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鞍山抗日遺址的歷史
馬鞍山,位於淄川區淄河鎮,主峰海拔616米,是一個由粗獷雄偉的山巒疊嶂,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水域,秀麗多姿的田園山莊及馬鞍山革命抗日遺址組成的自然風景區。其山勢峻峭,峰頂突兀,四周懸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條石鑿的132級的石階小道能通往峰頂,易守難攻,實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故為兵家必爭之地。 山巔石峰高數十米,東西兩頂相連,成凹形,遠望狀似馬鞍,故名馬鞍山。石峰四面懸崖峭壁,西南角有條石階,狹而陡,似天梯,直達南天門,是通向峰頂的唯一險道。馬鞍山周圍峰巒起伏,山上林木蒼蒼,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縱橫交錯,曾為歷史上南北交通咽喉。抗日戰爭時期,它是扼沂蒙山區通往清河區的門戶,戰略位置重要。
1941年八路軍佔領此山,並控制周圍地區。在日偽軍對魯中區進行「大掃盪」時,部隊分散活動,馬鞍山成了安置傷病員和家屬的小後方。
1942年11月,日偽軍掃盪沂蒙。1942年11月9日,千餘日、偽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馬鞍山發動進攻。當時,山上只有魯中軍區二團副團長王鳳麟、中共魯中區黨委組織科長李成式和抗戰軍屬馮旭臣老人等30餘名傷病員和家屬。經過兩天一夜的激戰,打退敵人10餘次進攻,斃傷敵軍二百餘人。王鳳麟、譚克平等30餘人壯烈犧牲。這就是淄博抗日戰爭史上有名的「馬鞍山保衛戰」。
為紀念在保衛戰中獻身的英雄,1945年博山縣政府在馬鞍山建立了「馬鞍山抗日烈士紀念碑」, 碑通高210厘米,呈六棱形,刻有介紹馬鞍山戰斗的碑文,魯山區專員徐化魯題寫的「氣壯山河」4字、博山縣長毛梓材的《馬鞍山抗日烈士贊》題詞,以及27名烈士姓名。整個紀念園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建成面積80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紀念館、戰斗遺址、怪石林、鍾鼓樓、華光寺等。
1977年12月,省革命委員會公布馬鞍山抗日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政府為紀念碑加築了水泥結構的護碑亭,整修了登上山峰的台階、護攔及山峰的掩體、指揮所遺址。1985年,在主峰的多處懸崖石壁上鐫刻了廖容標、馮毅之、錢鈞、李伯秋、吳瑞林的題詞和詩詞。
改革開放後,淄河鎮投資近百萬元開通了攀山公路,恢復了山上原有的玉皇閣、華光寺等建築,重修了烈士祠堂,塑造了「一門忠烈」烈士群雕,修建了凌雲閣等景點,安裝了風力發電機組,將其建成了融革命傳統教育與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馬鞍山風景游覽區。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已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奇跡盛世出。人們又在山上陸續發現了多處新的自然景觀:2001年在馬鞍山兩側的山樑上發現了100多間石屋和烽火台;在山東峰百米高的懸崖上有一個十餘米高的八路軍頭像,浩然正氣,形象逼真,象徵了馬鞍山戰斗中犧牲的烈士的不屈靈魂,被稱之為「英雄魂」;在馬鞍山正南方的「三泰山」主峰上,恰似一個熟睡的大佛,莊重自然,活靈活現,被人們稱之為「三泰卧佛」;馬鞍山西南方的一座山峰,猶如一尊靜坐修行的彌勒佛,神情專一,泰然自如,線條分明——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⑵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山東的重大戰役除了台兒庄戰役
