制是什麼意思。
5、如果不辦理工商和稅務的股權變更,從某種意義上講,該企業主體責任人還是原來的股東和法人還有監事。一旦產生債權債務糾紛,這個責任的承擔不好界定。而且,股權變更了,涉及到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及印花稅,所以有偷稅漏稅的嫌疑。所以不建議這樣。如果一定要一個不交稅的辦法,就是通過分別做增資和減資來把新股東加入進去,但時間周期比較長。
純原創,手動扣字,請追問或採納,謝謝。
Ⅶ 外資企業股東的名稱變了,去工商局登記需要什麼資料
1、法定代表人復簽署的《公司變更登記制申請書》(領取,公司加蓋公章);
2、《企業(公司)申請登記委託書》(領取,公司加蓋公章),應標明具體委託事項和被委託人的許可權;
3、有限責任公司變更股東提交原股東會決議(內容包括:轉讓雙方當事人、轉讓標的、數額,其他股東優先受讓權力的行使情況等,由股東蓋章或簽字(自然人股東);
國有獨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出資人提交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機構、部門轉讓出資的文件。
4、轉讓雙方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
5、有限責任公司變更股東提交新股東會決議(內容包括:新的股東會成立,修改公司章程,決定是否調整經營管理機構由股東蓋章或簽字(自然人股東);
股份有限公司變更股東提交新股東會決議(內容包括:新的股東會成立,修改公司章程,決定是否調整經營管理機構,由發起人蓋章或者出席會議的董事簽字)
Ⅷ 中國的自然人能否成為外商投資企業的個人股東
總的來說,目前只在一種情況下,中國的自然人可以合法成為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即,只有在外國投資者股權式並購境內企業的情形。對這一問題法律沿革具體分析如下: 我國現行《憲法》第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允許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投資,同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現行有效)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擴大國際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允許外國公司、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或個人(以下簡稱外國合營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經中國政府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同中國的公司、企業或其它經濟組織(以下簡稱中國合營者)共同舉辦合營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現行有效)第一條規定:「為了擴大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促進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以下簡稱外國合作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以下簡稱中國合作者)在中國境內共同舉辦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以下簡稱合作企業),特製定本法。」 上述法律明確將中國自然人排除在外商投資企業股東地位之外,已經與目前中國的經濟環境嚴重脫節,但是要從立法上對這種規定進行修正,因為涉及到憲法修正,因此目前來看尚有相當難度。不過,外國投資者股權並購讓中國自然人成為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提供了一個合法渠道。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加強外商投資企業審批、登記、外匯及稅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現行有效)第五條規定:「原境內公司中國自然人股東在原公司享有股東地位一年以上的,經批准,可繼續作為變更後所設外商投資企業的中方投資者。暫不允許境內中國自然人以新設或收購方式與外國的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成立外商投資企業。」 《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2003年,已無效)第十條規定:「被股權並購境內公司中國自然人股東在原公司享有股東地位一年以上的,經批准,可繼續作為變更後所設外商投資企業的中方投資者。」 而從《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2006年,現行有效)看,原《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2003年)第十條的規定已被刪除,這表明,新的並購規定對於目標企業的中國自然人股東的股東資格問題不再予以限制。 唐明律師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專利代理人,上海知識產權法專家。
Ⅸ 我們公司有一個股東是外國人,這個怎麼注冊公司呢
成立注冊內資公司自然人不可以和外籍自然人成立公司。如果投資者為外國個人,而中方這邊也是個人的話,那麼只能以中外合作的形式,可以注冊為法人企業(有限責任公司),也可以是合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