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本草綱目的來歷有 多少年了
《本草綱目》編寫後,李時珍希望早日出版,為了解決《本草綱目》的出版問題,70多歲的李時珍,從武昌跑到當時出版業中心南京,希望通過私商來解決。由於長年的辛苦勞累,李時珍終於病例在床,病中囑咐他的孩子們,將來把《本草綱目》獻給朝廷,藉助朝廷的力量傳布於世。可惜李時珍還沒有見到《本草綱目》的出版,就與世長辭了。這年(1593年),他剛滿76歲。
不久,明朝皇帝朱詡鈞,為了充實國家書庫,下令全國各地向朝廷獻書,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將《本草綱目》獻給朝廷。朝廷批了「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就把《本草綱目》擱置一邊。後來仍在南京的私人刻書家胡承龍的刻印下,在李時珍死後的第3年(1596年),《本草綱目》出版。公元1603年,《本草綱目》又在江西翻刻。從此,在國內得到廣泛的傳播。據不完全統計,《本草綱目》在國內至今有三十多種刻本。
公元1606年《本草綱目》首先傳入日本,1647年波蘭人彌格來中國,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流傳歐洲,後來又先後譯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在這部書中,李時珍指出了許多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瘧疾,延胡索能夠止痛。他還舉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用錫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會使飲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寫作中遇到難題時還跑到實地進行觀察。如看到舊本草中所說,穿山甲吞食螞蟻是通過鱗甲來誘捕。他覺得奇怪,認為百聞不如一見,他搞到一隻活的穿山甲,仔細觀察了它的生活規律後,發現它是用舌頭吃螞蟻。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發現裡面競有螞蟻一升之多,於是寫下了這段記載。
李時珍就這樣認真刻苦,一絲不苟地寫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由於他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後於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面。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到處傳播它,並進行翻刻,成為醫生們的必備書籍。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被譯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國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共收集531種現代葯物和制劑;其中採取《本草綱目》中的葯物和制劑就有100種以上。
英國生物學家 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網路全書」!
『貳』 《本草綱目》是什麼時候問世的
在世界醫葯歷史上,有一部被全世界譽為「東方醫學巨典」的巨著——《本草綱目》。它是由我國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撰寫的,其中凝聚著名醫畢生的心血。
李時珍是蘄州(今湖北蘄春)人,祖父、父親都是民間醫生。在古代,醫生的社會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因此父親很希望兒子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從小就督促李時珍埋頭念書。但是,李時珍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偏偏打心眼裡愛上了行醫這一行。20多歲時,他就隨父親走南闖北,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行醫生涯。
有一天,李時珍和父親在自家葯園里勞作。突然,有個人急匆匆地跑進來要打李大夫。原來有一個病人服了李時珍父親開的葯後,病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李時珍的父親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開的葯方沒有錯,劑量也對,而且病人也按時服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幾天後,李時珍找到了答案:他發現,原來是葯鋪根據一部本草(醫葯)書上的錯誤記載,把有毒的「虎掌」當做無毒的「漏籃子」用了。
「這太危險了!」李時珍對父親說,「看來,古人流傳下來的本草書也有很多錯誤,真不知害過多少病人!要是能重新修訂一部正確的本草書,那該多好!」
父親贊許地對他說:「對,不過這事可沒那麼簡單。除非朝廷下詔,才有可能做到。」
可是,倔強的李時珍卻在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將古人的錯誤糾正過來,留給後代子孫一部正確的本草書籍。從此,他一邊行醫,一邊抓緊時間研讀許多有關葯物方面的書籍,同時記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
有一回,他在古書中看到這樣的一段記載:蘄州產有一種白花蛇,「其走如飛,牙利而毒」,腹部有24塊斜方塊。這種蛇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但產量不多,因此極其貴重。
看完記載,李時珍興趣盎然,難道自己家鄉產的白花蛇真的有24塊斜方塊嗎?它有哪些習性?又有怎樣的葯用價值呢?遺憾的是,古書對此只是一筆帶過,並沒有更具體的說明。於是,李時珍進一步想到:要想把本草書修訂正確,還得親自深入實際考察。
為了真正地了解白花蛇,李時珍想起了深山老林里的捕蛇人。他找到捕蛇人,並隨他一起上山捕蛇。後來,李時珍終於親眼見到了白花蛇,並證實了蛇的肚子上果然有24塊斜塊花紋。接著,他又向捕蛇人了解了白花蛇的習性、葯用功能等等,並作了詳細的文字記載。
