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秋博餅是誰發明的

中秋博餅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0-12-19 15:15:58

⑴ 中秋博餅的發源地,是台灣還是閩南

雖然我是移民到閩南的,但網路了解完,應該是台灣的吧!源自鄭爺爺收復台灣後為了緩解士兵們的思鄉之苦而想出的游戲!

⑵ 中秋博餅的歷史。

博餅(跋餅),是閩南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版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權的一種傳承。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泉州南安人)屯兵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命部將洪旭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歷史:
中秋博餅,起源於泉州府思明州(今廈門島),傳說由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發明博餅,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由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漢族民俗活動。博餅是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共計一會,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

⑶ 月餅是誰發明的跟博餅的發明者一樣嗎是鄭成功嗎

月餅最早的功能是在裡面藏紙條,跟地下黨一下傳遞信息~
是在漢朝時候出現的~
也是要造反吧,懸在8月15月圓之夜~
所以漸漸演變成了月餅~中秋……

⑷ 博餅是由誰發明的

中秋博餅
開放分類: 娛樂、民俗、活動

廈門中秋博餅的規則詳解

用具:大瓷碗一個、骰子六個

【 狀元 】

(按從大到小順序)

紅六勃(六個4);
黑六勃(六個1或2或3或5或6);
狀元插金花(四個4、二個1);
五紅(五個4);
五子(五個1或2或3或5或6);
四紅(四個4)。

【對堂又叫榜眼】

六個骰子的點數分別為1~6即一條龍。

【三紅又叫探花】

三個4。

【四進又叫進士】

四個1或2或3或5或6,若還帶一個4可多得一個一秀,若帶二個4可多得一個二舉。

【二舉又叫舉人】
二個4。

【一秀又叫秀才】
一個4(對堂即一條龍除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月圓之夜,寄情雅玩之時。泛舟鷺江,把酒賞月,陶醉於「煙籠寒水月籠紗」的詩般意境,真是其樂融融。每逢中秋佳節臨近,夜色闌珊中的廈門,大街小巷便會傳出博餅時骰子撞碰瓷碗的悅耳叮當聲。

在古代,「博」是一種棋戲,後泛指賭博運動。當然,沿襲到現在,博餅不再有賭博的意味,而是成為廈門人中秋聚會的保留節目。當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發出叮叮當當的清脆響聲,當歡聲笑語從人們的心地飄出,各個眼底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時,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總是特別溫馨。

廈門的「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這一風俗的形成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據傳是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到8月15日月圓之時,滿懷反清復明之豪氣的將士們,難免有思鄉思親之情。為排解和寬慰士兵佳節思念家鄉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一種博餅游戲,讓士兵賞月博餅。鄭成功親自批准從農歷13至18,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獨特的游戲,後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只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中秋會餅每會63塊餅。每會餅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全會大小餅以63塊為單位,含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因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數,八九七十二是千歲數,而鄭成功則封過延平王,所以只能用六十三之數。這大小六十三塊餅,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取民間流行的賭具骰子6顆,放在大瓷碗內投擲,依次為序,讓參與者博弈玩耍。

如今「博餅」,不但家庭有,同學、朋友、同事之間也利用中秋節博「狀元餅」,單位團體也組織大家博餅,成為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社會娛樂活動。每個人在中秋節前後可能會參加多次博餅活動。而且,如今博餅會的內容也逐漸豐富,獎品也變了味,月餅悄然隱之,被一些日用品,如毛巾、沐浴露、食用油、工藝品等替而代之。曾有人一夜博回兩年都用不完的牙膏、香皂,最後只得轉送親朋好友。當然,博餅的樂趣不在於禮品的大小,也不管獎品如何變換,人們看重的是圍在一起博弈的樂趣,是大家團圓共享的時刻。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中秋;一樣的中秋月,不一樣的月餅文化。中秋明月,遙寄多少思鄉情,中秋會餅,抒發多少團圓之意;一輪明月,海峽兩岸共賞之,六顆骰子,同胞手足同嬉之。在叮叮當當的響聲中,人們歡笑著,把這溫馨的時刻傳承下去,傳遞到海峽對岸,傳遞到五洲四海。

