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抄是不同觀念的原因。
是因為地理差異造成了中西方文化差異。
1,希臘是典型的海洋文化的發源地。因為土地貧瘠不利於生產,所以人民性格趨向於對外擴張,敢於冒險。然後他們的神話中就必然出現用於探索外界的工具,於是就和現代的科技有一定的外形功能上的相似度。
2,古希臘的政體是鬆散的城邦制,沒有絕對的君主,於是任何想像都不會被壓制,群眾思想開放,敢於思考。神話什麼的也可以自由流傳下去,沒有對其內容的限制。
總體來說就是希臘的文化傳統使流傳下來的思考模式是不同於中國的探索創造派的,而非中國自古的應試模式的。而希臘的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濫觴。
現代的發達科技是因為思考方式的不同而出現的差異,就是從教育模式演變而來的思維定式。
其實他們的起源都是人類本身具有的慾望。舉例:瑪雅浮雕上的人都有向前突出的眼睛,類似現代的望遠鏡,其實可能是那時候的人對於探索遠方的渴望,認為長的眼睛可以看的更遠。
這只是我的一己之見。謝謝。
B. 希臘神話中創造人類的神
普羅米修斯
……
在希臘神話中,人類是提坦神普羅米修斯(英文:Prometheus/希臘文:Προ版μηθε??)創造的。(普羅米修斯權含義是深謀遠慮)他也充當了人類的教師,凡是對人有用的,能夠使人類滿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給人類。
……
不過,要注意,希臘神話是許多古人花了上千年不斷創作的,又加上年代久遠,創作者大多不是專職作家,因而其中有自相矛盾和語焉不詳之處。比如,有的神話中提到了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等四個時代的人,他們就沒說是從何而來。普羅米修斯造的人看來是這四個時代的人被毀滅後才又造出來的。
C. 哪些條件使雅典創造了希臘文化中的輝煌
公元前594年梭倫改革在希臘文明史中,雅典扮演的角色最有典型性。雅典發達的版商品經權濟、健全的民主政治,使其創造了希臘文化中的絕大部分輝煌。按照雅典將軍伯里克利的話說:「雅典是全希臘的學校。」就是在這里,梭倫進行了一場非常成功的改革,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中成功改革的典範。
公元前638年,梭倫出生在雅典的一個貴族家庭。年輕時梭倫一面經商,一面游歷,到過許多地方,漫遊名勝古跡,考察社會風情,後被譽為古希臘「七賢」之一。在游歷中梭倫還寫過許多詩篇,在詩中他譴責和抨擊貴族的貪婪、專橫和殘暴。這些詩篇同時為他贏得了「雅典第一位詩人」的美譽。
D. 古希臘神話里的所有神
古希臘神話豐富多彩,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帶有特殊能力的神靈,縱觀古希臘的神話歷史,這些神靈可能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天神宙斯,天神宙斯在古希臘神話當中屬於第3代天神,是第2代天神克洛諾斯的兒子,不過宙斯的能力遠遠超越了第1代天神烏拉諾斯和第2代天神克洛諾斯,不僅向世人展示出了他非凡的統治能力,被尊為眾神之父或萬王之王,可見即使是當時的神靈也對宙斯尊敬有加。
3、智慧與戰爭女神
相信80後或90初的朋友們,肯定都記得一部當年非常火爆的動畫片,那就是《聖鬥士星矢》,這部動畫片最初圍繞的就是希臘神話當中所介紹的智慧與戰爭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即使在希臘神話當中也是非常受追捧的一個女神,她不僅充滿智慧,而且極具戰爭天賦,連天神宙斯都要畏懼她三分,可見其實力不容小覷,傳說當初宙斯曾經預感雅典娜出生之後能力可能要超越他,想要阻止雅典娜出生,不過卻沒有成功。
希臘神話之中除了這些比較有名且能力通天的神靈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神靈也是可圈可點的,比如說戰神阿瑞斯、為人類帶來火種的普羅米修斯、太陽之神阿波羅、天之驕女阿爾忒彌斯、海神波塞冬、冥界之主哈迪斯等等,都是富有傳奇色彩,並且個人能力極為出眾的神。
E. 為什麼希臘,羅馬創造的古典文化是西方的源頭活水
說希臘、羅馬創造的古典文化是西方的源頭活水,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中,哲學、科學、法律、建築、文學、史學、戲劇等方面的成就,對西方文化影響深遠。
(一)古希臘的哲學思想是西方哲學的基礎。現代西方人使用的「哲學」一詞最早來自希臘語;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的思想,是西方哲學的基礎。
