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宋蘇頌發明了什麼儀器
水運儀象台——世界第一座天文鍾
『貳』 蘇頌發明了什麼
水運儀象台。
蘇頌是中世紀開封水運儀象台的設計工程師,為世界上早期採用擒縱器的機械設計。擒縱器是由佛教和尚一行與梁令瓚於公元725年所發明的,但被應用於環形球儀機械上,蘇頌是第一人。
儀象台的頂部有九塊活動屋面板覆蓋,是現代天文台活動圓頂的「祖先」。其「渾象」一晝夜自動均勻旋轉一圈,為現代轉儀鍾(天文台的跟蹤機械)的「祖先」。
其木人寶石設施是在一組由水力推動的復雜的齒輪系統的帶動下自動實現的。其中的「天衡」(擒縱器)是現代鍾表的關鍵部位,具天文鍾的雛型。
1094年─1096年,蘇頌寫了《新儀象法要》三卷,詳細介紹水運儀象台的設計及使用方法,書中附圖六十三種,當中的星圖記錄恆星1434顆。
蘇頌設計之水運儀象台原件靖康之亂後被金兵丟棄而被毀。宋高宗南渡後想復制,蘇頌之子蘇攜獻上蘇頌遺書,竟無人能通,蘇攜本人也不懂,故無法仿製。直到1958年歷史學家王振鐸成功復原。
(2)蘇頌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蘇頌在集賢院校理任上,與同時代的葯物學家掌禹錫、林億等編輯補注了《嘉佑補注本草》一書,校正出版了《急備千金方》和《神農本草》,在此基礎上,獨力編著了《本草圖經》二十一卷。
《本草圖經》是一部承前啟後的葯物學巨著,是宋朝最完善最科學的醫葯書。書中繼承了中國千多年來的古代醫葯學遺產,補充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發現,繪制了大量的葯物圖形,加以文字說明,
准確地記載了各種葯物的產地、形態、性質、用途、採集季節、煉制方法、鑒別方法與配伍、禁忌等,圖文並茂,使用准確方便,開了明代集大成醫葯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之先河。
可惜封建統治階級對科技發明不予重視,令此巨著在蘇頌身後亡帙不傳,其內容只能散見於後代諸家本草,其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作了較多的保留和借鑒,但也未能窺其全貌。
『叄』 蘇頌發明了什麼重大儀器
蘇頌(1020年-1101年),字子容,出身於廈門同安蘆山堂(同安城關)一書香門第,其祖先在唐末隨王潮入閩,世代為閩南望族,其父蘇紳中過進士。
『肆』 蘇頌有哪些科學成就
1,水運儀象台
水運儀象台是北宋時期蘇頌、韓公廉等人發明製造的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標志著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高峰,被譽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鍾。
2,新儀象法要
新儀象法要是中國宋朝天文學家蘇頌為水運儀象台所作的設計說明書。成書於宋神宗紹聖初年,約當公元1094~1096年間。據《宋史·藝文志》等記載,本書又曾名《紹聖儀象法要》、《儀象法纂》等。
3,星圖
蘇頌為了能更直觀地理解星宿的昏曉出沒和中天,又提出設計一種人能進入渾天象內部來觀察的儀器,即假天儀。具體設計仍由韓公廉推算完成。它是用竹木製成,形如球狀竹籠,外麵糊紙。
按天上星宿的位置,在紙上開孔。人進進球內觀看,外面的光從孔中射入,呈現出大小不同的亮點,好象夜空中的星星一般。人懸坐球內扳動樞軸,使球體轉動,就可以更形象地看到星宿的出沒運行。這架儀器是近代天文館中星空演示的先驅。
(4)蘇頌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蘇頌文學成就:蘇頌是一位「高產」的詩人,僅收錄在《蘇魏公文集》中的詩歌就有587首,且多是律詩、絕句。長律多達1400字,可謂「律詩之最」。
蘇頌的大部分詩作是奉和之作,其中有一些是與一代詩翁歐陽修、蘇東坡的奉和詩篇。但也不乏名篇佳作。《前後使遼詩》就是他的上乘之作,具有現實主義筆觸和真摯情感。
『伍』 蘇頌發明的軍儀是什麼東西
