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馬君發明

馬君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19 14:00:54

A. 馬鈞發明了什麼

馬鈞發明了很多東西,最突出的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織綾機、改制諸葛連弩、發專明龍骨屬水車、輪轉式發石機、水轉百戲圖等,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馬鈞在手工業、農業、軍事等方面有很多發明創造,是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機械製造家,馬鈞的創造發明,就算拿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非常了不起,何況是在1700多年前。

此外,馬鈞在軍事上兵器製造方面也有不少發明創造。蜀國諸葛亮在出師北伐時,曾發明了一種可以把箭接連發射出去的連發射遠器——連弩。它每次可發數十箭,威力很大,當時已經年老的馬鈞,還改進過連弩,使連續發射的威力增加幾倍。

(1)馬君發明擴展閱讀:

馬鈞在傳動機械方面的研究,造詣是很深的,成績也是極其卓著的。"水轉百戲"的研製成功,足以說明這一點。

一次,有人進獻給魏明帝一種木偶百戲,造型相當精美,可那些木偶只能擺在那裡,不能動作,明帝覺得很遺憾。明帝問馬鈞:"你能使這些木偶活動嗎?"馬鈞肯定地回答道:"能!"明帝遂命馬鈞加以改造。

沒有多久,馬鈞則成功地創造了"水轉百戲"。他用木頭製成原動輪,以水力推動,使其旋轉,通過傳動機構。

B. 馬鈞發明了什麼不屬於天下之名巧

1、當時絲綾機的構造復雜、效率低,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專他改進織機一律為十二躡屬,效率提高四、五倍;

2、創造灌溉用的提水機具,為龍骨水車(翻車),能連續提水,效率高,對當時生產力發展起一定作用;

3、認為諸葛弩尚可以改進,提高效率五倍;

4、試制轉輪式投石機作為攻城器具,能連續發射磚石,遠至數百步;

5、指南車,車上有一小人,其手指的方向即為南方,採用齒輪的原理制出;

6、水轉百戲。

(2)馬君發明擴展閱讀:

馬軍(生卒年齡不詳),姓德衡,三國時期魏州阜豐(今陝西興平縣)人。他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著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在我的生命中

由於家庭貧困,這個年輕人對他的飯感到厭倦,沒有想過如何取得進步。後來,他當了醫生,過著貧窮的生活,所以他改進了ghatpot機器。魏國三國當差時,相機常高唐龍,將軍秦朗以為天下沒有馬車引路,馬軍以為有,魏明皇帝要馬軍作使臣,果然不出所料。

馬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他在傳動機械方面造詣很深,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擅長機械和武器的發明。奉命監督重華店的建設。

C. 馬鈞發明的是什麼

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期魏國扶風人,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專家之一。屬他平生發明了很多東西,最突出的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織綾機、改制諸葛連弩、發明龍骨水車、輪轉式發石機、水轉百戲圖等,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此外,馬鈞在軍事上兵器製造方面也有不少發明創造。蜀國諸葛亮在出師北伐時,曾發明了一種可以把箭接連發射出去的連發射遠器——連弩。它每次可發數十箭,威力很大,當時已經年老的馬鈞,還改進過連弩,使連續發射的威力增加幾倍。然而,馬鈞在傳動機械方面的研究,造詣是很深的,成績也是極其卓著的。「水轉百戲"的研製成功,足以說明這一點。

D. 馬鈞發明了什麼不屬於天下之名巧

馬鈞被稱為「天下之名巧」,一生中有許多發明創造,最突出的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織綾機、改制諸葛連弩、發明龍骨水車、輪轉式發石機、水轉百戲圖等,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馬鈞是東漢末年三國曹魏時的扶風(今陝西興平東南)人。他一生勤奮好學,長時間住在鄉間,比較關心生產工具的改革,在機械製造方面有特別濃厚的興趣,一生的創造發明很多,是我國古代的機械製造大師,其中著名的有如下發明。

(4)馬君發明擴展閱讀

還原指南車。馬鈞認為古時曾有過指南車,但已失傳了,誰也沒見過指南車是啥模樣。馬鈞運用差動齒輪的構造原理研製了一種由車子和一個木人構成的指向機械。

車中裝有可自動離合的齒輪傳動裝置,並與木人相連,木人有一隻手指向前方。不管車輛朝什麼方向行走,在自動離合齒輪裝置的作用下,不管車輛如何的翻動,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

創制了龍骨水車。據古籍記載,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但那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馬鈞當時在魏國當一個小官,在居住的洛陽城裡,有一大塊坡地非常適合種蔬菜。

馬鈞因看到園圃地勢高,灌溉困難,便製造了一種新式的引水工具翻車(即龍骨水車),把河裡的水引上了土坡,「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可連續提水,運轉輕便省力,兒童都可操作。

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侯向外排水,效率比其他提水工具高得多,從而使翻車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E. 馬鈞發明的是什麼

馬鈞發明了很多東西,主要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織綾機、發明龍骨水車、輪轉式發石機、水轉百戲圖等,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F. 天下之名巧馬鈞發明者是誰

天下之名巧馬鈞是個一人名,而不是一件事物。所以沒有發明者。

馬鈞的發明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改制了諸葛連弩等。

馬鈞出身貧寒。他是中國古代的機械大師。他的不少發明創造對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他在傳動機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所以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為「天下之名巧」。馬鈞從小口吃,不善言談。