(二)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的自然科學和人文成就,成為西方近代科學的源頭。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所創造的許多自然科學知識和科學思想,是西方近代科學的源頭。
(三)古羅馬法是近代西方古國法律體系的基礎。羅馬人的《十二表法》是羅馬法和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法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羅馬法和羅馬法庭慣例,被認為是所有歐美法系的開端.。
(四)建築風格的影響至今。現代西方的很多建築風格,都是繼承和發揚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風格。
(五)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中,宗教、文學、史學、戲劇等方面的成就,對西方文化影響深遠。宗教方面,羅馬時期創建的基督教是歐洲文明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文學藝術方面,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古羅馬的繪畫藝術對現代的西方繪畫影響巨大。可以說,希臘的愛琴文明是歐洲文明的開始,是歐洲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重要素材來源,也是歐洲近代實驗科學的恢復開端。
F. 希臘神話中誰創造了人
【問題1】烏拉諾斯還沒有造人,希臘神話里沒有提起。
【問題2】克諾洛斯時人類是黃金時代,下面會特別提到。
【問題3】宙斯時代,開始有了第三代人類。下面是希臘神話第一章《普羅米修斯》的原文——
普羅米修斯降生了,他是被宙斯放逐的古老的神族的後裔,是地母該亞與烏拉諾斯所生的伊阿佩托斯的兒子.他聰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種子蘊藏在泥土中,於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濕調和起來,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樣,捏成人形.為了給這泥人以生命,他從動物的靈魂中攝取了善與惡兩種性格,將它們封進人的胸膛里. 在天神中,他有一個女友,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她驚嘆這提坦神之子的創造物,於是便朝具有一半靈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氣,使它獲得了靈性.
(普羅米修斯後來給了人類許多幫助,包括最著名的普羅米修斯盜火。下面有一段提到宙斯推翻克諾洛斯,表面第一批人類是在克諾洛斯之後誕生的。)
宙斯受了欺騙,決定報復普羅米修斯.他命令以工藝著名的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尊美女石像.雅典娜由於漸漸妒嫉普羅米修斯,也對他失去了好意,她親自給石像披上了閃亮的白衣裳,蒙上了面紗,頭上戴上了花環,束上了金發帶.這金發帶也是出自赫淮斯托斯之手.(由此可見,潘多拉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赫淮斯托斯創造的)他為了取悅他父親,細心製作,金發帶造形精巧,帶上飾有神態各異的動物形象.眾神的使者赫耳墨斯給這嫵媚迷人的形體傳授語言的技能;愛神阿佛洛狄忒賦予她種種誘人的魅力.於是宙斯給這美麗的形象注入了惡毒的禍水,他給她取名為潘多拉,意為"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
後來宙斯把潘多拉嫁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後知者」埃庇米修斯,給人類帶來災難。也的確用洪水懲罰過人類,而且有兩次。第一次下面馬上提到。第二次在特洛伊戰爭時期,希臘人生理後對特洛伊人進行了太過殘酷的報復,連一直站在希臘人一邊的雅典娜也看不過去了,請求宙斯懲罰他們。海神波塞冬那時也來幫忙。
你說的幾種時代基本都有,下面是具體的原文。
第 二 章 人類的時代
神創造的第一代人類乃是黃金的一代.那時候統治天國的是克洛諾斯(即薩圖恩).這代人生活得如同神一樣,他們無憂無慮,沒有繁重的勞動,也沒有苦惱和貧困.大地給他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碩果,豐盛的草地上牛羊成群,他們平和地從事勞動,幾乎不會衰老.當他們感到死期來臨的時候,便沉入安詳的長眠之中.當命運之神判定黃金的一代人從地上消失時,他們都成為仁慈的保護神,在雲霧中來來去去,他們是一切善舉的施主,維護法律和正義,懲罰一切罪惡.
