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建築是富於空間想像的創造下載

建築是富於空間想像的創造下載

發布時間:2020-12-19 13:37:33

❶ 怎樣提高空間想像力

幸運的是空間感知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和實踐得到提高的。以下是9個提高空間感知力的日常活動。
使用空間詞彙
一些研究表明讓孩子使用多樣的空間詞彙可以提高他們的空間感知力。在描述空間方位時嘗試用特殊的詞彙替代日常使用的「這里(here)」或者「那裡(there)」,例如「在櫃子最頂層的右邊」或者「在盒子後面右邊的第三個」。這將會使你描述的空間形象化,是提高空間感知力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國際象棋
預先判斷可能的棋步是國際象棋里很重要的策略。為了做到這樣,必須在不移動一個棋子的情況下,將棋局中的組成元素形象化。在頭腦中生成和保留多個空間組合需要很多的練習,尤其是對不同情況進行比較的時候。
樂高積木
當提到空間探索,你便會想到樂高積木(LEGO)。沒有什麼活動比親手組裝模塊化組件,用創造性的方式將他們拼裝在一起更能激發空間感知力。現在,如果你設想出一個十分有趣的空間組件,甚至可以將他們投入生產。
使用記憶宮殿
許多人認為空間和記憶本質上是相通的,記憶宮殿實際上證實了這一觀點。通過對一系列空間的精神消解,例如你公寓中的房間,用物件,數字,名字或者你必須記住的事件名單與個人的空間相連接。在這個雜貨鋪搬的時代里通過電話號碼記住一些事情是很有趣的體驗,或者使用精英特記憶力訓練這種訓練可以幫助你檢索並重新計算空間信息。
玩視頻游戲
體驗視頻或者電腦游戲是訓練一個人空間感知力最常用的方式。最近發布的一款游戲甚至被特殊設計目的為了體驗空間知覺,甚至會使人沉迷於建築學科。為什麼不嘗試一種虛擬的樂高,就像Minecraft游戲一樣?先驅者已經有一系列類似Minecraft的空間奇跡,但不受限制的世界允許做超越客觀規則的嘗試,定義並轉換成為你自己的空間創作。
駕駛無人機
如果坐在電腦前使你疲憊,相對於玩視頻游戲,駕駛無人機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用操縱桿控制一個飛行的物件比聽起來要困難一些。無人機的方向是不斷變化的,關注的同時需要操縱和追蹤無人機的變化以便准確的適應方向。實際上這是一個心理上的旋轉測試。
在腦海中創建你生活城市的空間地圖
對於谷歌地圖和其他GPS系統的依賴限制了我們創造自己思想中地圖的能力。當你下次有短途旅行時嘗試抵抗用App規劃線路的沖動,使用你對城市的了解或者當地的區位去構建自己的路線。
智力游戲
如果你不能遠離你的手機,嘗試下載能夠提高空間推理能力的頭腦測試App,例如Lumosity。如果你可以遠離手機,做一些其他事情,試著玩魔方。智力游戲可以在現實世界中和虛擬世界裡極好的訓練空間感知力。
畫草圖
我們都喜歡塗鴉,為什麼不多做一些嘗試呢?嘗試用不同的角度畫一些三維的幾何體,你住的公寓記憶中的平面圖,或者想像的空間。這可以訓練透視的感覺,如果有困惑可以尋求朋友的幫助。練習的越多就會越熟練,但保持一致性是關鍵。也是你獲得樂趣的關鍵。
這些訓練空間感知力的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得到鍛煉,而且空間感知力的作用不局限於藝術、理工科的學習思維模式提升,還能讓平淡無奇的語言文字變得生動形象,大腦想像力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增加閱讀理解能力,提高閱讀效率、讓閱讀變得充滿樂趣。

