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歷年十大發明

歷年十大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19 10:30:10

❶ 歷年來有哪些國家發明建造了太陽房

1988年,日本建造出一幢奇怪的樓房,這是由日本太陽能專家茂利設計的六層樓房,它沒有一個窗戶,但樓內卻是陽光明媚。茂利認為,過去利用陽光的效率太低。他想到,向日葵每天從早到晚都面向陽光。於是,他在大樓屋頂上安裝了19個向日葵式的向日鏡,由計算機控制,一直面向太陽;並在每個房間里裝上由37根光導纖維組成的光纜,通過光纜把樓頂上收集的陽光傳送到房間里,亮度相當於100瓦的燈。

人們需要太陽不僅是採光,而且還可取暖。

早在1882年,美國莫爾斯教授就發明了一種太陽能暖房,能照到太陽一側的牆壁是用黑石板砌成,外面再罩上玻璃。太陽光被黑石板吸收,使石板與玻璃之間空氣變熱,空氣又與房間相通,就使房屋變暖了,這是被動式取暖。

印度拉達克地區有二百多個農村,用一種太陽能取暖牆供溫室能量。太陽能牆是把陽面塗成黑色,以便吸收太陽能量,牆前有雙層玻璃窗,玻璃窗與牆之間有空隙。由黑色牆面吸收太陽能形成暖流,進入玻璃與牆之間的熱空氣收集器,也就是太陽能儲能器。熱空氣由牆上端通氣孔進入房內,再由牆下端的通風孔補充冷空氣。這樣的太陽能牆成本兩年就可回收回來。

主動式暖房是利用集熱器、儲熱裝置、管道、風機、水泵等組成,吸收太陽熱能,使房屋變暖。

194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特克博士建成了「多佛太陽房」,是完全由太陽能取暖的房子。

到90年代,德國又建成新型太陽房。這是「不消耗能源的住房」。房子的陽面全都用玻璃建成,陰面安上盡可能小的窗戶,以減少熱量散失。房頂上安裝太陽能收集器,可以把供暖的熱水燒熱。龐大的長期存儲器能把夏天太陽產生的熱量保持到冬天。房頂安裝的光電存儲器,可把多餘的電流輸入電網。在冬季的幾個月里,住戶就可以利用外部電網的電。它的能源是自給自足的。

這所太陽房能自動調節室內溫度。室內所需的熱量,主要是由照在陽面玻璃上的陽光產生的。陽面的玻璃前裝有遮蔽設備,由自動裝置控制(也可用手動調節),這一裝置,用來調節陽面獲得的熱量。在天氣很熱時,多餘的熱量,可通過一個自動開啟的窗戶釋放。室外在37℃,室內溫度只有28℃,由溫度交換器起空調器作用。

❷ 愛因斯坦發明金獎有這么個獎項嗎有的話能把歷屆獲獎名單給我下嗎謝謝大家了......

有這個獎項。中央4台華人世界欄目報道:高益槐的解謎人生里提到他獲得了這版個獎項,中央4台報權道前不核實不是開國際玩笑嘛?很多人自己不知道就說沒有!太不負責任了,那人家都說地球是圓的,你看見啦?那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你看見啦?

❸ 發明專利的歷年數據

發明專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日前說:「2014年,我國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同時,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23.3萬件,國內專利申請數量平穩增長,結構明顯優化。」
甘紹寧介紹,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4.9件,比「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提高了1.6件。發明專利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在2014年受理的專利申請中,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佔比分別為39.3%、36.8%和23.9%,發明專利位居三種專利之首。
2016年1月7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說:「十二五」期間中國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403.4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421.4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297.2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躍居世界首位並保持領先地位。發明專利授權量118.9萬件,比『十一五』增長了1.5倍。」還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11.7萬件,較「十一五」增長2.2倍。
同時,中國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快速提升,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明顯提高。專利質押融資總額達到1533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增長58%,惠及5000餘家企業。120項專利金獎項目新增銷售額6221億元,新增利潤1317億元。專利許可備案量近4萬項,許可金額達257億元。
2016年1月1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京發布了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的有關數據。2015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取得新進展,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權發明專利35.9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6.3萬件,比2014年增長了10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3件,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發明專利年度申請受理量首次超過100萬件。

❹ 活字印刷的發明者是哪個朝代的,叫什麼名字

是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的畢升。

畢升(約971-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歷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這一技術未及推廣,畢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

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復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是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對後世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與指南針、火葯、造紙術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縣發現畢升墓碑。

(4)歷年十大發明擴展閱讀:

活字印刷優越性: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書,對文化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版費時費工,大部頭的書往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存放版片又要佔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會因變形、蟲蛀、腐蝕而損壞。

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書,版片就成了廢物。此外雕版發現錯別字,改起來很困難,常需整塊版重新雕刻。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

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復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很早就有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❺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其實中國古代除了這四項發明,還有很多厲害的發明創造,中國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過大多數科技發明在長年累月間已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讓人們很容易忽視了它們的艱辛的創造過程。下面這些例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創造。

還有,在外國人眼裡中國的代名詞「瓷器」;天下第一橋「趙州橋」;不用一釘一鉚的古代建築「榫卯」;御敵於萬里之外的「長城」等等,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還遠遠不止這些。它們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展現了古人強大的創造力。它們曾經甚至現在都在影響和改變著這個世界。

閱讀全文

與歷年十大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