後來神用白銀創造了第二代人類.他們在外貌和精神上都與第一代人類不同.嬌生慣養的孩子生活在家中,受到母親的溺愛和照料.他們百年都保持著童年,精神上不成熟.等到孩子步入壯年時,他們的一生只剩下短短的幾年了.放肆的行為使這代人陷入苦難的深淵,因為他們無法節制他們的激烈的感情.他們爾虞我詐,肆無忌憚地違法亂紀,不再給神獻祭.宙斯十分惱怒,要把這個種族從地上消滅,因為他不願意看到有人褻瀆神.當然,這個種族也不是一無是處,所以他們榮幸地獲得恩准,在終止生命以後,可以作為魔鬼在地上漫遊.
天父宙斯創造了第三代人類.即青銅的人類.這代人跟白銀時代的人又完全不同.他們殘忍而粗暴,只知道戰爭,總是互相廝殺.每個人都要千方百計地侮辱其他人.他們專吃動物的肉,不願食用田野上的各種果實.他們頑固的意志如同金剛石一樣堅硬,人也長得異常高大壯實.他們使用的是青銅武器,住的是青銅房屋,用青銅農具耕種田地,因為那時還沒有鐵.他們不斷進行戰爭,可是,雖然他們長得高大可怕,然而卻無法抗拒死亡.他們離開晴朗而光明的大地之後,便降入陰森可怕的冥府之中.
當這代人也降入地府時,宙斯又創造了第四代人.這代人應該住在肥沃的大地上,他們比以前的人類更高尚,更公正.他們是神英雄的一代人,即古代所稱的半神的英雄們.可是最後他們也陷入戰爭和仇殺中,有的為了奪取俄狄甫斯國王的國土,倒在底比斯的七道城門前;有的為了美麗的海倫跨上戰船,倒在特洛伊的田野上.當他們在戰爭和災難中結束了在地上的生存後,宙斯把他們送往極樂島,讓他們居住和生活在那裡.極樂島在天邊的大海里,風景優美.他們過著寧靜而幸福的生活,富饒的大地每年三次給他們提供甜蜜的果實.
(我們現在的人應該算是第5代人)
第 三 章 丟卡利翁和皮拉
在青銅人類的時代,世界的主宰宙斯不斷地聽到這代人的惡行,他決定扮作凡人降臨到人間去查看.他來到地上後,發現情況比傳說中的還要嚴重得多.(所以他決定毀滅這代人類。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希臘神話中,神明是高高在上的,他們可以輕松的創造一代人類,又可以隨意毀滅一代人類。神明對人類是瞧不起的,如果人類殘暴,他們寧願重新創造一代聽命於自己的人)
宙斯回到奧林匹斯聖出.他與諸神商量,決定根除這一代可恥的人.他正想用閃電懲罰整個大地,但又擔心天國會被殃及,宇宙之軸會被燒毀.於是,他放棄了這種粗暴報復的念頭,放下獨眼神給他煉鑄的雷電錘,決定向地下降下暴雨,用洪水滅絕人類.這時,除了南風,所有的風都被鎖在埃俄羅斯的岩洞里.南風接受了命令,扇動著濕漉漉的翅膀直撲地面.南風可怕的臉黑得猶如鍋底,胡須沉甸甸的,好像滿天烏雲.洪濤流自他的白發,霧靄遮蓋著前額,大水從他的胸脯湧出.南風升在空中,用手緊緊地抓住濃雲,狠狠地擠壓.頓時,雷聲隆隆,大雨如注.暴風雨摧殘了地里的莊稼.農民的希望破滅了,整整一年的辛勞都白費了.
宙斯的弟弟,海神波塞冬也不甘寂寞,急忙趕來幫著破壞,他把所有的河流都召集起來,說:"你們應該掀起狂瀾,吞沒房屋,沖垮堤壩!"他們都聽從他的命令.波塞冬親自上陣,手執三叉神戟,撞擊大地,為洪水開路.河水洶涌澎河,勢不可擋.泛濫的洪水湧上田野,猶如狂暴的野獸,沖倒大襯.廟宇和房屋.水勢不斷上漲,不久便淹沒了宮殿,連教堂的塔尖也捲入湍急的漩渦中.頃刻間,水陸莫辨,整個大地一片汪洋,無邊無際.