經過十幾年的精心准備,李時珍開始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詳實的筆記,正式動筆編寫本草書。幾年後,李時珍被朝廷的太醫院選中,來到京城。但是,那些太醫院的醫生大都是迷信道士的庸醫,在那種烏煙瘴氣的氛圍中,李時珍雖有滿腹才學卻派不上用場。因此,不到一年時間李時珍就託病回鄉,繼續編寫本草書。不過,在太醫院時,李時珍有機會看到了許多珍貴的古代醫書,為他的編寫工作增加了不少充實的材料。
眨眼間,整整27個年頭,李時珍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他嘔心瀝血編寫而成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經過3次較大的修改之後,終於定稿了。白發蒼蒼的李時珍用雙手摩挲著這一大疊書稿,眼眶裡閃動著欣慰的淚花。
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勇敢地打破傳統的「三品」分類法——「上葯養命以應天,中葯養性以應人,下葯治病以應地」,而是採用按植物、動物、礦物等比較科學的分類法,將中葯分類學更向前推進了一步。
《本草綱目》是中國醫葯寶庫中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一部充滿創造精神的巨著。《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以前醫葯學的豐富經驗,對世界的醫學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叄』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發明的,有什麼之稱
《本草綱目》有東方醫學巨典和中國古代網路全書之稱。《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撰於嘉靖三十一年至萬曆六年。李時珍集畢生心血完成的巨著《本草綱目》,是我國葯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書收載葯物1000多種,比前人增加300多種。載入葯方1萬多個,比前人增加四倍。同時繪制1000多幅插圖,形象地表現了各種葯物的復雜形態,以便辨認。
《本草綱目》還涉及到自然科學許多領域,如動物、植物、礦物、化學、地質、農學、天文、地理等學科,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因此《本草綱目》出版後,各種翻譯版本相繼出現,獲得了世界范圍的贊譽。李時珍成為世界公認的傑出的中醫葯科學家。英國研究中國科技史的著名專家李約瑟說: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部著作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中國古代網路全書。
(3)本草綱目發明時間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版本頗多,除國外各種全譯或節譯本外,國內現存約七十二種,大致可分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攝元堂本)及江西本、錢本、張本三個系統。江西本系統,主要為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夏良心、張鼎思刻本等。
錢本系統,主要為明崇禎十三年(1640)錢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並改繪葯圖,以及清順治十二年,即1655年,吳毓昌太和堂本,乾隆間《四庫全書》本即據此本抄錄;張本系統,主要為清光緒十一年即1885年,張紹棠南京味古齋刻本,文字參校江西本、錢本,葯圖改繪後增加十餘幅,並附《本草綱目拾遺》。
『肆』 本草綱目創作於哪個朝代。
一、基本概括
《本草綱目》創作於明代中葉,約公元1522年-1578年間。
二、創作簡介
李時珍 (1518年-1593年),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
在李時珍任職太醫院前後的一段時期,經長時間准備之後,李時珍開始了《本草綱目》的寫作。在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葯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采葯,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攝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本草綱目》凡16部、52卷,約190萬字。全書收納諸家本草所收葯物1518種,在前人基礎上增收葯物374種,合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共輯錄古代葯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葯物形態圖1100餘幅。這部偉大的著作,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盡可能的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並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突破。是到16世紀為止我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葯學著作。
『伍』 誰發明了《本草綱目》
明代著名醫學家,博物學家李時珍所撰,書中涉及醫學,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等領域。
『陸』 四大發明的發明時間分別是什麼時候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
它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葯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里都被列為重要的葯材。就是火葯本身也被歸入葯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 (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九國志.鄭 傳>。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吊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戰爭中顯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