但是他很喜歡思索,善於動腦,同時注重實踐,勤於動手,尤其喜歡鑽研機械方面的問題。馬鈞早年生活比較貧困,長時間住在鄉間,比較關心生產工具的改革,並且作出了突出貢獻。

馬鈞少年游樂,未認識到自己的才華。當博士時,生活貧困,於是改進綾機,並因此而出名。後來,在魏朝擔任給事中,同時研製機械。

他雖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鑽研,設計製造出多種機械。魏明帝時,見當時織機五十條經線者有五十躡(腳踏操縱板),六十條經線者六十躡,便將織機一律改為十二躡,大大提高了功效。在洛陽時,又發明了排灌水車,名叫「翻車」,它利用人力可以將水由低處提到高處。

他還研究製造出指南車,改進了諸葛亮的連弩,改進了攻城用的發石車。他製造的「水轉百戲」以水為動力,以機械木輪為傳動裝置,使木偶可以自動表演,構思十分巧妙。

G. 翻車是馬鈞發明的還是改進的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
據古籍記載,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但那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大抵應該說是我國鄉村歷代通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直到三國時期,機械發明家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從而形成了從東漢到三國翻車的正式產生。
據《後漢書·張讓傳》記載,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馬鈞在京城洛陽任職時,城內有地,可辟為園。為了能灌溉,他製造了翻車(即龍骨水車)。清代麟慶所著的《河工器具圖說》記載了翻車的構造:車身用三塊板拼成矩形長槽,槽兩端各架一鏈輪,以龍骨葉板作鏈條,穿過長槽;車身斜置在水邊,下鏈輪和長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鏈輪為主動輪;主動輪的軸較長,兩端各帶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動拐木,驅動上鏈輪,葉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將水排出,再沿長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環,連續把水送到岸上。馬鈞所制的翻車,輕快省力,可讓兒童運轉,「其巧百倍於常」,即比當時其他提水工具強好多倍,因此,受到社會上的歡迎,被廣泛應用。直到20世紀,中國有些地區仍使用翻車提水。
馬鈞當時在魏國作一個小官,經常住在京城洛陽,當時在洛陽城裡,有一大塊坡地非常適合種蔬菜,老百姓很想把這塊土地開辟成菜園,可惜因無法引水澆地,一直空閑著。馬鈞看到後,就下決心要解決灌溉上的困難。於是他又在機械上動腦筋。經過反復研究、試驗,他終於創造出一種翻車,把河裡的水引上了土坡,實現了老百姓的多年願望、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於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侯向外排水。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H. 馬鈞發明了哪些東西

1.在手工業來方面,馬鈞設計了新源織綾機;簡化了踏具(躡),改造了運動機件。將「五十躡」,「六十躡」都改成十二躡,這樣使新綾機操作簡易方便,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新織綾機的誕生是馬鈞最早的貢獻,它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2.在農業方面,馬鈞發明了龍骨水車。

3.在軍事方面,馬鈞改進了連弩和發石車。當時,諸葛亮改進的連弩一次可發數十箭,威力已很大。馬鈞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再改進,威力又增加了五倍以上。馬鈞還在原來發石車的基礎上,設計出了新式的攻城器械——輪轉式發石車。它利用一個木輪,把石頭掛在上面,通過輪子轉動,連續不斷地將石頭發射出去,威力相當大。

4.馬鈞還製成了失傳已久的指南車。指南車是一種辨別方向的工具。遠古傳說中,黃帝大戰蚩尤之時,在霧氣中迷失方向,於是製造指南車,辨明方向,打敗了蚩尤。東漢時張衡製造過指南車,可惜失傳了。

馬鈞想把指南車重造出來,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和詰問。馬鈞苦心鑽研,反復試驗,終於運用差動齒輪的構造原理,製造出了指南車。

5.馬鈞研究傳動機械,發明了變化多端的「水轉百戲」。他用木頭製成原動輪,用水力來推動,使上層陳設的木人都動起來。木人能做各種動作,十分巧妙。

I. 為了給耕地引水澆灌,馬鈞發明了何種工具

馬鈞發明的「翻車」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當時,洛陽城裡回有一塊空地,很適合於種植答蔬菜。但是因為這里的地勢較高,無法引水灌溉,所以一直荒蕪著。馬鈞看到這種情況,覺得讓這塊可耕地荒蕪下去,非常可惜。於是,他為了把這塊荒地改成菜園,決心研製一種提水工具,解決灌溉問題。經過長時間的思索和精心設計,一種新型的提水工具終於創制出來了。這種工具名叫「翻車」。他又進行了多次試驗,證明翻車能夠把河水提上坡地,非常管用。

J. 馬鈞都創造了哪些偉大的發明

三國時曹魏的博士馬鈞(陝西人,生卒年不詳)發明了能把磚瓦和石塊拋射幾百步遠的內拋石容車,這對攻擊城頭敵人是威力強大的武器。馬鈞在看到蜀國丞相諸葛亮(181~234)製造的連駑(謂之元戎駑)之後認為,「巧則巧之,未盡善也」,對它作了改進。他還大大改進了當時的織布機。比他早半個世紀的東漢人畢嵐曾發明一種叫翻車的木質機械用以灑道,馬鈞則將這種翻車改進為後來被普遍應用在河邊為農田灌溉抽水的龍骨水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因而也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它是水泵發明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

閱讀全文

與馬君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