人類面對滔滔的洪水,絕望地尋找救命的辦法.有的爬上山頂,有的駕起木船,航行在淹沒的房頂上.大水一直漫過了葡萄園,船底掃過了葡萄架.魚兒在枝蔓間掙扎,滿山遍野逃遁的野豬被浪濤吞沒,淹死.一群群人都被洪水沖走,倖免於難的人後來也餓死在光禿禿的山頂上.在福喀斯,有一座高山的兩個山峰露出水面,這就是帕耳那索斯山.
普羅米修斯的兒子丟卡利翁事先得到父親的警告,造了一條大船.當洪水到來時,他和妻子皮拉駕船駛往帕耳那索斯.被創造的男人和女人再也沒有比他們更善良,更虔誠的了.宙斯召喚大水淹沒大地,報復了人類.他從天上俯視人間,看到千千萬萬的人中只剩下一對可憐的人,漂在水面上,這對夫婦善良而信仰神.宙斯平熄了怒火.他喚來北風,北風驅散了團團烏雲和濃濃的霧靄,讓天空重見光明.掌管海洋的波塞冬見狀也放下三叉戟,使滾滾的海濤退去,海水馴服地退到高高的堤岸下,河水也回到了河床.樹梢從深水中露了出來,樹葉上沾滿污泥.群山重現,平原伸展,大地復原.
(丟卡利翁和皮拉在大地之母該亞(也有是說正義女神忒彌斯的)幫助下重新造人)
於是,他們轉過身子,蒙住頭,再松開衣帶,然後按照女神的命令,把石塊朝身後扔去.一種奇跡出現了:石頭突然不再堅硬.鬆脆,而是變得柔軟,巨大,逐漸成形.人的模樣開始顯現出來,可是還沒有完全成型,好像藝術家剛從大理石雕鑿出來的粗略的輪廓.石頭上濕潤的泥土變成了一塊塊肌肉,結實堅硬的石頭變成了骨頭,石塊間的紋路變成了人的脈絡.奇怪的是,丟卡利翁往後扔的石塊都變成男人,而妻子皮拉扔的石頭全變成了女人.直到今天,人類並不否認他們的起源和來歷.這是堅強.刻苦.勤勞的一代.
人類永遠記住了他們是由什麼物質造成的.
【希臘神和人的關系】
古代"希臘七賢"之一的哲學家泰利斯.封.彌勒特曾經說過:"神充斥一切!"他指出,古代的希臘人幾乎都認為世界是神創造並由神統治的.盡管哲學家們把神從形象到內含都解釋得十分抽象,可是這一切並不影響人們對神的信仰,因為對希臘人說來,沒有神的世界那是不可理喻的.認為神就在身旁的意識逐步發展,最後成為希臘宗教.當然,希臘宗教並不是社會生活的特殊領域,它不僅作用於某一些時刻或者某一些隆重的場合,而且還具備穿透一切的力量.從這層意義上講,希臘宗教成為孕育希臘文化的母體.