公元1088年,當時我國宋朝的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製造了水運儀象台,它是把渾專儀、渾象和屬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裝置。它以水力作為動力來源,具有科學的擒縱機構,高約12米,七米見方,分三層: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模擬天體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計時、報時、動力源的形成與輸出都在這一層中。雖然幾十年後毀於戰亂,但它在世界鍾表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我國著名的鍾表大師、古鍾表收藏家矯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國人開創鍾表史」的觀點。
『陸』 蘇頌發明什麼儀器
蘇頌一生最大的貢獻在於復制水運儀象台,與掌禹錫、林億等編輯補注回了《惠佑補注神農本草》答,校正出版了《急備千金方》等書。又獨立編著了《本草圖經》21卷.他又復製成銅質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鍾、近代鍾表關鍵部件「天關」(擒拿器)的創始人,。在這個領域里,他的發明創造比歐洲的羅伯特·胡克早6個世紀。紹聖二年至四年(1094—1097年),蘇頌寫出《新儀象台法要)3卷,詳細介紹了水運儀象台的設計及使用方法,繪制了我國現存最早最完備的機械設計圖,附星圖63種,記錄恆星1434顆,比300年後西歐星圖紀錄的星數還多442顆。
『柒』 蘇頌發明了一台什麼儀器
蘇頌一生最大的貢獻在於復制水運儀象台,與掌禹錫、林億等編輯補回注了《惠佑補注答神農本草》,校正出版了《急備千金方》等書。又獨立編著了《本草圖經》21卷.他又復製成銅質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鍾、近代鍾表關鍵部件「天關」(擒拿器)的創始人,。在這個領域里,他的發明創造比歐洲的羅伯特·胡克早6個世紀。紹聖二年至四年(1094—1097年),蘇頌寫出《新儀象台法要)3卷,詳細介紹了水運儀象台的設計及使用方法,繪制了我國現存最早最完備的機械設計圖,附星圖63種,記錄恆星1434顆,比300年後西歐星圖紀錄的星數還多442顆。
『捌』 蘇頌發明了什麼儀器,叫什麼
蘇頌一生標志性的貢獻,在於他製成了水運儀象台———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鍾。專http://cathay.ce.cn/person/200709/13/t20070913_12892529_2.shtml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改屬網頁
『玖』 蘇頌一生中最大的貢獻是研究製造了叫什麼的儀器
鍾塔 是蘇頌所制的水運儀象台,有人稱他為開封天文鍾塔。這是兩層樓閣上設一台的建築物,用木枋搭建而成台高十二公尺,寬約七公尺,重達二十噸。上層〔稱為第三層從地平算起〕是活動頂棚,四邊是露天的,上面放置一台「渾儀」,作觀星之用,渾儀本身由龍柱托著,四隻腳設有「水平儀」,以保持水平。儀中有望遠鏡,上下前後觀測自如。中層〔稱第二層〕設「渾象」,有晝夜不息的機輪自轉,隨時與天象、星座相合。下層是報時系統,分為五層的木閣:上面一層有三個閣門,門口各有一個木人,每逢時初,左門的木人搖鈴;時正,右門的木人打鍾;每刻,中門的木人打鼓。第二層一個門,內有守報時辰牌的木人二十四個,按時輪轉到門口指示時辰。第三層有九十六個抱木牌的木人,輪流出現門口,以指示時刻。第四層有一個木人,按更籌打鑼。最下一層木閣內有三十八個抱牌木人,在夜間輪流轉出門口,指示更籌數。每層木閣內部,都有相應機輪與輞,上掛抱木人,或用撥動齒輪,使木人手臂觸擊樂器,全台所有機器,都設在木閣後面,旁有「天池」、「河車」、「水壺」,由底層引水發動輪機升降旋轉。蘇頌將這儀器製造情形寫成《新儀象法要》,分上、中、下三卷,上面所敘述的「水運儀象台」,載於下卷。它不但有一百五十多種機件,還有六十一幅圖畫,是研究中國古代儀器製作的第一手資料。
『拾』 蘇頌發明了什麼儀器
蘇頌一生標志性的貢獻,在於他製成了水運儀象台———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鍾內。http://cathay.ce.cn/person/200709/13/t20070913_12892529_2.shtml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改網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