備註:
1、 同是五紅或五子所帶的點數多;點數少,即帶6最大,帶1最小。
2、 同是四紅所帶的點數多;點數少,帶12最大,帶三最小。
3、 狀元插金花及五紅、五子、四紅帶的點數相等則先博者;後博者。
4、 博得紅六勃或黑六勃,博餅立即結束。紅六勃獲未被博取的餅,黑六勃則未被博取的餅大家吃。
5、 如博到狀元插金花可兼得還未被博取的對堂,若該選手在以後的輪次中「祿骨」[注],對堂不被追回,只追回狀元。
6、 在同一場比賽中,同一選手兩次或兩次以上博到狀元,取其最後一次的成績為最終成績。
7、 狀元獲得者需待本組比賽結束,裁判員宣布最終得主方有效。
8、 五子登科大於一般的狀元
註:同一場比賽中同一選手再次博到狀元但點數小於先前(先前的狀元大於其他選手),也小於其他選手,稱為祿骨。

⑸ 中秋博餅的由來

據說是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夷收復台灣。鄭成功的士兵基本上來自福建、廣東各地,到中秋節前後,士兵們思念親人。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為了撫慰士兵離鄉背井、思親想家之念,激勵士兵先國後家,克敵制勝的鬥志,便與兵部衙堂的屬員,經過一番籌謀,巧設"中秋會餅", 通過"擲骰子"活動讓士兵們賞月玩餅、品茗談天。
查看全部3個回答
博餅鐺-天貓電器城,智能烹飪!

關注電煎鍋的人也在看
天貓電器城-博餅鐺,超大功率,雙面加熱,智能控火,一鍵煎烤,品牌旗艦,..
3c.tmall.com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1、來歷 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故謂中秋。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令,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2、傳說 傳說遠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給人間帶來旱災。後羿射下9個太陽,挽救了蒼生,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葯。後羿捨不得吃,交於妻子嫦娥保管。後羿的一個門徒覬覦仙葯,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葯,便向天上飛去。 當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後羿,嫦娥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長居於此。後羿心痛不止,於每年八月十五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3、故事 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5)中秋博餅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中秋佳節,最主要的習俗是賞月和吃月餅。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 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
3789 瀏覽5390142019-05-23
博餅的起源
博餅,是廈門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廈門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起初,我一直以為博餅的「博」該是「搏」,有戰斗的意味,後來一查字典,方知道,用「博」字自有其道理,在古代,「博」是一種棋戲,後泛指賭博運動。當然,沿襲到現在,博餅不再有賭博的意味,而是成為廈門人中秋聚會的保留節目。當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發出叮叮當當的清脆響聲,當歡聲笑語從人們的心地飄出,各個眼底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時,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總是特別溫馨。 中秋博餅,講究的就是一個開心,是博一個好兆頭,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博中狀元的人,一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這當然是因為博餅活動里傾注了人們的感情寄託。所以,廈門人總是對中秋節格外重視,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說法。 很多外鄉人來廈門,都會被這種帶有濃厚節日色彩的風俗所打動。我的許多大學同學,也都在學習期間,喜歡上這項趣味性大、參與性強的活動。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中秋;一樣的中秋月,不一樣的月餅文化。歡迎大家到廈門來體驗這獨特的中秋文化,首屆廈門(鼓浪嶼)中秋博餅文化節即將在美麗的琴島拉開帷幕,但願更多的人了解廈門,了解中秋博餅文化! 月餅在廈門的博餅風俗中,有一個自己的名字,美曰:會餅。這是中秋博餅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傳統的會餅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餅匯聚而成的,一套會餅計有:狀元餅1個,對堂餅2個,三紅餅4個,四進(士)餅8個,二舉(人)餅16個,一秀(才)餅32個。 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在會餅中,「三紅」餅的味道最好,這來源於一個有趣的傳說:永樂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試,狀元名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於是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在廈門人的說法中,這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輩,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實學。因此,狀元餅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紅餅總是味道最好。 現在,博餅依然是廈門人最鍾愛的中秋活動,也是最熱鬧的一個民俗節日形式,但「會餅」的形式也在發生著改變,出現了更多新的「會餅」,不再是月餅,而是由實用物品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發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凍、薯片、可樂什麼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做「會餅」,只要按照會餅規定的數量組合就成。這或許是因為大家就是想在節日中找個樂,而這個樂子變得更實際些吧。
216 瀏覽69112017-11-21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
149 瀏覽3656002019-11-14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中秋節才成為了固定的節日。 《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的「舉杯邀明月」,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簡介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⑹ 閩南人中秋聚會的博餅活動,它有什麼由來