希望採納
G. 古希臘文明是什麼人創造的
公元前2000左右,在愛琴海的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島上出現了歐洲的早期文明,分別稱做克里回特文明和邁錫尼答文明,合稱愛琴文明,它是西方文明之源。公元前8世紀,在希臘半島上出現了許多城邦國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和斯巴達。雅典人重視文化教育,不斷進行改革。伯利克里統治時期,實行公民大會制度,全體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參與決策國家大事,使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奴隸主民主政治的頂峰。所以,古希臘文明是古希臘人自己創造的。
H. 為什麼說古希臘和古羅馬創造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之所以說,古希臘和古羅馬是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因為現代西方的哲學(古希臘哲學),文化(古希臘戲劇),藝術(古希臘雕塑),科學(古希臘科學),政治(雅典民主制度),法律(古羅馬的法律),宗教(基督教)等各個方面全部都深受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影響,沒有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這些文明成就,就沒有如今的西方文明。
在西方傳統中,人們習慣稱西方文化(文明)為「基督教文化」或「基督教文明」。這是因為西方文化有著三大源頭:
1、以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文明,發展為後來的科學傳統;
2、古希伯來文明和猶太教從對上帝的敬畏,引發出宗教原罪思想;
3、古羅馬法制文明,發展為近代法制觀念。而這三大文明都匯總於基督教,並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在西方構築起龐大的文化體系。
希臘文化、羅馬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差異
羅馬文化中對希臘文化有一個繼承關系,主要表現在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關於希臘古典哲學的繼承,同時,由於在古希臘自然科學的那一部分東西都包含在古希臘哲學之中,因此,羅馬文化也把自然科學這一部分也繼承下來了。
另一個方面就是全盤繼承了古希臘的宗教,古希臘的宗教是多神教,因此,在基督教出現以前,羅馬也是一種多神教的宗教。
而希臘的政治制度古羅馬沒有繼承下來。希臘實行的是一種民主制度,而羅馬實行的是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這是希臘和羅馬的一個本質區別。
基督教文化和羅馬文化也有一個繼承關系。這裡面,基督教文化主要繼承了羅馬文化中的哲學和自然科學,並以此對耶穌創立的基督教進行了改造,使基督教由一個民族宗教上升為世界宗教。在基督教歷史上,比較公認的研究認為,完成這項工作的是保羅。
羅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一個是宗教內容上的變化,羅馬文化原來是多神教,後來吸收了基督教後,變成了基督教的一神教。這是一個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轉變。有的西方社會學家據此認為,由於一神教是宗教的最高階段,因此羅馬帝國由多神教向一神教轉變具有本質上的意義。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學者都同意這個觀點。
另一個是在政治制度上,在羅馬文化中,基督教的教會領導人是由羅馬帝國的皇帝確定的,羅馬帝國的皇帝對教會有無上權威。而在基督教文化中,國王即位是要由教會同意的,甚至在一段時期內,國王的選擇也是有教會決定。
古希臘和古羅馬兩大文明的傳承和發展
摘要: 古希臘和古羅馬這兩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搖籃,留給我們一個無論是文化史上還是藝術史上的難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臘文化又是羅馬文化的源頭,羅馬文化在其基礎上不斷地發展創新,創造了許許多多獨樹一幟的文化,藝術構想和傑作。
經濟發展模式
希臘是由本土半島和一些散落在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小島組成的。它三面環海,只有北面與陸地相接,且多丘陵少平原,屬於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它的農業難以發展,為了生存,希臘人學會了和其它地區進行農產品的交換,並逐漸形成了地中海地區繁榮的貿易往來。羅馬的環境和希臘類似,它地處今義大利半島,是一個多丘陵,多沼澤的地區。因此農業也不十分發達。但羅馬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像希臘一樣通過自由貿易,物物交換。它使用的是一種血腥的方式——侵略和擴張。為了滿足羅馬帝國日漸龐大的糧食、財富的需求,羅馬人選擇了不斷地侵略。依靠著強大的軍隊、武器,羅馬從昔日台伯河邊上一個卑微的小城一躍成為統治著200萬平方英里的帝國的中心。