威海衛戰役中___全軍覆沒
北洋艦隊
威海衛戰役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本陸海軍侵犯威海衛(今山東威海)的戰役。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11月下旬,日軍侵佔旅順(今屬遼寧大連)後,其大本營鑒於渤海灣即將進入冰封期,不便於登陸作戰,遂決定暫緩執行直隸(約今河北)平原作戰計劃,而將戰略進攻方向轉至山東半島,海陸配合攻佔威海衛,企圖殲滅北洋海軍。為此,陸軍在其第2集團軍基礎上組成"山東作戰軍",下轄第3、第4旅和原屬第6師的第11旅,共計2.5萬餘人。清廷因對日軍主攻方向判斷錯誤,集重兵於奉天(今沈陽)、遼陽和京津一帶,山東半島防禦薄弱。
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遙對旅順、大連,建有拱衛渤海門戶的北洋海軍基地。北洋海軍各艦艇於旅順失陷前即撤返威海港,尚有大小艦艇27艘;港區陸上築有炮台23座,安炮160餘門,守軍19營;煙台、酒館(今牟平東)、榮成(今舊榮成)等處另有駐軍41營。此時慈禧太後起用恭親王奕欣,令其與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共籌和議。當得知日軍企圖後,始作迎戰准備。李鴻章令北洋艦隊水陸相依,陸軍固守大小炮台,艦船依託岸上炮台進行防禦。
日軍為避開從威海港正面進攻,決定在榮成登陸,由陸路抄襲威海衛之背。1月20日晨,日"山東作戰軍"在聯合艦隊護送和支持下,於榮成灣龍須島登陸,占榮成。21~23日,清廷命北洋海軍乘間出擊,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守港待援,未予執行。25日,日軍分兵兩路進攻威海衛。26日,總兵孫萬齡率部2000餘人阻擊南路日軍於橋頭以東,但北路日軍已進至鮑家村、崮山後。28日,山東巡撫李秉衡令戴宗騫率所部北岸炮台守軍協同孫部夾擊北路日軍,戴軍未進,孫部孤軍力戰後退卻。南路日軍占橋頭,逼近溫泉,於30日晨同北路日軍夾攻南岸炮台。守軍奮勇抗擊,丁汝昌率"靖遠"等5艦在港內以艦炮火力支援。日軍多有死傷,少將旅長大寺安純被擊斃。戰至13時,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日軍向威海衛以西迂迴攻擊孫萬齡部,孫率部抗擊,但因部將閻得勝臨陣脫逃,被迫撤退酒館。日軍遂占威海衛城。同日夜,丁汝昌令敢死隊登北岸破毀炮台,以免資敵。2日凌晨,日軍佔北岸炮台。坐困威海港的北洋艦隊遂陷於日軍海陸包圍之中。從4日起,南岸炮台日軍和聯合艦隊連日轟擊北洋艦隊各艦及日島、劉公島炮台;並在夜間以魚雷艇小隊連續突入港內實施襲擊,裝甲艦"定遠",巡洋艦"來遠"、"靖遠",練習艦"威遠",布雷船"寶筏"等,先後被擊沉、擊毀。7日,北洋海軍魚雷艇11艘擅自從北口突圍逃跑,遭日艦追擊,或擱淺,或被擄。洋員瑞乃爾等勸逼丁汝昌投降,丁嚴正拒絕,仍堅持戰至船沒人盡。9~11日,右翼總兵劉步蟾、提督丁汝昌、護理左翼總兵楊用霖等先後自殺殉職。陸將戴宗騫、張文宣亦自盡。洋員馬格祿等慫恿威海營務處候選道牛昶昞於12日假丁汝昌名義向日聯合艦隊投降。17日,日軍佔領劉公島,威海衛海軍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此役,日軍從側後登陸,成功地對威海衛實施水陸夾擊。清軍由於兵力單薄,陸海軍缺乏協同,北洋艦隊困守港內,終遭全殲。
⑶ 山東抗日英雄事跡
1、邢如天清水泊反掃盪。
