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務員如何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學習心得體會
參加第二期公務員任職培訓班的學習,使我學習到了不少新理論和新知識;學習到了做為公務員在履職過程中應如何規范公務行為;明確了做為公務員提高執政能力的必要性。我深感這樣的學習和培訓非常有必要,為此,我為了保證讓學習效果,要求自己不缺課、不遲到早退,上課認真聽講記筆記。下面就幾天來的學習內容談點感受和體會。 一、學習到了未知領域的知識 聽老師說: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環境管理體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效途徑、領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贏在執行的課程,使我的頭腦異常清新,心情為之振奮。這些課程是我第一次聽到過,感覺非常解渴。政協姚主席非常重視政協機關建設,積極倡導建立學習型政協,我所在的民族法制委員會,主要涉及到民族、宗教、社會和法制方面的理論、政策、法律、法規,按照姚主席的要求要深入學習,學以致用,這次的學習培訓課程,系統地將我沒有學到的理論知識教授給我,使我重新認識,樹立科學發展觀,形成科學發展觀思維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工作,不斷提高學習力。使我明確了國務院推行行政執法的目標是建成法治政府,這個法治政府即是: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高效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使我了解:我國加入世貿後,政府的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必須要提高,否則不適應發展或阻礙發展。因此,政府職能要隨著改革的深入而向社會公共服務型轉變,以達到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強化和明確了公務員的責任行為 《公務員法》是一部公務員管理的法律,是規范公務員管理的法律。通過聽老師授課,我進一步明確了公務員的權力和強化公務員責任行政,了解了公務員職位分類,級分設置等。從本節課中我感到,我國公務員管理已經步入法制管理的階段,對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公務員業務素質將發揮重大作用。聽「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的一課,使我深感有壓力,國內外那些成功的企業領導者,將執行力做為一種他的一種工作習慣,調動他的團隊,在個個環節中都把事情做到完美,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成為世界上值得稱道的典範,我們在工作中是否也應將他們的成功經驗拿來做為自己的工作標准,我想如果這樣做,工作沒有做不好的,同事沒有團結不好的。關於「職務犯罪與預防」一課。我認為針對性很強,我做為公務員,身為處級幹部,無論權力大小,都不能隨意放縱,我們的行為要與責任相對應,在職務范圍內履責不能貪利、侵權、瀆職。
『貳』 談談對12345公共服務系統的了解
12345公共服務系統是非常好的,並且現在有網站可以網上進行購票,中國的公路,鐵路以及服務交通都是發展十分迅速和全面
『叄』 公共服務有什麼含義
基本權益性是指基本公共服務應涵蓋公民的生存權、健康權、居住權、受教育權和工版作權等基本權利;公共負擔性和權政府負責性是指基本公共服務應由公共財政承擔、主要由政府負責提供;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是指基本公共服務應由全社會普遍分享,惠及全體人民群眾。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逐步使人民群眾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權利得到基本實現和維護,特別是使困難群眾和困難地區盡快享受到社會平均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其實質是政府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基本而又有保障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將廣大人民群眾要求最迫切、與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關系最密切的公共服務在城鄉、區域和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均等配置,把差距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范圍內。
『肆』 談談對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認識
的功能還能有點同行業如果我惡意以
『伍』 從經濟學角度談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認識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能夠增加政府支出
促進勞動力就業
原因在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增加了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是指預期可給僱主(企業)帶來最大利潤量的社會總需求,亦即與社會總供給相等從而處於均衡狀態的社會總需求。
『陸』 如何提升公務員公共服務意識和能力
您好!天性培訓網路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一、學習到了未知領域的知識 聽老師說: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環境管理體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效途徑、領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贏在執行的課程,使我的頭腦異常清新,心情為之振奮。這些課程是我第一次聽到過,感覺非常解渴。政協姚主席非常重視政協機關建設,積極倡導建立學習型政協,我所在的民族法制委員會,主要涉及到民族、宗教、社會和法制方面的理論、政策、法律、法規,按照姚主席的要求要深入學習,學以致用,這次的學習培訓課程,系統地將我沒有學到的理論知識教授給我,使我重新認識,樹立科學發展觀,形成科學發展觀思維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創新工作,不斷提高學習力。使我明確了國務院推行行政執法的目標是建成法治政府,這個法治政府即是: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高效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使我了解:我國加入世貿後,政府的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必須要提高,否則不適應發展或阻礙發展。因此,政府職能要隨著改革的深入而向社會公共服務型轉變,以達到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強化和明確了公務員的責任行為 《公務員法》是一部公務員管理的法律,是規范公務員管理的法律。通過聽老師授課,我進一步明確了公務員的權力和強化公務員責任行政,了解了公務員職位分類,級分設置等。從本節課中我感到,我國公務員管理已經步入法制管理的階段,對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公務員業務素質將發揮重大作用。聽「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的一課,使我深感有壓力,國內外那些成功的企業領導者,將執行力做為一種他的一種工作習慣,調動他的團隊,在個個環節中都把事情做到完美,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成為世界上值得稱道的典範,我們在工作中是否也應將他們的成功經驗拿來做為自己的工作標准,我想如果這樣做,工作沒有做不好的,同事沒有團結不好的。關於「職務犯罪與預防」一課。我認為針對性很強,我做為公務員,身為處級幹部,無論權力大小,都不能隨意放縱,我們的行為要與責任相對應,在職務范圍內履責不能貪利、侵權、瀆職。
『柒』 什麼是公共服務