❷ 建築設計要空間想像力好嗎

沒有說要好還復是不好,但基本制的空間想像力是必須有的,我覺得建築設計最基本的是手繪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3d的軟體可以幫助你,不過不能太依賴,因為你做的是設計)cad和3dmax是基本的軟體工具,ps也要熟悉下,我個人認為首先是要有想法才能做好的設計,如果沒有想法腦子里沒有概念的話,好難做出好設計。想法就是你做設計的時候你的腦子不斷會有東西供給你,不斷培養自己的設計思路。所以平常要多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個人覺得還是多學習的好,不管你學得有沒有用,但自己懂多了起碼自己的領域也寬展了。而且也是你自己喜歡的。

❸ 建築學需要很強的空間想像力嗎

需要很強的空間想像能力。我是學美術的,以前有很多學姐從小學畫回畫,為的就是考華南理工答大學建築系。這個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是過程會比較漫長,其實有了美術的幾何基礎,這個能力就會增強。建築系都要畫圖紙的。 美術學院裡面也有建築系。與會計相比,會計更容易些。但是就業上,應該建築系前景更好些,畢竟不是個個人都能精通的。女生學會計以後可以在生活上運用。

❹ 學建築對空間想像能力和立體幾何之類的要求如何

對空間想像能力和立體幾何的要求,最終要求游刃有餘,能想像出建築每一部分空間是怎回么樣的.畫立面、剖答面、大樣做法需要這個空間想像能力。
立體幾何只是平面幾何的延伸,這想像能力的訓練其實從初中平面幾何就開始了,對平面幾何學習努力點,立體幾何基本沒有難度,而建築陰影透視畫法僅是比高中立體幾何加深了一點點罷了,很容易學。學得一般般不算太好也沒關系,學建築有太多機會讓你作這種空間想像的鍛練。
對繪畫能力,會學到素描、水彩、水粉、速寫等等,但現時徒手畫效果圖實在不多見,用軟體畫佔了絕大多數,最終要求有個對藝術和色彩的感覺就OK了。而對考生的要求只是素描,跟個美術學院出來的人或美術老師認真學上一個暑假就差不多能美術加試合格,大一有課程讓你重新學習的。

❺ 如何提高空間想像力.

