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茅盾的創造

茅盾的創造

發布時間:2020-12-19 14:08:21

❶ 茅盾有哪些著作

【長篇小說】:抄
《子夜》、《蝕》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追求》)《腐蝕》 《虹》《鍛煉》《霜葉紅似二月花》《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
《報施》《創造》《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 《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鋪子》《色盲》《詩與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煙雲》《有志者》《自殺》。
【散文】:
《白楊禮贊》《風景談》《賣豆腐的哨子》《人造絲》《全運會印象》《車中一瞥》《鞭炮聲中》 《談月亮》《霧中偶記》《大地山河》《黃昏》《霧》《天窗》等。

❷ 關於創新的名言警句

關於創新來的名言有:
1、道在自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
2、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
3、一個沒有創新潛質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4、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5、我們不能人雲亦雲,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❸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 ⑤ 魯迅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①④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內
⑤ 魯迅

中國現代容文學團體.1921年6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

❹ 矛盾的作品有哪些

一、茅盾的作品:
【文集】:
《鼓吹集》 《鼓吹續集》 《夜讀偶記》 《關於歷史和歷史劇》 《茅盾詩詞》

【長篇小說】:
《蝕》《虹》《子夜》 《第一階段的故事》 《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

【中篇小說】:
《路》《三人行》

【短篇小說】: 《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

【解放後出版著作】:
《茅盾文集》10卷集 《脫險雜記》 《茅盾論創作》 《茅盾文藝雜論集》
《茅盾文藝評論集》 《茅盾譯文選集》 《世界文學名著雜談》 《神話研究》《鍛煉》《我走過的道路》

二、作者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❺ 矛盾的生平事跡,主要作品。

茅盾吧。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漢族,浙江嘉興內桐鄉人。中國現代容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長篇小說《子夜》、《蝕》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追求》),《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散文《白楊禮贊》。

❻ 創造矛盾詞語錯在哪裡

錯在用抄『創造』。應該是:製造矛盾

創造:簡單來說,是把以前沒有的事物給產生出或者造出來,這明顯的是一種典型的人類自主行
為。因此,創造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有意識地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
製造:是指造成某種氣氛或局面。
矛盾:是在兩個或更多陳述、想法或行動之間的不一致。
所以,矛盾是製造出來而不是創造出來的。