每天碼頭,道路都有成百上千的船隻,車輛抵達羅馬,源源不斷地帶來從各地掠奪來的金銀珠寶,糧食穀物。同時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膨脹,使得對這些物資的消耗急劇增多,反過來這又導致了羅馬帝國的繼續擴張,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它由始至終都伴隨著羅馬帝國。相比而言,為了抵禦惡劣多變的海上環境 ,希臘發展起來的卻是一種互相合作的良性競爭模式。並且,後者己滲入當代西方人的精神領域。除此之外,希臘的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商人進行的海外和地區間的貿易往來和本土的農民耕種。希臘城邦中的奴隸數量比羅馬少得多,羅馬經年累月的征戰,帶來財富的同時還有大批大批的奴隸,這些奴隸廣泛地分布在大部分的產業,比如采礦,冶金,駕船,鋪路和大型建築的建造。可以這樣說,古羅馬的偉大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奴隸創造的。
總的來說,希臘和羅馬的經濟發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這些思想的以後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只要稍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後世西方各國基本上都經由了這兩個階段,比如歐洲新帝國對非洲,美洲的海外擴張,奴隸貿易,儼然是羅馬形式的另一版本,而同時期廣泛存在於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卻又是希臘式的重現。
政治與民主
一談到民主,我們就會想到當代西方的「人權」社會,但民主這個字眼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雅典。希臘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給予幾百人或幾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剝奪了數以萬計的奴隸與自由民參與政事的權力。當時希臘民主的要義就是:多數人的統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人生活自由。雖然此時的民主具有很強的階級性,只是對於公民的民主,但在幾千年前,這種觀點己遠遠超越了它的那個時代。相比我們這個時代的民主,我認為它們的內涵是一致的。雖然當代西方政界口口聲聲說的是「人人平等,維護人權」,可是這種民主真實存在嗎?比如美國,它的政治還是掌握在少數有錢有權的大資本家手中,體現在表象上是一個由其資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國總統。處於中,下層的公民在很多時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於「民主」的假象間。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民主和古希臘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羅馬早期的政治體制是仿照希臘的,後期從奧古斯都·凱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轉為君主專制,直到它的滅亡。羅馬人最大的貢獻是立法。在貴族和貧民之間的激烈的矛盾和斗爭過程中,產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銅表法》,雖然此法律依舊維護的是貴族和上層階級的利益,在那個時期卻又是文明的一大進步。之後陸續產生的《萬民法》,《公民法》,《民權大法》更是奠定了西方法律體系的雛形。尤其是《民權大法》中規定的「公民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成為後世西方法律中永恆的主題。
宗教與藝術
羅馬詩人賀拉斯曾經這樣詠唱到:「希臘被擒為俘虜,被俘的希臘又俘虜了野蠻的勝利者,文學藝術搬進了荒僻之地」。的確,早期羅馬的文化幾乎是對希臘的純粹的繼承與模仿,反映在神話與宗教上,譬如,在神話中羅馬的神幾乎是希臘神話的翻版。希臘的地母神德米德變成了羅馬的穀神塞利斯;萬神之王宙斯變成了朱庇特;天後赫拉變成了朱諾;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成了維納斯,凡此種種,舉不勝舉。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外來的宗教在各地傳播開來,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大約公元40年出現在羅馬的基督教,從出現時起,基督教很快在整個羅馬帝國興起,而此時帝國的皇帝為了統治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種精神輿論來束縛人民的思想,於是在最後一個皇帝狄奧西多時代,基督教被定為羅馬的國教,從此開辟了歐洲基督教時代,直到今天西方的廣大區域都以基督教為精神支柱團結在一起。
