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stem創作是什麼
STEM分別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Maths(數學)四個詞語的首字母的縮寫,所以STEM玩具又稱科技理工玩具。科學技術概念用玩具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讓小傢伙們在玩耍的過程中學到這些原本很枯燥的知識。很是寓教於樂。
『貳』 什麼是STEMSTEM教學理念是什麼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統稱,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麥多多國際繪本課程,強調STEM教學,首創沉浸式互動科學體驗空間。
『叄』 STEM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眾學者對創造力雖然有不同的定義,但對創造力可歸納為兩項共識,就是「原創、新穎」及「有用途、有價值」。再參考陳龍安(1995)歸納創造力為「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有了上述創造力的操作性定義,便可解決第二個問題,前線的STEM教師首先教導學生一些創意思考方法(例如SCAMPER法),讓學生能夠運用創意,多想「原創、新穎」的點子,其次是教導學生動手實作一些「有用途、有價值」的發明品(或科技創新方案)解決難題。
或許有前線STEM教師憂慮,學生如何有那麼多「原創、新穎」的點子?學生動手實作的發明品(或科技創新方案),在解決難題的層面上如何「有用途、有價值」?
筆者建議前線STEM教師在學校推行「普及STEM教育」時候,可參考Stewart(1950)的主張,把「創意」定義為只要是學生想出自己前所未有的新點子,即使該新點子早有其他人在其他地方想出來,這個點子在學生個人層面而言仍然是具有創意。再根據詹志禹(2002)把「發明」定義為學生動手創造一些對自己來說是新穎的作品,即使該作品早有其他人製造出來,這個作品在個人層面而言仍然是「有用途、有價值」的發明品(或科技創新方案)。
當全班學生都能夠產生大量在個人層面屬於「原創、新穎」的點子,動手實作一些「有用途、有價值」的發明品(或科技創新方案)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學生的「流暢力、獨創力、精進力」就可能慢慢培養起來。
筆者相信「只要量多,總有一些素質會佳」,跟著教師要做的事就是鼓勵學生把發明品(或科技創新方案)參加校外不同類型的創意及科技創新比賽,如果學生能夠在比賽中從專家評判手中獲得獎項,其發明品(或科技創新方案)就是「原創、新穎」「有用途、有價值」了,這也就是筆者所說的「精英STEM教育」了。
『肆』 什麼才是真正的stem教育科學實驗算嗎
具體來說,STEAM教育不僅僅是提倡學**這五個學科知識,更提倡的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並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從過程中學**各種學科以及跨學科的知識。STEAM其實是對基於標准化考試的傳統教育理念的轉型,它代表著一種現代的教育哲學,更注重學**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本質上來說,我們敢於讓孩子們犯錯,讓他們嘗試不同的想法,讓他們聽到不同的觀點。與考試相反的,我們希望孩子們創造能夠應用於真實生活的知識,鼓勵孩子動手實踐,從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達到潛能開發的目的。
STEAM理論倡導孩子超學科學**概念,注重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在學科之間,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共同發展。在相互碰撞中,培養各方面技能和認知,強調孩子的主動探索精神。
然而,沒有體系,沒有深度,停留在對科學實驗或教學內容的拼湊,這是市面上的很多STEAM機構的本質。創客教育可以從小製作起步,但是這些機構卻誤把雕蟲小技當作科技創新。孩子能得到的就是每個實驗的一點點知識和好玩。機器人培訓機構基本就是國外引進一套硬體,然後拼湊一些好玩的搭建的盒子,背後根本看不到對能力培養的體系,基本也就是一個高級玩具,個別機構更是直接買一套國外的硬體和課程,數年沒有更新和研發,而且整套內容在國外已經被淘汰了。
『伍』 什麼是STEMSTEM教育在中國如何發展
提出STEM 概念的不是教育部門,而是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表《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報告時,選取了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這四個單詞的首個字母組成了一個合成詞——STEM。在其後美國STEM 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政府和各部門共同推進著 STEM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STEM教育的內涵解釋
1、Science(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
2、Technology(技術)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方法和經驗的總稱。
3、Engineering(工程)是運用科學原理和技術手段創造人工物體的過程。
4、Mathematics(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
5、近年來,有學者在STEM的基礎上又增加了Art(人文和藝術),變為STEAM。Art狹義上是指美術、音樂等,廣義上則包括美術、音樂、社會、語言等人文藝術,實際代表了STEAM強調的藝術與人文屬性。
STEM 教育是一種通過整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內容,指引教與學的途徑和方法。STEM 綜合了各學科的特點,將知識的獲取、方法與工具的利用以及創新生產的過程進行了有機的統一。
那STEM教育有哪些特徵呢?它在中國如何發展?