火葯還用來製造爆仗,流星,煙火之類娛樂工具。自然也用於生產事業,不過那是後來的事了。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
指南針是中國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頁獻。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左圖是戀掛型指車針復原模型。磁石的這種特性,被古人利用來製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現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國時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樣子像一隻勺,重心位於底部正中,底盤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時把長勺放在底盤上,用手輕撥,使它轉動,停下後長柄就指向南方。 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記載了它的形狀和用法。(鬼穀子?謀篇)里還談到鄭國人到遠處去采玉,就帶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車的發明亦誰一步把這種儀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圖為指南車模型,下圖分別為指南魚想像圖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較低,磁性較弱。到了宋代,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而指南針更為簡便,更具實用價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鋼針製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後把它裝置在方位盤上,就稱為羅盤。這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
抌括對指南針放置方法也作過詳細研究,總結出四種不同的方法,並作了比較:一,水浮法。把指南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沉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葯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磁石條)才有介紹,原來是在指南針上穿上燈心草,就可以把針浮起。水浮法的缺點是磁針會隨水搖盪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綠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易掉落。四,懸絲法。取一根新棉絲,用一點蠟黏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比較之下,沉括認為這個方法最為理想。
指南針在公元十一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頁獻,是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據考證,公元十一世紀末,指南針就開始用於航海了。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柒』 <本草綱目>共多長時間完成的
歷時二十七年完成的
『捌』 本草綱目是在什麼年代由李時針發明的
《本草綱目》(公元1578年,明萬曆6年)是李時珍編著。
『玖』 本草綱目的發明時間發明者主要作用
本草綱目是一本書,不是發明。是明代李時珍結合前人,以及自己實踐,收集整理版出來的。 李時珍在權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葯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葯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拾』 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用了多少時間
李時珍出生在一個世醫家庭。祖父為名醫,其父也是當地名醫,為太醫院吏目,撰有《四診發明》等醫書。李時珍在家庭的熏陶下,從小就喜歡醫葯,隨父診病抄方。其父不願李時珍以醫為業,希望他走科舉功名之路。李時珍17歲開始連續三次參加鄉試,均未考中。從此,他立志讀書,「十年足不出戶」,若有所得,即隨予著錄。由於他聰明好學,在深厚的家學基礎上,善於博採眾長,醫術日精,不久就在蘄州一帶打開了局面。他在醫療過程中,隨時注意總結經驗。同時李時珍在博覽歷代群書中,深感「本草一書,關系頗重」,它不僅直接影響醫生的技術發揮,而且還關繫到病者的生命和健康。但以往的本草書「註解群氏,謬誤亦多」,貽害無窮。李時珍以一個醫生高度負責的精神,決心重新編著一本新的本草專著,他從34歲起開始著手這項偉大的工程。除了向書本學習,他還躬身實踐,跋山涉水,深入民間,虛心向有經驗的人民群眾學習請教。如向農夫學習有關種菜等方面的知識,向獵人學習捕蛇、捕獸及運動的習性知識,向車夫學習採用旋花「益氣賣筋」的功用知識,向漁民請教各種魚類的生活習性,還從手工業工人處學到防止采礦過程中中毒的措施和方法等。他的足跡遍及湖廣、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深入林區、礦井,菜畦等地體驗和觀察狸狼的生活習性,採集鉛礦,種植韭黃等,收集各種植物、動物、礦物標本。對某些葯物還親自栽培(如薄荷、紅花蘄艾等),減服(如何首烏蔓陀羅等)。他的治學態度非常嚴謹,為了訂正一味蓬藻,區別其5個不同品種,他親自採集,一一比較,並與《爾雅》所載者進行對照,「始得其的,諸家所說,皆未可信也。」李時珍還非常注意吸收國外傳人以及我國少數民族醫療經驗,充實自己的著作。
經過27年的辛勤努力,在採伐《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的基礎上,參考8000多種文獻書籍,進行大量的整理,補充,並增入自己的發現與文件,經過三次大的修改,終於在萬曆六年(1578)他60歲時編著完成《本草綱目》這部劃時代的葯物醫學巨著,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