❼ 茅盾的《野薔薇》文集是如何體現小說的復調性的

二 然而,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有時傳統文化中負面的保守的觀念仍會如磐石般牢踞於人的意識深處,於是也有些知識女性就常常在傳統和現代這兩個極地之間艱辛地奔走,並一次次地承受靈魂撕裂的劇痛,有的甚至跌入到死亡的深淵。 「她站在床沿,全身發抖,眼睛裡充滿了血。她再不能想了,只有一個念頭在她的脹痛到要爆裂的頭腦里疾轉:宣布那一些騙人的解放自由光明的罪惡!死就是宣布!她不讓自己猶豫似的將頭頸疾鑽入絲帶的環內,身體向外一側,兩腳便離了床沿。」⑤環小姐並非是個悲觀厭世主義者,就在她將頭頸鑽入絲帶環內的一剎那,她仍記起十七歲那年的新思潮怎樣激動她的靈魂,她怎樣渴望新的光明,夢想著新的幸福,慶幸自己尚未訂婚,怎樣暗示給姑母,表示自己的婚姻要自己做主,怎樣半驚半喜地接近男性。彷彿這一切就在昨天,終於吮盡了戀愛自由的糖衣嘗到了中心的苦味發現自己已有身孕,而愛人又「為了更神聖的事業」離她遠去時,無可奈何,只有把自己交給了死神。 傳統文化的男性主體意識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成就了「經典性」的「貞節觀」。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則必須「從一而終」,一旦女人失去貞潔,就只得以死謝罪成為「節婦」「烈女」。如果我們循著環小姐失戀後自責、憂疑、恐懼、神經高度緊張以致決定自殺這一心理軌跡,不難看出,促使環小姐自殺的不僅僅是事件本身和人物性格的軟弱,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這張巨網對她的覆蓋窒息,是封建文化中的貞節觀對人物命運的支配操縱。 如出一轍,《曇》中的韻女士也經歷了環小姐同樣的遭際。雖然她沒有像環小姐那樣把自己的脖頸塞進絲環,但她所表現出的對「父命」無力反抗的逃避主義哲學,對愛情既嚮往又膽怯的投降主義,均說明傳統的知識女性,要想真正走上自由戀愛的幸福之路,步履是何其艱難。 《一個女性》則從另一個角度抨擊了傳統文化中負面因素對個體生命的戕害。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不得不審視瓊華的心理發展過程。初次露面的瓊華,才是一個初級中學畢業的小姑娘,美麗單純,充滿幻想。在她正欲拭足踏入社會之時,生活就給她上了冰冷的第一課:「遺產事件」。所謂「遺產事件」,無非指張彥英是「遺腹子」。一些惡意的謠言家就說他是從哪兒抱來的棄兒,這在素重「身家清白」的鄉間彷彿犯了彌天大罪,人人得兒唾罵之。儒家文化歷來以家庭血緣作為結構宗法體系的經緯線;以「名分」「清白」作為封建宗族社會最重要的道德准則。「名不正則言不順」,人們可以為「名分」「清白」犧牲實際的幸福。這種文化形態的極度發展勢必導致人格的萎縮和價值觀念的混亂。「在這里,姨太太、童養媳,都看做良風美俗;丈夫在外面宿娼,妻子在家裡偷漢,生了兒子,因為有名義上的父母,社會便不以為怪」⑥。張彥英這番憤激之詞,道出了人情世態殘酷的一面。對瓊華這位天真的小姐來說,她一向在美幻的仙鄉里做夢,何嘗想到現實人生真有如此丑惡。 瓊華的「人生第二課」,是因「替身家不清白的張彥英辯護過」而招致各種謠言對她的攻擊,而且一些惡言竟來自一些在自己面前揭露別人的「忠誠義士」。如果說「遺產事件」讓瓊華第一次目睹了事態的炎涼,而人性的虛偽、人心的險惡更讓瓊華痛苦、迷惘,逼她陷入對人類幻滅的深淵……如此遭際,原因到底在哪裡?僅僅是替張彥英辯護的三言兩語?固然這也是激起人們同仇敵愾的重要原因,顯示了這個有多家望族的小鎮,「名分」「清白」是多麼合乎世道人心,更重要的是瓊華發出了與整個小鎮口徑不同的聲音,這才大大觸傷了人們情感。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皇權統治,「一言堂」的家長制輿論導向,使得個體的思想意志被消解逐漸演化為一種庸眾心理。這種心理習慣已積淀成為國人判斷是非、處理人際關系的常見情感形態。如此氛圍下,難怪瓊華就如奧尼爾名劇中的那隻貿貿然闖進社交名流雲集的歡樂場中的大毛猿,因其「不通時宜」,自然只有被作弄的份了…… 然而,瓊華畢竟不是毛猿,於是她努力藏起「真我」,用她內心鄙夷的「假我」與人周旋,然而這「假我」卻幫助她在社會上步步高升,她成了交際的明星,成了一鄉的女王。 瓊華不愧為本土文化熏陶成長起來的知識女性,憑她的機警稍一變通就搭住了傳統文化的脈息。而這一「高升」也正說明了傳統腐朽勢力之強大。古薇園十七初度的生日慶典是瓊華生命輝煌的頂點。但這輝煌也恰如曇花一現。隨著父死母病,家道中衰,周圍的一片獻媚之聲遽然離她遠去。她終於經受不住一系列打擊,滿懷對愛的渴望,對這世界的怨恨,凄凄惶惶地死去…… 瓊華的死,極容易讓人聯想起魯迅那句關於悲劇的名言:「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此,一個年輕、純真、充滿熱情的生命的毀滅,所激起的情感不僅僅是崇高和惋惜,更多的還是深深的思索。 我們回溯環小姐、韻女士、瓊華的生命歷程,經歷她們怎樣由純真的嚮往,積極的抗爭,終至沉淪、滅亡的命運,不僅讓人聯想起那個當穩了奴隸,「嘴角漸漸有笑影」、「臉色也漸漸紅潤起來」的祥林嫂。置祥林嫂於死命的不僅僅是以魯四老爺為代表的封建惡勢力對她的脅迫,更是精神的貧困,是她意識深處那塊封建文化的磐石對她的窒息和壓迫。誠如葉子銘評說的,環小姐、韻、瓊華只是「屈服於舊傳統舊勢力的壓力,在人生的路上苦悶,彷徨,終於成為封建主義犧牲品的女性」⑦。與祥林嫂比,雖然她們所處時代不同、身份各異,但亦如茅盾所期望的「寫一些『平凡』者的悲劇的或黯澹的結局,使大家猛省」⑧。站在歷史的高度,寫出封建文化對國人精神的戕害,茅盾和魯迅有異曲同工之妙。 茅盾是一個非常理性的小說家,他的一些作品幾乎可以看作為中國三十年代社會「史詩」,無論是《腐蝕》《子夜》,還是《春蠶》《林家鋪子》,均為我們展示一系列社會重大事件,顯示一個社會革命家的卓識韜略。《野薔薇》是個例外,雖然在寫作《創造》時也是「有意為之」,為了輿論界對《幻滅》的批評進行一些辯白,要說明在大革命過程中,雖然有慧女士、靜女士那樣些對革命幻滅、動搖、軟弱的知識女性,但也有像嫻嫻那樣性格剛毅的女子。可因為茅盾當時的胃病、神經衰弱,蟄居上海、東京,「離開劇烈斗爭的中國社會很遠」,「過的是隱居似的生活」,「沒有新題材」⑨。這使得他有足夠的心理空間對「五四」以來的文化走向進行較理性的反思。也使得《野薔薇》集中的作品均不同與他後來小說創作中表現的關於「社會——政治」的理性內容。這種「本我」的書寫方式,也就使得嫻嫻、桂、環、韻、瓊華們一不小心逸出了作者一貫的理性創作思維模式,讓她們在詩與散文——傳統與現代之間,演繹她們作為「平凡者」或精彩或黯淡的人生。這種「本我」的書寫方式,也使得嫻嫻、桂、環、韻、瓊華們迥異於靜女士、孫舞陽、章秋柳們,由於受某種政治理念的規約而顯示的人物內心情感的單一。 短篇小說的創作,在茅盾的整個創作實踐中不是最主要的成就。《野薔薇》輯錄的也只有五個短篇,但作為茅盾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野薔薇》所呈現的獨特的創作視角和藝術功力,不能不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回望這束帶刺的「野薔薇」。 參考資料: http://qkzz.net/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8100&ID=387768