培養想像力的一種基本訓練方式,是聽故事;在聽故事中,措辭的准確是「產生出世界」的基本因素。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囊括世界。」
除過用多媒體演示外,還需要製造許多常用的小型學具,如空間四邊形、正三棱錐、正方體等模型,學生可以通過眼看、手模、腦想,直觀地看清各種「線線」、「線面」「面面」關系及其所成角和距離,還可以構造出空間基本元素位置關系的各種圖形,並進行變化訓練,以此來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立體幾何的研究對象是空間圖形,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需要把空間圖形畫在紙上或黑板上,由於紙和黑板的表面可以看作是平面,於是就要學習空間圖形的直觀圖的畫法。畫直觀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對立體圖形的理解和認識,加強對立體圖形的性質理解,藉助圖形推理論證,也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解題習慣。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要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掌握繪制直觀圖的一般方法,有計劃提高學生的繪圖能力,例如,畫出三個平面把空間分成幾部分的各種圖形。實踐證明,較好的圖形以及作圖藝術能激發學生對空間圖形的熱愛,邏輯推理論證的追求,而且促使他們進一步掌握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徵,達到圖形與推理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理想效果。
轉化思想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數學思想,在立體幾何中這一思想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好本章的關鍵所在。
模仿法:以某種模仿原型為參照,在此基礎之上加以變化產生新事物的方法。很多發明創造都建立在對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的基礎上,如模仿鳥發明了飛機,模仿魚發明了潛水艇,模仿蝙蝠發明了雷達。
想像法:在腦中拋開某事物的實際情況,而構成深刻反映該事物本質的簡單化、理想化的形象。直接想像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廣泛運用的進行思想實驗的主要手段。
組合法:從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或產品中抽取合適的要素重新組合,構成新的事物或新的產品的創造技法。常見的組合技法一般有同物組合、異物組合、主體附加組合、重組組合四種。
移植法:將一個領域中的原理、方法、結構、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個領域中去,從而產生新事物的方法。主要有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結構移植等類型。
音樂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藝術,又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在培養情感和聯想、想像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過去的音樂教育忽略了這方面的培養,過多地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限制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訓練。
形象記憶是右腦的功能之一,加強記憶力的培養可以促進形象思維發展。思維是非常依賴於記憶的,因為音樂具有流動性的特點,所以追蹤和理解音樂必須依靠記憶去完成。也就是當音樂的實際音響消失之後,在心裡仍然要保留這個「音響」,這就是「內心音樂感」,這種能力的形成對提高記憶力有很大的幫助。
記憶的方式概括起來有兩種,一種是抽象記憶,另一種是形象記憶,即把記憶同某種形象聯系起來。凡是記憶力強的人,他們的形象記憶能力都很強。如一個高段的棋手能夠不看棋盤與人對弈,實際上在他的頭腦里有一個棋盤的形象,一幅圖勝似千方萬語。
學習形式邏輯知識,可以指導我們正確進行思維,准確、有條理地表達思想;可以幫助我們運用語言,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可以用來檢查和發現邏輯錯誤,辨別是非。同時,學習形式邏輯還有利於掌握各科知識,有助於將來從事各項工作。
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跟抽象概括的學習方法不同。抽象概括的學習方法是直接分析經驗或感性知識並予以概括而形成概念。它的思維過程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是對已知知識的引伸和發展而獲得新知識,其思維過程是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也就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思維活動。這兩種學習方法的思維活動是相反而相成的,它們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學習結構。
Braine等人提出的的「心理邏輯」假設認為人們在推理中常常將邏輯規則運用於心理操作。人類的推理過程應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一組推理模式;(2)一種以圖式為工具進行推理的推理程序;(3)一組獨立激活的實用原理。它們影響著個體對推理前提表面結構的解釋,並且能暗示或抑制某種推斷和推理策略。人們在推理中首先要將前提「翻譯」成類似語言的心理表徵,使其邏輯明確化,這樣就可以將推理規則應用於這些表徵,從而得出結論,如果前提不能和邏輯規則形式匹配,就不能運用這些規則,從而使推理發生錯誤。
與之相反,Johnson-Laird則提出了「心理模型」理論,把推理者的推理錯誤歸之於受非邏輯加工因素的影響所致,認為人類在進行推理活動時,整個過程可以分為理解、描述和有效檢驗三個不同的階段。首先,建構關於前提的心理模型,即人們利用他們的語言和一般性的知識對前提加以解釋,建構一個關於前提所描述的事件狀態的內部模型;其次,人們試圖形成一個關於所建構模型的簡練的描述,這種描述通常提示著某個結論,如果沒有這種結論,他們就會做出由此前提得不出任何結論的判斷;最後,個體試圖通過建構關於前提的其他模型來對這一結論進行證偽,如果不能建構其他的模型,個體就會把最初的結論當做正確的答案。如果能建構其他的模型,謹慎的推理者就會返回到第二個階段,試圖發現是否有在所建構的模型中都正確的結論,這樣反復進行下去,以窮盡所有可能的模型。這樣一來,推理者在進行推理時其結果的正確性如何便依賴於由推理前提所能建構的心理模型的數量;能建構的心理模型數量越多,推理者就越難得出正確的結論。