邢如天,受到親哥哥的影響,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抗戰過程中,邢如天經歷了很多。清水泊反掃盪中,鮮血染紅了整個水窪地,邢如天很多戰友犧牲在蘆葦盪內,他僥幸撿回一條命。近日,記者來到壽光市台頭鎮邢西村邢如天的家中,聽老人回憶了他那一段烽火歲月。
2、豐太房
1947年入黨,參加孟良崮戰役、濰縣戰役等;1948年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參加渡江戰役,先後參加了解放南京、杭州、溫州、福州、廈門、泉州等200多個地方的戰斗;
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參加了中線作戰、上甘嶺、丁字山等戰役。在朝鮮負傷後評為二等一級殘疾,抗美援朝回國後,1954年復員回家。
3、孫萬傑
1926年出生,青州市廟子鎮廟子村人,1943年參軍,參加過百餘次戰斗,其中包括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1945年,日軍投降後,曾參加護送日軍任務。
4、邢永生
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入伍,歷任渤海軍區特務營連長、華東野戰軍十縱28師82團副團長、三野10兵團28軍82師244團團長兼政委。在金門戰斗中受傷被俘後押往台灣,關入了台北內湖幹部集中營,1950年1月被秘密殺害,是一名戰功赫赫的抗日英雄。
5、王均坤
抗戰時期部隊的條件極其艱苦,常常吃不飽飯,穿不暖衣,他直到參軍半年後才領到軍裝、步槍和5顆手榴彈,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軍戰士,讓他高興不已。當時敵強我弱,部隊總是捕捉機會打游擊戰,殲滅小股敵人,搶奪鬼子的武器彈葯、糧食布匹。
⑷ 尋求馬鞍山抗日紀念館,戰斗遺址等與抗日戰爭有關得資料,他們得 具體位置與聯系方式,謝謝
第2問,顯然是國軍指揮八路軍,工農紅軍在名義上接受國民政府改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第3問,蔣顯然不是真心實意的不抵抗嗎。日本想滅亡中國,如果中國滅亡了,蔣上哪兒去獨裁?上哪兒當總裁,當委員長?他不過想先滅中共,再抗日。
第1問,
被擊斃於中國境內的侵華日軍將領名單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至1945年8月15日止的時間內,死於中國境內的日軍將領名單。
一.被國民革命軍擊斃
1.林大八,陸軍 少將,1932/03/01,斃於上海。
2.倉永辰治,陸軍 少將,1937/08/29,斃於上海吳淞。
3.家納治雄,陸軍 少將,1937/10/11,斃於上海。
4.淺野嘉一,陸軍 少將,1937/11/14, 戰傷斃命天津。
5.加藤仁太郎, 海軍少將, 1938/07/ 31 斃於長江下游。
6.杵春久藏,陸軍 少將,1938/08/02 斃於山西運城。
7.飯冢國五郎, 陸軍 少將,1938/09/03斃於江西德安。
8.小笠原數夫, 陸航中將, 1938/09/04 坐機於湖北孝感被擊毀。
10.飯野賢十,陸軍 少將,1939/03/22 斃於南昌。
11.山田喜藏,陸軍 少將,1939/05/12 斃於湖北 大洪山。
12.田路朝一,陸軍 中將,1939/06/17 斃於安徽南部。
13.小林一男,陸軍 少將,1939/12/21 斃於內蒙古安北。
14.中村正雄,陸軍 中將,1939/12/25 斃於廣西昆侖關。
15.秋山靜太郎, 陸軍 少將,1940/01/23 斃於山東。
16.左藤謙,陸軍 少將,1940/03/02 斃於江西潘陽湖。
17.木谷資俊,陸軍 中將,1940/03/20 斃於江西。