在教育方面,羅馬人發揚了希臘人的「學園」教育,創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體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這一體制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各國教育的主體。值得一提的是,羅馬的高等教育——當時稱為「學府」是近代大學的前身,它強調德育,指出「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同時也要在生活處世方面做學生的楷模 」。這種教書育人德才兼備的思想為後世所承繼。
在藝術領域內,表現在建築,雕刻等凝固藝術,以及文學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風格上有較大不同。義大利建築師布魯諾·賽維在他的《建築空間論》中指出:「希臘式=優美的時代,象徵熱情激盪中的沉思安息;羅馬式=武力與豪華的時代。」如果說,欣賞希臘建築像聆聽著一首安寧唯美的小夜曲,處處啟發你最深沉的思考和想像,那麼古羅馬建築更像是否一曲富麗堂皇的交響樂,如果說古希臘建築是精緻連續的展開,那麼古羅馬建築即是宏偉磅礴的匯聚。希臘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廟。一般用大理石建造,各種石柱支撐,簡潔典雅,從流傳後世的帕特農神廟和雅典衛城的風格上可窺一斑。古羅馬的建築是從希臘風格上繼承和吸收並逐漸發展起來的,最初羅馬人的建築多採用圓拱圓頂的營造方式,他們的神廟建築更多地採用科林斯式的圓柱,如著名的羅馬萬神殿就是極其庄嚴,華美的巨大建築,它始建於公元前27年的屋大維時代,整個廟身是一個巨大的鼓形建築式樣,上面有金光閃閃的圓頂,裡面則是琳琅滿目的浮雕,一樣富麗堂皇,氣勢輝宏。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對後世的西方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效仿古典時期的浪潮。此時出現了大量的仿古風格的建築,比如:以古羅馬凱旋門為樣本的曼圖亞聖安德烈教堂;採用古典立柱式的魯切拉府邸;結合穹頂和立柱式的聖彼得大教堂等。
除此之外,在文學、雕塑、自然科學等方面,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也為後世西方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活力。
當古埃及文明顯現出衰微之勢時,兩河流域的美索布達米婭已經發展成了人類第二個文明中心,古巴比倫文明。隨後,一支稱自己為赫楞人的印歐種族部落從美索布達米婭來到了愛琴海畔。他們就是古希臘人的祖先。公元前十一世紀,希臘人攻進了特洛伊,歐洲歷史從此就開始了。 馬其頓人菲利普征服了希臘城邦,卻沒有完成振興希臘的偉業,於是他的兒子亞歷山大踏上了征途。他把希臘的疆土幾乎畫滿了整個已知世界,如果沒有喜馬拉雅山的阻礙,天曉得他會跟戰國七雄演繹出多少震驚世界的故事。不過亞歷山大也是英年早逝,他建立的帝國也隨後土崩瓦解。當羅馬人從希臘結果文明的火種後,也把這些遺產照單全收。
希臘所有優良的港口都是朝東的,因為愛琴海才是世界的中心。而亞平寧半島的西側,另一隻印歐種族逐漸發展了起來。希臘人後來開始跟他們做毛衣,並知道了他們就是羅馬人。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不僅僅學會了貿易,還學會了文字,神話傳說等一切文明,並發展成了拉丁文和羅馬神話。但他們不喜歡希臘人的政治制度。後來羅馬在通過對迦太基的戰斗中,不知不覺地征服了世界。經過了凱撒和屋大維的輝煌之後,羅馬帝國最終被基督教和匈奴等北方少數民族擊垮。
光輝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誕生在地中海沿岸。環地中海的文明還有黎巴嫩地區的腓尼基文明,以及北非和小亞細亞地區的文明。這個地區的歷史例證典型地說明了人類怎樣一步步地毀壞自己的生存環境。
腓尼基人的土地位於海邊,由一條狹長的海濱平原和與之平行的狹長丘陵地帶組成。這里土壤肥沃,降水充足,草地和森林鬱郁蔥蔥,黎巴嫩雪松聞名於世,自然條件非常優越。有利的地形阻止了好戰的內陸部落的入侵;給腓尼基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護;另一方面也阻礙了他們向內陸發展,向地中海發展的「藍色文明」由是而生。腓尼基人很早就發現了遍布在其國士上的木材是一種暢銷商品,對於埃及及兩河流域等大平原上的文明人來說更是彌足珍貴,於是木材交易大行其道。公元前8~前6世紀,腓尼基人度過了他們的黃金時期,但是這種繁榮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因為它依靠的是海上權力庇護下的木材交易。隨著林地迅速減少,隨著希臘艦隊在公元前480年成為海上霸主,腓尼基文明走向衰落。
在希臘,第一次大規模的破壞發生於公元前680年,原因是人口的增長和聚居區的擴大,造成了耕地的減少和土地生產力的下降。隨後希臘人開始其殖民政策,以求緩解本土上的人口壓力。盡管希臘人從其親身的教訓中痛切地認識到,保護土壤極其重要,肥料的使用可保持土地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結構,台地可防止水土流失,等等;盡管從公元前590年開始,歷代統治者為了恢復土地的生產力,號召人們種植橄攬樹及修築台地,並採取了一系列保護環境及鼓勵生產的措施,但是人口增長的壓力實在太大,以致誰也沒能阻止希臘文明在公元前339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衰落。