相似聯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現象想到與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現象,進而產生某種新設想。如:屎殼郎與耕作機。四川省有個姚岩松,他意外地發現屎殼郎能滾動一團比它自身重幾十倍的泥土,卻拉不動比那塊輕得多的泥土。他曾開過幾年拖拉機,他聯想到:能不能學一學屎殼郎滾動土塊的方法,將拖拉機的犁放在耕作機身動力的前面,而把拖拉機的動力犁放在後面呢?經過實驗他設計出了犁耕工作部件前置、單履帶行走的微型耕作機,以推動力代替牽引力,突破了傳統的結構方式。
接近聯想是根據事物之間在空間或時間上的彼此接近進行聯想,進而產生某種新設想的思維方式。如:蘇東坡當年在杭州任地方官的時候,西湖的很多地段都已被泥沙淤積起來,成了當時所謂的『葑田』。蘇東坡多次巡視西湖,反復考慮如何加以疏浚,再現西湖美景。有一天,他想到,如果把從湖裡挖上來的淤泥堆成一條貫通南北的長堤,既便利來往的遊客,又能增添西湖的景點和秀美,多好啊。蘇公妙計,一舉數得。
對比聯想是指對於性質或特點相反的事物的聯想。例如,由沙漠想到森林,由光明想到黑暗等。對比聯想反映出事物間共性和個性的和諧統一,事物在某—種共同特性中卻又顯示出比較大的差異,從而形成比較強烈的對比。如紅與黑都是由於光的折射而引起的,這是共性;但前者是由於物體吸收了其他顏色的光而反射紅光的結果,後者則是物體吸收了所有顏色的光的結果,這是個性。
因果聯想因果律指對邏輯上有因果關系的事物產生的聯想。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濕,會想到可能是夜間下過了雨。在廣告中常用這種因果關系揭示某種商品可以滿足消費的某種需要,把商品觀念和需要觀念聯系起來,以突出產品的個性。
孩童通常被認為是想像力豐富的群體。因為他們的思維模式尚未形成,思想中的限制與規則比成人要少。故此往往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兒童常常使用故事或者假裝的游戲來操練他們的想像力。當兒童創造幻象的時候,他們是在兩個層面上游戲的:第一個層面,他們利用角色扮演來演出他們以其想像力創造出來的東西;在第二個層面上,他們又以他們假裝相信的情形做游戲,在行為上,他們創造出來的東西好像是真實的現實似的,而那已經存在於故事性的神話里。
幻想小說和科幻小說激發的一種形式的似真,促使讀者假裝此類故事是真實的,手段是訴諸幻想的書或幻想的年月這樣的心靈對象,這樣的對象除了在幻想世界裡就不存在。
一個人的想像確實違背基本的思想規律,或者違背實際可能性的必然原則,或者違背某種情況的理性的可能性,則被視為精神失常。
構圖可說是安排與組合的經驗手法。將對比的東西分為主體與客體,或是前景與背景。將協調的物體用三角軸或是斜線來排列,將光與影變成有情感的組合,這些都是構圖的手法。在超現實主義畫派的構圖當中,以不同的透視點來安排物體,是典型的構圖風格。
計算機圖形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計算機中表示圖形、以及利用計算機進行圖形的計算、處理和顯示的相關原理與演算法。圖形通常由點、線、面、體等幾何元素和灰度、色彩、線型、線寬等非幾何屬性組成。從處理技術上來看,圖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線條信息表示的,如工程圖、等高線地圖、曲面的線框圖等,另一類是明暗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真實感圖形。
皮皮如是說:「藍圖」這個名字表達一種對生命的理解:存在是有意圖的,我們的使命是去探索它,並在這個過程中自我完成。我們尊重自己內心的聲音,說到底,藝術形式僅是一種交流的工具罷了,比這更重要的是真實地表達自我,保持獨立與先鋒性,以及單純、愉悅的狀態。
畫法幾何是機械制圖的投影理論基礎,它應用投影的方法研究多面正投影圖、軸測圖、透視圖和標高投影圖的繪制原理,其中多面正投影圖是主要研究內容。畫法幾何的內容還包含投影變換、截交線、相貫線和展開圖等。
在工程和科學技術方面,經常需要在平面上表現空間的形體。例如,我們需要在紙上畫出房屋或建築物的圖樣,以便根據這些圖樣施工建造。但是平面是二維的,而空間形體是三維的,為了使三維形體能在二維的平面上得到正確的顯示,就必須規定和採用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就是畫法幾何所要研究的。
工程實踐中不僅要在平面上表示空間形體,而且還需要應用這些表達在平面上的圖形來解決空間的幾何問題。例如,我們往往需要根據由測量結果而繪制的地形圖來設計道路或運河的線路,決定什麼地方需要開挖和填築,以及計算土方等。這些根據形體在平面上的圖形來圖解空間幾何問題,也是畫法幾何所要研究的。
畫法幾何是按點、線、面、體、由簡及繁、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的,前後聯系十分緊密。學習時必須對前面的基本內容真正理解,基本作圖方法熟練掌握後,才能往下做進一步的學習。
由於畫法幾何研究的是圖示法和圖解法,涉及到的是空間形體與平面圖形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學習時必須經常注意空間幾何關系的分析以及空間幾何元素與平面圖形的聯系。對於每一個概念、每一個原理、每一條規律、每一種方法都要弄清楚它們的意義和空間關系,以便掌握這些基本內容並善於運用它們。
不能單純閱讀課本,必須同時用直尺和圓規在紙上進行作圖。還可以藉助鐵絲、硬紙板等物品做一些簡單的模型,幫助理解書上所講的內容和習題。書上的例題在通過自己的作圖並獲得正確的結果後,才能驗證是否真正理解並記住這些作圖方法。
首先要弄清那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需要求作的。然後利用已學過的內容進行空間分析,研究怎樣從已知條件獲得所要求作的結果,要通過哪些步驟才能達到最後的結果。初學時可以把這些步驟記錄下來。最後利用基本作圖方法按照所確定的解題步驟一步步地進行作圖,作圖時力求准確。完成後還應做一次全面的檢查,看作圖過程有沒有錯誤,作圖是否精確等。
由於畫法幾何所研究的是空間形體與它在平面上的圖形之間的關系,因而在培養和發展學生對三維形狀和相關位置的空間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貫穿建模思想、加強三維圖形的表達及構形訓練。
學習是一個由「不知」到「知」,又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甚廣、乃至甚深」的過程,在立體幾何教學中盡量出示直觀模型,運用直觀手段,通過展示模型和教師製作的幾何課件,引導學生觀察,進而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作圖,並藉助圖形進行推理論證,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空間概念,有意識地培養空間想像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❻ 關於建築師路易斯·康的介紹和生評