18.水川伊夫,陸軍 中將,1940/03/22 斃於內蒙古五原。
19.前田治,陸軍 中將,1940/05/23斃於山西晉城。
20.藤堂高英,陸軍 中將,1940/06/03 斃於江西瑞昌。
21.大冢彪雄,陸軍 中將, 1940/08/05斃於晉東南。
22.井山官一, 陸軍 少將,1940/10/16 斃於湖北宜昌。
23.大角芩生, 海軍大將,1941/02/05 坐機於廣東中山 被 擊毀。
24.須賀彥次郎,海軍中將,1941/02/05 坐機於廣東中山 被 擊毀。
25.上田勝,陸軍 少將,1941/05/13 斃於山西中條山。
26.山縣業一, 陸軍 中將,1941/12/25 斃於安徽。
27.酒井直次,陸軍 中將,1942/05/28 斃於浙江南溪。
28.冢田攻,陸軍 大 將, 1942/12/18 斃於安徽太湖。
29.藤原武,陸軍 少將,1942/12/18 斃於安徽太湖。
30.淺野克己,陸軍 少將,1943/05 斃於廣東東江。
31.仁科馨,陸軍 少將,1943/ 06/01斃於湖南。
32.黑川邦輔,陸軍 少將,1943/06/28斃於雲南。
33.布上照一,陸軍 少 將,1943/11/23斃於湖南常德。
34.中畑護一,陸軍 少 將,1943/11/25斃於湖南常德。
35.下川義忠,陸軍 中將, 1944/04/19 斃於湖北應城。
36.橫山武彥, 陸軍 中將, 1944/06/11斃於浙江龍游。
37.木村千代太,陸軍 中將,1944/06/11斃於河南。
38.和爾基隆,陸軍 少將 , 1944/07/21斃於湖南衡陽。
39.大橋彥四郎,陸軍 少 將,1944/07/25 斃於湖南長衡會戰。
40.左治直影,陸軍 少 將,1944/07/27斃於湖北荊州。
41.志摩源吉,陸軍 中將, 1944/08/06斃於湖南衡陽。
42.藏重康美,陸軍 少將 , 1944/08/16斃於雲南騰沖。
43.南野豐重,陸軍 少將 ,1944/09/08斃於雲南芒市。
44.與野山壽,陸軍 少將 , 1945/02/09斃於華中。
45.山縣正鄉,海軍大將, 1945/03/07 斃於浙江椒江。
二.被共產黨軍隊擊斃
1.沼田德重,陸軍中將,1939/08/12,被八路軍擊傷斃命於山東。
2.阿部規秀,陸軍中將,1939/11/07,被八路軍斃於河北淶源。
3.吉川貞佐,陸軍少將,1940/05/17 被共產黨員刺殺於河南開封。
4.飯田泰次郎,陸軍中將,940/11/28被八路軍斃於華北。
5.吉川資, 陸軍少將,1945/05/7 被 八路軍斃於 山東 半島
以下是被認為陣亡,但並沒有死亡的日軍將領:
常岡寬治 少將 獨立第2旅團長 1938.10.28 山西 重傷
赤鹿里 中將 第13師團長 1943.11.23 常德 後任122師團師團長
滋田賴四郎 中將 1943.11.28 常德
佐久間為人 中將 第68師團長 1944.7.21 衡陽 中炮受傷,後任84師團長
雖陣亡但缺少明確資料表明追晉的:
小原一明 大佐 騎兵第13聯隊長 1939.12.20 斃於綏遠
長谷川幸造 大佐 第101師團第103聯隊長 1938.9.29 斃於江西
清水正一 大佐 第四混成旅團聯隊長 1938.9.30 斃於山西五台
缺少詳細資料者:
水川伊夫 中將(?)綏西警備司令 1940.3.22 斃於綏遠
在日軍方面的資料中,沒有關於水川伊夫的情況
被擊斃於中國境內的侵華日軍將領名單
來源:軍盟中文網 等級:默認等級
發布於2005-06-24 10:02 【字體:大 中 小】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至1945年8月15日止的時間內,死於中國境內的日軍將領名單。
一.被國民革命軍擊斃
1.林大八,陸軍 少將,1932/03/01,斃於上海。
2.倉永辰治,陸軍 少將,1937/08/29,斃於上海吳淞。
3.家納治雄,陸軍 少將,1937/10/11,斃於上海。
