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信息時代供給創造需求

信息時代供給創造需求

發布時間:2020-12-19 19:18:26

『壹』 互聯網對總供給和總需求有什麼影響,用經濟學術語解釋

近年來,互聯網在改造傳統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和產業業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行業和企業紛紛加入「互聯網+」行動,形成了「互聯網+旅遊」「互聯網+房地產」「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娛樂」「互聯網+金融」等,不一而足。從經濟學的視角來看,上述「互聯網+」行動的本質是經濟資源通過互聯網進行優化配置的過程。
從微觀來看,「互聯網+」有助於經濟資源更加有效地配置。在消費者一側,「互聯網+」有利於消費者搜尋到想要的產品和服務,不但可以使消費者低成本地比較不同供給者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還可以通過其他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評價來了解和掌握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降低了消費者和供給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由於「互聯網+」既能夠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又能夠保證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因此最終能夠增進消費者剩餘。在供給者一側,「互聯網+」有利於展現不同供給者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特色和個性(比如位置、外形、經驗等),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偏好,這就在競爭的基礎上增加了供給者的壟斷勢力,有利於增進生產者剩餘。所以從整體上看,「互聯網+」有利於社會福利的改進。進一步地,由於「互聯網+」降低了交易成本,會促使更多不同規模的企業、機構和各類消費者形成更多個性化的供給和需求,所以「互聯網+」會以更大的規模創造出社會福利。
從中觀來看,「互聯網+」有助於加速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我國中觀經濟存在的某些問題,諸如許多行業產能過剩而有些行業又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可以藉助於「互聯網+」解決,因為「互聯網+」有助於各類經濟資源實現跨產業整合,有利於各類資源要素在不同行業和產業間共享、轉移和轉換,應對不同的市場需求。「互聯網+」可以幫助企業和個人將自己利用效率不高的資源快速形成有效的市場供給,滿足各類資源在不同企業和行業之間的快速流動,因此有效的「互聯網+」有利於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由於「互聯網+」可以促進不同產業和企業間進行合理規模的投資,減少低效投資,使企業僅保留自己的核心產品和服務,非核心外圍業務則通過「互聯網+」迅速找到供應商,從而有利於實現規模經濟,因此,「互聯網+」也有助於產業組織的進一步優化。
從宏觀來看,「互聯網+」有助於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減緩宏觀經濟波動。凱恩斯學派認為經濟危機是經濟資源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形成大規模閑置引起的。在「互聯網+」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時代,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搜尋成本較高,有些情況下總需求不能得到滿足,而總供給過剩,導致產品價格下降,企業削減工人,經濟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失業增加,引發經濟衰退。「互聯網+」則可以靈活有效地匹配供給側和需求側,調動「沉睡」的經濟資源。通過「互聯網+」,企業可以及時掌握並准確預測市場規模的變化,從而形成與總需求相匹配的投資,降低不必要的投資,減少由市場波動引起的資源閑置和浪費,提高投資回報率,同時在勞動力市場上也有助於工人與資本的有效配置,減少工人的閑置時間——失業。
「互聯網+」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目前的發展也面臨一些瓶頸和困境。
技術瓶頸主要來自於相關基礎設施和設備的約束。「互聯網+」的發展涉及線上線下交易以及線上與線下的互動,包括前面所說的大量供給和需求的釋放,都要有良好的網路設施、網路服務、各種交通運輸設施和體驗設施作為保障。目前許多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相關基礎設施發展良好,但仍有許多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農村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不同地區基礎設施和裝備發展不平衡是目前制約「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技術瓶頸。
政策困境主要體現為監管與開放之間的平衡問題。正如上文所述,「互聯網+」涉及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催生新的產業業態和商業模式,必然會觸碰到現有政策的盲區和約束,不明確的盲區和明確的約束都會抑制相關領域的投資和發展。這就需要政府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准入限制,破除行業壁壘,制定和實施各行業互聯網准入的負面清單,構建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此外,「互聯網+」也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潛在影響,比如「互聯網+金融」可能會加快貨幣流動速度,放大資金的供給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影響貨幣政策的效果,對此需要政府對「互聯網+」進行合理的監管和引導。總之,需要平衡好「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監管與開放的關系。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商學院譚洪波)供參考。