美國現代建築師。1901年2月20日生於愛沙尼亞的薩拉馬島,年隨父母移居美國費城,1924年畢業於費城賓西法尼亞大學,後進費城J·莫利特事務所工作。1928年赴歐洲考察,1935年在費城開業。1941-1944年先後與G·豪和斯托諾洛夫合作從事建築設計,1947-1957任耶魯大學教授,設計了該校的美術館(1952-1954)。1957年後又在費城開業,兼任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

路易斯·康發展了建築設計中的哲學概念,認為盲目崇拜技術和程式化設計會使建築缺乏立面特徵,主張每個建築題目必須有特殊的約束性。他的作品堅實厚重,不表露結構功能,開創了新的流派。他在設計中成功的運用了光線的變化,是建築設計中光影運用的開拓者。在有的設計中他將空間區分為「服務的」和「被服務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間性質進行解析、組合、體現秩序,突破了學院派建築設計從軸線、空間序列和透視效果入手的陳規,對建築師的創作靈感是一種激勵啟迪。

他被譽為建築界的詩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歲時才真正成為一代宗師,他的建築作品通常是在質朴中呈現出永恆和典雅,而這次在萊斯大學的講演則闡述了建築應該怎樣在反映人類對本質的思考過程中創造的奇跡;他在演講時提到的光明與陰影,與他在建築作品中善於把握光的作用一樣,都啟發著人們對存在和哲理的思考。通過他的描述,我們可以感知建築學的真諦——對超越物質與技術而存在的人類的夢想的表達。

路易·康的建築風格受到科比意啟迪而投入現代建築主流中,一如科比意於《邁向建築》所說:建築是量體在陽光下精巧、正確、壯麗的一幕戲,光也成為康的建築理論范疇。認為建築是呈現光藝術的舞台,而可概分為自然之光與表現之光。

"Nature does not make Art. She works by circumstance and law. Only man makes Art. Because man chooses. He invents. He can make the doors smaller than people and skies black in the daytime if he wants to. He assembles. He can bring together the mountain, the serpent and the child."

"I believe firmly that we will become even more attuned to qualities that exist in the spaces, that 'want to be' - qualities that transcend function and circumstance."

—Louis I. Kahn.