4.淺野嘉一,陸軍 少將,1937/11/14, 戰傷斃命天津。
5.加藤仁太郎, 海軍少將, 1938/07/ 31 斃於長江下游。
6.杵春久藏,陸軍 少將,1938/08/02 斃於山西運城。
7.飯冢國五郎, 陸軍 少將,1938/09/03斃於江西德安。
8.小笠原數夫, 陸航中將, 1938/09/04 坐機於湖北孝感被擊毀。
10.飯野賢十,陸軍 少將,1939/03/22 斃於南昌。
11.山田喜藏,陸軍 少將,1939/05/12 斃於湖北 大洪山。
12.田路朝一,陸軍 中將,1939/06/17 斃於安徽南部。
13.小林一男,陸軍 少將,1939/12/21 斃於內蒙古安北。
14.中村正雄,陸軍 中將,1939/12/25 斃於廣西昆侖關。
15.秋山靜太郎, 陸軍 少將,1940/01/23 斃於山東。
16.左藤謙,陸軍 少將,1940/03/02 斃於江西潘陽湖。
17.木谷資俊,陸軍 中將,1940/03/20 斃於江西。
18.水川伊夫,陸軍 中將,1940/03/22 斃於內蒙古五原。
19.前田治,陸軍 中將,1940/05/23斃於山西晉城。
20.藤堂高英,陸軍 中將,1940/06/03 斃於江西瑞昌。
21.大冢彪雄,陸軍 中將, 1940/08/05斃於晉東南。
22.井山官一, 陸軍 少將,1940/10/16 斃於湖北宜昌。
23.大角芩生, 海軍大將,1941/02/05 坐機於廣東中山 被 擊毀。
24.須賀彥次郎,海軍中將,1941/02/05 坐機於廣東中山 被 擊毀。
25.上田勝,陸軍 少將,1941/05/13 斃於山西中條山。
26.山縣業一, 陸軍 中將,1941/12/25 斃於安徽。
27.酒井直次,陸軍 中將,1942/05/28 斃於浙江南溪。
28.冢田攻,陸軍 大 將, 1942/12/18 斃於安徽太湖。
29.藤原武,陸軍 少將,1942/12/18 斃於安徽太湖。
30.淺野克己,陸軍 少將,1943/05 斃於廣東東江。
31.仁科馨,陸軍 少將,1943/ 06/01斃於湖南。
32.黑川邦輔,陸軍 少將,1943/06/28斃於雲南。
33.布上照一,陸軍 少 將,1943/11/23斃於湖南常德。
34.中畑護一,陸軍 少 將,1943/11/25斃於湖南常德。
35.下川義忠,陸軍 中將, 1944/04/19 斃於湖北應城。
36.橫山武彥, 陸軍 中將, 1944/06/11斃於浙江龍游。
37.木村千代太,陸軍 中將,1944/06/11斃於河南。
38.和爾基隆,陸軍 少將 , 1944/07/21斃於湖南衡陽。
39.大橋彥四郎,陸軍 少 將,1944/07/25 斃於湖南長衡會戰。
40.左治直影,陸軍 少 將,1944/07/27斃於湖北荊州。
41.志摩源吉,陸軍 中將, 1944/08/06斃於湖南衡陽。
42.藏重康美,陸軍 少將 , 1944/08/16斃於雲南騰沖。
43.南野豐重,陸軍 少將 ,1944/09/08斃於雲南芒市。
44.與野山壽,陸軍 少將 , 1945/02/09斃於華中。
45.山縣正鄉,海軍大將, 1945/03/07 斃於浙江椒江。
二.被共產黨軍隊擊斃
1.沼田德重,陸軍中將,1939/08/12,被八路軍擊傷斃命於山東。
2.阿部規秀,陸軍中將,1939/11/07,被八路軍斃於河北淶源。
3.吉川貞佐,陸軍少將,1940/05/17 被共產黨員刺殺於河南開封。
4.飯田泰次郎,陸軍中將,940/11/28被八路軍斃於華北。
5.吉川資, 陸軍少將,1945/05/7 被 八路軍斃於 山東 半島
以下是被認為陣亡,但並沒有死亡的日軍將領:
常岡寬治 少將 獨立第2旅團長 1938.10.28 山西 重傷
赤鹿里 中將 第13師團長 1943.11.23 常德 後任122師團師團長
滋田賴四郎 中將 1943.11.28 常德
佐久間為人 中將 第68師團長 1944.7.21 衡陽 中炮受傷,後任84師團長