1、STEM教育不僅主張通過自學或教師講授習得抽象知識,更強調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過程。STAM教育提供了學生動手做的學習體驗,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和科學知識應對現實世界問題,創造、設計、建構、發現、合作並解決問題。因此,STEM教育具有體驗性特徵,學生在參與、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結果性知識,還習得蘊含在項目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過程性知識。
2、STEM教育具有情境性特徵,強調讓學生獲得將創客知識進行情境化應用的能力,同時能夠理解和辨識不同情境的知識表現。STEM教育強調知識是學習者通過學習環境互動建構的產物,而非來自於外部的灌輸。
3、STEM教育強調在群體協同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進行群體性知識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交流和討論。STEAM教育的協作性就是要求學習環境的設計要包括協作和會話兩要素: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分析析學習資料、提出和驗證假設、評價學習成果。
4、STEM教育要求學習產出環節包含設計作品,通過設計促進知識的融合與遷移運用,通過作品外化學習的結果、外顯習得的知識和能力。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提高STEM素養,因此設計性是STEM教育的核心特徵。
5、跨學科。STEM教育強調融合各個學科,在學和做中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各學科的規律性聯系,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STEM模式則是情景式教學、雙師授課教育、定製課程定向培養方式,根據孩子的特點而開發的獨創性教學模式。
綜上特點可以看出STEM的教育模式應該是切合科技教育營運而生,而不是為了教學而貫穿其中,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被動變主動,而不是一味的被接受灌輸知識,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STEM在國內發展著力點是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發散思維、想像力、發現問題的能力、知識產權意識等等。各個高校應該和相關企業展開合作,共同來發展STEM教育。國內如上海的DFRobot就很超前,目前跟國內許多高校開展STEM教育合作,提供STEM教育套件和相關比賽套件。
『陸』 「STEM教育」與「創客教育」有什麼區別
」stem教育「與」創客教育「是有區別的。
2015年9月,國家教育部發布《關於「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與創新意識,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可見這種創新教育在中國未來教育行業中的重要性。
對於二者的區別來說:
創客教育所強調的學習者也是創造者、學習過程也是創造過程、注重將學習者不同的想法變成現實等,因此通常認為「造物」是創客的重要特徵。而stem教育雖然一樣可以造物,但更注重動手實驗的過程,進而開展科學探索。stem教育是一種全科的教學形式,而創客教育是一種文化。
對於stem與創客教育的關聯,戴鷺堅認為二者都提出了一種方法——項目化,都是通過沉浸式的項目教學法去引導學生全方位的掌握新技術。區別在於創客是一種基於項目的創造性學習,在這個過程里它需要打破學科的界限,也就是跨學科,而stem教育同樣是公認的跨學科行為。二者的交叉融合,將為當前基礎教育領域綜合實踐課程和信息技術課程帶來時代性的變革,共同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
『柒』 STEM教育為什麼如此重要
為什麼如此重要?
說到底還是取決於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是否具備創新能力和水平,取決於這個國家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大類學科綜合的教育水平。這也是歷屆美國政府無一例外地都表達了對STEM教育的支持的原因。
STEM教育特徵:
第一,注重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
第二,注重項目制學習,應用跨學科綜合能力;
第三,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體現在試卷上的知識結果。
具體來說,STEM教育更提倡的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並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從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以及跨學科的知識。STEM其實是對基於標准化考試的傳統教育理念的轉型,更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本質上來說,要敢於讓學生們犯錯,讓他們嘗試不同的想法,讓他們聽到不同的觀點。與考試相反的,希望孩子們能夠創造出應用於真實生活的知識。
STEM教育模式:
STEM教育不是在桌椅整齊的教室上課,而是在充滿冰棍棒等生活常見物品、各類積木、木板、銼刀、畫筆、電線、電路板、晶元、3D列印機、VEX以及各種「奇怪」教育科技產品等的工作坊,更像是一名小的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