家庭和童年教育

1901年2月20日,路易·艾瑟鐸·康(Louis Isadore Kahn)出生在波羅的海的薩列瑪島。這是愛沙尼亞的一座小島,當時處於波蘭統治下。康,是一個猶太家庭的"姓"。路易的父親是一名虔誠的猶太教徒,母親伯莎出身於名望甚高的門德爾松家族。伯莎·康與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費列克斯·門德爾松是親戚。當時,門德爾松家族的這一支移居於波羅的海東岸已歷數代。伯莎的祖父摩西·門德爾松是18世紀德國啟蒙運動中有名的猶太哲學家,定居與拉托維亞首府里加。她的父親則是里加城裡頗具聲望的猶太希拉,當其謝世時,全城為之點燃白蠟燭。其時,里加人口達20萬,是波羅的海東岸最繁華、發達的城市。雖然不若費列克斯·門德爾松那般在樂壇享有盛名,伯莎·門德爾松也曾是一名才能出眾的豎琴手,同時,還是著名文學家歌德和席勒的崇拜者,路易斯·康自幼年起就處於他雙親的文化熏陶之下。自然,宗教,音樂以及歌德、席勒等人的文學作品,自小即成為路易斯·康的精神食糧。因此,18世紀以後,德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主流--浪漫主義以及新柏拉圖主義演變成存在主義,對路易斯·康形成了相當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在童年時即已存在,而路易和伯莎的母子之情甚篤。即使成年之後工作十分繁忙,他也經常與其母親抽空長談。這位聰敏的母親在路易·康的成長中也是一位良師益友。

路易斯·康一家於1906年移民美國。美國的"第一代移民",總是帶有強烈的母國特色,因而也常常與這一新大陸上的新型社會難以融合。各不相同的民族傳統,價值觀以及血緣關系,是移民們形成了一個個以各自傳統文化為紐帶的小社會。在今天美國,沿一條街道駕車而行,從各種宗教建築的式樣可以清晰的辨認各個街區居住者所屬的教派、原國籍。同樣,本世紀初,路易斯·康一家落腳的地段是北費拉德爾菲亞老城中一片講高昂鏗鏘柏林德語和意第緒語的猶太教街坊。1912至1920年間,他先後在費拉德爾菲亞中心和公立工業藝術設計學校求學。期間,他的繪畫技法也有相當進步,因而多次獲獎。結束中等教育之前,已得到費城藝術學院的藝術獎學金以進而專業繪畫藝術。青年時代的路易·康顯露出了不同凡響的才藝。這些先天和後天的稟賦,是他終於成為一代名建築師的條件。

自大蕭條到二次大戰間的康

1932年由建築評論與歷史學家希契柯克和菲利浦·約翰遜以《國際建築藝術》為標題的展覽,其目錄封面上第一次正式使用了"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這也許可以認為是新古典主義和新浪漫主義在美國失寵的時刻。

1924年畢業之初,路易斯·康在費城城市建築師丁·莫里特的事務所里從事1926年費拉德爾菲亞建城150周年紀念的規劃設計工作。1928年,他到歐洲游歷,又到保羅·克累特的事務所里短暫地工作了一段時間。總的狀況,是一名"靜悄悄"地工作的建築學碩士,默默無聞。許多與康同時代同命運的人,竭盡所能地去迎合"國際建築"新潮流。然而,路易斯·康,並沒有簡單地皈依到現代運動的大旗之下。他被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所觸動,那輕靈簡潔的工業化材料,抽象的幾何形,大規模的城市改造計劃,使他大為驚訝。但是,由Beaux-Arts體系造就的康,其整個精神仍然歸屬於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建築藝術。

1935年起,路易·康開設了獨立的事務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先後和喬奇·豪,奧斯卡·斯東諾洛夫等合作開設事務所。自大蕭條時期,與一些城市規劃工作者,如克萊侖斯·斯登,亨利·萊特等人建立起來的友誼,也使路易斯·康有機會從事一些城市開發性設計。在將近20年的經歷中,他的生活是一段並不令人羨慕的苦鬥。

