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創造醫葯

誰創造醫葯

發布時間:2020-12-19 17:44:31

❶ 青蒿素是我國發明創造的抗瘧疾葯物,最早記錄青蒿有抗瘧疾作用的著者是誰

是晉代葛洪

❷ 神醫華佗發明了什麼葯創造了什麼運動健身法

華佗發明了:抄「麻沸襲散」;創造了「五禽戲」。

麻沸散: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葯,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葯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葯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葯和熱酒配製,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

五禽戲:
華佗也是中國古代醫療體育的創始人之一。他不僅善於治病,還特別提倡養生之道。他曾對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俗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戶樞不朽也」。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聖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預防理論,為年老體弱者編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種禽獸姿態的健身操——「五禽戲」。

❸ 上古至周代,相傳和中醫葯發明創造密切相關的名人有誰

神農(炎帝),伏羲,伊尹。這是道多選題目。

❹ 人為什麼會創造葯物

因為人吃五穀生百病,但是又不甘心一病就死,所以發明葯物與病症抗衡。這個和人類發明武器其實是一樣的

❺ 葯融圈為什麼可以創造出生物醫葯創業創新生態系統

他們專業,精英,共建生物醫葯圈

❻ 屠呦呦創造「青篙素」這一巨大的醫葯財富的源泉有那些

屠呦呦創造「青篙素」這一巨大的醫葯財富的源泉在於:中醫和中葯是巨大的醫療專資源,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屬貝。100多年來,西醫傳入中國,好像西醫才是正統的治療手段,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寶貴財富被棄之一邊,當作封建垃圾批判。
青蒿素是我國醫葯衛生科學工作者繼承祖國醫葯學遺產,運用現代化科學知識和方法,從青蒿中提取出來的。青蒿素的成功製取借鑒了許多中國傳統的中草葯醫書,例如東晉名醫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元朝《丹溪心法》、明朝《普濟方》、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等。然而這些醫書的記載都不是很詳細,且沒有說明其科學依據,屠呦呦研究員就以這些醫書作為重要參考,並從東晉葛洪的處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服」中 到了靈感,再結合自己的思考和實驗,終於成功地提取出青蒿素。如果全盤否定中國古代科學,也就沒有今天的青篙素!

❼ 為了保護人類的身體健康,科學家和醫葯工作者發明創造了各種各樣的什麼有效地

答案: 葯品 預防 遏制
為了保護人類的身體健康,,科學家和醫葯工作者發明製造了各種各樣的(葯品),有效 地(預防)和(遏制)了疾病的發生。

❽ 彭司勛的創新葯物

彭司勛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十分重視新葯的研究開發工作。早年,他主要從事葯物分析和中樞神經系統葯物的研究,重點研究安定葯和鎮痛葯,曾創制多種具有鎮痛或降壓作用的吲哚類化合物,其中如I2h臨床試用對術後止痛效果較好。他結合中葯麻醉的研究合成的祖師麻甲素類似物,有較好的麻醉鎮痛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間,科研中斷,資料散失,1975年,才又重新開始新葯研究。不久,他試製成功了抗癌葯六甲嘧胺(HMM),此葯獲得1980年江蘇省科技成果獎,並已鑒定投產。
1979年,他又承擔了難度較大的抗生育葯物的研究工作。他考慮到現有甾體避孕葯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便從非甾體化合物入手進行研究。他充分挖掘中草葯資源,以天然活性成分為先導物,先後合成了對-羥基苯丙烯酸衍生物,白花素衍生物及馬兜鈴次酸開環衍生物等。這些葯物經避孕活性篩選,雖未獲得滿意的效果,但這項工作卻積累了不少科研經驗。
新葯研究是涉及多學科、多環節的創造性工作,難度大,周期長。「葯物設計」是為了適應新葯研究的需要而建立的一門新學科。彭司勛於1979年夏主持了全國首次《葯物設計》討論會,對《葯物設計》的內容、現狀和進展進行了交流,為中國開展這方面的工作起了推動作用。
中國新葯研究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彭司勛和許多葯學界老專家早就呼籲要重視新葯研究,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並建議就如何改變新葯研究的落後狀態,盡快創制出於中國獨特的新葯進行研討。這一倡議得到了領導部門的支持,經彭司勛與有關部門積極配合,1988年6月,在南京召開了「全國新葯研究與開發討論會」。參加會議的代表中有畢生從事新葯研究的老一輩專家教授,也有目前肩負研究、開發、生產重任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會議對新葯研究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提出了有關政策和措施,供領導部門參考。彭司勛從新葯研究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艱巨性出發作了發言。這次會議對中國新葯研究起了促進作用。
近年來,他結合指導研究生,主要從事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葯物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目前,重點研究作用於鈣或鉀通道的化合物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及其分子模型。他曾分別以黃連素、漢防己鹼為原型物,通過結構改造,在合成的許多化合物中,發現具有較好的降壓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化合物各一種,此外,還發現另一化合物具有抗炎鎮痛活性。這些研究均獲得國家醫葯管理局新葯研究基金的資助,正進行臨床前葯效學和毒理學的研究。為了加速研究工作的進展,他積極倡導和組織與國內外高校及制葯企業進行廣泛協作。他是中國葯科大學葯物化學的學術帶頭人,1989年,經國家教委評審,該校的葯物化學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1986年,被聘為北京醫科大學「天然葯物和仿生葯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1989年,任國家醫葯管理局新葯研究基金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第二屆葯品審評委員會委員。

閱讀全文

與誰創造醫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