中秋博餅,起源於泉州府,傳說由鄭成功發明,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由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博餅是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 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共計一會,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巧妙研究設計出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一博。每會月餅按照各級科舉制度的頭銜,設有「狀元」1個,「對堂(榜眼)」2個,「三紅(探花)」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16個,「一秀(秀才)」32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字。因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數,八九七十二是親王數,而鄭成功封過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數。

⑺ 中秋博餅規則

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用6顆骰放在大瓷碗內投擲,首先指定1人(一般是本桌年長位高者)取兩顆骰子扔出數點,如n點,由扔者開始逆時針方向數到第n個人,該人為本次博餅的起博者。

逆時針依次,每個人每次要把6個骰子一起投進大碗里,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點數得餅。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輪就作廢,到下輪繼續參與(傳統是下一輪不能投,要空一輪)。

1、有1個「四點」的得一秀餅(秀才)拿完為止,共32個。

2、有2個「四點」的得二舉餅(舉人),拿完為止,共16個。

3、有4個相同點數的(紅四除外)得四進餅(進士),拿完為止,共8個。

4、有3個「四點」的得三紅餅,拿完為止,共4個。

5、若骰子點數分別為1至6順序排列著的得對堂餅(榜眼,探花),共2個。

狀元是以出現四顆額外個如紅四點、兩顆紅一點為最高級,稱「狀元插金花」,可獲狀元和兩個對堂共3個大餅。獲狀元的以出現四顆四點紅為起碼級,其中又發四紅帶多少點比大;「五子」出現即壓過四紅,即「五顆」除五個紅四以外的任何五顆一樣算為「五子」。

(7)中秋博餅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博餅這一風俗的形成據說來源於民族英雄鄭成功。據傳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到農歷八月十五月圓之時,滿懷反清復明豪氣的官兵,難免有思鄉思親之情,為排解和寬慰官兵思念家鄉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明了一種博餅游戲,讓士兵賞月博餅。

鄭成功親自批准從農歷八月十三至十八,前後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種獨特的游戲,後來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這項活動在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只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⑻ 中秋博餅的由來是

馬上就到中秋佳節,看到超市裡面琳琅滿目、價格不菲的月餅,我突然想到廈門中秋節的博餅活動。
回家後,在電腦裡面找到上回在鼓浪嶼日光岩拍的古代士兵博餅的照片,呵呵,廈門的博餅是中秋節很有特色的活動,於是發來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廈門中秋的博餅活動。
廈門,有一個傳統,就是「小春節、大中秋」。 中秋,是廈門最隆重最熱鬧最有特色的一個節日,為什麼呢?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廈門中秋有一個民俗活動――博餅。
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其實,中秋節博餅,博的是一個開心,博的是一個好兆頭,現在這種游戲活動不僅深受廈門人的喜愛,周邊地區也深受影響,逐漸開拓出閩南人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
據說是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夷收復台灣。鄭成功的士兵基本上來自福建、廣東各地,到中秋節前後,士兵們思念親人。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為了撫慰士兵離鄉背井、思親想家之念,激勵士兵先國後家,克敵制勝的鬥志,便與兵部衙堂的屬員,經過一番籌謀,巧設"中秋會餅", 通過"擲骰子"活動讓士兵們賞月玩餅、品茗談天。

⑼ 中秋季博餅的由來是什麼呀

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鼓舞士氣而內發明的。容經過時代相傳,現在這種游戲活動不僅深受廈門人的喜愛,周邊地區也深受影響,逐漸開拓出福建人一種獨特的中秋文化。本次節節清舉辦中秋博餅晚會除了是為員工謀福利,更有意義的是旨在通過大聯歡增進員工們的情感交流,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作者新康有機鐵觀音小編。

⑽ 中秋節博餅習俗

博餅是閩南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每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廈門大街小巷回都會擺起博答餅的桌子,街坊鄰里不分男女老幼紛紛參與其中,為博得一個好彩頭,以此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博餅活動中,最終博得狀元的人不僅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品,還要穿上狀元服,帶上狀元帽時,似乎真有一種「中狀元」榮歸故里的感覺。

(10)中秋博餅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項目,博餅起源於泉州府同安縣(今廈門同安)。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命部將洪旭發明的,經過代代相傳,成為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博餅作為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共計一會,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閱讀全文

與中秋博餅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