"《奧斯卡·斯東諾洛夫和路易·康建築師事務所》與N·克朗海姆工程師(康的結構和設備工程師)以及L·麥卡列斯特建築師事務所共用一座老房子的頂樓。這座房子的主人時《晚間新聞》報。建築師們的工作空間,與報社編輯部休息和午餐用的房子相互挨著,中間隔以脆弱的纖維板。由此,可以俯瞰幾台繁忙喧鬧的活字排版機。相鄰的,還有一間巨大的公用廁所。編輯們、工人們的各種笑談和新聞,透過板壁飛入繪圖人員的耳中。白天有北側、西側的窗戶為事務所照明,夜間則是吊在繪圖桌上方里白外綠的傘形燈罩下刺目的燈泡…。繪圖員們一星期工作60小時,路易·康本人連星期天也干工作。他經常對他手下的人說:'來啊,幹上一兩個小時'"。

"康沒日沒夜地與繪圖員一起工作。嘴裡不是一支雪茄,就是一支卷煙。手中是一支軟鉛筆或炭棒。他總是一邊敘述著自己的理論、原則,一邊一遍又一遍地在草圖上畫上永無休止的線條。有時,一個成熟的念頭隨著鉛筆或炭筆逐漸明晰地出現在紙上。有時,可能依然是一紙混沌,有待於繪圖員再畫成草稿來和路易·康作另一輪摸索。"(摘自繪圖員D·惠斯等的回憶。)

戰時,全國的建築活動也都為戰爭服務。材料使用有相當嚴格的限制。斯東諾洛夫、豪、康等合作,在費城、華盛頓特區和賓州的其他城鎮設計建造過一些公共住宅。路易斯·康也還為一家製造廠商設計過成批生產的"戰時房屋",但沒有得到投產的機會。…

建築師這一另外行欣賞的職業,於某些真正有所追求的建築師而言,決非那種東抄抄西湊湊而財源不竭的行業,認真創作的建築師,於任何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一樣,總面對著其味無窮的探索,然而也常常是苦樂參半,或者說這種無窮的探索根本就是一種五味雜陳的合劑,甘苦何須一辨?路易斯·康的早期奮斗,正是這一類型建築是相當典型的生活經歷。也許,正是這段經歷,使康在50年代飛速步入了名建築師的行列。

50年代脫穎而出

歷經30年的摸索與彷徨,路易斯·康終於在自己的事業中迎來了轉折點。人們把耶魯大學藝術化浪的擴建項目,視為康的成名之作。在紐黑文這座大學城中,時至路易·康接手這一項目時,新建築並不多,它象哈佛大學那樣,充滿著英國劍橋、牛津一樣的學院氣息,建築亦然--古老灰黯的石材建築,厚重的歷史形式和體重,從哥特、維多利亞到折衷主義。在如此濃郁的歷史主義環境中,康的設計顯得十分拘謹。沿教堂街的立面,他小心翼翼地使之與原有的建築在色彩、表面質感以及線面劃分上保持統一,在建築細部處理上簡陋、粗糙,地位謙卑。從這一側看,擴建部分猶若狗尾續貂。然而,在室內和面向室外展坪、綠地的另一側,康大膽地運用了鋼和玻璃以及流動空間、三角形密肋樓蓋結構外露等典型的現代手法。在室內,他首次以一些簡單幾何形作為空間構圖的"元"。那融結構、空間構圖、裝飾和設備管線與一體的三角形密肋樓蓋,把勒·柯布西耶的樸野主義,奈爾維的裝飾性結構等手法--現代建築運動中最為人稱道的精華,匯集一體。這一特色,由這時起成為路易斯·康的個人風格中重要的一個方面。這種照顧歷史環境,又竭力求新的二元的做法,顯然是在兩重壓力下的風格"復合"--時代的壓力和耶魯這一具體環境的歷史壓力。如果說,耶魯大學藝術畫廊擴建工程呈現的是某種比較淺表、比較生硬的"符合",那麼稍後的特雷頓猶太人文化中心以及1957年之後完成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理查德醫學研究大樓,已呈現某種非壓力加工式"復合"而成的二元,而是傳統與現代在各個方面的交織。