幾個世紀以後,古羅馬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人口的增長引起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和洪水的泛濫,這一切使肥沃的表土被帶進河流,並在河口處淤積,繁榮的都市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在沼澤和荒野中。曾是古代羅馬主要港口的佩斯圖姆港在公元前1世紀被沉積物完全淤塞,整個城市變成一望無際的沼澤,瘧疾的流行使該城直到公元9世紀荒無一人。公元前200年曾出現了16個繁榮市鎮的富饒大地,在公元200年左右成為著名的龐廷沼澤。環境的惡化就這樣使輝煌的古羅馬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地中海地區各個國家的文明興衰過程非常相似:起初,文明在大自然漫長年代中造就的肥沃土地上興起,持續進步達幾個世紀;當越來越多的土地變成了可耕地,或者當土地上原先的森林和草被遭到破壞的時候,侵蝕就開始剝離富於生產力的表土;接下來持續的種植和滲透淋溶,消耗了大量作物生長所需的礦物質營養。於是,土地生產力開始下降,賴土地以繁榮的文明也開始衰落。在這一歷史過程中,有些國家通過征服掠奪鄰國的土地和其他資源來維持自己的繁榮,但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手段,只能延長苟延殘喘的時間,並不能避免它的最終衰落。古羅馬和古希臘文明中心永遠地北移了。
哲學是一種思維方式。因此,一種哲學就是一條思想之路。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存在過許多不同的思想之路。西方哲學和古代中國哲學就是兩條重要的思想之路。
西方哲學之路發端於古代的小亞細亞和雅典,隨著歷史的變遷,它在走完了古希臘的歷程後又延伸到古代和近現代的歐洲諸國及至北美。這是一條理性主義的思想之路,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是理性的、邏輯論證型的。古代中國哲學始於先秦,在以後各個朝代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儒、釋、道為主流的思想派別。眾所周知,這是一條直覺主義之路,因為這些思想家的思維方式是直覺或體悟。
然而,除了上述兩條思想之路外,在古老的希伯來文明中又生發出另一條道路,這就是猶太哲學。這是一條奇特的思想之路。它起始於耶路撒冷,在地理位置上屬於東方但又靠近西方,處在東方和西方的中間地帶——中東地區。但是,後來的歷史卻神奇般地使之從中東而挺進歐洲,在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荷蘭、德國等歐洲腹地獨辟蹊徑,開出一條新路來。斐洛、薩阿底、哈列維、邁蒙尼德、格森尼德、克來斯卡、門德爾松、科恩、羅森茨維格、布伯、海舍爾、開普蘭、列維那斯是這條思想之路上功名卓著的哲學家。它之所以成為一條新路,乃由於它是一種新的哲學,是一種既不同於理性主義的西方哲學,也不同於直覺主義或神秘主義的中國哲學,而是一種融合了理性與信仰的新哲學。無疑,這樣一種哲學對於中國哲學乃至世界哲學的發展都應該有積極的意義。迄今,猶太哲學在中國卻尚未得到廣泛的了解和認同,其價值和意義還沒有顯示出來。
I. 希臘神話中創造世界的神和聖經中的上帝有什麼區別
1、希臘神話中的創世神是卡俄斯依靠無性繁殖從自身內部誕生的:大地之神蓋亞(Gaia)、地獄深淵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倪克斯(Nyx)和愛神厄洛斯(Eros)。
2、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恆的存在,創造和治理世界。上帝是宇宙的支撐和創造者。自然神論說,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泛神論則認為,上帝是宇宙的本身。
3、上帝(YHWH)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創造宇宙的神。被視為宗教信徒至高無上的信仰,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恆的存在,創造和治理世界。
上帝一稱源於中國,是中國自古五千年對天的稱謂,上帝多為中國道家和儒家對於神明的稱呼。清代利瑪竇入華時為傳教目的,將天主教至高神「天主」翻譯為「上帝」。
上帝是宇宙的支撐和創造者。自然神論說,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泛神論則認為,上帝是宇宙的本身。基督教相信上帝是既超然(完全獨立、天譴、存在於宇宙)和內在(存在於世界)。註:天主教稱YHWH為天主,新教則稱為上帝。
4、卡俄斯(又譯卡歐斯 英語:Chaos;希臘語:Χάος),混沌,一切世界及概念的開始,卡俄斯是混沌的英文Chaos的音譯,所以卡俄斯並不是創世神,他就是混沌。
根據赫西俄德和早期古希臘神話(公元前8世紀)記載:宇宙之初,只有卡俄斯,它的形狀不可描述;是一個無邊無際、一無所有的空間。
隨後他依靠無性繁殖從自身內部誕生了大地之神蓋亞(Gaia)、地獄深淵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倪克斯(Nyx)和愛神厄洛斯(Eros)世界由此開始。
J. 哪一個英文單詞在希臘語中的解釋為「象徵著付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creative
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