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來勢迅猛,新的發明創造一浪高過一浪,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時刻拍打著我們現
(1)特點:①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使科研探索的領域不斷開闊。③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方面學科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研究越來越深入;另一方面科學研究也朝眷綜合性方向發展。 影響: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條件下,主要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②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它造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發生了變革。③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科技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擴大了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 (2)原子能技術:1945年美國原子彈爆炸、1949年蘇聯爆炸原子彈、1964年中國爆炸原子彈。航天技術: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電子計算機的應用:1946年美國誕生了電子計算機、中國1983年「銀河-Ⅰ號」型計算機問世。 (3)准則: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保護自然生態平衡,建設和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