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⑸ 化學家創造出一種物質「干水」,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
A、干水和乾冰不是同一種物質,乾冰是固體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版故A錯誤權;
B、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故B錯誤.
C、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於減緩溫室效應,故C正確;
D、干水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SiO2,通常情況下,干水為固態,故D錯誤.
故選:C.
⑹ 誰能告訴我 化學家有趣的小故事嗎 要是跟化學有關的~
門捷列夫和金屬鎵的故事:
根據元素周期律,門捷列夫還預言了一些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的存在和它們的性質。他的預言與爾後實踐的結果取得了驚人的一致。
1875年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朗在分析比里牛斯山的閃鋅礦時發現一種新元素,他命名為鎵,並把測得的關於鎵的主要性質公布了。不久,他收到了門捷列夫的來信,門捷列夫在信中指出:關於鎵的比重不應該是4.7,而是5.9-6.0。當時布瓦博德朗很疑惑,他是唯一手裡掌握金屬鎵的人,門捷列夫是怎樣知道鎵的比重的呢?
1876年9月,布瓦博德朗重作了實驗,將金屬鎵提純,重新測定,結果稼的比重確實為5.94(現代值為5.91),這結果使他大為驚奇。他認真地閱讀了門捷列大的周期律論文後,感慨他說:"我沒有什麼可說的了,事實證明了門捷列夫這一理論的巨大意義。"
鎵的發現是化學史上第一個事先預言的新元素的發現,它雄辯地證明了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科學性。
1880年瑞典的尼爾森發現了鈧,1885年德國的文克勒發現了鍺。這兩種新元素與門捷列夫預言的類硼、類硅也完全吻合,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再次經受了實踐的檢驗。
還有很多的,你可以到網上查啊、、、、、、、、
滿意就採納吧、、、、、、
歡迎再問、、、、、、
⑺ 尋找清潔能源一直是化學家努力的方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科學家研製出一種可將水分解成氫氣和
A、氫氣的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屬於清潔能源,故A正確;
B、太陽能無污染,屬於回清潔能源,利用太陽能等答清潔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故B正確;
C、煤的氣化是把煤煉成焦炭,再將焦炭在高溫下與水蒸氣反應,得到CO和H2;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排放,實現了煤的高效、清潔利用,故C正確
D、石油是化石能源屬於不可再生能源,故D錯誤;
故選D.
⑻ 史上最純凈的水是在哪裡,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如果潔凈度接近神聖的程度,那麼這就是一個神聖的小水滴。2018年8月23日維也納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創造了世界上最清潔純潔的一滴水。這種超純的水可以幫助解釋,當二氧化鈦(TiO2)表面與空氣和水接觸時,會被一層神秘的分子所覆蓋。研究報告的合著者、維也納理工大學(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化學家烏爾里克·迪博爾德(Ulrike Diebold)說:我們(在世界各地)有4個實驗室研究這個問題,並對其進行了四種不同的解釋。

左邊是超純冰柱,右邊是水滴。圖片:TU Wien
研究人員於8月23日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表明:之後TiO2沒有顯示出一些研究人員懷疑來自水的分子膜的跡象,關鍵是水和二氧化鈦之前都沒有暴露在空氣中。用顯微鏡和分光鏡對TiO2的後續掃描表明,該薄膜根本不是由水或與水有關的化合物組成的。相反,醋酸(使醋有酸味)和甲酸(一種類似的化合物)出現在表面。這兩種物質都是植物生長的副產品,在空氣中只存在少量——但是,很明顯,有足夠的這種物質漂浮在周圍,污染了一個自清潔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