『貳』 移動互聯網時代旅遊供給和需求有什麼變化

供給當然要比遺忘的供給內容一樣,但要更先進一些,以前是發一些紙質的宣傳頁,現在可以是影像類的。
需求則是充電寶了。

『叄』 如何理解供給可以創造需求

有兩個抄角度的
大的角度說呢:當供給形成一定模式以後,就會形成一種新的行業,比如服務業,比如後勤,就可以說是供給創造了這些信的行業。
小的角度說:供給其實也是一種新的需求,因為它要供給就需要更原始的材料,信息等,所以說它也就創造了需求了。
從根本上說吧,每個事物的存在都是供給和需求的結合體的

『肆』 甲方供給創造需求,乙方需求創造供給辯論賽

供給會自行創造需求,是薩伊理論中的一個結論:這實際上就是說,供給能自行創造需求,供給和需求是恆等的,不會出現生產過剩。

多餘的東西就是沒有用的,當然是指對自己沒用。因此,就要給多餘的東西找一個出路,使無用的東西變成有用的東西,或者用色諾芬說的:給笛子找到一個會吹的主兒。「剪徑」剪來的通行權,對於強人來說就是多餘的,因為剪來的一段徑不是為了自己在上面不停地走來走去,而是為了去勒索錢財的。

兩百年前,薩伊提出了一個後來被稱為「薩伊定律」的市場規律:供給會自動地創造自己的需求。薩伊定律的名聲近代一直不怎麼樣,多數人對之進行口誅筆伐,現在甚至有人將之拿來但經濟學的笑話講。薩依是怎麼描述「供給決定需求」的?薩伊認為,商品交易,不過是以物換物,貨幣只起到一個媒介作用。貨幣的唯一用途,就是購買商品,人們不會把它儲藏起來。這實際上就是說,供給能自行創造需求,供給和需求是恆等的,不會出現生產過剩。

薩伊說貨幣具有惟一用途當然有失偏頗,但是也未必不是對貨幣「四不像」角色思考之後的心得。如果把貨幣看作是異化的商品,則薩伊說交易不過是「以物換物」則是無可指責的事實陳述之辭。就此一點來說,但凡不符合「以物換物」之一般交換形態的經濟學理論一定難以具有普遍適應性,也就是《西方經濟學的終結》所說的,但凡不適用於2+2的經濟學理論一定有問題。

『伍』 誰能解釋一下「供給創造其自身的需求」的具體含義

很簡單的道理,供給必然通過生產活動完成,正常的生產活動必須依靠資源來進行,對資源的依賴自然而然的產生了需求。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不理解可以追問。

『陸』 黨的十八大指出四化同步內容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指出四化同步內容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當前,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四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關聯中發展的;「四化」的作用也不是單獨發揮的,而是在融合、互動、協調中實現的。

(6)信息時代供給創造需求擴展閱讀:

四化同步的主要表現:

信息化和工業化需要深度融合。信息化是工業化的產物,反過來又通過與工業化融合,帶動工業化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應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已經和正在成為一種全面、動態、優化的資源配置方式,重塑全球化時代我國產業競爭新優勢。

工業化和城鎮化需要良性互動。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產物,工業化創造供給,城鎮化創造需求。產業是城鎮發展的基礎,城鎮是製造業和其他非農產業發展的主要場所和載體。

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需要相互協調。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都是農村、農業發展的路徑和手段,相互依託,相互促進。

『柒』 是供給創造需求,還是需求創造供給

。。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呢?不過個人感覺,前期供給創造需求,試水然後廣而告之,後期需求創造供給,畢竟有人需要才能創造利潤,要不怎麼活下來。。

『捌』 結合經濟學現象基本是需求創造供給,即人們有什麼樣的需求,市場 就有什麼樣的

經濟學現象基本上需求是創造供給及人民的需要的物質享受

『玖』 是供給創造需求,還是需求創造供給

需求是無窮的——
但新的需求是無法被認知的
你只有創造了合適供給才能發現新的需求

閱讀全文

與信息時代供給創造需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