在這種"交紙"的過程中,路易斯·康從幼年起積蓄的文化素養開始並發出異彩。他不但有設計作品問世,而且作品常常伴有自成一格的理論作支持。他的理論,既有德國古典文學和浪漫主義哲學的根基,又揉以現代主義的建築觀,東方文化的哲學思想,乃至中國老莊學說。他即從事建築創作實踐,又先後在耶魯、普林斯頓和U·Penn從事建築教育,應邀在許多國家發表演說、文章。在建築理論方面,他的言論常常如詩德語言一般晦澀、艱深、令人費解;然而也確如詩句一般,充滿著隱喻的力量,引人爾有多義。他的實踐,似乎為這些詩句般得理論做了註解;而他的理論,似乎又為他的實踐潑灑上一層又一層神秘的色彩。在20年的巔峰狀態中,他的作品遍及北美大陸,南亞和中東,他的弟子成為今天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建築界、建築教育界的中堅,而他的建築思想,更是風靡一代又一代的建築師。因此人們崇奉他為一代"建築詩哲"。盛名之下的路易·康,對待他的作品仍然持30年代的嚴謹工作態度。他自己每周工作80小時以上。他的雇員們往往也被迫每周工作80小時以上。雇員們回憶道,周末是令他們不安的。因為,平時康沒有太多時間靜下心來考慮正在進行中的設計工作,周末於他就格外可貴。他總是趁周末鑽到事務所里,就他最為掛心的設計項目,抓住任何一個遇到的人一起從事方案修改。這么一來,某一方案的設計負責人(project architect)在星期一早上於自己圖板上見到的可能是一張新的草圖。他必須趕緊看懂它,在趕緊畫出來,以備康不時過問。這種變幻不定的修改,於一般人而言,簡直太過分。人們很難在前後兩次方案變動中捉住康的思緒,然而,如果把一個項目的三、五次,以至七、八次大修改的草圖放在一起來看,一種由衷的欽佩,酒會在心中升起。

路易斯·康曾榮獲獎項和殊榮

1971年獲得美國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1971年獲選美國文藝學院院士

1972年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路易斯·康的代表作品:

賓西法尼亞大學理查德醫學研究中心

耶魯大學美術館

索克大學研究所

愛塞特圖書館

孟加拉國達卡國民議會廳

艾哈邁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學院

費城市規劃設計

米爾溪公建住宅

米爾溪社區中心

奧瑟住宅

路易斯·康的著作:

《建築是富於空間想像的創造》

《建築·寂靜和光線》

《人與建築的和諧》

❼ 鍛煉空間想像力的軟體

專業訓練軟體都是付費的,建議找同類游戲來訓練,例如手機游戲中的搬磚頭、數石頭、機械師、粘粘世界等等。

❽ 誰有 路易斯·康的這三本書 《建築是富於空間想像的創造》 《靜謐與光明》 《人與建築的和諧》

路易斯·康
美國現代建築師。1901年2月20日生於愛沙尼亞的薩拉馬島,1905年隨父母移居專美國費城,1924年畢業於費屬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後進費城J·莫利特事務所工作。1928年赴歐洲考察,1935年在費城開業。1941-1944年先後與G·豪和斯托諾洛夫合作從事建築設計,1947-1957任耶魯大學教授,設計了該校的美術館(1952-1954)。1957年後又在費城開業,兼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
這三部作品(《建築是富於空間想像的創造》、《靜謐與光明》、《人與建築的和諧》)有的。

❾ 建築學對畫畫和空間想像能力的要求

不是的,建築上是一種空間想像力。是透過平面圖想像立體形式

❿ 有沒有提高空間想像力的學習軟體可以下載到手機每天學習,急救,謝謝

提高想像力的游戲有的呢,而且有許多,既可以又玩游戲又開發你的想像力,專比如說 ,奇屬怪的大冒險 ,開發左右腦 ,等等吧,你可以下載一個手機版「應用寶」,然後去那裡的下載中心,裡面有分類的,也可以直接搜索你需要的游戲名稱,很方便的。
如果幫到你,記得採納。

閱讀全文

與建築是富於空間想像的創造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