在中國,這是創造性的新事業,也是中國所面對的重大挑戰,從而也就存在著許多未知的和不確定的東西。因此,很有必要明確弄清關於公共服務的含義。公共服務可以有三種含義公共服務的第一種含義:國家是公共服務型國家,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關於國家,有很多定義。在每一個社會中,都存在著社會整體的權力,它是壟斷的和最有權威的,並以強制性力量為依託。在現代社會中,這種社會整體的權力,是由決策或立法、審判或司法、以及行政執行機構構成的權力體系。本文中所謂的國家,即是指這一社會整體的權力體系。當國家是由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所有的時候,國傢具有公共性質,國家存在的目的和職能,就是為全體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務。在這個意義上,由國家的公共性質所決定,國家體系中的所有機構,如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在這些機構中任職的人們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在中國,這意味著在人大、法院、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國家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是在從事公共服務,上述機構也都是或者都應是公共服務機構。公共服務的第二種含義: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本文中所謂的政府,是指國家的執行機構。雖然有人將國家稱作廣義的政府,但從邏輯關系和實際運用的角度看,將國家的行政機構或者國家意志的執行機構視為政府將更明確和易於理解。國家是一種社會權力體系,而政府則是一種組織機構;國家確定權力運作的方向和重大決策,政府則負責實施貫徹。政府是國家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的性質決定著政府的性質。當國家權力體系具有公共性質的時候,作為國家主要執行機構的政府應該成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通過貫徹國家意志、執行公共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在這個意義上,各種形式的政府部門和機構都是公共服務機構,政府的各項職能都具有公共服務的性質,政府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在從事公共服務。公共服務的第三種含義:即公共服務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並且可與政府的其他職能相區分。在這個意義上,即使在公共服務型國家和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條件下,國家公職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所從事的並不都是公共服務,他們中只有部分人才從事公共服務活動。近年來,在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中,通常提到「中國政府的職能應轉變到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在這里,公共服務是同其他三項政府職能相並列以示區別的。公共服務:具體、直接、公共性具體的直接的公共服務,是能使公民(包括其被監護人如未成年的子女)及其組織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的社會生產過程。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雖也是公民活動所需的,但那都是間接的,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能夠滿足公民直接需求的,除衣食住行外,有教育、醫療保健、社會關照以及環境等。公共服務是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的社會生產過程。公民及其組織的各種直接需求,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生產過程予以滿足。在這些社會生產過程中,通過資源的配置和組合而達到產出。這些社會生產過程就是提供服務的過程(這里所指的服務同產出是否實物形式無關)。在一個社會中,由公民及其組織產生對服務的總需求。這個社會的總服務供給是由民間服務和公共服務兩部分構成的。公共服務只是社會總服務中與民間服務相對的一個部分。如果一個社會生產過程沒有使用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是純粹民間行為,屬於民間服務而不是公共服務。政府體現和行使的是公共權力,公共資源則是由國家所有的各種資源和資金。如果一個社會生產過程中有政府以某種方式的介入,如財政資金、產權或特許等,並在某種程度上貫徹著國家意志,那麼就屬於公共服務。譬如,不僅政府和公立機構提供的教育是公共服務,民間教育機構如果有政府特許或者使用了公共資源,那麼也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一定是公民所需的,能夠使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的,使公民受益的和得到享受的。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公民及其組織。公民的各種直接需求,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組織起來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公民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分別表達了公民的經濟需求和社會需求。公民的經濟組織即各種形式營利性的企業,公民的社會組織即各種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組織,這兩種組織形式構成了民間的組織。在中國,目前分別被稱作民營企業和民間組織。政府為滿足公民及其組織的直接需求所開展和介入的活動,即為公共服務。如果某政府機構是在為政府本身的需要而工作,其服務對象是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那麼就不屬於公共服務。公共服務滿足的是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對服務的需求可以是無限的,但卻並不能要求由公共服務去滿足所有那些需求。公共服務只須保障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的滿足,而其它部分的直接需求則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去決定。譬如,公共服務應該對每一個公民及其被監護人保證基礎教育的供給和基本社會保障的供給,在此之外的教育和社會保障可以留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決定。也就是說,保障社會弱勢群體或者窮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權利是公共服務的目標,富人則可以通過民間供給機制去滿足其更多的或更高的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公共服務水平和優先事項安排是由該社會的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價值取向、社會經濟體制以及發展戰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公共服務的種類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基礎性公共服務是指那些公民及其組織從事經濟和社會活動、或者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有某種政府行為介入的基礎性服務,如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等。經濟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或生產活動所提供的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的生活、發展與娛樂等社會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務,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福利以及環境保護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的服務。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責任,必須有政府介入,但卻並不一定須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與手段是多樣的,其所依託的組織機構也是多種形式的。譬如,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可以是公共行政機構,即正式的政府機構,可以是專門的公共服務機構,如公立學校和公立醫院等,在中國稱作事業單位;也可以是具有公共性的民間服務組織。 所謂公共性的民間組織,是指私人企業和各種形式的社會組織,如非營利組織和社區組織等。私人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共同特性是非政府,它們都不屬於公共組織。但是,如果有了政府行為的某種介入,如政府通過特許經營、合同承包、無償資助或者優惠貸款、共同投資等方式介入了民間組織的活動,那麼這些私人和社會組織在保持其民間性質的同時還具有了一定的公共性,成為貫徹國家意志、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工具。