雖陣亡但缺少明確資料表明追晉的:
小原一明 大佐 騎兵第13聯隊長 1939.12.20 斃於綏遠
長谷川幸造 大佐 第101師團第103聯隊長 1938.9.29 斃於江西
清水正一 大佐 第四混成旅團聯隊長 1938.9.30 斃於山西五台
缺少詳細資料者:
水川伊夫 中將(?)綏西警備司令 1940.3.22 斃於綏遠
在日軍方面的資料中,沒有關於水川伊夫的情況
⑸ 馬鞍山抗日保衛戰敵酋參謀長是誰
當時任命葉劍英為總參謀長,左權為副總參謀長,而因為特殊原因,葉劍英當時並沒有行使總參謀長職權,由左權行使總參謀長職權吧。
百團大戰中左權犧牲後,任命騰代遠負責總參謀長職務吧。 O(∩_∩)O哈!希望可以幫到你
⑹ 1945年淄博發生了哪些戰役
1945年8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在山東省廣大地區對日偽軍進行的大反攻作戰。(淄博沒有明確戰役)
⑺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抵抗來沒
抗日戰爭,山東地區當然進行了抵抗,鐵道游擊隊、陸房戰斗、台兒庄戰役都是人民抵抗的見證!
1、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魯南地區(臨城,嶧縣,滕縣)的一支抗日武裝。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鐵道游擊隊隊長,王懷文為鐵道游擊隊指導員,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
2、陸房戰斗
陸房戰斗是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5月,中國八路軍第115師一部在山東省泰安以西地區對日偽軍的突圍戰斗。此戰,八路軍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八路軍傷亡300人。我軍指揮員: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師參謀處長王秉璋,六八六團團長張仁初、團政委劉西元。
3、台兒庄戰役
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7)馬鞍山淄博抗日擴展閱讀
在山東地區,抗戰時期,發明了地雷戰。
地雷戰的興起。在山東境內,海陽民兵並非最早發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陽民兵卻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山東卻是最有名氣的,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海陽地雷戰有力地支援了膠東其它地區的抗戰。海陽民兵不僅在海陽境內大顯身手,而且還奉上級武委會之命,多次組織遠征爆炸隊,到周邊縣配合當地部隊作戰,為當地民兵和部隊培訓了若干爆炸能手,有力地支援了相關地區的抗戰,從而推動了整個山東地區的抗戰,為山東地區的抗戰勝利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⑻ 馬鞍山抗日遺址的介紹
馬鞍山位於淄川區口頭鄉大口頭村南,是淄河上游的一座馬鞍形險要山峰。抗日戰爭時期,它是扼沂蒙山區通往清河區的門戶,戰略位置重要。
⑼ 抗日戰爭勝利後淄博有留下來的日本人嗎
沒有了,因為中國不承認有雙重國籍,現在全部是中國國籍。華夏民族。
⑽ 抗日將領張自忠和馬鞍山這坐城市有什麼關系
沒什麼關系吧,張將軍是山東人,戰死在湖北,跟安徽就沒什麼交集吧。你說的應該是張治中吧,兩人不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