❽ 茅盾的主要作品

1、茅盾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版段的故事》、《腐蝕權》、《霜葉紅似二月花》;
中篇小說《路》、《三人行》;
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
2、人物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❾ 矛盾的短篇小說《創造》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啊哪位大神能給深刻的分析一下

想像的世界,想像的情感,想像的女人,需要創造。創造就是一條絕路!
讓人看到的是冷版靜、客觀。他權沒有讓那紛繁復雜的文化教育影響大家美好的心境,它從從容容地走進一個殷實的小資之家中,通過塑造這么一個呼吸著時代新鮮空氣而又受錮於封建傳統意識形態的「半新不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及其妻子嫻嫻的覺醒來反映。

❿ 茅盾筆下的資本家形象

《子夜》出版於1933年6月,震動了中國文壇,瞿秋白把這一年稱為「子夜年」,可見它的影版響之大。這部長篇權小說圍繞著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買辦趙伯韜之間的尖銳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繪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的廣闊畫面: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反動當局鎮壓和破壞人民的革命運動,帝國主義掮客的活動,中小民族工業被吞並,公債場上驚心動魄的鬥法,各色地主的行徑,資本家家庭內部的各種矛盾……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藝術地再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風雲,反映了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風貌。茅盾以《子夜》這部長篇傑作的創作,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閱讀全文

與茅盾的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