在實現公共服務的整個過程中,政府必須承擔最終責任,保障公共服務的提供和績效,但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卻可以根據情況靈活選擇和組合。公共服務不同於公共行政公共服務不同於公共行政,但卻屬於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是有政府行為介入的一種服務機制,而公共行政則是以政府為主體的一種權力機制。公共服務可以使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如教育和醫療保健。公共行政則是規范公民開展社會活動的行為以及公民的其他間接需求。公共服務可以由公民根據個人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選擇,公共行政則要求公民必須接受。公共服務涉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公共行政則是自上而下的等級式的。公立學校和公立醫院等是專門的公共服務機構,政府則是專門的公共行政機構。公共管理則涵蓋公共服務和公共行政,包括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管理。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概括:公共服務可分為一般公共服務與具體公共服務。如果國家的性質與職能是為全體公民及其共同利益服務,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那麼所有的國家公職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不論其所從事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如何,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所有使用了國家公共權力和國家公共資源的社會過程都屬於公共服務。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共服務。具體的公共服務則是依其內容和形式而定的。具體公共服務分為直接公共服務和間接公共服務。間接公共服務是指為滿足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如未成年子女)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間接需求而不是直接需求、使用了國家權力和國有資源的社會活動過程,如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直接公共服務則是為滿足公民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直接需求的、有國家權力、政府行為和國有資源介入的社會生產過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
『捌』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有什麼基本意義
首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和諧社會是誠信社會。社會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服務型政府是誠信政府。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政府是社會誠信的表率。正人先正己,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曾經發生的陝西鎮坪縣發現華南虎消息發布失實的「周老虎事件」,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政府誠信失信問題的個案。基層公務員在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中,應當首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公正辦事,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道德缺失、造假販假、坑人害人等失信現象及時加以規范引導或依法進行綜合治理,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基層公務員只有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服務能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誠信體系,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如果基層公務員的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社會誠信原則就可能遭到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就沒有保障,那麼我們的社會也就根本沒有和諧可言。
其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應對各種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的能力,必須不斷提高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發生後的緊急搶險、醫療救助、救援安置、善後處理等服務能力。
近年來,社會突發事件頻發,重大責任事故較多。從非典肆虐、蘇丹紅泛濫、哈葯質量問題,到火災事故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再到5.12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質量問題,社會突發事件從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到生產安全領域再到食品安全領域不時發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基層公務員必須要不斷提高應對社會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增強社會公共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以及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和提高突發事件發生後的公共服務能力。盡管非典讓我們知道怎樣應對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重大疫情,5.12汶川大地震讓我們明白如何對付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讓我們懂得怎樣抓好安全生產,但僅有這些現成經驗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突發事件發生後的服務能力,才能做到遇事不驚,方寸不亂,確保社會和諧與穩定。
再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成就與經驗告訴我們,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創新是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的靈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社會公共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後,新一輪的農村改革發展又為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的不斷創新提出新的挑戰。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事物,基層公務員必須在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能力上不斷創新,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不斷探索,改變原來由政府單一承擔公共服務的模式為調動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努力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使公共服務由簡單的最低生活保障型逐步向高級的社會福利型過渡,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最終實現「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宏偉目標。
『玖』 談談你對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認識,從某一角度或者某一方面。
第一,必要性,
第二,廣泛性,
第三即時性,
第四,無條件性,
第五,強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